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佚名 《东西南北》2011,(9):30-31
柔道一词被解释为“柔和的方式”,但回响在圣彼得堡体育馆内俄罗斯柔道冠军赛上的肉搏声可听不出一丝温柔。看台上时不时传来“灭掉他”的喊声,那里挤满了粉丝和退役选手,其中很多人的耳朵和鼻子都伤痕累累。像往常一样,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能被称作“中国首席名模”的模特,王敏名副其实。在这次采访之前,见过王敏几次。记忆犹新的是在1998年中国服饰博览会的演出现场,那时我还在艺术院校上大三,负责在博览会后场做义务工作。那时感觉王敏很冷。不太爱搭理人,甚至连看人的眼神都是冷冷的,但在舞台上的表现却让人感觉到她身上的每个毛孔都是充满激情的。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近邻的日本,虽与我国共有着许多东亚古代传统,但在儿童养育方式上却存在着许多极为明显的差异,其根源在于养育观的不同。当中国的父田还在在给他们的婴儿喂糊状食物时,日本人已开始终给个月的婴儿喂成人的饭菜了。中国人想的是孩子没有牙,吃不了硬东西。日本人想的是,吃硬东西有利于牙的萌出和发展咀嚼功能。在中国人的育儿方式中,“重饮食”是一大特点,成人们都认为幼儿养得越胖越好,所以家长对待孩子吃饭的态度总是“多多益善”。然而,与“生怕孩子瘦”的中国人正相反的是,日本人是“生怕孩子胖”,因为“胖”是不健康…  相似文献   

4.
论日本传统艺术的特性——基于艺术学的视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军 《日本学刊》2007,(1):112-126
日本传统艺术内容丰富,形式纷繁。笔者用艺术学理论的分析方法,阐述了日本传统艺术的五个特性:“崇尚原始自然信仰”是其生成特性;“主客体浑然合一”是其创造特性;“意蕴深远”是其作品特性;“重在感知和体验”是其接受特性;“重在复制模式”是其传承特性。在阐述中,笔者从日本的雕塑、雅乐、大和绘、能乐、庭园、茶道、花道、歌舞伎、浮世绘、煎茶道等传统艺术的历史和实践中,引用了大量的事例作为实证的材料。  相似文献   

5.
“孝”是中国封建社会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其影响不仅在中国社会,而且还和中国文化一起传入日本。在德川幕府时代,日本大量吸收宋明理学,形成了学习引进中国儒学的第二个高潮,并在此基础上创造了具有日本特色的日本儒学,成为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本文认为,研究德川幕府时代的意识形态,“孝”是一个极好的切入点。“孝”在日本历史上曾经为统治阶级大力提倡,并且以法律手段推行“孝”。在“孝”的问题上,日本不是像中国那样直接用“孝”实现自己的统治,以“忠”为主的日本统治阶级的道德实践是通过“孝”来凝聚国民,“孝”是“忠”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6.
“渡来人”和日本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日本人历来将早期从中国大陆去日本列岛的中国人称之为“渡来人”。顾名思义,所谓“渡来”,即从海上而来之意。在隋、唐时期之前,中国人去日主要经朝鲜半岛小驻,然后穿过“对马海峡”抵达日本。而到了隋、唐时期及其以后,便直接经黄海、东海、南海去日本了。  “渡来人”赴日所形成的文化意识,在人类交往史中,堪称一种创举,他们那可歌可泣的举措,蕴含了人类的聪明和才智,坚毅和果敢。“渡来人”群体,起到了中国对日交流使团的作用,他们对日本的开发和建设功不可灭,他们对日本人的思想启迪乃至“大和魂”的形成作用甚大。因此…  相似文献   

7.
“1972年体制”的变化与发展协调关系之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972年体制”的变化与发展协调关系之路〔日〕国分良成一、问题所在近来,日本和中国都不时出现了国民对对方国家印象“恶化”的报道。过去日本总理府的调查曾显示对中国感到亲切的人要比对中国不感亲切的人多,然而1995年10月的调查却显示二者所占比例完全相...  相似文献   

8.
最新闻     
《东西南北》2012,(4):4-5
西方人在辽阔的空间里寻求安定,日本人却在狭窄的空间里找到宁静。近来,日本商家在各个行业专门推出“一个人的服务”,为偏爱独处的日本人提供了新的生活方式:一个人的卡拉OK、一个人的烤肉店、一个人的高尔夫……成为日本一道独特的风景。  相似文献   

9.
一部日本畅销小说,翻译进来,几家出版社出了不同译本,每一译本又连续印刷数次,这在不太景气的中国小说界,可谓火爆。小说在出产国又被一位大导演拍成了电影,据称这部描写“男女爱至极点”、“横扫日本票房热卖作”的影片,被读者投票评为日本“五大最佳电影之一”。传入中国后,虽未公开上映,但盗版VCD片却铺天盖地,读小说者再欲先睹为快,或 购或借碟片,以求读小说时的印象转变为屏幕上鲜活的影。这部小说名为失乐园(LostPar-adise)》。 事情刚过去一年多,但失乐园现象却历旧而弥新。大凡人过青春期,由…  相似文献   

10.
充分开发当代中国发展的文化生产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文化生产力文化,本身就是一种生产力,一种精神生产力。文化起源于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即“人化”。人把外在自然“人化”的同时,从而也使人自身对象化了。在这种物的人化和人的对象化的过程中,人创造了人类文明,创造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即创造了物质文化...  相似文献   

11.
关于日本“国际化”的讨论,也在走向“国际化”。就是说,不仅是日本人,而且世界众多国家的人,都在关心、议论日本的“国际化”问题。 我以为,日本似应更多地从明治维新以来100多年的历史足迹中,寻求对当今“国际化”思考有所裨益的启示。就日本这100多年充满惊涛骇浪的经历而言,从中不难获取有助于“国际化”思考的十分丰富的启示,笔者不揣冒昧地在此提出5点,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2.
“歧机”在日语中叫“差别”。而在今天日本,越来越多外国人纷纷抱怨受到了“差别”。即便是美国人,有此感觉的也大有人在,其中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是美国出生的“大相扑”小井。他早在1984年升任二级大力士时就发牢骚说,“如果不是美国人,他早升上了一级大力士。”此话一度震动了美国传媒,引起了日本方面的关注。不过后来小井负了伤,战绩每况念下,日本人于是对他的批评不屑一顾。最近,这名优秀的异国相朴手在退休时,又一次谴责:日本在最近10多年来并未作出多少努力来改变对外国人的态度,“差别”现象有增无减。至于来自亚洲邻近国…  相似文献   

13.
赵德宇 《日本学刊》2001,(5):95-107
史学界在对日本近代化的研究中 ,对诸如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诸多领域做了大量的考察 ,并取得了相当的成果。然而 ,有关自 16世纪中叶开始传入日本的西方科学对日本近代化所产生的影响 ,却鲜有论及。笔者以为 ,在亚洲日本率先走上近代化的道路 ,固然有诸多历史原因 ,但明治维新之前 30 0年间西方科学在日本的传播和发展是极其重要的 ,甚至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之一。本文将对西方科学初传日本的“南蛮科学”阶段做一考察 ,谬误之处 ,敬请斥正。一   15 43年 ,一艘载有葡萄牙人的帆船因遭暴风雨袭击 ,漂流到日本南端的种子岛 1 ,揭开了日…  相似文献   

14.
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输入国,石油资源几乎百分之百依靠进口。日本又是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在其能源总消费量中,石油占近2/3。1973年和1979年接踵而至的两次“石油危机”,日本均首当其冲,打击之大,影响之深,不难想见。当时日本国内甚至有人担心,日本这座“油上楼阁”究竟能否继续存在。但出乎意料的是,日本却很快摆脱了困境,显示了很强的应变能力。1973~1984年的12年间,其年  相似文献   

15.
一提起传动设备制造行业,人们便会联想起“大规模发展”和“高密度劳动力”等字眼,然而,天津市成科传动机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科机电”)却彻底打破了这种陈旧的思维定式,短短10年间,成科机电仅仅凭借一个不足百人的团队,奇迹般地创造了过亿元的产值!  相似文献   

16.
从“和魂汉才”到“和魂洋才”──兼说“和魂洋才”和“中体西用”的异同南开大学历史研究所武安隆在论及日本与外来文化时,常常会谈到“和魂汉才”与“和魂洋才”这样两个口头语。它们以简单明了的语言,归纳了日本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融合的模式,颇应重视和研究。笔者...  相似文献   

17.
2008年前,知道约翰·保尔森的人不会很多,但现在他的名字却被华尔街奉若神明:“赚钱之神”、“对冲基金第一人”等头衔早已被挂到他头上。这一切都是因为他在2007年创造了华尔街历史上最高的赚钱效率,他的第一只基金在2007年上涨了590%,第二只上涨了350%,仅仅2008年一年他就赚了37亿美元,他成了金融危机中最大的赢家。  相似文献   

18.
日本“脱美返亚”战略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脱美返亚”战略浅析吉林社会科学院日本所徐世刚90年代以来,日本依据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不断调整、制定对外发展战略。“脱美近亚”战略便是日本对外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本对外战略中举足轻重。笔者拟就日本“脱美返亚”战略推行的背景、内容...  相似文献   

19.
现实与神话的凝聚──论《奇妙的工作》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马兴国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辞赞扬大江健三郎,“以诗的力量,创造了一个想象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现实与神话紧密凝聚,描绘了一幅反映现代人困惑的多变画图。”大江健三郎的文学起步,源于他的大学时代;大江健三...  相似文献   

20.
聂友军 《日本研究》2013,(2):100-104
和歌作为日本韵文学中最古老的形式之一,素以遣词雅致考究、韵律简单优美、风格简洁而意境深远著称。藤原定家编集的“小仓百人一首”是一部颇负盛名的和歌选集,对和歌甚至日本诗歌整体而言很有代表性。1899年美国学者麦克考利将其译成英文并展开系统研究。麦克考利从对日本诗歌整体特征的把握入手,恰切地评判了《百人一首》的价值与影响,并在译介过程中着意凸显和歌的形式技巧,对和歌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与接受产生了持续的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