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源于景颇族远古时期的"目瑙纵歌",在经历了景颇族社会文化漫长的历史发展与变迁之后,在现代多元文化的氛围中,已成为景颇文化在现代社会最显明的民族文化标识。在景颇族传统文化对现代文化的适应中,"目瑙纵歌"是一部活着的民族文化"史册"、载负着强化族群认同、传递族群文化、整合现代文明的文化传承功能。  相似文献   

2.
共生是一种生态机制,存在于事物的普遍联系中,是构筑整体的内在机理。景颇族神话史诗"目瑙斋瓦"是景颇族传统文化与艺术共生整合的结晶,其通过人神鬼的传说与故事进行讲述。人神鬼同生、共存与共长是人神鬼共生生态的呈现,表达了景颇人对人类、自然与社会三者整体和谐共生的理想世界的追求。"目瑙斋瓦"人神鬼共生是人们的一种愿景。  相似文献   

3.
景颇族习惯规范的社会控制功能具有惩罚功能、恢复功能、传承功能及教育功能,正是由于景颇族习惯规范的良态运行及其功能的释放,维护了景颇族聚居区的社会稳定与和谐。这为当代如何完善立法及司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4.
景颇族是一个勇敢、勤劳、智慧、主动进取、善于经商的民族。据历史传说和汉文记载,景颇族先民最早居住在康藏高原南部名为穆珠新亚崩的山区,以游牧为生,约自唐代始沿横断山脉南迁,南迁后,东部景颇族分布于澜沧江以东、金沙江及东沪水地区;西部景颇族则分布于当时属于南诏的永昌节度管辖地区以及丽水节度辖区内的片马、古浪、岗房一带。这一地区史称寻传,“寻传蛮”即包括景颇族先民在内。元、明时期东部“寻传蛮”亦称峨昌。元代,景颇族地区属云南行省的金齿宣抚司。15世纪初,明朝设置的茶山长官司曾任命景颇族山官为长官,颁发了铜印和金字红牌。至明末开始大批迁入永昌府和腾冲府,即今德宏地区。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景颇族原始宗教信仰和所接受的外来宗教信仰的教育传承形式及主要内容,试图阐述景颇族这样具有多种信仰的少数民族的宗教教育的特点和发展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景颇族原始生死观的产生和形成 ,初步探讨景颇族原始生死观中的两个世界及两上世界的交涉与渗透。按照景颇族原始生死观 ,生者生活的世界和死者生活的世界之间有密切的交涉和渗透。生———死———鬼二界相对立而存在 ,而又相互沟通。  相似文献   

7.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景颇族传统教育普遍存在于各支系的村寨中.19世纪末20世纪初,"建学堂、造学塾"的边地教育之风渗入景颇族地区;与此同时,西方宗教势力通过缅甸向景颇族地区渗透,教会教育以教会学校的形式出现在景颇山寨.  相似文献   

8.
云南边疆的改革开放和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景颇族地区是边疆民族地区的组成部分。“景颇族地区”这个概念应是以景颇族为主又超过景颇族的。因此,我把景颇族地区这个概念在某种意义上延伸为边疆民族地区的概念。当然我的研究侧重于景颇族,侧重于景颇族地区的改革开放。因此,我们将从“景颇现象”谈起。  相似文献   

9.
孤儿是中国云南景颇族民间传说故事中常见的主角。本研究从艾滋遗孤儿童对学校心理辅导的需求出发,对51个景颇族孤儿故事进行了人脉图分析及主题抽取。这些故事反映出命运随行而定的命运观,认为好的人格与行为是决定个人幸福的关键。在对孤儿进行心理辅导时,可以将景颇族民间传说故事运用到互动说故事技术中。  相似文献   

10.
选取信基督教景颇族和传统宗教景颇族被试各40人,分别予以自我膨胀、赏罚陌生人及分类测试,以期考察基督教信仰、经济状况对民族文化及塑造的认知方式的影响。结果显示:经济情况好的信基督教景颇族被试表现出更明显的自我膨胀性,同时在分类测试上表现出更明显的分析型思维取向。这说明,由于经济条件较好的信基督教景颇族被试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基督教宗教活动,因此更好地掌握了基督教文化,并在此基础上表现出独立型自我构念和分析型思维方式的特点。实验结果为明确宗教因素和经济因素对民族文化及认知方式的塑造作用提供了依据,支持了以文化混搭为特点的社会生态理论。  相似文献   

11.
景颇族的传统体育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颇族是一个跨境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独特的传统体育文化。研究景颇族体育活动与文化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联系,可对景颇族传统体育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促进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景颇族文化中鸟的形象及其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鸟是景颇族心目中仅次于太阳神的图腾崇拜物。在景颇族的文学、舞蹈、雕刻、绘画等民间艺术样式中,都活跃着着鸟的形象。鸟崇拜至今在景颇族社会存在许多遗迹。  相似文献   

13.
景颇族居住环境及文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影响居住环境的有地理和人文两大因素。该文在分析景颇族居住环境的基础上 ,通过对组成景颇族居住环境的地貌、植物、建筑、小品、装饰、民族风情广场等要素的特色进一步地分析 ,探讨了景颇族文化的内涵。尝试为多元化的现代园林设计提供富有民族特色的素材。  相似文献   

14.
景颇族织锦一般以黑色或兰色棉线为经、红色毛线及杂色丝线为纬织成,色彩鲜明和谐。织锦宽一尺许,依用途不同可加工为挂包、头巾、护腿及妇女用的围裙等(封三)。织锦图案多取材于动物、植物形象和自然现象,如老虎脚印花、猫脚印花、蝴蝶花;毛虫脚花、蜗牛花、螃蟹花、鹿子脚花、人头花、南瓜花、南瓜藤花、蕨菜花、罂粟花、姜花以及彩虹花、篮子花、笼子花、团花、弯花等。尽管有的纹样名不符形,但却体现了景颇族妇女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可窥见景颇族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之一斑。  相似文献   

15.
景颇族传统农业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颇族是一个跨境民族,同时它也是一个典型的山地民族。景颇族先民从民族发源地青藏高原往南迁徙的过程中,经历了由游徙牧畜、采集、狩猎到刀耕火种农业的物质文化衍变。中国境内的景颇族至2000年已经彻底终结刀耕火种的历史,但发展农业仍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景颇族是云南少数民族中具有自己特有社会组织制度和法律制度的民族之一.山官制度作为景颇族特有的社会组织制度,对本民族的纠纷解决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景颇族传统社会纠纷解决机制不仅有由自己内部的纠纷解决机制,还有外部的傣族土司衙门、中央流官政府等纠纷解决机制.这三者在1949年以前构成了景颇族传统社会的纠纷解决机制体系.它们有各自的运作机制,适用不同的法律习惯,相互之间有互动的影响.随着中央政府对景颇族地区统治的深入,三者的地位也产生相应的变化.这三者在1949年以前一直存在,为景颇族传统社会提供不同的作用和功能.分析它们之间的运作机制和关系对今天构建民族地区的纠纷解决机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对构建和谐社会也产生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法律信仰是民众守法的基石,也是法律得以顺利执行的重要保障.景颇族原始宗教通过其规范功能、纠纷解决功能、惩罚教育功能的发挥,实现了对景颇族聚居区社会的整合和控制.原始宗教是景颇族社会内在秩序的重要形式,对于塑造民众的法律信仰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介绍了景颇族董萨文化的产生发展及特点 ,并对如何抢救和保护董萨文化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德拉"即景颇族习惯法."通德拉"的神判曾经在景颇族社会纠纷解决机制中占有重要位置.分析了"通德拉"的神判产生的原因、种类、特点,最后对"通德拉"的神判进行了客观评价,以期再现"通德拉"之神判维持"-3时景颇族社会秩序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跨境而居的景颇族,是我国西南少数民族中信奉基督宗教的一个重要民族。基督宗教在部分景颇族地区民众的生产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从清末民初到新中国成立后的今天,基督宗教始终对景颇族教育产生着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