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代封建统治阶级在湖广、广西、四川、贵州、云南五省少数民族地区建立了土官制度。鉴于前人对这些地区少数民族和土官制度的研究,多集中于政治、经济方面,而对文化教育论述较少,因此,本文拟就明代这些少数民族的文化教育状况作一探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少数民族地区政治文明建设的制约因素中的经济因素,即少数民族地区的相对贫困和绝对贫困的状况及成因,并提出消除贫困、加快发展是少数民族地区政治文明建设的物质保障。  相似文献   

3.
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生态环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状况与经济、社会和小康社会建设的关系,揭示了建设小康社会必须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只有同时注重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建设,才能建设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富裕的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4.
《甘肃民族研究》2006,(2):16-21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全面进步,妇女的各项平等权利不断得到保障,特别是少数民族女性的生存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少数民族妇女工作作为党的民族工作和妇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和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历史、社会、自然等诸多原因,目前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少数民族女性生存条件及其发展较为滞后,存在的问题突出。因此,进一步改善少数民族女性生存状况,更好地发挥各族妇女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中的作用,不仅关系到少数民族女性的自身发展,而且是关系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站在为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的战略高度入手,不仅分析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国语教育的重要性,而且也分析了少数民族地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国语教育存在的问题,最后就如何解决少数民族地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国语教育问题、提高国语教育质量特别是为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提出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有54个少数民族、2个民族自治州、21个民族县、30个民族乡,少数民族人口240万,占全省总人口的9.3%,少数民族地区土地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近40%。这一基本省情,决定了民族问题是全省改革发展稳定中必须处理好的一个重大问题。可以说,没有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小康,就不会有甘肃省的全面小康;没有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和谐发展,甘肃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就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7.
民族区域自治法是怎样修改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民族区域自治法,支持民族自治地区落实自治权。加大支持力度,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重点支持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开发、牧区建设、民族特需用品生产、民族教育和民族文化事业发展。注意支持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的发展。促进西部边疆地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开展经济技术与贸易合作,逐步形成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国际区域合作新格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相似文献   

8.
抓住班子调整配备的有利契机大力选拨使用少数民族干部中共松花江地区委员会我们地区有26个少数民族,占全区总人口的10%,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20%。几年来,我们从保持民族地区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出发,把少数民族工作摆上了重要位置,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干部工作...  相似文献   

9.
网络时代的少数民族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某种程度上,少数民族地区反而成为网络传播革命的最大受益者。一根网线缩短了少数民族与文化发达地区的时空距离,改变了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生存空间,巨大而无形的网络因此成为新生一代民族作家成长的崭新摇篮。毫无疑问:民族地区和网络接轨已成为事实,少数民族文学正在步入网络时代。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作为中国电视剧重要的一支,早在二十年前就开始在屏幕上绽放它独特的魅力。从1981年至1991年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向广大电视观众展现了少数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有反映少数民族同胞建设家园,与落后思想作斗争的;有反映少数民族同胞为争取解放而英勇抗战的;有轻松诙谐的生活剧;以及由少数民族民问传说、神话故事等改编的电视剧等,电视剧还向观众呈现了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等。它为广大电视观众了解和认识少数民族的生活开启了一扇流动着异样风景的窗。  相似文献   

11.
《民族论坛》2006,(4):8-9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大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扶持的精神,我厅充分发挥职能优势,突出农业生产和农民培训两大主题,切实帮助少数目族和民族地区解决“三农”问题,有效地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关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理论与政策,明确提出了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是坚定不移的,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中要把国家帮助与自力更生结合起来.指出改革和开放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需要,但必须立足于本民族和本地区的实际;加速现代化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3.
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地区中国共产党员价值观之间的关系问题是民族地区党的建设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从理论维度上看,价值观为文化之核心,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于民族地区党员忠诚老实等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从历史维度上看,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蕴藏丰富文化基因之忠诚老实等特质,在实践中培育了一大批忠诚老实少数民族党员英雄烈士和模范人物;从现实维度上看,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对民族地区党员忠诚老实等价值观仍产生深刻影响。这三个维度体现了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民族地区党的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龙小峰 《民族研究》2023,(4):106-117+138
在清代不断加强对边疆民族地区治理的背景下,广西许多少数民族被纳入王朝的户籍管理系统,官方根据少数民族的住居形态和编户形式分别采取了不同的统计和汇总方式。在桂东地区,有将少数民族与民户混合统计者,有以族别为单位进行统计者,但最后在汇总方式上都将少数民族人口数据汇入民户的人口数据。在桂西地区,尽管改土归流地区和许多土司辖区都对少数民族进行了保甲编户和人口统计,但在少数民族人口汇总方式上则略有不同:改土归流地区从乾隆三十二年(1767)开始,其人口数据被汇总纳入民数黄册一体造报;而土司辖区的人口数据则因未纳入民数黄册,没有成为每年一次督抚上报朝廷的民户数据。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在国家大力支持下开展了对于少数民族乐器的发掘、保护与研制工作。内蒙古、吉林延边、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的专业演出团体及院校均开展了少数民族器乐教学工作。针对于少数民族乐器的音乐作品创作自此开始。按照不同时期与不同乐器的发展状况,依据乐器发展程度来看,中国传统少数民族器乐音乐作品创作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恢复期、萌芽期、初创期与发展期。立足于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以此为创作源泉。不断探索创作更加成熟并具有一定技术性与艺术性的演奏作品。最终形成符合乐器演奏性能的少数民族器乐演奏风格。这是少数民族音乐创作的典型特点。本文以蒙古族传统弹拨乐器火不思音乐创作发展为例进行研讨述评。  相似文献   

16.
中国南方少数民族与道教关系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南方少数民族与道教关系初探张泽洪中国少数民族与中华传统道教,具有源远流长的关系,道教在产生、创立、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受到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的深刻影响。本文根据史籍、道经的有关记载,探讨了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少数民族地区道教传播的史实。对当令...  相似文献   

17.
<正> 国家教委、国家民委发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电化教育发展纲要为了指导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电化教育,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最近,国家教委和国家民委联合下发了1992—2000年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电化教育发展纲要。《纲要》确定了总目标:一是  相似文献   

18.
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与繁荣,是推进中国社会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毛泽东、邓小平两代领导人都非常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他们都以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为指导,结合中国各民族的实际情况,在长期的探索和实践过程中,形成了自己比较系统的民族发展观,回答并解决了少数民族地区如何发展和发展的道路、发展的途径、发展的方式等一系列问题,对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与繁荣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尽管毛泽东和邓小平在不同历史条件和不同发展时期形成的民族发展观,  相似文献   

19.
国土面积占全国56%、人口总数占全国23%的西部地区中,青海、西藏、内蒙古、新疆4个省、自治区的牧区面积分别占本省、自治区土地总面积的96%、81%、66%和50%,四川、甘肃两省的牧区面积各占本省土地面积的30%以上。如此大的牧区面积大部分地处少数民族地区,因此,牧区的发展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和西部少数民族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说,西部牧区发展了,西部少数民族以及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就成功了一半以上。  相似文献   

20.
1984年以来,本溪、丹东市积极扶持少数民族脱贫致富,各部门从各自不同的角度为发展少数民族经济出力,两市的扶贫工作已经初见成效。1986年本溪市有255户少数民族脱贫。丹东市少数民族贫困面,由1985年的30%下降到去年的17%。本溪、丹东市是全国满族人口最密集的地区,山多、地薄、灾频、病多、闭塞。本溪市的16个贫困乡镇都是民族乡镇,139个贫困村中,就有109个民族贫困村。丹东市有95%以上的少数民族生活在贫困山区,23个最贫困的乡镇也都是少数民族聚居乡镇,温饱线以下的少数民族群众约占全市少数民族总人口的1/5。较大贫困面的少数民族生产生活的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