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按照逻辑学的传统观点,凡是由个别知识的前提得出一般知识的结沦,这样的推理称为归纳推理。在归纳推理中结论的一般知识是从前提的个别知识概括而来的。归纳推理的概括有以下两种不同的情形:一种情形是考察一类的全部个体对象,根据它们具有某种属性而概括出一般的结论——该类的所有对象都具有某种属性。  相似文献   

2.
探讨智能体的归纳学习中如何进行形式化的问题,首先将归纳学习定义为给定函数的实例集合时如何求得它的近似函数;展开讨论其面临的实例数N过大的困境。然后从基本的决策树学习入手,引入归纳学习中形式化和量化,并讨论学习的可行性。最后给出了先验知识在减小N的范围上的作用,和智能体学习理论上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3.
作者回顾了现代汉语定语划类问题的研究状况,涉及从语义、语法、表达功能三方面对定语进行划类的研究成果。文章最后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并指出定语划类研究存在诸多问题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弗兰西斯·培根在对旧逻辑批判的基础上,创立了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归纳法--科学归纳法.培根归纳法的问世,创立了近代归纳逻辑的第一个形态.培根归纳法的特质包括其归纳法是一种排除归纳法,突出了分析方法,注重证据的质量,与实验自然科学的兴起相适应,其归纳方法论包含着某些朴素的辩证法因素.尽管,培根的归纳法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培根的归纳法在近现代归纳逻辑的发展中的影响和作用是不容低估的.应当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和方式,对培根的归纳法进行认识和评价.  相似文献   

5.
论推理发展     
人类推测的能力,经历了感性具体推理、抽象思维推理和理性具体推理的发展过程。感性具体推理是原始人类推测事件的主要工具,它是以“实践”为中介,以实物感性形象的指代为前提而进行的生动、直观、具体的推理。抽象思维推理是文明人类古代至近代赖以推测事件的重要工具,它是以词项为中介、各种判断为前提,在静态中推测各种事件的推理,具有静止性,割裂性、单一性的特征。理性具体推理是对抽象思维推理的扬弃,是现代科学文明发展的结晶,具有高度科学性、灵活性、开放性、全方位性以及动态性、系统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6.
论比喻推理     
在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和毛主席的著作中,以及一般的文章中,经常采用一种特殊的推理形式——比喻,它不仅可以增加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而且可以增加文章的逻辑说服力.对于这种推理形式,一般逻辑教科书中很少提及,对它的逻辑特征还缺少研究.本文准备对这个问题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论法律推理     
法律推理有广义和狭义之别。法律推理分为形式推理和实质推理。形式推理是在法律适用过程中运用形式逻辑推理的思维活动,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实质推理以法律价值作为推理的基本要素,是一种高层次的法律推理。法律推理从适用法律角度看,既要认识其必要性,又要注意克服其局限性,使之成为法官正确判案的逻辑思维工具。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配电网的网损与网损率的解析计算入手,分析了配电网运行中电能损耗的特殊规律,提出了经济运行负荷Pec与最小网损率△Amin%两个概念,导出了计算公式,给出了划分配电网经济运行区域[P]ec解析方法,阐述了各类运行区域的特点及管理要点,对配电网的降损节电,提高经济运行水平和搞好配电网的技术改造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简述了归纳法和归纳问题,指出了波普尔反归纳思想的合理性与局限性,提出了归纳和演绎具有对称性、证实与证伪具有一致性的观点,并认为,尽管归纳逻辑难以表证,但归纳法始终是人类认识自然、探索真理的基本方法,归纳得出的结论同样需要不断地接受实践的检验。  相似文献   

10.
由于事物的本质是无限多样、不断发展变化着的统一体,我们不可能对事物的本质进行完全绝对的归纳证明。归纳证明,其中包括完全归纳证明以及简单枚举法、科学归纳法、契合法、差异法等不完全归纳证明,都具有相对性,都不可能获得具有完全绝对意义上的真实的科学知识。  相似文献   

11.
假设性推理是相对于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提出的"第三类推理",其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前提的不完备性、结论的非单调性和过程的对话性上。法律推理是一种在特定语境中进行的言语交际活动。正是语境如影随形地影响着法律推理的整个言语进程,法律推理才呈现出假设性的特征,作为假设性推理而存在。假设性法律推理的提出并不是对法律推理其他逻辑形式的否定,而是对法律推理逻辑属性的进一步认识和深化。在追求确定性和可预测性的基础上,肯认法律推理的假设性,法律推理就有了更加全面而统一的逻辑基础。  相似文献   

12.
辩证推理形式问题是辩证逻辑的重大问题。在我国逻辑界,有的同志根本否定辩证推理形式的存在,有的同志虽然肯定它的存在,但对究竟存在哪些辩证推理形式却不甚了了。因此,辩证推理形式问题一直是我国辩证逻辑论著中的空白或最薄弱的环节,而这种状况也正给否定辩证逻辑是逻辑的同志以借口。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进行比较系统地探讨,并希望它能促进我国逻辑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因果联系作为普遍联系网中的一个“结”构成了假言判断的客观基础.而假言判断之间的等值转换是有规律可循的,依据假言判断的等值转换关系而推出的假言判断变形推理可使假言推理的形式更加易于表述,而现行教材中的假言易位推理只是其中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作为认知语用学的理论基础——关联理论,提出了这样的假设:人们理解话语就是在推理中选择最合适语境,并求得话语与语境之间的关联性,以获取语境效果。作者运用这一理论尝试探讨英语听力教学中学习者语言理解的过程。以全国大学英语四级水平测试中听力理解部分全真试题为语料,说明关联理论对英语听力理解的阐释力。认为听力教学中可以运用认知语用学中的关联理论培养学生在语境假设中寻找推理依据以获取语境效果的能力,以此提高学生理解交际话语的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15.
过论作为因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它的研究一直囿于传统的分类方法,这似乎限制了人们对过论,进而对因明的认识、思考和研究。文章试图借鉴逻辑学的二分法,用形式和非形式谬误来重新划分因明的三十三过,以探索认识因明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归纳和演绎是人们经常运用的两种科学认识方法。自古以来,它们就在人的认识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引起了许多哲学家和逻辑学家的重视。古希腊著名思想家亚里士多德科学地总结人们的认识经验,创立了以直言三段论为主要内容的演绎逻辑,对逻辑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被人们誉为“逻辑之父”。但是,他片面夸大演绎法的作用,仅仅  相似文献   

17.
(一)归纳问题,即除经验之外,通过归纳推理,能否获得实在的真知识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归纳是否“有效”的问题。近代兴起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经验归纳法,经 F·培根等人的研究和倡导,逐渐取代了自亚里士多德以来斥归纳重演绎的传统而居于主导地位。到十九世纪,J·S·弥尔则进一步极端地把它推到了完全斥演绎的“归纳万能论”。然而,人们很快又看到了归纳推理的局限性:它的前提和结论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前提概括的是有限的、已有的经验事实,而结论却涉及到未曾经验的事物的普遍陈述,它怎样获得超出经验之外的真知识呢?首先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是 J·洛克和 G·贝克莱,但他们并未对此细加研究。对这个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研究、并最先将其明确表述出来的是 D·休谟。  相似文献   

18.
普通法方法中为了回答法律问题,要使用到多种推理依据,其中最重要的两种依据是形式性依据和实质性依据。形式性依据是具有权威形式的推理依据,典型代表为制定法和案例,还包括学者的论述、评论、法律汇编、重述等内容。其中有法律拘束力的制定法和案例是最有力的形式性依据。实质性依据不具有权威形式,而是凭借其内容的内在逻辑而获得说服力的推理依据,主要包括道德依据和政策目标依据两大类。普通法法官推理中,形式性依据的重要性是首位的,实质性依据起到辅助的作用,只有存在法律不周全的情况下,实质性依据才能成为首要推理依据。  相似文献   

19.
衬托,尤其是其中的反衬,有人往往将它与对比混为一谈。1998年全国高考语文第28题的标准答案,居然也将衬托与对比似是而非地等同起来。其实衬托与对比的界定与区别还是比较明显的。柳斌主编的《中学教学全书·语文卷》这样论述:“对照是把两种相互对应的事物或同一  相似文献   

20.
定罪推理是刑事诉讼活动中的重要推理,虽然与传统逻辑的三段论颇为相似,但并非完全等同。本文分析和探讨了定罪推理的结构形式,与普通三段论的不同点,以及根据不同种差特点的罪名定义为大前提而进行的定罪推理等,旨在阐明定罪推理的特殊结构,为正确进行法律推理、准确地适用法律提供思维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