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友》真好,她不拒绝手写稿。当下多数报刊要求投稿人必须发电子邮件,对手写稿件拒不审读,一律枪毙,让人心寒。我退休后,喜欢爬格子,由于年龄、视力等多种因素,只能手写笔耕,向《老友》投稿。承蒙编辑同志认可,予以斧正,编辑发表,让我感激不已。这反映了《老友》办刊的优良作风,体现了编辑同志尊重作者劳动的高尚品德,实在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2.
《老友》2014,(5)
正我与《老友》结缘已有11个春秋。我之所以对《老友》情有独钟,是因为《老友》可读性强、内容丰富,可圈可点之处每期都有,对提升个人的文学素养和精神修养很有帮助。我是《老友》的忠实读者和受益者,在阅读《老友》的过程中,有时我突发灵感,便跃跃欲试,提起笔来学学写稿。令我无比欣慰  相似文献   

3.
蒋显经 《老友》2012,(4):68-68
我与《老友》有过一段文字情缘。2009年.我的一首小诗《种茶小吟》在《老友》刊登,给了我很大鼓舞;不久,我写的《奋蹄夕阳乐奉献》又有幸被发表;后来,我的一篇征文《从赤脚老师到公办老师》又被采用,实是人生写作路上的大喜事。从此,我一有空就给《老友》写稿、投稿。《老友》真是我退休以后的相知伴侣和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4.
刘国龙来信     
吴作兴 《老友》2013,(7):70-70
尊敬的编辑同志:我的工作是在县委老干局值班室值班并负责收发《老友》杂志。我发现许多老同志对《老友》杂志情有独钟,他们每月都翘首期待《老友》的到来,往往是这一期《老友》刚刚被领走,就有许多老同志跑过来问我:"新一期《老友》到了没有?""《老友》怎  相似文献   

5.
雷雨田 《老友》2010,(1):64-64
我与《老友》结缘整整13个年头。读了13年《老友》,也陆续向《老友》写了一些稿子。13年中,《老友》共刊登了我39篇文章。13年来,我心目中《老友》的编辑们,是一个团结协作,热心为作者、读者服务的团队。  相似文献   

6.
回音壁     
《老友》2014,(3):53-53
正《老友》编辑部:我是《老友》的一名忠实读者,订阅《老友》已有12年了。我喜欢《老友》的众多栏目,尤其喜欢《养生保健》栏目。这个栏目使我从中学到了许多养生保健知识,使我摆脱了疾病的困扰,拥有了健康的身体。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不光满足于"吃饱",更加要求"吃好",但是许多人在营养学方面的知识很欠缺,我建议《养生保健》栏目适当增加一些食品营养方面的稿件,为读者提供专业指导。  相似文献   

7.
单文华 《老友》2012,(7):63-64
《老友》杂志《养生保健》栏目的编辑看到我已年届耄耋.又一辈子从事卫生、医疗工作,至今还常写养生保健方面的稿件.便约我谈谈怎样延缓衰老的问题。面对这么大的题目.我感到很是惶恐。但既然接受了约请.我就从自身的生活实践和工作实践出发,谈点认识和体会.与老年朋友们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8.
《老友》2015,(3):69
我是《老友》的热心读者。《老友》2014年第一期采用了我的一篇征文稿件,随后杂志社财务室给我汇了120元稿费。由于区政府大楼收发室人员突然生病,导致汇款单被遗忘。直到11月,新上任的收发人员在清理工作中发现了我的稿费汇款单。我拿到汇款单后,到邮局领取时,被告知汇款单早已过期,已退回原单位。我把这事告诉了《老友》学刊小组的老同志,他们  相似文献   

9.
我原在湖南省新晃县法院工作,结合工作写稿始于2002年。由于缺乏写作经验,写稿之路走得十分艰难,一度有放弃继续写下去的念头。2005年5月,我在网上看到《百姓生活》(那时刊名为《百姓生活园》)的征稿函,便忐忑不安地给《百姓生活》杂志编辑部的电子邮箱发去一篇稿件。  相似文献   

10.
刘向前 《老友》2014,(8):69-69
正最近,我认真阅读了2014年《老友》第2、3、4、5期《读者信箱》的《回音壁》。细细品味后,我深深感觉到《回音壁》是《老友》杂志社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生动体现,是进一步办好《老友》的新举措。《回音壁》把编辑、作者、读者拧成了一股绳。几十年来,我读过不少报刊,但从来没有读到过这样精彩的《回音壁》,编辑们在自己的刊物上给读者回音。不少刊物的《编读往来》只有往没有来,偶尔见到《编者的话》那也多半是"开场白",唯有《回音壁》具体而又直  相似文献   

11.
方世宏 《老友》2014,(7):69-69
编辑同志:我是《老友》的热心读者,每期《老友》刊登的文章我都要认真看。我最喜欢的还是《老友》征文栏目的文章。征文栏目办得好,贴近读者的心,让读者相互交流,谈自己的经历和体会,感觉非常亲切,格外吸引人、启示人,推动人前进。就说"我的中国梦"征文,我读了今年第一期李年发的《一个老年志愿者的梦》和谢虞的《健康走向90岁》两篇文章,深感老年人有梦想就有意志,有作为,梦想是推动老年人继续前进的动力。  相似文献   

12.
老友信箱     
《老友》2006,(1)
《老友》是学习的老师我离休后就订阅《老友》。每期《老友》我从《感悟》起,一直读到最后一页广告为止。我感到有了《老友》学习就有老师,人生就有导向,健康就有保障。《老友》每期的《时事纵横》栏目,刊出一个时期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的学习资料。例如,2005年《老友》第一期,便刊出了《展望中国经济新走势》。学习这篇文  相似文献   

13.
黄国城 《老友》2012,(3):53-53
因为爱好写作,我自1992年起就结识了《老友》(原名《老干部之友》)。记得第一次在《老友》上上稿是1993年2月,当时我在横峰县委党史办工作,我写了一篇《一腔深情系老区》,寄往老干部之友杂志社.很快就得到编辑的肯定,并向我要邵式平到老区的照片,可惜我没有找到照片,稿子很快发出来了。编辑安排了插图,插图是邵式平在台上讲话  相似文献   

14.
《老友》2013,(1):56-56
遂川县老干部局为我们每个退休干部都订了一份《老友》杂志。我每月一收到《老友》后,先认真读,自己读了几遍后,再把《老友》放到我办的农家书报亭里供大众阅读,于是我的这份《老友》成了大众的《老友》。由于《老友》办得好,大家都喜欢看,不仅有许多中老年读者喜欢读《老友》.而且一些年轻人也经常到我家来看《老友》。横圳村的大学生李勇,每次放假回家,都要到我家来借《老友》杂志。  相似文献   

15.
笔者长期在军队做干部工作和老干部工作,1999年退休后,缘于老干部的情结,我应聘到《中国老年报》报社做编辑。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一本很吸引眼球的中共江西省委老干部局主办的《老友》杂志,从此就与《老友》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6.
我退休后订了一份《老友》杂志,老伴看到我读《老友》读得那么津津有味,总是说:"老头子,也念给我听听啰。"这时我就不得不给她念。经我一念,老伴学习《老友》也感兴趣了。她认为《老友》有学头。每期《老友》一到,老伴总要催  相似文献   

17.
《老友》2014,(10)
正我喜欢《老友》,一有空就认真阅读,因为《老友》办得好。她是全省唯一一份老同志自己的刊物,学习她使我增长见识,受益匪浅。1996年,单位退管办为每位离退休干部订了一份《老干部之友》(《老友》曾用名)。从那时起我就喜欢上了《老友》。我每月拿到《老友》时,首先浏览一下目录,然后就开始一篇一篇地认真阅读。《老友》是一本好读物,对我的思想与日常生活都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8.
彭江 《老友》2012,(2):68-68
我与《老友》相识近20年,现在我已古稀有五,每当读到《老友》倍感亲切,我和《老友》相知、相爱。《老友》使我受益匪浅,她是我的良师益友。现写几句,以表心田:  相似文献   

19.
我是《老友》杂志的忠实读者,多年来订阅没间断过。喜欢《老友》,是因为她很有特色,感到读《老友》是一种享受。她给我温馨,也给我激励。《老友》的文章深深地打动着我,使我的晚年生活充满了激情和欢乐。  相似文献   

20.
赖章云 《老友》2011,(3):60-60
你也说《老友》,我也说《老友》,大家都有一个共同体会:就是谁读《老友》谁受益。我读《老友》十多年,深感《老友》是本好杂志,她能教育人、警示人、启发人、鼓舞人。读着她的文章,与她那种与时俱进的精神同行,使我走入了更加广阔的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