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玉琴 《新天地》2017,(9):18-19
6月17日,相隔30年,87版《红楼梦》剧组重聚一堂.这次聚首由贾宝玉的扮演者欧阳奋强牵头,邀请百余位台前幕后的主创们重聚北京.目前,73岁的史延芹正在为一部60集的古装剧设计服装,她说着自己特别忙,但笑得很开心.  相似文献   

2.
哈斯宝在《新译〈红楼梦〉》中提出了一套较为体系化的人物塑造理论。贾宝玉作为《红楼梦》的男性主要人物及哈斯宝《新译〈红楼梦〉》的叙事主线人物,其形象对整部作品的结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新译〈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形象集中而鲜明地体现了叙事主线人物的个性特征,哈斯宝给我们解构了一个极其结构性的贾宝玉。因此,对哈斯宝《新译〈红楼梦〉》评点中的贾宝玉形象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其所蕴含的丰富的艺术见解。  相似文献   

3.
目前论述《红楼梦》的书里,大都有这样的论断:《红楼梦》“歌颂地主阶级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 (《辞海·文学分册》)”,《红楼梦》“对于叛逆的贵族青年和勇于反抗的奴隶深情地予以赞美”(华东师大《大学语文》。八三年版),《红楼梦》“通过对贵族叛逆者的的歌颂,表达了新的朦胧的理想”(游国恩等编《中国文学史》),上述“叛逆的贵族青年”指的就是贾宝玉,里面的“歌颂”,“赞美”主要指《红楼梦》作者对贾宝玉的歌颂、赞美,但其中多少包含着今人对贾宝玉所持的态度。这种观点是否符合《红楼梦》一书的实际?我认为有必要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第三回的两首《西江月》词中,有两句对贾宝玉的评语,即“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有些读者以此作为评价贾宝玉的定论,殊不知这个评语其实是曹雪芹的一种无可奈何的自我解嘲。在“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红楼梦》中,我们可以发现,看似“叛逆”的贾宝玉身上,依然保存着儒家“修身、齐...  相似文献   

5.
20世纪贾宝玉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是写康熙废太子胤的。他在《〈红楼梦〉里藏血情》(《四川大学学报》2 0 0 0年第 3期 )中说 :“康熙帝的二儿子即后来囚禁至死的废太子 ,俨然就是贾宝玉形象的放大与前身 !”3 曹雪芹是贾宝玉的底本。这就是为人们所熟知的《红楼梦》是曹雪芹的“自叙传”的另一说法。正当索隐派对贾宝玉原型的推测方兴未艾之时 ,以胡适为代表的新红学派崛起。胡适在《红楼梦考证》(《胡适文存卷三》上海亚东图书馆 192 1年出版 )中通过对大量史料的研究、考证 ,推翻了索隐派的种种影射说 ,并提出新说 :“我们看了这些材料 ,大概可以明白《红楼梦》这部…  相似文献   

6.
贾宝玉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红楼梦》中的一个主要人物,是作者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呕心呖血塑造出来的一个封建贵族叛逆者的典型形象。在他身上寄托着作者的政治理想,闪耀着那个时代先进思想的光芒。同时,在《红楼梦》一书中,贾宝玉的叛逆形  相似文献   

7.
贾宝玉是中国著名古典小说《红楼梦》里的中心人物,是作家曹雪芹精心刻划的一位封建叛逆者。《红楼梦》通过对贾宝玉这一典型形象的塑造,深刻地批判了封建社会及其主要精神支柱——孔孟之道,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反儒思想。  相似文献   

8.
杨立新 《社区》2013,(14):41-42
看了这个题目,您可别以为我是在制造噱头。贾宝玉是少年书法家,这其实是曹老夫子送给宝玉的一顶桂冠。关于这一点,在《红楼梦》中是有章可寻、有据可考、有案可查的。谓予不信,请看《红楼梦》中的描写。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红楼梦》研究中,“比较研究”的风气很盛,有的把《红搂梦》跟其他作品比较,有的把《红楼梦》作者跟其他作品作者比较,有的把《红楼梦》书中人物跟其他书中人物比较,也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比较,涉及古今中外的都有,可谓五花八门,给人们以多方面的启发。本人也想暂时加入一下这个比较研究的队伍,试把《红楼梦》书中头号人物贾宝玉和清代乾隆年间诗文三大家之一的袁枚(1716—1797)作一番比较。引起我比较的动机,是在阅读袁枚的诗文、《随园诗话》和了解他的立身行事时,直觉地感到他同贾宝玉有许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0.
〔红豆曲〕概括说明:贾宝玉、林黛玉“忘不了新愁与旧愁”.他们在忧愁中恋爱。,他们见到自然景物发愁,晚间发愁,用饭用酒时也发愁,梳洗打扮时还发愁,夜里更发愁.《红楼梦》对贾宝玉、林黛玉的全部描写则详尽说明:他们无缘无故、无止无休地发愁,他们生于忧愁,死于忧愁,两者的说法完全吻合.因此说〔红豆曲〕是《红楼梦》描写贾宝玉,林黛玉的纲目.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性格特征之一 :意淫 ,向来无解。这一词语当系曹雪芹的创造。意淫在《红楼梦》中是指贾宝玉的审美痴迷之境 ,是对女性美的顶礼膜拜 ,是相对于“肉淫”而言的痴情的审美、爱美 ,而非性欲的占有 ;是超越“欲”的刺激、挣脱“礼”的束缚、基于较高文化素养的人情真谛。“意淫”特征的揭示 ,表现了曹雪芹超前的审美情感和离经叛道的审美胆识。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探佚研究中,史湘云的结局问题是最让人挠头的一个。其研究摸索过程最为曲折艰辛,大体上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 周汝昌于本世纪五十年代初出版的《红楼梦新证》中有《湘云的后来及其他》一篇专文,正式提出了史湘云在原著佚稿中实嫁贾宝玉的论点,并作了初步论证。续后他又陆续搜集了过去各种笔记杂录中有一“旧时真本《红楼梦》”是写“宝玉糟糠之配实维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和《庄子》用较大篇幅书写"死亡",贾宝玉惊心动魄的死亡言说是对《庄子》中死亡意识的接受。贾宝玉和庄子的生命哲学逻辑都是死亡焦虑下的应对机制,他们的死亡观都体现出对"崇高死"和"伦理死"的消解。贾宝玉在生存应对和意义追溯上与庄子存在差异,这凸显了该人物形象的超越性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国维在《红楼梦评论》中以《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玉”作为叔本华唯意志哲学中“生活之欲”的代表,认为《红楼梦》提出并解决了“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的问题,且《红楼梦》创作的主旨精神是:拒绝一切生活之欲、寻求解脱之道。这与曹雪芹真正的创作意图是不完全相符合的。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宝玉之“玉”和宝黛爱情是持肯定和褒扬态度的,他所舍弃的是过度的贪欲。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了曹雪芹的思想观念,认为贾宝玉中举与其反对仕途经济并不冲突,贾家复兴是曹雪芹的愿望和安排。文中还分析了曹雪芹、贾宝玉以及石头等形象之间的关系,从贾宝玉这个文学形象中解读出真实的曹雪芹和虚构的贾宝玉。本文还探讨了红学研究的两个误区。这些论述旨在证明《红楼梦》一百二十回本是一本全璧之作。  相似文献   

16.
在人们的印象里,贾宝玉脖子上挂的那块“落草时带来的”通灵玉大概是绿色的或者白色的。电影《红楼梦》里就让宝玉戴了一块绿翠玉,其他各种绘画和工艺品凡出现贾宝玉时,他的那件“命根子”也往往是表现成绿色玉或者白色玉的。然而,曹雪芹笔下的贾宝玉,他那块娘胎里带来的通灵玉却是红的。之所以是红色,也并非无关宏旨,它与《红楼梦》的主题思想紧密相关,服从于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整体构思。通灵玉的颜色是红是绿并不是一个没有意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贾宝玉是《红楼梦》头号重要人物,对他的评价众说纷坛,有人说他是封建叛逆者,有人说他是早期民主主义者。本文试图从社会学边际人格论这个角度来观察贾宝玉。一《红楼梦》的社会背景与边际人格产生的历史条件《红楼梦》这部作品所反映的社会历史背景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处18世纪上半期。当时中国正处在封建社会开始分解,资本主义经济因素正在萌芽时期,代表着资本主义关系萌芽状态的新兴的市民力量有了发  相似文献   

18.
贾宝玉,是《红楼梦》作者呕心沥血雕塑起来的小说主人公。作家以大量的笔墨,精心描述了贾宝玉的叛逆性格在矛盾中发生、在斗争中发展和最后被毁灭的全过程。这是四大家族衰亡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贾宝玉登场之前,王夫人曾经介绍说,他是一个“混世魔王”。后来,薛宝钗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贾宝玉定评为地主阶级的叛逆已30多年了。我认为这不符合作者曹雪芹的本意,也不符合《红楼梦》的实际,因此有必要继续探讨。关于阶级分析贾宝玉是地主阶级的叛逆这个结论是阶级分析的结果。那么他属于哪个阶级呢?曹雪芹生活在18世纪。那时世界上先进国家已有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但中国还没  相似文献   

20.
田同旭先生撰《薛宝钗另有情缘》一文 ,认为薛宝钗婚姻之最后归宿 ,在贾宝玉出家以后 ,再适贾雨村。[1] 今据《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中词曲、册图的谶语式暗示 ,以及看到八十回后原稿结局的脂砚斋批语的分析 ,薛宝钗另适贾雨村之说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