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码转换是两种或多种语言变体的转换,它既是语言现象,也是文化现象。近年来,语码转换在语言界受到了多方关注,语言学家们从句法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和会话分析等多维视角来研究语码转换。如果从跨文化交际角度来看,语码转换句法简单,社会功能丰富,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英语课堂上教师语码转换的语用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语码转换作为一种社会语言现象,一直受到语言学界的关注,语言学家从句法学、社会语言学、语用学、心理语言学和会话分析等多方面来研究语码转换。英语课堂上教师的英汉语码转换是在特殊语言环境下的语言行为。从语用学的视角出发,运用语用学顺应理论分析了英语课堂上教师进行语码转换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心理需要与语码转换现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在社会语言学对语码转换研究的基础上,试图从心理需要的角度,探求语码转换现象背后的社会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4.
从顺应论的视角研究语码转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语码转换在语言界受到了多方关注,语言学家们从句法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和会话分析等多维视角来研究语码转换。本文将从一个新的视角,即用顺应论来研究这一语言现象。笔者分析总结得出结论:语码转换是对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心理动机的顺应。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北方少数民族地区外语课堂语码转换研究的必要性和复杂性,阐述了语码转换的相关术语,并借助社会语言学视角的三大语码理论解读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外语课堂的语码转换现象,论述了语码转换理论对民族外语教学的实践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语码转换研究述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语码转换是语言接触中的普遍现象 ,长期以来受到研究者的关注。 70年代以来 ,语码转换研究从语言学的角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取得了重大进展。文章从社会语言学、结构语言学、心理学语言学和语用学四个方面概述这些研究的主要理论和方法并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7.
语码转换(Code-switching)是社会语言学中的一个术语,是当前众多学者研讨的热点话题。在语言交际过程中,语码转换是一种普遍的社会语言现象,具有各种社会交际意义,究其原因,各有不同。笔者在与三岁女儿沟通相处的过程中,发现她也频繁出现语码转换的现象。文中拟从三岁小孩的语码转换现象浅谈其发生语码转换的动机。  相似文献   

8.
网络聊天中英汉语码转换的社会语言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人与人之间出现了新的交际形式--网络聊天.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出发,利用情景型语码转换、隐喻型语码转换和标记理论,对网络聊天中出现的英汉语码转换的进行观察和分析,探寻出网络聊天中语码转换的特点及其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9.
结合其他语言学研究路向从社会语言学视角重新全面剖析语码转换现象,通过实例分析揭示了社会规则是语码转换的外在动力,而交际者心理则是其内在动因。此外,对语码转换的社会功能和语用功能做了较系统的梳理。前者体现交际者的社会身份,调整交际双方的权势关系,反映社会场景;后者提供便利,表达情感,缓和语气,并创造幽默氛围。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社会语言学和语用学等角度探讨了《喜福会》中的“语码转换”功能。用社会语言学的标记理论和适调理论分析了《喜福会》中语码转换所揭示的主题思想:两种语码分别代表的权势与地位,折射出母女两代人对 中美文化传统和身份的不同态度和他们态度的转变。用语用学的顺应理论分析了作品中运用语码转换的艺术手段:填补英汉语言间的空缺、避免社会性的尴尬、刻画人物心理、反映民族特色、强化语气等。  相似文献   

11.
语码转换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语码转换是会话当中很常见的语言现象。本文拟通过会话中的语码转换实例为语料分析探讨语码转换在交际中所发挥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文学语篇的语言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文学语篇的理解要求读者的语言学知识.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考察了作品<儿子与情人>中人物语言变体的使用,在归纳其非标准变体的基础上,从语言的地区变体、社会变体与社会网络、语码转换、语码混合、复杂语码和局限语码等几个方面分析人物语言,从而发掘人物特点,挖掘作品技巧与内涵.  相似文献   

13.
语码转换型会话含义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语码转换在社会语言学、语法学、心理语言学和会话分析等领域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借助具体的会话范例,从会话含义的角度探讨语码转换现象不失为一种有意义的尝试.研究表明说话者可以通过恰当的中英语码转换,故意违反会话合作原则来表达特定的会话含义以达到预期的交际意图.  相似文献   

14.
利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衔接系统和逻辑—语义关系理论,分析小说Working Girls(《非常难女》)第四章中语码转换的类型及其使用,探讨汉英语码转换在构建文学语篇中衔接手段的作用,可以揭示出新加坡多语社会里使用语码转换的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15.
广告中出现的中英文混杂现象属于语码转换的研究范畴.作为一种语言现象,语言学家们从句法学、社会语言学、心理学和语用学等各角度对语码转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分析和研究.本文将主要围绕社会经济发展浪潮冲击下所出现的广告语篇来探讨双语双符和双语嵌入模式等语码转换现象及其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6.
语码转换述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码转换(code-switching)是指在同一次对话或交谈中使用两种甚至更多的语言或语言变体的现象。语码转换涉及的语码可以是语言(language)、方言(dialect)、语体(style)等。进行语码转换的两种语言中通常有一种是基础语(base language),另一种是辅助语(auxiliary language)。基础语是会话中使用的主要语言,辅助语则是转换中出现频率相对小一些的语言。语码转换是语言学家,特别是社会语言学  相似文献   

17.
网络的迅速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新的交际方式,由此衍生的网络英汉语码转换现象越来越为人所关注。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网络英汉语码转换分成情景型语码转换和喻意型语码转换;从语言结构角度分为句际语码转换、句内语码转换和附加语码转换。从认知角度,语码转换划分为有标记转换和无标记转换。网络英汉语码转换具有非正式、及时性,网络英汉CS发生在对等场景中,主要以句内转换为主、附加语转换为辅、少量存在句际转化等特点。网络英汉语码转化的功能主要是吸引注意、彰显个性,取得某种修辞效果,满足群体认同感,表达文化认同,促进语言的自身发展。  相似文献   

18.
语码转换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对此领域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曾引起很大的争论和探讨.本文通过对16名参加托福测试的中国学生所作的采访资料的转录分析研究,阐述了汉语和英语之间的语码转换特征,并从宏观社会政治、社会语言学方面和个人层次方面对汉英之间语码转换的原因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9.
从语言学角度,运用语码转换研究的有关理论,分析歌词语篇中语码转换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到,在以汉语为主体语言的歌词语篇中,汉英语码转换现象相当普遍。从转换形式上看,转换有轮换式转换和插入性转换,并体现在单词、词组、小句和语篇各个层次。这些特点使得歌词语篇中的语码转换区别于其它语篇中的语码转换。  相似文献   

20.
机构话语中的语码转换现象是一种较为复杂的语言现象。在会话分析和互动社会语言学的理论基础上,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一组海归留学生的求职面试话语中的语码转换现象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海归留学生使用语码转换的频次远高于国内高校毕业生,前者的语言能力和策略能力比后者强;绝大多数的嵌入语为名词成分;语码转换产生的主要原因有词汇的可及性、策略选择和标记性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