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走向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本文认为,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将成为21世纪哲学的中心视界。其根据主要是:一、交往实践观成为当代哲学主导范式,是全球化趋势的内在逻辑;二、随着世界哲学主导性思维方式由“主体—客体”模式向“主体—客体—主体”三极关系结构的转换,唯有交往实践观才能科学解答主体际难题;三、交往实践观融会中国传统哲学、当代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将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理论范式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是当代人类先进文化的必然结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新发展。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角度看问题。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应包括:系统整体观、人文价值观、社会实践观、文化创新观。运用人文科学的思想深刻地理解和把握系统科学观,在人文科学的建设中贯彻科学的发展观,对于人文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和发挥其在人类文明中的积极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创造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的突出特征和精神实质,是2 0世纪人类实践的显著特征和根本经验。只有牢牢把握实践的创造性本质,并将它转化为我们一切实践活动的最高原则和基本追求,我们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  相似文献   

4.
交往实践观:21世纪中哲、西哲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交汇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纪之交,在对21世纪中国哲学走向的展望中,我们无可回避地面临这样一个重大问题:什么将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西方哲学展开“对话”、交流和互动的交汇点呢? 笔者认为,尽管答案的选择可能是多元的,但是,交往实践观必将是其中极其重要、甚或是主要的答案。究其根据,无非有二:其一,交往实践观既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本色,又是现当代西方哲学发展的趋向,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视界,因此它是三大思潮内在贯通点、融汇点。其二,交往实践观是21世纪全球主题的辐辏点、时代精神的凝聚点。因此,交往实践观必将成为21世纪中国哲学三大思潮对话的主题,融合视界的交汇点,进而成为中国哲学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交往实践观与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观刘怀玉(河南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从近代的认识论意义上的个体性主体哲学,走向现代的本体论意义上的交互性主体哲学,这是20世纪西方哲学发展的总体趋向之一。换言之,如果说近代哲学的重心是在绞尽脑汁地解释,主体是怎样认识...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创立了“新唯物主义”。在哲学对象上,马克思由“一切存在”(整个世界)的形而上学本质,转向了“社会化了的人类”即人的社会存在这一具体境域,创立了以“人的社会存在”为对象的人类学哲学;在哲学立场上,马克思从自然物质本体论转向社会的实践本源论,创立了实践世界观;在社会历史动力观上,由精神意识动力观转向物质生产实践动力观,创立了以生产实践为基础的唯物史观即实践史观,从而为人类学哲学奠定了基础;在哲学功能上,由传统的追求“解释世界”的认识论哲学,通过实践和人对世界的实践关系,而转向了追求“改变世界”,即改变人类的不合理生存状况的人类学哲学。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中叶以来,科学技术成果的社会应用在产生巨大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有悖于人文精神的负面效应,近代以来先后占统治地位的工具主义与理想主义科学观受到挑战,随之而引发出技术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等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历史呼唤着新的科学价值观。科学价值论的探索对科学技术的哲学与社会学研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与发展以及人类社会实践均具有重要意义。科学价值论应以确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一般概念为前提,将唯物辩证法贯彻到底,把握唯物史观与价值方法的有机结合,回答当代科技革命所引发的种种问题。  相似文献   

8.
文化哲学与人的主体自觉邹广文21世纪离我们越来越近,在这世纪之交、千年之交的历史时刻,将预示着人类文化观念的大整合。人类将面临新的选择和挑战。我认为走向21世纪的中国哲学应该着重解决好以下三个问题:第一,树立全球视野。这里笔者强调哲学研究的全球视野,...  相似文献   

9.
利学实践观的创立,是崭新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基本标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是在吸取、概括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关于劳动论述的合理思想,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家(特别是黑格尔)的实践学说中的积极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对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物质生产活动的深入分析,才创立科学的实践观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用科学的实践观改建认识论,并将它贯穿于唯物论、辩证法和历史观中,从而  相似文献   

10.
30年来,我国哲学界的哲学观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有如下几方面:在哲学时代观上;在哲学体系观上;在哲学功能观上;在哲学实践观上;在哲学品质观上;在哲学发展观上;在哲学世界观上;在哲学辩证观上;在哲学价值观上;在哲学人论观上。  相似文献   

11.
语言学史上存在着以经验主义为哲学基础和以理性主义为哲学基础的两种对立的语言观。经验主义语言观将经验视为知识的唯一来源,认为语言知识的获得是人类在普遍语言能力发展的基础上对语言经验进行归纳与建构的结果;理性主义语言观以抽象的理性主义原则为主导,是将语言视为脱离外在经验,脱离现实的物质生活和人们的社会交往的唯心主义语言观。语言学史上的这两种传统语言观都无法解决人类语言知识的习得问题。作为乔姆斯基语言观哲学基础的"自然化的理性主义"与作为马克思语言观哲学基础的"实践观"的共同性在于超越了经验主义传统与理性主义传统,从而解决了经验主义语言观和理性主义语言观无法解决的人类语言知识的习得问题。但乔姆斯基语言观的哲学基础与马克思语言观的哲学基础还存在着巨大差异,由此导致了二者对于语言理解的分歧。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实践观新解汪闻生近年来,哲学界在关于主客体理论和实践唯物主义的讨论中,许多问题涉及到对马克思实践观的理解。但是过去理论界基本以现行哲学教科书体系阐述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去理解马克思的实践观,而马克思本人的实践观不但没有得到完整的反映,甚至受到...  相似文献   

13.
张婷  郝金 《理论界》2012,(11):187-188
马克思实践哲学是科学的实践观,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它对改变旧的生产方式,指导人类进行社会改革,科技创新,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就业压力等影响,自主创业不断兴起。当今大学毕业生在即将步入社会时,马克思的实践观对指导大学生避开就业压力进行自主创业仍具有现实意义。学习把握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观的科学内涵,掌握实践的重要性,有利于提高大学生自身综合实力,提升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实现自身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自古以来,人与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本文从哲学角度分析人水关系的发展观、唯物观、系统观、矛盾观、文化观、价值观和实践观,认为人水和谐是人类理性的回归,时代的呼唤。  相似文献   

15.
我们应把什么样的哲学带入21世纪,哲学学科应如何转向,哲学的未来形态究竟怎样,时下成为哲学人士关注的焦点问题,并提出了不少建设性意见和思路。一、“应用哲学说”在哲学迈向21世纪时,不可忽视应用哲学的发展。应用哲学的含义,一是从哲学层面上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中的根本问题进行反思和考察,形成各门科学和各种学科的哲学,二是对人类实践和社会生活中提出的问题进行哲学思考和审视,三是哲学的通俗化和大众化问题。应用哲学的发展是对哲学的学院化和教条化的反叛和冲击,是社会实践和社会矛盾发展对哲学的呼唤。应用…  相似文献   

16.
《文史哲》1995,(6)
世纪之交的哲学探索(笔谈)编者按:20世纪的帷幕将要落下,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在这世纪之交的历史转折时刻,探索世界观和人生观、追求人生自由与价值、关注人类终极关怀的哲学,将走向何处?这是哲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山东大学哲学系今年暑期召开学术讨论会。...  相似文献   

17.
王平 《江汉论坛》2004,1(1):59-61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观具有世界观的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的确立,标志着整个哲学发展中的革命变革。只有从世界观的高度来理解实践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才能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观、历史观和思维观及其内在联系,从而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意义之所在。实践观是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钥匙。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哲学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实践的观点。马克思的实践观不仅对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形成、对于马克思所实现的哲学上的伟大变革具有重大的意义,而且对于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对于科学共产主义学说的形成和发展也具有重大的意义。马克思的实践观是在同各种非科学的共产主义学说的斗争中产生的,马克思的科学的实践观的产生与科学共产主义学说的创立是一个统一不可分割的过程。只有这样来认识,我们才能全面地、深刻地理解马克思创立科学实践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环境哲学的基本理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西方环境哲学的主题是天人关系,它是对20世纪世界性环境危机的深入反思,是对近代社会"人类中心主义"天人观的否定,由此而得出的新型天人观可以"有限自然"、"有限地球"、"有限人类"和"依天立人"概括之,它们将对当代文明新形态之建立产生深刻、广泛和持久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编者按世纪回眸,百年如过眼云烟。在20世纪即将过去的时候,人类实践将我们牵引到了和平和发展的轨道上,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成为人类的中心视界。作为研究发展规律、探索发展内在逻辑、解答发展之谜的发展哲学,备受世界各国关注。纵观20世纪发展哲学嬗变的历史,其间经历了发展客体论、发展主体论、中心一边缘论、全球交往论、可持续发展论诸个阶段。可持续发展是全球性交往实践的新成果,是人类跨世纪的新发展观。作为时代精神精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应以开放的姿态,将发展问题作为自己的中心视界,构建新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哲学,引导人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