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旭曙撰文指出,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形式观有四条脉络:一是以审美反映论和整体性思想为基础追求形式结构整一性(卢卡奇、戈德曼)。卢卡奇认为,文学作品是具有自身形式特征的独立结构、自足整体,这种形式是否正确要看它与所反映的处于运动和矛盾之中的辩证整体(现实世界)的结构能否对应。有意义的结构是戈德曼模式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无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然而,这个历史观被第二国际理论家和前苏联哲学教科书严重歪曲。针对这种被歪曲的社会历史观,卢卡奇、葛兰西、柯尔施、戈德曼、阿尔都塞、哈贝马斯等人都提出了质疑,并作出了自己的回答。限于篇幅,这里仅就戈德曼的社会历史观作一简评。首先,社会历史是实践认识的动态性功能意义结构。戈德曼的社会历史观是在吸收借鉴卢卡奇的总体性历史观、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阿尔都塞的多元因果结构历史观之基础上,重新理解马克思的社会历史观而展开其思路的。戈德曼尽管对阿尔都塞的无主体结构主义明…  相似文献   

3.
吕西安·戈德曼,无论在西方还是中国,可能都是一位被严重忽略的现代法国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家。[1]以鲍埃豪尔的见识,西方学界视域中的戈德曼至少在两个方向上产生了误认:一是我们只是记得一句“隐蔽的上帝”,这是在一种狭窄的文学理论和小说社会学的视域中被孔见的;二是对戈德曼的学术评价,常常出现了一种不公正的宣判,即他仅仅是一位卢卡奇主义的殉教徒。[2]在我们的研究中,戈德曼只是偶尔在现代西方文论中被提及,对他的思想所框定的非历史评价常常会令人一头雾水。我认为,戈德曼的哲学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逻辑环节,…  相似文献   

4.
戈德曼认为 ,马克思作为立足于整体研究方法的伟大的辩证法思想家 ,诉诸于思想与行动相互确证的历史主义者 ,为历史的有意义的未来而不屈打赌的信仰主义者 ,超越了传统的理性主义、经验主义和悲剧观。戈德曼对研究方法、辩证思想和悲剧观的阐述 ,包含了许多独到的见解 ,但把马克思列入打赌者行列无疑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5.
卢卡奇早年思想形成时期的代表作《历史和阶级意识》(1923年)是马克思主义阵营中引起争论最大的著作之一。其许多观点对当代哲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60年代卢卡奇在生命暮年写下了《审美特性》(1963年)和《社会存在本体论》(1971年)两部巨著,从独特的理论视角对自己过去的思想进行全面总结和反思,并在新的基础上加以超越和深化。一、从“自然是社会范畴”到“返回到存在去”正如卢卡奇的学生A·赫勒所说,如果不了解卢卡奇早年的哲学立场和观点,就很难理解他晚年的哲学。[1]卢卡奇写作《历史和阶级意识》…  相似文献   

6.
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从黑格尔哲学立场出发,对马克思哲学之价值加以描述,其初衷是为了摆脱韦伯对责任伦理的呼唤与其所描述的形式理性脱钩的困境。这也回应了卢卡奇对经由康德主义立场来主导并审视这个问题的早期社会学-文学研究。卢卡奇的问题意识表明,在韦伯的形式理性的世界中,如何通过激进的黑格尔辩证法,在寻求将社会的客观形式结构和能动者的两个对立的极端结合中提供有效的行动,并且在哲学上和政治上超越形而上学的二元论。  相似文献   

7.
异体同形同构对应──哥德曼作品结构观简论陶水平吕西安-哥德曼(亦译作“戈德曼”、“戈尔德曼”,1913—1970),法国著名社会学文学批评家,发生学结构主义文论创立者,尤以对文学结构的精湛研究著称于世。本文试就哥德曼的作品结构理论作一简要述评。哥德曼...  相似文献   

8.
卢卡奇在其巅峰之作《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对康德哲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他重新揭示了"资产阶级思想的二律背反",指出康德哲学始终难以摆脱形式与内容对立的二元结构的问题的关键所在。对于理论上的二元结构,卢卡奇将对问题的分析进一步深入到资本主义社会的物化结构中。卢卡奇从康德的自在之物导入对体系的思考,并从异化的角度说明康德为什么不能从总体上把握对象。  相似文献   

9.
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青年卢卡奇深刻批判了近代形式理性的物化结构.卢卡奇认为,近代形式理性是一种反思的、历史的和总体的理性,它是以认识论表现出来的本体论.思维遇到既定性的、非理性的事实,使近代哲学陷进主客体二律背反的理论困境.德国古典哲学乃至后来的人本主义思潮试图通过实践、艺术、历史、文化等路径解决这个问题,但都是在更高层次上说明了它的不可解决性.卢卡奇利用总体性辩证法,揭示了具体历史的内部结构.他把"主体-客体"的认识模式从空间结构维度推及时间历史维度,以主体性原则完成了对历史的重新构建,从而超越了形式理性的二律背反.  相似文献   

10.
卢卡奇和《理性的毁灭》程志民牛其贞格奥尔格·卢卡奇(GeorgLukacs1885—1971)是20世纪最著名最有影响而且争议最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他在半个多世纪的理论工作中,在哲学、美学、文艺批评等许多领域中撰写了大量属于人类文化宝贵遗产的理论著...  相似文献   

11.
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形式观有四条脉络:以审美反映论和整体性思想为基础追求形式结构整一性(卢卡契、戈德曼),在艺术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关系中揭示非中心的结构(阿尔图塞、马舍雷),弘扬审美形式(技术)作为艺术和现实的中介所起的否定性超越性的作用(本雅明、马尔库塞、阿多诺),用辩证思维将艺术形式和政治历史背景结合起来(詹姆逊)。其总体特征是抛弃传统思想的内容和形式两分法,或在整体性框架内,或在审美活动的中介意义上,致力于形式和内容、自律与他律的统一。形式、结构不但是重新思考艺术和意识形态的复杂关系的突破口,更承担了批判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恢复人性和谐的审美救赎的历史重任。对形式与内容的相互转换关系、形式的独立审美价值和认识论价值、形式作为幻象世界具有的疏离否定现实的社会学政治学意义、形式构造与意识形态的复杂关系的精到论述,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重要精神遗产。  相似文献   

12.
西方现代性思想转折中所生成的审美现代性思路对戈德曼的悲剧历史观有重要的影响 ,德国古典的悲剧历史哲学和人本主义思潮为戈德曼的历史观提供了理论模型 ;而现代人本主义哲学对个体感性的彰显和个人在历史宏大叙事中的凸现 ,为戈德曼的历史观添加了新的实质。戈德曼通过“打赌”式的辩证法来缝合“个体”与“类”、“应该”与“是”的矛盾 ,是继承了审美现代性的理论思路 ,反映了西方左派知识分子对那个具有永恒价值之美好希望的憧憬。从根本上说 ,它异质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法 ,其实践的意义也是十分薄弱的  相似文献   

13.
刘建卓 《北方论丛》2015,(6):122-126
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卢卡奇借助黑格尔的总体性范畴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彰显为关于历史的总体性辩证法。卢卡奇的这一总体性辩证法集中展现为对资本主义社会物化结构的批判,以此不仅真实地揭示了人的物化存在,而且通过诉诸无产阶级意识把总体性辩证法最终绽露为摧毁物化和实现人类解放的革命武器。这深刻表明卢卡奇的辩证法已经触及到了存在论的根基,《历史与阶级意识》切实开显了隐藏在方法形式下的辩证法实乃作为存在论的真实内涵。  相似文献   

14.
确认社会学研究方法在文学文本分析中具有转换的广阔空间,探讨如何转换,是文学批评抵达文学性的重要一环.以戈德曼的发生结构主义的文学研究方法为个案,发现在解释文学的社会、文化语境等因素方面,戈德曼的理论是有其价值的.但是,这种方法不能完全充分地揭示文学性产生的原因.当戈德曼的发生结构主义研究方法将研究者引到文本层面之后,可以与走向对人物心理世界的分析相会合、与象征系统中的隐喻意义解读等方法相会合.在文本分析层面,我们与戈德曼的文学社会学研究方法会合还有极为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5.
卢卡奇历史本体论思想评析苏平富历史概念同“总体性”、“物化(异化)”概念一样,是匈牙利著名哲学家和美学家卢卡奇早期代表作——《历史和阶级意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历史本体论思想,即不是以自然或物质为本体,而是以历史为本体的思想,是其早期思想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针对第二国际的庸俗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观点,卢卡奇提出了把总体性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和核心的新思想.其总体性范畴主要有三个层次,即总体是一种整体统率局部的原则,是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和统一,体现为一种历史过程.对卢卡奇总体性思想作以探讨,对纠正实际生活中存在的违反辩证法的现象和倾向有重要意义,对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会产生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戈德曼把马克思列入超越传统理性主义、经验主义和悲剧观的伟大的辩证思想家行列 ,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尽管戈德曼对马克思 (包括马克思主义者 )的理解多有不正确的地方 ,但在他的著述中毕竟充满着“马克思的幽灵  相似文献   

18.
深入考察卢卡奇与布达佩斯学派的关系,不仅对理解卢卡奇的整体思想,而且对理解布达佩斯学派独创性的理论贡献,甚至对探索马克思主义的可能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作为老师和朋友,卢卡奇对布达佩斯学派成员的影响是决定性、持久性的,这尤其表现在布达佩斯学派继承和发展了卢卡奇的人道主义的思想遗产。与卢卡奇孜孜以求现代人身上合乎人性的“好的东西”一样,布达佩斯学派坚守哲学“再现”“类生活”的信念,从人道主义总问题出发,具体地思考当代世界和当代人的生活。不过卢卡奇没有放弃构建一种宏大叙事的历史哲学,而布达佩斯学派则始终对宏大叙事持怀疑和批判态度,并试图调解哲学与(后现代)碎片化世界的关系。如果说卢卡奇论证了自由的、理性的人可以通过自身的力量实现拯救,那么布达佩斯学派则主张处在现代性中的偶然的居民可以通过负责任的选择和行动实现存在的超越。  相似文献   

19.
重审卢卡奇的物化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凡 《社会科学家》2003,(2):137-141
物化是卢卡奇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的提出标志着卢卡奇思想的马克思转向;而物化概念又是卢卡奇在对狄尔泰、西美尔和韦伯思想批判与吸收的基础上形成的,正是借助这一核心概念,卢卡奇走出了早年的“异化观”。我们不能笼统地简单地说在卢卡奇那里有两个“混同”:即物化和对象化的混同,物化和异化的混同,而应该看到卢卡奇物化概念和他早年异化概念在内蕴上的巨大差异。只有对物化作出的合理诠释,我们才能理解卢卡奇在何种意义上构成了对他的直接理论先驱的反叛,又在何种意义上转向了马克思。  相似文献   

20.
匈牙利著名哲学家、美学家和文艺理论家乔治·卢卡奇(Gcorg Lukacs 1885—1971),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美学的奠基者。他把“物化”论引入了马克思主义审美认识论,把人道主义观念融进现实主义学说,从而将现实主义美学理论导引到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一 荷兰著名学者约翰·W·墨菲说,卢卡奇“是现实主义的一名鼓吹者,他却为现实主义提供了一种新的形式。”那么,卢卡奇为实现主义提供了一种什么样的新形式呢?卢卡奇确实“为现实主义提供了一种新的形式”,然而关键不在于将批判现实主义引进了马克思主义美学,而在于把他的“物化”论引入了马克思主义美学观,把人道主义作为整个马克思主义美学大厦的一块重要基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