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通过对JR东日本、JR西日本和JR东海在1993年至2007年间的盈利、资产营运、债务、融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考察分析,本文发现在日本国有铁路民营化进程中,铁路运输企业的经营绩效得到了持续提高,进而讨论分析其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2.
孙丽  常海鹏 《日本研究》2008,29(1):54-59
2007年10月1日,《日本邮政民营化法案》的正式实施,标志着酝酿、运作近十年的日本邮政事业民营化改革正式付诸实践,到2017年10月1日的十年间,世界将共同见证这一庞大邮政系统转为民营的过程。本文以回顾的形式,从政治经济学视角重新分析了日本邮政民营化改革方案的推出过程,试图从中总结出一些有鉴于我国相应领域的经验性结论。  相似文献   

3.
日本邮政民营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日本经济进入低增长期,科学技术没有重大突破、无法实质性地推动经济进一步提升的现有条件下,通过挖掘经济潜力促进增长,就成为日本政府长期经济政策的首选施政方向。小泉首相上台后明确提出邮政改革,就是这种施政方向的体现。日本邮政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把原有邮政系统通过实行民营化这种所有权和经营方式的变更,达到挖掘日本经济潜力的根本目的。本文探讨了邮政民营化的背景、相关法案、阻力及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4.
日本国铁民营化的启示河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刘翠英很多人都有这样一种看法,国营企业的经济效益大多不好。大量的事实证明,这种看法有一定道理,不但在我国国营企业中有此现象,在资本主义国家也屡见不鲜,如日本国营铁路在1987年实行经营体制改革之前同样是效益不佳...  相似文献   

5.
民营化,顾名思义,是指国有企业从国有国营转向国有民营或民有民营,以此造成对国有企业已形成的僵化运行机制的冲击,促成企业制度和经营机制的创新。80年代,日本国有企业民营化(以电信事业为例)的实践,作为国企民营化的“范本”迅速改变了国企产权配置方式和运营...  相似文献   

6.
日本邮政民营化改革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华 《日本学刊》2007,(3):70-80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范围通讯技术的进步以及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国家垄断经营形式下邮政事业所存在的弊端逐渐显现,邮政改革成为波及世界范围的改革潮流。当前,我国正处于邮政改革的关键时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日本在邮政事业改革中面临的问题与我国现阶段有很多类似之处,研究日本邮政事业所面临的问题,以及邮政民营化改革中的制度设计、基本方针、具体步骤和措施等,对干完善我国的邮政体制改革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日本国有企业民营化问题及启示武汉大学彭晓峰孙海容8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对其国有企业成功地实施了民营化,成果为世人瞩目。日本国有企业存在的一些问题,诸如政企不分,资产负债率过高,人事负担较重以及经营缺乏效率等,与我国国有企业相类似。因此,研究剖析日本国...  相似文献   

8.
刘轩 《日本学刊》2007,(4):64-72
民营化的根本目的是通过调整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变革现存社会组织结构,减少社会交易成本,实现社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但在推进民营化的政策过程中,由于特定制度环境的影响,政策过程可能会偏离政策自身的价值取向。战后日本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国有企业民营化改革,虽然两次民营化的社会背景和政策过程不尽相同,但是在"分割性多元主义"的利益集团决策体制下,经过各利益集团之间的政治博弈,使民营化偏离了其自身的价值取向,最终只是基本满足了利益集团的利益需求。  相似文献   

9.
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民营化"浪潮席卷全球.无论是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还是转型国家,都把"民营化"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目标.与此相适应,中国的国企改革也是以"民营化"为主要特征.从早期的"放权让利"、"承包租赁"到后来的"公司制改造"、"产权改革","民营化"引领着中国国有企业一步步回归市场主体本性.但是,认真反思中国国有企业走过的和正在走的"民营化"路径,诸多方案设计的非市场化特征和由此引发的内在缺陷清晰可辨.本文尝试分析中国国有企业"民营化"实践所隐含的非市场特征及其缺陷,以求更好地推进中国国有企业的民营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正>奉海(沈海)铁路是奉天省长公署与商民合作投资,由奉海铁路股份有限公司承建和管理的省有铁路。奉海铁路建成前,东北没有一条由中国人利用自己的资金和技术建设、管理,并完全国有的铁路。奉海铁路干支线营业里程总长337.1公里,干线自奉天省城(沈阳)经海龙县至朝阳镇263.5公里;支线自梅河口至西安县城(今辽源)及煤矿73.6公里。1925年7月开工,1927年12月干支线基本完  相似文献   

11.
民营经济的发展与经济金融化进程相互影响,是当前我国经济结构变迁的典型特征之一.民营经济为国民经济做出了卓越贡献,金融因素在民营经济发展中既有支持作用,也有制约作用."民营部门取得有限金融资源"和"非正规金融安排空前发展",民营经济除需要资金支持外,更迫切需要成熟、有效的金融制度安排.在经济民营化背景下的民营经济金融化将加速改变金融经济与实质经济的对比格局,从而可能威胁基本经济结构的稳健性和可持续性,所以必须慎重对待民间资本全面渗透金融领域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公用事业民营化是一种国际化潮流。本文就民营化的内涵,民营化的国际背景和现实背景,民营化的积极作用以及相应政策建议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一日本在60年代创造经济奇迹和70年代以来继续以远高于欧美的速度持续增长之后,经济实力大为增强。1990年口本的 GNP 达30405亿美元。仅次于美国(55899亿美)。其整体经济实力已相当于美国的59.6%,比1985年的49.7%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这一持续发展在80年代中后期引起了西方主要国家间经济实力对比的重大变化。它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985年底,日本超过英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当年对外净资产1298亿元  相似文献   

14.
日本军事大国化的新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以来 ,日本在军事方面的一些新动向非常引人关注 ,其主要表现是不断在立法和实践方面突破“专守防卫”、“禁止行使集体自卫权”等日本防卫战略上的基本原则。在“无核三原则”方面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本文通过对这些新动向的考察来探讨日本军事大国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日本公有企业的民营化及其问题──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第5届国际学术会议综述陈建安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于1995年4月30日至5月2日举办了题为“日本公有企业民营化及其问题”的中日国际学术研讨会。中日双方共有29位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在研讨会上发表了论...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一项定性研究,主要是探讨为转型期中国建立一个企业资源分割的基础模型。政府资源对转型期中国企业的生死存亡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将政府资源分割机制整合到原始资源分割模型中,利用产权归属差异来区分不同类型的企业,并分析国有企业、乡镇企业、私营与外资企业资源分割的过程。研究发现,只要中央政府确保地方政府和企业利益不受侵害,最充分利用资源的企业将会赢得最后胜利;而凭借在政府和市场中获取双重资源的企业,在企业资源分割过程中也将占据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17.
我国城市公用事业存在投资主体单一、缺乏竞争、效率低下、服务质量差等弊端,急需实行民营化以激活民间资本,以提高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本文分析了城市公用事业的现状、民营化趋势、民营化模式以及政府的管制政策。  相似文献   

18.
资本主义生产在本质上是盲目的,无政府状态的,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然而,随着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正如列宁所说:"现在资本主义已经直接发展到具有高度计划一性的形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资本及其政府,制定并实行了一些综合性的中长期"经济计划",尹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发挥了"计划调节"'的作用。日本就是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中实行经济的"计划化"的最早的国家之一。看来这似乎很矛盾,但却是事实,并且  相似文献   

19.
都市圈化:日本经验的借鉴和中国三大都市圈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原新  唐晓平 《求是学刊》2008,35(2):64-69
文章通过对日本都市圈发晨的经验借鉴,将中国沿海地区三大都市圈与日本太平洋沿岸三大都市圈进行比较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中国沿海地区的都市圈化既适应世界潮流,又符合中国国情.对近年我国三大都市圈发展的研究发现,我国的人口和经济仍然在继续向三大都市圈聚集.  相似文献   

20.
网络型公用事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又具有一定自然垄断性,所以我国长期以来都把它当作公益性事业来经营,由政府统一集中管理,实行垄断经营.但理论与实践都表明,网络型公用事业迫切需要引入竞争机制,网络型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能提高产业运行效率.改善经营绩效,提高生产效率与服务质量,改善社会福利水平.从产权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公共选择理论三方面为网络型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建议我国网络型公用事业应按照业务性质实行差别的和渐进的民营化改革.并给出我国网络型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的政策取向,主要包括: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实行特许投标制度、通过BOT项目融资、民营企业独资经营和转让部分竞争性领域的国有资产对网络型公用事业进行民营化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