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何安利 《社区》2011,(23):36-36
距莫斯科红场不远.有一处外观并不太显眼的墓地——新圣女公墓,而今人们更喜欢称它为莫斯科名人墓,因为这里安葬着两万多位俄罗斯各个历史时期的名人。  相似文献   

2.
龙场悟道,王阳明将生死置之度外,把全副精神用于宣讲“良知”之学,此种弘道经历,对儒学在贵州少数民族聚居的偏远地区的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象祠记》是阳明居黔弘扬良知之学的一个鲜活的缩影。这篇珍贵文献的重要历史价值就在于它揭示了“象祠”的缘起、圣人传统与象祠文化精神、象祠文化与阳明一D学诸多思想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南宋祠官寄居书院讲学或兼任书院山长,是宋代士大夫文化值得关注的现象。祠官寄居书院讲学兼任书院山长,透露出书院私学精神与官学制度的结合与矛盾,也反映了南宋士大夫在政治之外对经世之志和生命意义的另一种实践与诠释。  相似文献   

4.
墓祠及墓祠祭祖是认识宗族制度的一个关键,学界一般认为其在明嘉靖年间随宗祠的普遍化而整体走向衰落,而婺源汪氏湖山墓祠的案例表明,大体于清中后期徽州出现了墓祠复兴的现象。汪氏湖山墓祠的形成既是婺源汪氏元明以来频繁联宗活动的承续,也是清中后期新兴婺源商人宗派主动因应国家“联宗祠禁”、与族内其他商人宗派及仕宦宗派进行合作的结果。湖山墓祠实质上是一座新兴婺商主导的联宗祠,从祭祀仪式、参与方式、管理模式、运营原则等方面都体现出减少联宗成本、扩大联宗范围的意图。从湖山墓祠的案例可见,明清以来宗族制度的构造是持续的、因时因地制宜的,宗族在适应国家政治变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通过“传统的发明”实现了地方认同与国家象征的再结合。  相似文献   

5.
河南名人文化资源丰富而厚重,可以满足不同文化价值需求的游客文化旅游的需要。河南在名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方面应增强危机意识,提高竞争能力,采取有力措施,实现名人文化资源向名人文化旅游经济增长点的转化。  相似文献   

6.
环境对文化的影响是文化生态学一个重要的研究议题。河南优越的自然环境为河南文化的产生提供了肥沃土壤,河南特定的自然环境对河南曲艺艺术风格形成起到关键作用,河南重要的交通位置对河南文化的交流传播也有促进作用。同时,不容忽视的是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也导致河南文化中一些元素衰亡。因此,改善河南文化存在、发展的环境氛围、建立文化资源数据库,完善文化生态监测体系、挖掘文化资源底蕴,推动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等就是文化生态系统下河南文化发展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7.
庙会是我国传统的民众节日形式之一。本文以河南周口地区的庙会为例,运用人类学、民俗学的有关理论,探讨了河南庙会的文化变迁。文章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后,河南庙会的活动内容已从传统的以祀神、娱神为主发展为以娱人、经贸为主,实现了从传统到当代的文化变迁。  相似文献   

8.
河南汉代文化是汉族文化的源头、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它具有开放性与进取性两个基本特征。它对四方文化的吸纳与辐射,使之经常处于吐故纳新的良性循环之中,因之具有旺盛的活力。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则是中州文化内在发展的不竭动力。中州文化的灵魂是礼乐文化精神,它奠定了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粤东K城的一个城中村———钟村为调查社区,围绕着发生于钟村境内的房屋拆迁,以钟姓宗族为主的当地客家人如何面对城市化所带来的传统文化资源被侵占,并自发保护数座三百多年历史的祖祠和围龙屋古建筑这一长达数年的护祠事件为研究对象。作者提出"文化抗争"这一新的理论视野和研究思路,认为宗族、围龙屋等传统文化经历了一个构建和创造、再造的过程,并促使地方社会文化变化发展,传统文化在"无意识地传承"的同时又被"有意识地创造"。面对现代化、城市化的冲击和扩张,传统文化没有消失、中断,而是继续作用,甚至在许多层面强大和复兴。  相似文献   

10.
徽州女祠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女祠特别是徽州女祠,是目前徽学研究中的一个较为薄弱的环节。本文对女祠的诞生以及女祠的建构和运作,作了初步探讨。作者认为.徽州女祠出现于明末清初,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政治松散、徽商兴盛和中国传统文化尊老爱幼思想的产物;徽州女祠以其建构形式和运作内容体现了封建社会末期女性的觉醒和社会变革时期的特点;徽州女祠这一活化石记载了中国妇女抗争与觉醒的早期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11.
关于汉文化的形成,学术界有多次探讨。从陵寝制度着手分析汉文化的形成,其中秦始皇陵对西汉帝陵的影响最大,此外通过对二者的相互比较,我们发现西汉的陵寝制度是对秦始皇陵的继承和发展,并吸收楚文化因素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北魏平城永固陵的考古发掘,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北魏王较早期的陵寝制度较汉民族封建王朝要随意得多,但在定都平城之后,即开始按照华夏礼制建立宗庙祭祀制度,然而在陵寝制度方面仍保留着一定的传统习惯,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3.
河南纺织企业在知识产权文化建设中逐步确立了创新理念,强化了品牌建设,而且制度文化建设日益完善。然而,河南纺织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还存在意识淡薄、优势缺乏、文化建设投入严重不足、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河南纺织企业加强知识产权文化建设,不仅要构建观念形态和制度形态的知识产权文化,突出企业的文化特色,而且要注重把知识产权文化内化为企业员工的信仰。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茶卡地区新发现的吐谷浑王陵的族属、陵墓主人的身份等做了考证,并就王陵文物保护工作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河南更新世时期的气候,是由炎热多雨的热带或亚热带气候向半干旱、干旱气候转变的,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有多次温暖气候与寒温气候的更迭。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环境,使河南成为远古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中心。  相似文献   

16.
以宋明理学为正宗的湖湘学派强调将社会秩序、人伦关系的协调稳定建立在主体人格和道德尊严的基础上,认为社会稳定、群体和谐的建立和完善,关键在于社会教育能否培养出具有道德自觉和主体人格的人。这一思想对于当前培养创新型人才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陵寝树木文化整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调研和整理中国古代陵寝林种、树种选择及配置基础上,探讨了古代陵寝树木的起源途径,论述了陵寝树木本身的制度文化和精神信仰文化。陵寝树木文化是森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精神观念等在森林文化中的曲折反映,迄今仍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河南汉代学术思想文化发达,儒家思想学者辈出,著述丰厚,颇有造诣,黄老道家神仙学说大量传播,法家刑名法律之士颇为活跃,谶讳之学也广为流传,佛教首开濡染.河南成为中外学术思想文化的交流中心,对汉代诸郡国学术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