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支配企业的拒绝交易并非本身违法,支配企业有权从事以市场表现为基础的正当竞争.滥用市场支配地位限制生产、销售或技术开发,损害消费者利益的构成<欧共体条约>82条(b)的违反.欧盟特别关注支配企业通过上游市场的拒绝交易封锁下游市场竞争的行为.可能受到竞争法干预的拒绝交易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支配企业拒绝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对于下游市场进行有效竞争具有客观必要性;拒绝供货可能消灭下游市场的有效竞争;拒绝供货有可能损害消费者福利.  相似文献   

2.
内幕交易是证券市场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损害众多投资者利益 ,破坏正常的证券市场秩序。我国证券市场的内幕交易行为广泛存在 ,但被查处的却少之又少。因此 ,明确内幕交易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认真分析内幕交易违法犯罪的法律责任难追究的原因 ,提出防止内幕交易的对策建议很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吴广海 《江淮论坛》2009,(1):111-116,139
专利技术与标准的结合使得专利技术因标准而获得超越专利权内含的市场力量。专利权人可能会凭借这一市场力量从事劫持行为,向标准(专利技术)的使用者强制索取远高于正常合理的许可费。标准设立组织规制专利权人劫持行为的专利政策主要有:披露规则、许可规则、事前许可协商规则。  相似文献   

4.
我国自然垄断行业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包括行业经营者强制搭售、附加不合理交易条件、以不公平高价销售产品、限定交易、拒绝交易等形式。自然垄断行业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主要原因有垄断行业自律能力较弱、自然垄断企业立法目标错位、执法机构执法措施软弱、消费者权益行政保护不力、消费者对反垄断行为提起的民事诉讼举证责任分配不能有效保障消费者诉权等。治理措施包括完善自然垄断企业合规建设、增强企业自律、加大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合理界定反垄断法适用除外的范围、构建反垄断法惩罚性赔偿机制、细化自然垄断行业价格等。  相似文献   

5.
专利间接侵权制度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利间接侵权是专利法中最棘手的问题之一,它需要在专利权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之间寻找一个合理的平衡点。为了更好地确定这个平衡点,我们应重新建构专利间接侵权制度,而不应固守传统民法中的“共同侵权”理论。我国未来的专利间接侵权制度,应规定间接侵权行为的成立需有直接侵权的存在为前提,不宜规定例外情形;应抛弃将擅自处分他人专利行为视为间接侵权典型情形之主流观点。  相似文献   

6.
由于公司并购多被视为利好消息,这使得内幕交易常伴随着公司并购而生.邓军内幕交易行政处罚案充分表明,认定公司并购中的内幕交易存在几个特殊难点.为更有效地规范公司并购中的内幕交易行为,我国<证券法>应明确设定认定外部人内幕交易的条件,应结合并购事实发生的几率与影响认定并购案中的内幕信息,并规定并购案中内幕信息的成立时点.  相似文献   

7.
银行卡消费方便省事,但有时也会带来烦恼,最主要的就是使用不当所引起的金额丢失。如何正确使用才可以避免呢? 1.在商店内消费时,商家都会让您在交易单据上签字。签字前应注意核对交易单据上的金额,正确无误方可签名。 2.在交易单据上的签名要与留给银行的名字及笔迹相同,以免银行拒绝您的交易或出现纠纷时无法保护您的权益。 3.若发生交易错误或取消交易的情况,您一定要把错误的交易单当场撕毁;如果商家使用的是储蓄电脑联线剧卡终端,您一定要请销售员开一张签账单以抵消原交易,再重新进行交易,或取得商家的退款说明。此外交易单据一定要妥善保存,除了以备日后核查外,也可避免被仿冒使用。  相似文献   

8.
论国际私法上法律规避性质和效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凯  孙燕 《理论界》2004,(5):103-104
法律规避在性质上并非一种欺诈行为、违法行为和逃法行为,而是当事人主观能动地选法行为,这种行为具有处于合法性与违法性之间的属性,即虽不是合法行为,但也不是违法行为。性质决定效力,非法的行为才会产生违法的结果,对法律规避的效力应予以完全认可。对有损法院地国利益的规避行为,可援引公共秩序保留拒绝外国法。  相似文献   

9.
唐玲 《广西社会科学》2004,(10):117-119
拒绝对方的直接请求是一种本质上威胁对方面子的行为 ,中国人在表示拒绝时常常使用间接拒绝 ,并在引语、词汇、句法上有标识。通过实际调查 ,分析总结了汉语拒绝言语行为的表层策略 ,对其在引语、词汇、句法上的特点进行了分类和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10.
在医疗活动中,确立“知情同意”原则的本意是对患者权益最大限度的尊重与保护。然而,在实践中,发生了一些对“知情同意”原则非理性适用的事件,给患者切身利益带来损害,违背了立法的本意。从法理角度分析,无论患者或其近亲属,对医疗机构提出的合理治疗意见所作出的“拒绝”行为,当无法保证患者生命健康权益的最终实现时,这样的“拒绝”行为在法律上应是无效的。  相似文献   

11.
李志辉  金波 《东岳论丛》2022,(10):135-151+192
以我国沪港通制度的实施为背景,基于上市公司年度报告披露时期的股票异常换手率构建内幕交易指标,并利用双重差分模型探究沪港通的实施对上市公司内幕交易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沪港通制度的实施能够有效地抑制上市公司内幕交易行为。同时,对其传导机制进行深入探究发现,沪港通制度并不是通过信息渠道,而是通过内部控制渠道来抑制上市公司的内幕交易行为,即通过提高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来增加上市公司内幕交易的成本和操作难度。进一步研究发现,公司的产权性质、市场环境以及QFII持股状况对沪港通制度的实施与内幕交易之间的关系有显著的影响。据此,应进一步扩大股票市场开放,积极引进境外机构投资者,优化投资者结构,促进股票市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已公开个人信息是否值得保护以及如何保护在刑法理论与司法实务中存在重大分歧。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法益应当确定为信息自决权,处理已公开个人信息的行为有侵犯信息自决权之可能,因此刑法应当对已公开个人信息进行保护。通过对大庆高新区人民检察院近三年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的梳理,虽多为未公开信息,但也不乏存在已公开个人信息的情况,对于此部分信息应如何认定,在把握上存在分歧。本文认为,对已公开的个人信息应进行分类保护。具体而言,将已公开的个人信息分为自行公开与合法公开。对于自行公开的个人信息,除信息主体明确拒绝外,处理行为不宜入罪;对于合法公开的个人信息,除信息主体明确拒绝以及处理行为侵害重大利益外,处理行为不宜入罪。  相似文献   

13.
中国证券市场自成立以来,政策对市场的干预一直比较频繁,对股民的投资行为同样也有相当大的影响作用。本文利用某证券营业部7894位个人证券投资者在1998年7月至2001年11月时段内的交易数据,采用事件分析法对重大政策对股民交易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政策对投资者的交易频率有显著的影响,直接影响投资者交投的活跃及入市的意愿,投资者对于政策存在“政策依赖性偏差”,因此在政策的调控上应更注重艺术性,避免对投资者行为造成过度震荡。  相似文献   

14.
交易操纵是一种难以辨别和监管的操纵行为 ,通过运用一个三阶段模型 ,论证了交易操纵者通过在股票市场严格模仿内幕交易中内部人的行为模式而获利的一般模式 ,并分析了内幕交易和交易操纵各阶段的特点 ,指出了众多的跟风者和盛行的内幕交易是导致交易操纵的激励相容条件容易满足的原因。对我国股票市场操纵行为的实证印证了此模型的正确性 ,通过减小内幕交易的比率 ,以及加大对交易操纵的惩罚力度等措施 ,可以减少交易操纵行为。  相似文献   

15.
《江西社会科学》2017,(10):244-249
语言交流是说话者之间权力关系的相互比较、调整和竞争。在权势不对等的交际中,低权势方的拒绝言语行为具有更大的语用策略依赖性:使用缓和性辅助语(包括模糊限制语等)以尊重对方的权势优势、降低拒绝言语的语力,使用支持性辅助语以增强拒绝言语行为的客观性,使用称呼性辅助语以增进移情。构建语用力量和语用效果之间的平衡可以弱化权势差,增加低权势方拒绝言语行为被接受的机会。  相似文献   

16.
章斌晖 《理论界》2012,(9):60-61
本文对学界关于强迫交易罪的犯罪客体的一些观点进行分析,认为市场交易秩序为强迫交易罪的客体;并对强迫交易罪这一罪名是否存在核心要素进行剖析,认为其核心要素是违背他人的交易意志,并指出强迫交易罪中的交易行为的性质是市场经营行为而非一般交易行为;最后对强迫交易罪与非罪进行了界定。  相似文献   

17.
交易费用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各个学者对交易费用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理解有较大分歧。争论的焦点在于 ,在外延上 ,交易费用除了指一般交易过程必须付出的费用之外 ,是否应当包括由于机会主义倾向引起的讨价还价等费用 ;在内涵上 ,交易费用是否应当扩展到运用市场机制的费用甚至制度动作费用的意义上。概念的差异由人们对机会主义行为是否存在普遍性这一认识上的差异产生。由于不能简单地排除机会主义普遍存在的可能性 ,也就难以将机会主义行为导致的费用排除在交易费用概念之外。实际经济活动中发生的交易费用 ,也会因为是否涉及机会主义式的讨价还价 ,而差异甚殊。为了客观地反映这些差异 ,便于在不同层次、不同意义上运用交易费用概念 ,应该定义宽窄不同的交易费用。运用市场机制的费用的概念则应与交易费用概念相区别  相似文献   

18.
专利行政执法在专利制度中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专利管理机关对专利纠纷的调处行为不是具体行政行为而属于居间仲裁。本文在进行理论和实务论证的基础上 ,提出以下立法建议 :当事人不服专利管理机关就专利纠纷所作处理决定向法院起诉时 ,仍应以纠纷的相对人为诉讼当事人 ;增加专利管理机关的执法手段 ;加大专利管理机关的处罚力度 ;对专利复审委员会就实用新型、外观设计的复审决定 ,当事人应有权启动司法程序 ;实用新型专利侵权诉讼中 ,专利权人应提交专利局就争议专利技术的专利性出具的检索报告 ,法院依据检索报告进行专利侵权的判定 ,不中止侵权诉讼。  相似文献   

19.
张东辉  张东阳  葛玉好 《东岳论丛》2002,23(4):28-30,34
交易费用是新制度经济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一般来说 ,交易费用的大小取决于有限理性的程度、机会主义的程度以及有限理性与机会主义相结合的程度等因素。国家作为制度创新的主体之一 ,应着重从提高有限理性的程度和限制机会主义行为两方面出发 ,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20.
当前对现货交易的合法性监管框架,系参照期货交易且主要从交易行为要件角度,以“形式主义认定模式”建构。中长期交易可因交易标的是现货商品还是预售商品,在交易结构上产生具体差别;其中后者的衍生交易与期货交易最易混淆,故应抛弃“标准化合约”这一形式要件作为合法性识别依据。“形式主义认定模式”也无法容纳“产业型现货交易平台”与“消费型现货交易平台”在诸多方面的异质性,须从形式判断走向实质判断。应围绕三个维度建构“实质主义认定模式”:一是交易目的上,现货交易主要是实现实物交割而非投机获利,且对该目的的识别并非探求个体真意,而是通过交易规则设计转化为制度机制;二是交易功能上,要适配交易目的论,强化对交易全程的事后功能评价;三是交易形式上,坚持甄别和剔除“可对冲性”等期货交易的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