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插队趣事     
陈玉霞 《山西老年》2013,(10):15-15
烧地瓜那是在上世纪70年代初期,为了响应党的号召,我们一家随父亲从哈尔滨市的一个军工企业,来到山西的一个大山沟里,支援祖国的"三线"建设。后来我就插队到绛县一个叫关庄的生产队。  相似文献   

2.
子皓 《华人时刊》2009,(3):62-65
日本经济强大催生了我我是个舶来品,上世纪70年代末发源于美国,上世纪80年代中期进入到中国。我渗透于企业中,像个"隐形大侠",时隐时现,难于察觉。人们常常忽略了我的存在。这是因为:我的组成部分难以捉摸。假定让人们对我进行描述,即便是那些来自相同氛围的人,给出的回答也可能相去甚远,因为人们关注的方面各不相同。只有当人们有意实施一些与我的  相似文献   

3.
小诗体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初,作为中国新诗史上的诗歌品种之一,小诗在中国现代文学史里已走过90年的漫漫长途,并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风貌,文章拟对上个世纪20年代初兴起的小诗体与70年代末80年代初再度兴起的小诗体进行对比研究,从产生背景与原因、艺术风格等方面探讨两个时期小诗体的异同。  相似文献   

4.
樊晟岑 《社区》2015,(9):40-41
“如果说60年代的人稳重踏实,80年代的人叛逆迷惘的话,那70年代的人就是生活在理想和现实之间的那一类人;生在70年代的我是幸运的,那个年代所特有的现象和印记仍深深烙在我的脑海中,而对于每一个70年代生人的兄弟姐妹们来说,那时的天空特别蓝,时间那么饱满,那是一段纯净、幸福、朴素、真诚的回忆。”  相似文献   

5.
淡意浓情     
刘永锐 《老友》2011,(7):39-39
我从小一直以为父亲和母亲之间感情很淡。直到长大后的某一天,我突然发现:我错了。父亲当了30多年的警察,在我的印象里,他很少着家。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父亲在乡下派出所工作,交通不方便,半个月难回一次家,后来调回县公安局机关,又经常要下乡、出差、值班,一个星期也难得在家住两三个晚上。  相似文献   

6.
一研究中国新时期小说,不能不观照上个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这十多年的小说。在这个光辉的年代,我国小说发展势头之好,令人叹服,优秀小说家不断涌现,一大批优秀小说作品层出不穷地涌现。这个年代是文学的黄金时代,新潮小说与传统小说并存,文学评论也成果丰硕。  相似文献   

7.
《人生与伴侣》2009,(11):18-21
背景: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开始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其中,第一批独生子女现在已经到了而立之年,也大多已经走进了婚姻。几年前使有媒体报道说,第一批走进婚姻的独生子女,已经开始占据离婚比例中的很大一部分。并且这个比例,正在不断增长,到了今天,更是有报道说以80后为主的离婚高峰期已经到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由80后组成的婚姻走向破裂……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在不少的“三线厂”里有些临时生活区,有的是双职工搬进了正式生活区后,腾出来的建厂初期的土窑洞;有的是那些带家的职工自己临时盖的一些简易土房。这些生活区住的都是那些从农村来的临时户。有的叫他们“红面户”,就是不吃供应粮的农村户;有的把他们称为“第三世界”,就是处在发展中的一个新群体;而我们厂里叫他们住的地方是“幸福村”。  相似文献   

9.
孙晓鸥 《北京纪事》2009,(10):82-84
“内部电影”是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百姓中一个极为特殊并心照不宣的文化现象,所谓内部电影,就是由于当时政治环境所限不能在电影院公开放映,而有人通过各种关系渠道从国外直接带来电影拷贝在特殊放映场地进行内部播放交流的一种电影形式,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内电影市场的不断开放,以及国产电影迅猛的发展,如今,内部电影早已成为昨日黄花而长久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  相似文献   

10.
11.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新潮,是美国的一些管理学家通过比较日、美两国企业的经营管理经验,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提出来的,从而在美国乃至全球兴起并带来的一场企业管理的新革命,其理论和实践给当代企业管理以深刻的影响。我国的企业界、学术界近年来对企业文化建设有浓厚兴趣,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果,  相似文献   

12.
黄重奇 《老友》2013,(11):26-26
上世纪70年代.我在“赣州六二六卫校”(原赣南医专)学习、工作过几年。在那特殊的年代里.那几年的经历.在我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相似文献   

13.
重提80年代是一种学术上的研究方法,也是反观90年代以来学术研究现象的一种理性思考。北岛的诗歌写作与历史的文学传统有着紧密的精神联系,他的独特的文学意象与文学感受秉承了纯文学的文化观念,北岛的诗歌以对理想的形而上表述的方式呈现了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精神,成为后继的文学写作的资源。  相似文献   

14.
青鸣的家在北方一个小镇上,上世纪80年代初,父亲在镇子上开了第一家澡堂。以后,同学都叫青鸣:澡堂老板家的儿子。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70年代中末期作家大都在新时期初的文坛有着重要影响。70年代正处于当代文学与历史的重要转折期,作家的创作受到来自诸多层面的影响,在这种状态下的作家创作心态、创作方法很值得研究。本分着重分析了韩少功、谌容、贾平凹等作家身处70年代夹缝期创作的复杂心态与艺术得失。  相似文献   

16.
尖叫着飞翔--对"70年代人"现象的一种描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70年代人"以完整的时代感、夸大的自我意识和自觉的群体护卫精神向世人传播着特有的群体共鸣一、"酷"性追求主题词的尖叫.张扬自我情绪、诉说个体经验的词汇呈现出与上几代人之间彼此断裂的印痕;与"城市"的纠缠;与"父辈"纽带的切割;与"写作"的相依.二、成长之痛隐匿的飞翔.这个主张"反主题"创作的群体,以小说自身的存在,遮掩着个体生命成长历程的切肤之痛,它喻示了一种新的文学精神,一种敢于敞开自我、践踏自我从而飞翔自我的勇气.  相似文献   

17.
明敏 《今日南国》2009,(11):55-56
近几年,随着一批批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年轻人相继走上社会。“80后”渐渐成为一支职场上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18.
周明灿 《老友》2012,(2):24-24
上世纪70年代初,我在县城一所中学任教。当时我家住农村,由于交通不便,要一个月才能回一次家。有一次我回家.吃完晚饭去家门口祠堂里的茶馆走走。刚走到祠堂门口,就见门口摆了一桌茶客,大队会计正忙碌着准备招待公社来的干部。  相似文献   

19.
上世纪70年代末.新闻界在转载《理论动态》某些文章时,往往使用“特约评论员”的署名。“特约评论员”这个闪烁着智慧的署名.成为当时一个具有特定含意的名称。  相似文献   

20.
80年代对于战争小说而言,是一个难得的黄金时代。在南线战争爆发之后,一大批反映战争题材的军旅小说异军突起,彰显出军旅小说的独特品格和重要意义。综观这一时期的战争小说创作,无论是其文学理念还是题材内容,无论叙事风格还是审美品格,都因其对于"英雄是人"、"军人是人"理念的重新确立而展示出全新的风姿。由完美英雄走向伤痕英雄、由阶级英雄走向民族英雄、由正统英雄走向民间英雄,成为80年代战争小说英雄塑造的嬗变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