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广弘明集》是唐道宣晚年编撰的一部佛教思想文献集,是中古汉语研究的重要语料之一。《新集藏经音义随函录》(以下简称《可洪音义》)是五代可洪编撰的一部偏重辨析手写佛经疑难俗字的音义书,该书卷29、卷30为《广弘明集》注了5480条音义。可洪每则音义条目主要包括词目、注音、释义、说字、校勘等。目前,《可洪音义》的完整本仅见于高丽新藏中。我们综合运用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文献学等方面的知识,试对高丽新藏本可洪《〈广弘明集〉音义》说字内容中存在的传刻失误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相似文献   

2.
基于概念合成理论和激活扩散模型,分析了同源字的命名立意所体现的音义关联性,并探讨了其认知理据.研究发现,同源字的音义关系不是任意性的,它们受到语言规约性的影响.这一现象既是汉语音义比例不平衡的必然产物,同时也显示了可及性、邻近性和显著度等认知因素对人们的思维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摩诃僧祇律》之慧琳"音义"存在讹、脱、衍、倒等文字问题。今以《中华大藏经》为底本,结合《高丽大藏经》、《碛砂大藏经》以及相关典籍对《摩诃僧祇律》之慧琳"音义"进行校勘,以期对佛经音义及汉语史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语言文字研究领域对音义联系的关注已久。西方的研究可追溯到柏拉图时代。汉字研究也一再关注音义联系问题。本文从语音角度出发,以英汉两种语言为语料,采用归纳、推导的方法,探析爆破音的音义联系问题,在对比中探求其音义联系的共性。  相似文献   

5.
词的音义之间是否有联系,这个问题是老生常谈。人在造词时究竟要不要考虑音义联系,在多大程度上考虑音义联系,如何考虑音义联系,采取了哪些策略?为了避免简单的主观推论,我们做了两个实验来进行观察。这些实验对我们推想语言发生之初人们造词的情况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同音背隐音义>是针对此前所称"<音同>(丁种本)背注"这个文献题名而拟定的正式书题.<同音>丁种本是俄藏黑水城西夏文文献之一种(俄藏编号Ⅹ1),该文献仅存前33页,是一个残本.<同音>丁种本是<同音>乙种本系统(新版)中的一个版本.值得特别指出的是,除两页序言以外,该文献每页正文的背面多有墨书小字注释文字,原来称为"背注",我们现在改称"背隐音义".虽然<同音背隐音义>这种著述形式在西夏文文献中比较罕见,但是其在六朝以降的汉文文献中却屡见不鲜,如<说文音隐>、<毛诗背隐义>等.由于这种"音义"类注释正好写在某个文献的背面与该字相时应的位置,故名之日"音隐"、"音义隐"等.  相似文献   

7.
范志新 《晋阳学刊》2005,(6):115-116
清选学家吴县余萧客著有《文选音义》和《文选纪闻》。《文选音义》,四库馆臣竭力贬斥,以为有八失,钱泰吉《曝书杂记》则云:“吴县余仲林集《古经解钩沉》极精博,所为《文选音义》则体裁殊不称,《四库提要》详论之……然《音义》多用直音,便于省览,载义门校语颇详,亦初学所不废也。”[1]卷上持论较馆臣平正。《纪闻》则多载《文选》有关典籍资料,当代学者视与《音义》并为清代选学家创业之作。《音义》初刻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纪闻》首见于余氏门人江藩《汉学师承记》。江氏之记,引起当代选学家的质疑。先看江藩的著录——(余氏)悔少作(…  相似文献   

8.
简论同源词和同源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论同源词和同源字张兴亚同源词和同源字是汉语语言学中两个既有密切联系又有一定区别的术语。同源词是音义结合关系有同一来源的词。词是音义结合的语言符号。推寻词的同源关系就不能离开词的这一本质特点。最原始的一批词,其音义结合关系是语言社会约定俗成的结果,是...  相似文献   

9.
《文史哲》2021,(2)
正"十三经"是十三部儒家经典的合集,早期只是单一的经文。经文古奥,在传授的过程中,陆续产生汉晋经学家解说经文的"古注",南北朝时期解释经文、古注的"义疏",唐宋官方敕定的"正义",从而形成了"十三经注疏",总结前人经说,融经文、古注、音义、疏文于一体。随着诸经文本层次的增加,版本形态亦随之丰富,有白文本、经注本、经注音义本、单疏本、经注疏合刻本、经注疏音义合刻本等。宋代以后传世的主要版本是注疏本。鉴于诸经内容及版本之复杂,历代学者都希望通过校勘,确定不同版本之关系,判定版本异文之是非,  相似文献   

10.
“吐蕃”音义的考述与藏族族源问题密切相关,国内学术界对“吐蕃”音义的考证和藏族族源的探讨颇多.本文拟就对百年来中国学者相关的重要成果予以考述的基础上,对这一问题进行较为系统的回顾、分析和总结,以资学界参考.  相似文献   

11.
汉字的形音义是三个不同的层面,义处于底层,是内容;音和形处于表层,是两种形式。音是词的听觉形式,字是把词的听觉形式由线条变为平面、由瞬间变为永恒的视觉形式。汉字的形音义三个层面的变化形成了各种复杂的文字现象。  相似文献   

12.
英诗的音义赏析马英词汇音义之间的关系,历史上是有争论的。习惯派(theconventionalists)认为,音义之间的联系是约定俗成,是在长期的语言交际过程中固定下来的。正如莎士比亚在“RomeoandJuliet”中引言,rose(玫瑰)一词若用...  相似文献   

13.
《一切经音义三种校本合刊》点校质量很高,但白壁微瑕.《玄应音义》部分句读由于词条立目不清、文理不通、误解外来语等原因,存在、标点缺失、体例不一、误用等问题.主要围绕“位政”、“署位”、“千万”、“铃柄”、“沙陀分论”、“脂帝浮图”、“可意音”、“五旬般遮”、“胜鸠留”、“梵言鹦鹉鸟名”等语段成分,采用相关数据进行考证,确立点断的正误.  相似文献   

14.
论音义相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汉语早期的语词滋生扩展的主要规律——音义相生律,即因音生义和因义生音。因音生义包括近音通转滋生同义词(近义词)和同音假借滋生虚义词。因义生音包括辨义异读和声调别义。这些现象前人都曾研究过,但并未提到语言发展规律的高度来认识。文中对于这些现象作了理论上的分析,指出这是解决语音结构的有限单位和语义滋生的无限需求的矛盾的有效办法,也是先秦两汉汉语发展的主要事实。文中还以闽方言为例说明音义相生是造成现代方音差异的重要原因。最后,文章还指出,从音义偶然约定到音义相生到语素合成及虚化语法,可以视为人类语言发展的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5.
正最近,一段"老人乘坐地铁时因无健康码受到工作人员阻拦"的视频在网络热传。大连地铁近日回应称:地铁工作人员加强管理是对的,但工作方式方法不当,针对特殊人群服务不到位,而应"针对老年人不会使用健康码的情况,采取多种方式帮助老年人乘坐地铁"。  相似文献   

16.
山西省文物局藏傅山批点《庄子》过录本,封面朱批“傅青主批点庄子”,其中有眉批、旁批、根批,有朱、墨二色各种符号的圈点。因行文不便,此处只录批语,改名为《庄子批》。文中庄子语不注,郭象注语简称“郭注”,陆德明音义语简称“音义”,傅山批语简称“眉批”、“旁批”和“根批”。  相似文献   

17.
语码转换作为语言接触和跨文化交际中常用的交际策略,不仅受语法规则限制,更受说话者的种族、性别、年龄、社会经济地住、受教育程度、地域等文化因素以及他们的安全、崇外、尊重和避讳等心理因素的影响。简要概括语码转换,通过语料分析,揭示语码转换背后的社会心理动机。  相似文献   

18.
对于汉语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有人主张叫“词素”,有人主张叫“语素”,各有各的理由;其中持后一种主张者有日渐增多之趋势。其实,这不仅仅是个术语选择的问题,而是同时交织着人们对汉语最小音义结合体本身范围、功能认识之分歧。本文对“语素”说、“词素”说诸理由详加评论,并提出了在清楚区分不同功能、种类的音义结合体概念的基础上分别选用不同术语之主张,即:语素=构词语素(词素)+构形语素(形素)。  相似文献   

19.
旅博只发现2件《玄应音义》写本,而新近又整理出12件,其中既有正规写经,也有字迹纸张一般的私人写经,且大多数写本更接近《高丽藏》的刻本系统。《玄应音义》不仅仅是宗教性经典,同时也是实用性强的工具书,在传播过程中,抄写者往往会根据自身需求对文本加以增删改造,或添加本地方音,或删去不需要的古文。这种改造过程也是知识传播与接受的过程,从而形成了各自不同样貌的《玄应音义》写本。  相似文献   

20.
形声字声符具有示音的功能 ,但这种功能并非一成不变。本文从形声字的产生及其演变过程 ,汉字形音义关系等方面讨论声符示音的来源、性质 ,以及现代汉语声符与形声字读音不一致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