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后现代主义"在詹姆逊的著作中是一个异常重要的关键词,但这并不代表他是一个后现代主义理论家。因为后现代主义是他介入当今现实的一个切入点,是表征着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他真正要指认的是支撑后现代主义背后的晚期(全球)资本主义。事实上,他的后现代文化批判理论是对当下资本主义发展的一种马克思主义的当代解读。  相似文献   

2.
后现代主义与经典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背道而驰,特里·伊格尔顿是英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家和文化批评家,他以自觉的马克思主义者身份迎接挑战,旗帜鲜明地从文化政治批判视角切入后现代主义论争,将后现代主义的起因归结为20世纪60年代激进运动的失败,并从后现代主义激进姿态中看到其保守本性:后现代主义不过是犬儒主义在晚期资本主义时期的表现。于是伊格尔顿对其展开针对性的批判,主张回归社会主义宏大叙事。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清算后现代主义思潮,也是中国学术界在移植后现代主义时必须做的工作,因此特里·伊格尔顿对后现代主义的批判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3.
詹姆逊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有许多独树一帜的特色,他提出的后现代主义或晚期资本主义文化逻辑的独特论断,为西方后现代主义理论树立了里程碑;他总结出后现代主义文化特点——深度消失,历史意识消失,主体消失,距离感消失,在理论界具有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戴维·哈维是当代西方影响较大的新马克思主义者。作为活跃于20世纪晚期的学者,他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冲击。针对后现代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哈维主张回到马克思主义,以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视角来观察和思考它。哈维通过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关系的分析,得出结论认为,二者都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或现代化状况)的社会文化反映,由于资本主义制度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革,因此,后现代主义的崛起也并不意味着是对现代主义的"决裂",相反,两者之间更多的是连续性。  相似文献   

5.
詹姆逊是西方最重要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家之一,他介入后现代批评的标志是论文<后现代主义与消费社会>的发表.他认为,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晚期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随着生产方式的变化,作为反映社会结构的后现代主义文化也应运而生,它是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的产物,也是晚期资本主义的主导文化.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主义的出现及产生的影响已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但国内外学界对后现代主义的认识却存在着诸多分歧。杰姆逊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对“后现代主义”所作的细致考察虽有偏颇,但却有其自身特色和价值。他不仅从概念上将“后现代主义”指认为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而且从细节上对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之间的断裂和连续性作了具体分析,从而表明了他对后现代主义的态度。  相似文献   

7.
美国当代著名学者弗雷德里克·詹姆逊(Fredric Jameson,1934一)因其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理论而扬名学术界。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后现代主义进行了批判,体现出了某种反后现代的立场;又赞同并采用后现代观点把晚期资本主义文化理论化为一种形象的、类像的、片断化的、拼凑式的、精神分裂式的文化,体现出了某种亲后现代的立场。在这种“亲”和“反”的辩证统一中,詹姆逊艰难而努力地调和着后现代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可是有些后现代立场并不相容于甚或有损于他的马克思主义观点,彼此处于一种非常紧张的状态,因此说詹姆逊后现代马克思主义是对后现代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一种艰难的调和,是游弋于后现代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一种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8.
詹姆逊是当代重要的后现代理论家和文化批评家,他对后现代理论建构的主要贡献在于他提出了后现代主义或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并总结出了后现代主义文化的特征。这不仅在西方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建构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而且对于我国大众文化的建设同样具有借鉴和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9.
"认知测绘"是詹姆逊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它关系到晚期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空间、总体性与激进政治运动等重要理论范畴."认知测绘"概念在鲜明地表达了詹姆逊面对晚期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现实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的同时,也体现了詹姆逊对晚期资本主义条件下社会主义政治运动策略的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0.
詹姆逊通过对历史主义的困境的考察,分析了四种解决模式的局限,进而提出了一种马克思的结构主义分析模式——马克思主义文化阐释学,从而把过去和未来都并置在当下维度之内,供集体主体去实践,并以乌托邦的诉求对当下提出了"严厉的裁决",从而提供了一个辩证的、历史的检视历史文化的阐释学,为"晚期资本主义文化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对晚期资本主义及其文化的分析提供了历史的批判视域。在这个视域——马克思的辩证的、唯物的历史观——中,对文化的批评(如晚期资本主义文化)将被放置于庞大的社会历史中来透视,并将与资本主义的经济体系(如晚期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体系)相勾连,从而揭示出资本主义文化的本质。  相似文献   

11.
杰姆逊在他的《后现代主义或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一文中提出了“怀旧模式”概念,按照他的理解,电影这一大众文化将怀旧的审美感推向高潮。中国虽然政治意识形态和西方国家不同,但面临全球化趋势的中国文化,在“众生喧哗”中无意识地将杰姆逊的“怀旧模式”运用到了中国影视剧的创作中,而这种实践也得到了大众的认同。  相似文献   

12.
作为晚期资本主义文化逻辑的后现代主义虽然体现出与现实主义、现代主义不同的文化特质,但仍然具有一种隐蔽的意识形态性.它作为从晚期资本主义现实异化出来的精神存在物反过来雾障着、迷惑着现实,并支配着、役使着人对现实的顺从,引致独立的主体意识走向消失.詹姆逊通过对这种后现代主义意识形态遮蔽的论述,为我们剥现出晚期资本主义文化逻辑背后的社会逻辑、统治逻辑和生产逻辑.  相似文献   

13.
在关于现当代资本主义问题上,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与晚期马克思主义之间并不存在断裂。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确延续了黑格尔的哲学精神并且发扬了马克思的实践哲学以及哲学人类学,但同时也展开了对现代资本主义人性以及社会文化结构的深入剖析与批判。这些批判对整个资本主义而言具有一般的性质,也形成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稳定的社会批判传统,不仅为法兰克福学派所发扬,也为70年代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发扬。晚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离弃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哲学批判的基本主线。晚期西方马克思主义更多地关注后现代性、消费文化、大众文化、符号、身份、地方性、空间政治、技术—意识形态。这些变化表明,文化越来越成为当代资本主义的总体现象,但对于此类现象的分析批判,依然有赖于贯彻和深化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特别是展开政治经济学批判及资本(主义)批判。  相似文献   

14.
大卫·哈维的后现代主义理论是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立场上展开,在空间化的历史唯物主义框架内,从政治经济批判入手,对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文化体验--新一轮"时空压缩"的逻辑前提、深层根源、独特表达及具体形成机制和过程详尽阐述.在他看来,后现代是一种文化的转移,其中贯穿着时空压缩的新一轮体验,最终造就了资本主义独特的历史地理学.  相似文献   

15.
后现代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批判性。它运用彻底批判、否定的思维方法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和文化。它在概念运用、具体内容、理论出发点及时代背景等方面都不同于现代主义西方哲学。我们对后现代主义进行分析研究 ,可以辩证地认识当代西方哲学 ,并可以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它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哈贝马斯的危机分析模式对把握当代资本主义有重要价值。他指出国家在晚期资本主义对经济的介入并不能根除经济危机,而是使得经济危机向政治系统和文化系统转移,产生了合理性危机、合法化危机和动机危机。这一模式后经弗雷泽改造被用于分析金融资本主义。弗雷泽认为,金融资本主义时期所推行的新自由主义尽管促进了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但也损害了资本长期积累所依赖的公共权力,从而导致了合理性危机。然而,在新自由主义政治常识的过滤下,合理性危机所引发的合法化危机并没有围绕分配模式的改革,而是集中于社会认同理念之争。尽管哈贝马斯和弗雷泽的理论丰富了对资本主义的理解,但是他们弱化了经济在社会中的地位,从而偏离了将经济判定为社会基础的马克思主义。由此,如果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用该模式把握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则需要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并以此为基础构建政治和文化理论。  相似文献   

17.
现代性、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代性、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张国清一、后现代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后现代主义既是资本主义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又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内部诸矛盾冲突的必然结果。后现代主义思潮表现了一部分西方知识分子对当代资本主义官僚政治秩序的强烈不满,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18.
詹姆逊的文学研究坚持马克思主义阐释学,使他介入对社会文化生活的分析,面对后工业社会"文化的扩张",他进而转向了对世界范围内后现代主义文化发展的关注,对后现代主义各阶段文化的特征做了极为具体的描述。  相似文献   

19.
按照晚期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旗手杰姆逊的描述,所谓的晚期马克思主义也就是产生和存在于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马克思主义。这非常直接地点明了“晚期资本主义”对于晚期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重要性。但令人感到不解的是,从杰姆逊、德里克、贝斯特、科尔纳到哈维,尽管这些晚期马克思主义的代表性理论家不断地在资本主义第三发展阶段的意义上使用  相似文献   

20.
后现代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终结论"的理论回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后现代马克思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资本主义的科学,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只要资本主义存在,马克思主义就不会过时.在后现代,马克思主义仍然是认识与批判资本主义最有力的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不会因为后现代主义的解构和批判而无效,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解放叙事并没有失去信誉.正确的选择是,马克思主义面对资本主义的新变化,面对剧烈变化的政治与理论环境,必须进行理论创新,对新变化作出新解释.一方面要考虑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要考虑文化多样性的后现代走向,由此对经济、文化和政治之间的复杂关系做出新的解释,重新建立马克思主义的批判传统和解放叙事的威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