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具有悠久的文学叙事传统,并且很早就形成了空间意识.叙事的空间性在中国文学叙事传统中尤其是古代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文章分析了我国古代空间意识的哲学渊源,概括了我国古代空间意识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对古代小说各个主要发展阶段的空间叙事技巧进行总结.最后简要地评述了我国古代小说空间叙事研究的现状,提出了空间叙事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江西社会科学》2015,(1):251-255
龙迪勇的《空间叙事研究》以广阔的学术视野深入开掘了空间叙事这个研究领域,以小说这种时间性媒介文本为基础讨论了叙事文本的空间类型和特点,追溯了叙事空间研究的心理学、哲学和美学渊源,也研究了跨学科的历史叙事的空间基础和空间性媒介的图像文本如何叙事,是叙事学领域中一本开疆扩土并具有深远影响的重要著作。  相似文献   

3.
叙事理论的空间转向——叙事空间理论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约瑟夫·弗兰克的《现代文学中的空间形式》发表以来,空间问题逐步受到批评理论界的重视。自20世纪后期开始,批评理论出现了"空间转向"。现在,空间问题也成为叙事理论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主要从叙事理论空间转向的学术背景和前期论著、叙事空间理论的概念和基本观点等方面,对过去数十年来的西方叙事空间理论的主要著作进行了梳理和评介,以期引起国内学界的关注,促进我国叙事理论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从高歌猛进到理性反思——近年国内媒介素养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一 《兰州学刊》2008,(8):169-172
经过十多年的不断努力,媒介素养已经成从一个热点话题逐渐深化成具体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文章通过中国期刊网上以“媒介素养”等关键词进行主题搜索获得的核心期刊论文,结合个别其他期刊和专业网站上的研究文献,描述了近年国内媒介素养研究的概貌。媒介素养研究在经历了“高歌猛进”之后,需要一个阶段来进行反思。如何真正地开展跨学科的媒介素养研究,把诸如心理学、社会学等其他社会科学的观点、方法借鉴过来,是接下来推动研究的一个动力。学术界的思想、新闻界的支持、政府相关部门和其他社会组织的推动、教育界的实践,是推动研究的另一个动力。  相似文献   

5.
空间理论的兴起与完善,让文学叙事走出时间的桎梏,让创作的空间性尝试与叙事的空间化表达得以实现。空间的身体化与空间叙事的身体性成为空间重构与叙事转向的内在要求与必然结果。空间叙事的根本在于,它可以通过恰当的文字为身体建构存在的空间,运用独特的叙事为空间唤回身体的本源。空间叙事的身体性营构预示着文学空间已经进入身体的时代,它不仅让空间与身体在文学叙事中实现融通,而且让文学回归自身更加自然、更为原始的起点即空间与身体上来。  相似文献   

6.
叙事文本内故事的空间问题不能被孤立对待,必须与时间联系起来才能认识,情节是构成时空体的必要因素.在此基础上,依据静态与动态关系和实际文本的运作,可在文本中发现三个不同的空间建构等级:地形层、时空层、文本层,我们可以在任何层次上对叙事空间进行分析.然而,为了建立空间分析的基础单位,还有必要考虑一种"水平"视点,区分不同领域单位间的差别.根据文本中空间描述的不同功能,有三种可能的空间领域:全空间、空间复合体、空间单位,由此可以确定具体叙事文本中空间的核心方面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7.
任何旨在模仿或模拟叙事智能的系统都将不得不考虑故事是如何对叙述世界中信息间出现的空间关系的心理图示进行编码.例如,智能系统必须能够将一系列的标识性符号用作提示,以便对人物、地点和事件以及信息间的动态关系做出推断.基于一本包含17个北卡罗莱纳州鬼怪故事的文集,本文认为:自然语言叙事中空间标识的研究过程有助于对叙事智能的一些原理和参数形成重要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围城》的空间叙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小说空间形式的研究是小说本叙事分析的重要途径。小说本情节序列的展开是在相应的时空中运行的。空间场景的变化与人物性格、精神症侯的变化密切相关。《围城》的空间场景是值得研究的。借助于比较、联想的主动性参预,会体验发现小说本许多不曾阐释的内容。对叙述及叙述行为会有更为丰富的认识理解。  相似文献   

9.
试论作为空间叙事的主题-并置叙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考察一种因共同"主题"而把几条叙事线索联系在一起的叙事模式--"主题-并置叙事".主题-并置叙事有四个特征:(1)主题是此类叙事作品的灵魂或联系纽带;(2)在文本的形式或结构上,往往是多个故事或多条情节线索的并置;(3)构成文本的故事或情节线索之间既没有特定的因果关联,也没有明确的时间顺序;(4)构成文本的各条情节线索或各个"子叙事"之间的顺序可以互换,互换后的文本与原文本并没有本质性的差异.由于"主题"(topic)概念是由"场所"(topos)概念发展而来的,而"场所"是一种"空间",因此,主题-并置叙事本质上是一种空间叙事.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空间叙事的分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节 (articulation)是 6 0年代以来视觉艺术和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中介概念 ,我们把它移植到小说空间叙事中来使用 ,以期使它成为与空间叙事相适应的一个新概念。分节具有很强的空间感 ,它的含义包括连接点、关节点 ,最大特点是分中有连 ,连中有分。《红楼梦》的空间叙述有很突出的分节现象。共时性空间描述的分节是对历时性叙事的分节 ,有如电影的剪辑切割。分节的叙事功能是扩大空间描写的张力 ,延宕、推动情节的发展。分节的形式多种多样 ,当一个场景的描述完成时 ,作者安排一个场外人插入进来打断正在进行中的叙事 ,使叙事转入其他场景的描述  相似文献   

11.
研究空间经济问题的基准是:研究经济问题要有空间观,研究空间问题要有历史观。经济地理存在毗邻效应——近朱者赤。我国标准的空间经济结构应该是多层级中心——外围结构,它由专业化的城镇经济和多样化的都市经济共同支撑。空间市场结构不存在完全竞争,空间产业组织的主体是产业集群而不是单个厂商。中心与外围存在博弈。经济最典型的空间特征是集聚,而集聚使得区域发展非均衡性是内生的。最优集聚理论兼顾公平与效率。市场机制促进集聚使效率充分,空间经济政策则作为资源空间配置的手段补偿公平,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发展与共存:经典叙事学与后经典叙事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叙事学研究,出现了由经典叙事学向后经典叙事学的转变。这一新的理论范式,既继承了原有的相关理论资源,又使叙事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更为深广的时期。在经典叙事学与后经典叙事学两者之间,相互间的关联、继承、互补与共存是十分明显的。后经典叙事学不是要摒弃经典叙事学,取代经典叙事学,开展一个与经典叙事学理论毫无关系的新方向,而是在已有基础上所进行的范式调整与转换。这一范式调整是叙事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为其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近30年的中国近代史研究基本可以从中分为两段,两者关注的问题、观察的对象、探索的题目等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使用的材料,以及表述的方式等也互异.要理解"三十年"的史学,应回溯到文革前"十七年"的研究之中,从学术积累的延续和中断方面考察分析.今后的研究,要警惕哪怕是无意识的封闭倾向,保持开放的心态,充分考虑近代"在中国"的各类外来因素及其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4.
语境叙事学与形式叙事学缘何相互依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方学界普遍认为语境叙事学与形式叙事学互相排斥,且前者取代了后者,本文挑战了这种流行观点,指出语境叙事学与形式叙事诗学(形式叙事学的主体)在过去的20年中实际上一直相互依存,两者之间存在互为滋养、相互促进的三重对话关系。本文从女性主义叙事学和认知叙事学入手,澄清了不同种类的叙事学研究与读者和语境的不同关联,并区分了叙事结构的文类功能及其在语境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发展民间金融,扩大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不仅是扩大民间投资,增加就业的需要,更是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和金融体制、促进中国经济进一步健康发展的需要.但同时需要加强监管,并提出了若干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6.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在空间转向的时代浪潮影响下,表现出对空间主题的格外关注,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她对都市背景的青睐上.在<他们>中,作家以底特律的城市空间为背景,巧妙地将主人公内心兼具的两种情愫--暴力与浪漫融合于"火"的意象之中,从而表现出现代人在压抑空间中突破层级约束、实现非理性救赎的渴望.论文借鉴列菲伏尔和哈维的空间理论,揭示出欧茨小说中的"暴力"同"空间的生产"的同质性以及作家希望通过张扬非理性从而摆脱现代社会空间束缚的创作意旨.  相似文献   

17.
在梳理中西传统译论的基础上,认为传统翻译研究思路可概括为规定性、中心性和封闭性。  相似文献   

18.
近20多年,中国民俗学取得长足发展.但就当前民俗学学科而言,高校民俗学学科点的不足,学界对民俗学学科认识的偏差,严重制约了民俗学学科的发展和兴旺.民俗学课程和毕业生的自产自销,导致了令人悲哀的"自娱自乐"的困境.进行民俗文化教育,可以让大学生接受民族文化传统的熏陶,是思想政治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经济大潮汹涌的社会环境中,这种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发展数字经济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越 《学术探索》2002,(3):22-23
数字经济正以惊人的速度席卷全球 ,席卷公众 ,这一趋势将给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数字革命、互联网、电子商务和通信技术在这种新经济形式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面对这一新的经济形式出现和强势发展 ,我们不得不进行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农村信贷是指在中国农村地域范围内,以农村金融组织为中介的货币借贷行为。在此以农村信贷制度为研究对象,介绍我国农村信贷制度的现状,从中发现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我国农村信贷制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