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作为活跃在当今西方文化批评界的大师,伊格尔顿以其独特的批评风格,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界享有广泛的影响。在文化问题成为新世纪人类精神生活各个领域的核心问题的大背景下,对伊格尔顿这样一位理论大师的深入研究是十分必要而且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伊格尔顿认为当下文化理念的剧烈膨胀与追求文化差异密切相关,而文化差异具体体现为某种特殊的生活方式。在追求文化差异的过程中,不能忽略文化的普世性,更不能抛弃传统与历史。这一观点将传统文化观的宏观意识、崇高意识、精英意识与当代文化的微观形态有机统一起来。伊格尔顿关于文化差异性的定义,以及关于价值观、文化相对主义、文化产业以及文化政治等方面的理性思考,唤起了人们对后现代社会可能产生的文化危机的警觉。这些都为我们认识后现代条件下的文化问题和开展文化研究提供了崭新视角。  相似文献   

3.
伊格尔顿对雷蒙·威廉斯的文化观既有批判亦有认同,但并未有过从早期否定到后来肯定的态度转换过程。一方面,伊格尔顿批评威廉斯的文化观过于宽泛,忽略意识形态与文化斗争,带有民粹主义、经验主义、政治渐进主义等诸多弊端。伊格尔顿的批评意见大都得到威廉斯或直接或间接的回应、反思与更正。另一方面,伊格尔顿又汲取了威廉斯文化观的理论营养,接过了社会主义共同文化的大旗。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批评与肯定意见均在伊格尔顿对后现代主义的考察中得到或隐或显的延展、发酵,两相参照有助于更好地把握伊格尔顿文化观的来龙去脉及其一以贯之性。   相似文献   

4.
郭玉生 《东方论坛》2021,(2):131-140
伊格尔顿站在马克思主义现实批判的立场,吸收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伦理学思想,认为文学运用仪式、表演、修辞、话语等多种手段,建立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实践关系。一方面在言语行为中实现了自身的目的,即亚里士多德意义上的最高的善,另一方面通过读者不断体味文学作品所展示的言语行为,对社会产生道德效应,修复人类生存处境。因此,文学成为了在言语行为中自我实现、自我完成的事件,而道德性是构成文学共相的主要特征。文学作为人类实践活动的一种形式,是人类应对和处理现实问题的策略,道德意义在此具有关键作用。伊格尔顿高度评价了亚里士多德的关于“怜悯”与“恐惧”的悲剧观念,但他不同意亚里士多德只是以自我为中心理解德性,认为应该从马克思的观点出发,揭示德性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呈现,具有互惠性。基于此,伊格尔顿运用精神分析学说阐述了当代社会文化语境中悲剧的伦理功能。  相似文献   

5.
艺术与媒介的互渗对艺术作品的内容、形式和风格产生的影响引起了艺术批评家们的密切关注。他们纷纷从媒介视角评析艺术作品,由是媒介批评应运而生。艺术批评发生媒介转向的主要原因在于:(一)分析媒介与艺术并行而交结的漫长演变历程可知,媒介对艺术创作和传播有重要作用,艺术批评发生媒介转向有历史必然性;(二)从学理分析上可知,媒介批评转向有着理论依据;(三)几位艺术批评家们的媒介批评思想对此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伊格尔顿的美学批评观强调身体的重要性,关注身体就是在关注人的主体性;同时,美学与艺术一样具有意识形态性,它往往是政治意识形态的天然同盟。美学既是有关身体的话语,也是有关审美意识形态的话语,它在以身体的名义建构着审美意识形态话语。  相似文献   

7.
文化批评并不仅限于文化批判。文化学的文化批评着眼于人类文化,坚持文化主义的理论立场,是与政治诗学的文化批评不同的一种文化批评模式。探讨文化学文化批评的批评立场、问题域、批评特征等问题,有助于澄清对文化批评的模糊认识。  相似文献   

8.
9.
通过对翻译、翻译批评、范式等术语的解说,提出了翻译批评研究的范式研究的重要性,结合西方翻译研究的范式分析,指出翻译批评的范式研究也应该更新观念.扎实地开展工作,以促进翻译理论,翻译实践及翻译批评的进步。  相似文献   

10.
生态批评是在生态主义、特别是生态整体主义思想指导下探讨文学与自然之关系的文学批评,生态主义的核心思想是生态整体主义,它不以"人"为中心,而是把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来看待,探讨和揭示人与自然的关系。"湘西"作为一种特定社会环境中衍生出来的文化现象以"田园、人性、灵性、原生态"等符号元素为主要表征,通过对这些湘西题材影视剧的研究,看到这个区域的民族一种以生态整体利益为宗旨的自然地、生态的、绿色的、可持续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重建了一种新型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今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少的跨国商业传媒集团垄断着越来越多的传播资源和传播渠道。随着全球传媒系统日益集中化、商业化,话语权力也日趋中心化,这进一步加剧了原已不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秩序,包括信息与传播秩序。基于客观的传播现实,对于文化帝国主义的种种驳难性理论,从理论层面和经验层面作了进一步的反思,再次合理论证了文化帝国主义理论对现实解释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思想意识领域一系列新的课题不断凸显,思想政治教育范式需要作出调整以适应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与纷繁复杂的时空境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范式,不应再仅仅局限于其社会功能或政治功能,而应更强调对人的基本的教育和素质培养功能,即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范式。  相似文献   

13.
当代文化批评语境中的"图像转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今的后现代消费社会使得人们需要审美地来观赏甚至消费艺术作品,因此以图像为主要表现媒介的语像写作应运而生,这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语像写作可以满足广大读者/观赏者的审美需求,这就要求从事语像批评者必须具备更高的读图能力。语像写作及其批评的崛起,并不意味着人类文字表现能力的衰落,而是观赏阐释能力的提高。在新世纪的“后理论时代”,语像批评虽然处于边缘地带,但是它必定会和生态批评、性别批评、流散批评等新崛起的批评流派,共同组成理论批评的多元格局。由于中国有着象形文字的基础和读图的传统,因而语像写作及其批评在中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后现代主义与经典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背道而驰,特里·伊格尔顿是英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家和文化批评家,他以自觉的马克思主义者身份迎接挑战,旗帜鲜明地从文化政治批判视角切入后现代主义论争,将后现代主义的起因归结为20世纪60年代激进运动的失败,并从后现代主义激进姿态中看到其保守本性:后现代主义不过是犬儒主义在晚期资本主义时期的表现。于是伊格尔顿对其展开针对性的批判,主张回归社会主义宏大叙事。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清算后现代主义思潮,也是中国学术界在移植后现代主义时必须做的工作,因此特里·伊格尔顿对后现代主义的批判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15.
弗雷得里克·詹姆逊是当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批评家和理论家.在詹姆逊的文学批评和文化批评理论里,有一种思想一直贯穿始终,但却往往被人们忽视,这就是詹姆逊的马克思主义阐释学中的乌托邦思想.尽管詹姆逊的乌托邦理论有种种不足,但其犀利的批判精神和关注现实的情怀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文本意义角度入手,探讨了文本意义阐释范式与文学翻译批评之间的关系,并在对话理论的基础上指出阐释的合理性才是文学翻译批评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制度范式:一种研究中国政治变迁的途径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分析中国政治变迁和国家权力 ,可用以制度为中心的研究范式。新制度经济学主要关心在既定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下的制度安排问题 ,而在中国 ,制度变迁与其说是制度安排 ,不如说是制度环境的变迁 ,制度环境的变迁决定着制度安排的创新并产生相应的制度绩效即制度竞争力。通过对以制度为中心的研究范式的发展和运用 ,宏观地考察二十多年来中国政治—经济变迁中的一般关系及变迁困境中的制度主义原因 ,提出制度竞争力作为国家权力基础的命题 ,并基于中国经验论证产权和制度安排与制度竞争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不断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在当代中国向市场经济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整个社会思想文化环境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使得当前思想政治工作面对着一个目益商业化、大众化、多元化、全球化、创新性的社会文化环境.这是当前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面对的文化现实.  相似文献   

19.
哈耶克主张,只有从个人活动出发才能理解社会现象,只有以私人产权制度为基础才能保证社会秩序与进步。本文反驳了哈耶克的观点,同时指出:哈耶克政治哲学在知识论上所采取的"可错论"立场包含着某种启发,我们应当在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识论与唯物史观的社会改革理论之间建立更为有机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