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龚德全 《天府新论》2012,(4):142-149
元杂剧叙事僭越的合法性焦虑,暗含了对元杂剧艺术体制自律过程的较少关注,以及自己民族思想之元叙事艺术传统的忽略。元杂剧叙事主体的三种存身方式:行当的超故事层叙述、人物与行当的复合叙述、人物的跨层叙述,以及叙事场域的三组交互关系:时代背景与叙述主体、叙事主体与观众、观众与演述传统,共同建构了元杂剧叙事僭越背后的价值基础、价值准则。由此,判断元杂剧叙事僭越的价值,不能以西方戏剧结构的评价标准为准绳,而应该深入到元杂剧剧本和当时中国戏剧表演的实际场域中,方能做出一个全面而又公允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金元之际,古代戏曲在北方赖以生存的社会艺术条件几被战火毁灭殆尽,然而在金元汉人世侯所控制的平阳、真定、东平等地,却奇迹般地孕育出元杂剧这一光辉艺术,并流传到大都而走向兴盛发达。元杂剧兴盛发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金元汉人世侯对其世袭领地的统治,使社会相对安定繁荣,中原文化得到相应保护和发展,这无疑是蒙元时期元杂剧兴盛发达的一个重要原因。学术界不可忽视金元汉人世侯对元杂剧兴盛发达所作出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3.
元杂剧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瑰宝。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奚海在整理、编纂元曲史料的基础上 ,对元杂剧产生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元杂剧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元杂剧的艺术特色以及元杂剧作者群的人文精神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 ,把元杂剧研究从文学艺术评论领域向历史学和社会学研究领域延伸 ,完成了《元杂剧论》(河北教育出版社 2 0 0 1年 5月出版)这部学术专著。一、资料丰富 ,观点鲜明 ,赋予创新。作者不仅掌握了元杂剧艺术本身丰富的资料 ,而且对世界文化史、中国封建社会史研究具有较深的造诣。在这部专著中 ,作者充分借鉴了我国数百…  相似文献   

4.
张本一 《江汉论坛》2005,(2):103-105
元杂剧是在金季元初以金院本杂剧为母体,综合吸收诸杂伎艺而成的一种新的舞台艺术形式,当其成熟的艺术形态确立之后,包括院本在内的诸杂伎艺仍在传播流行,与其保持着独立、分离的并存状态,也就是说元杂剧与诸杂伎艺存在着共时的合离关系。这种关系不仅决定着元杂剧的演述方式,亦对杂剧艺人的艺术修养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元杂剧研究成就巨大,元杂剧研究更成为一门体系性的学科。关于元杂剧的研究文献相当丰富,研究者从各方面对元杂剧进行研究,如元杂剧的题材来源、元杂剧中所体现出的民俗文化、元杂剧所体现的语法、元代文人与杂剧兴盛相互关系等。总体看来,研究者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和研究视角的多维性是20世纪元杂剧研究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6.
新世纪小说叙述的"影像化"意味,主要来自独特的影像化修辞设置,本文以《天鹅绒》、《望着你》、《陆犯焉识》等为例,分析新世纪小说各类影像性修辞设置在文本中的配合;探讨相对于其他非影像性文本,所表现出的"叙述的场面化"、"人物对话的叙事化"的总体特点。这些影像化修辞设置营造了新世纪小说独特的叙事效果。  相似文献   

7.
奚海 《河北学刊》2005,25(4):199-205
13-14世纪,曾经取得辉煌成就的古希腊悲剧和喜剧以及印度梵剧早已风光不再,而在当时的中国崛起并繁荣鼎盛的元杂剧,则成了世界三大戏剧文化之一的中国戏曲的第一座高峰。作为元杂剧重要园地的燕赵地区,既拥有像“世界文化名人”关汉卿和白朴、马致远、王实甫这样的大家,又拥有像《窦娥冤》、《赵氏孤儿》、《西厢记》等这样的世界名剧,无论在思想的穿透力和艺术的感染力诸方面,都代表了整个元杂剧艺术的最高成就,从而摘取了13-14世纪以及整个中世纪中国和世界戏剧文化的桂冠,创造出了令人惊叹的历史性辉煌。  相似文献   

8.
"梦境"抒写作为元杂剧中最为常用的艺术技巧之一,对于提升剧作的艺术魅力有着重要作用,也是后世文学纷纷效法的经典.元杂剧中的"梦境"大致可分为神仙点化梦、心理思绪梦、鬼魂寄托梦、预兆暗示梦四类并发挥着刻画人物形象、挖掘人物心理、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渲染戏剧气氛、晓谕创作主旨等方面的艺术功用.  相似文献   

9.
当前人们对孟浩然诗歌艺术的研究很少注意到评点这一批评形式。刘辰翁是最早评点孟浩然诗歌者。刘氏在评点中,首次全面评述了孟诗的艺术风格、语言修辞技巧、篇章结构特点等。其评点在孟诗艺术研究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评点视野下,孟诗艺术被逐渐彰显出来。  相似文献   

10.
天下夺魁的王实甫《西厢记》虽然名为杂剧,但几乎囊括元杂剧代表作品的《元曲选》及元明两代诸多杂剧选集皆不予收入,而明末毛晋编选的传奇选集《六十种曲》却收入此剧。这有必要重新认识《西厢记》的艺术体制。王实甫《西厢记》在创作时其体例当受到南戏(传奇)影响,在角色、人物演唱及结构等体例上,已呈现传奇化特征。但由于其仍用北曲演唱及具有题目正名,元人仍视其为杂剧。毛晋《六十种曲》的编选体例自成一体,收录王氏《西厢记》,应不是作为元杂剧的代表,而视之为与传奇有深厚的血缘关系,是传奇发展中的重要一环,其编选体例自成一体。  相似文献   

11.
<正> 一从建国到1966年“文革”开始前的17年中,元杂剧的研究经历了一个稳步发展、巩固提高的过程。建国之初,元杂剧研究领域曾有过一个短时期的沉寂,几年的时间里报刊上几乎看不到这方面的文章,直到1954年情况才得到改变。《剧本》月刊1954年第4至第10期连载了阿英的《元人杂剧史》,这是建国后第一部系统论述元杂剧的研究专著。从全篇看,作者将元杂剧成长的原因放到金元时代的社会经济关系中加以考察,并把元杂剧的产生和繁荣同当时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联系起来,同时也没有忽略戏曲本身的发展规律,这就比较全面地肯定了元杂剧的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确表现出不少新的特色。严敦易的《论元杂剧》(《光明日报》1955年11月6日)一文,阐述了元杂剧产生的一些历史条件及其所反映的元代政治经济情况,从较大的角度对元杂剧加以把握,其用意也是积极的。这些研究著作,在当时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从它们的论述中,却又比较明显地表现出这样一种倾向:即作者虽然主  相似文献   

12.
陈望道先生的修辞两大分野值得肯定,但他界定的“修辞”内涵必须重新解读。为此,重新探讨了消极修辞的定义、研究对象以及研究目的,提出消极修辞指没有相对固定格式的句式语词选择创造之艺术。具体有两个研究对象:其一是旨在适切语境、语体、语流的语境性措辞选择创造,其二是旨在达雅的文本内部措辞选择创造。其研究目的在于让受众能够切实把握该艺术,提高选择创造句式语词的能力,提高语言表现力。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不论是在语言学界还是逻辑学界,都有一种流行说法——即“艺术修辞可以背离逻辑”,以为艺术修辞不尊重逻辑,逻辑也不理会艺术修辞。本文与流行看法相异,提出艺术修辞与逻辑是相一致的。文章一方面就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上切入,从理论上探讨了艺术修辞与逻辑的关系;另一方面也就研究现状入手,在对具体艺术修辞语料的分析中阐述了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浅谈元杂剧     
余勇 《船山学刊》2004,(2):141-144,160
元人杂剧,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本文从元杂剧的形成、元杂剧的基本特征、元杂剧的丰富文学内涵、元杂剧的历史地位四个方面对元杂剧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单纯的法今和法古取向已无法适应今天理解文学的特殊需要,应当从新的古今融汇角度思考文学的属性.文学是一种感兴修辞或兴辞.文学的兴辞性是指文学具有感兴与修辞相互涵摄的属性,文学是一种感兴凝聚为修辞、修辞激发感兴的艺术.兴辞在阐释当今中国文学现象时具有特殊活力和应用前景,以及来自传统而又能融入现代的深厚力量.  相似文献   

16.
戴永红 《云梦学刊》2005,26(2):122-124
广告语言属于文学性语言,在广告语言的创作中,需要调动各种修辞手法使语言增加魅力,吸引受众。消极修辞以其平易质朴的特点能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积极修辞更是以其审美惊奇感和审美惊奇感给受众以极大的冲击力。积极修辞有多种修辞手法,都可以在广告语言中得到合理运用,在很多广告语言中则需要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以加强表达效果,如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对偶、仿词等。  相似文献   

17.
张筱梅在《中山大学学报》2 0 0 1年第 3期撰文指出 ,2 0世纪的元杂剧研究成就巨大 :(1)元杂剧研究成为一门体系性的学科 ,“一代文学”的地位得以确立 ,关汉卿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被承认。 (2 )在元杂剧的繁荣、衰微和发展分期等问题上逐渐达成共识。 (3)一批元杂剧作者的生平、写作活动与作品的真伪归属得以考证和辨析。 (4)探讨了元杂剧的题材内容、艺术结构和演出形态。 (5 )确立了悲剧、喜剧的概念 ,并对元杂剧的悲剧、喜剧类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6 )文献、书目的搜集整理 ,成绩尤为突出。但也存在不足与遗憾 :(1)研究角度单一 …  相似文献   

18.
元杂剧是一代文学创作的高峰,创造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我们从元人对各种题材的运用和留下的不同版本的比较研究中,可以看出它们之间确有粗细之分,高低之别,可以看出经过加工提炼演变的轨迹。概括、总结这些加工提炼的可贵经验,可以探索出戏曲创作中一些带普遍性、规律性的东西来,对繁荣我们今天的创作仍是有益的。所以本文试就元杂剧戏剧情节艺术加工提炼的几点主要经验作些分析论述。戏剧冲突是元杂剧的基础。抓住全剧戏剧冲突的核心、矛盾的焦点,把戏剧情节充分展开,发挥使透,产生出强烈的戏剧性,这是元杂剧艺术加工提炼的第一条经验。我们把《古名家杂剧》本(以下简称名家本)与臧晋叔编的《元曲选》本(以下简称臧本)《窦娥冤》第  相似文献   

19.
修辞阐释:美学、意识形态与“和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自古有"修辞以立诚"、言道"和合"的大修辞观.由此出发,一种关注语言层面的修辞经验、自然融美学(修辞)阐释和意识形态(修辞)阐释于一体的艺术之"修辞阐释"可望成型.作为一种实践性、描述性的新方法论,修辞阐释不仅立意于对当下艺术理论领域本文、形式主义批评与语境、文化研究作一"整合",更是试图把"和合"品格贯彻到美学阐释内部、意识形态阐释内部和这两者之间的一次尝试与努力.  相似文献   

20.
修辞,作为一门“有效使用语言的艺术”,和交际、文化及写作密切相关。本文从修辞与交际,修辞与文化,修辞与写作三个层面论述了系统修辞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必要性及深远意义。并指出系统修辞教学可拓展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及语用能力,促进文化教学,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