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少林武术,是中华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林武术以实战威猛、博大精深,早已饮誉天下,“拳以寺名,寺以拳显”。今日,少林弟子遍布全球。少林武术的发源和发展,离不开嵩山的自然地理和政治地理。嵩山处中原腹地,紧傍九朝古都洛阳,地势险要,少林口是古都洛阳通向东南广阔平原的咽喉,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盛世时,嵩山是帝王游赏、文人登临的胜地;乱世时,嵩山则是兵家出入、强人汇集的所在。少林寺位於嵩山中心,皇家敕建大寺,统辖嵩山地区所有寺院,寺产庞大。为了保证安全,经朝廷认可,寺院拥有自己常备武装力量,即历史上有…  相似文献   

2.
当代华语电影史上,曾出现过三次"少林电影热",而作为少林武术发祥地的河南,却始终未能形成少林电影及少林文化的品牌产业。仔细梳理研究三次少林电影兴衰流变的轨迹,可以发现这些电影对少林寺和少林武术内涵缺乏起码的认知与理解,造成少林地域性漂移沦落到镜头盲区,它所代表的中原文化完全被遮蔽与放逐,而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少林电影。河南要拍摄出真正呈现少林武术与少林文化的少林电影,其关键是以理论研究为依托实行"产学研一体化",培养、发现本土人才,凸显少林文化的地域性和中原文化的厚重感,这是避免与港台功夫片同质化的唯一途径。当下在河南建立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进程中,开发以少林电影为核心的文化产业,将少林电影打造为河南文化品牌,具有非常重要及迫切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还是在与霍震霆未曾谋面的时候就听到过这样一段轶事:那是在北京贵宾楼饭店刚刚建成不久的一天,霍震霆到北京办事。晚饭后,他很想到街上看看,於是便走出了饭店。走了不远,一位蹬三轮车的师傅叫住了他,“先生,您到哪去?坐我的车怎么样?坐这车逛北京,管保比‘打的’要逛得痛快……”听了师傅如此热情的介绍,霍震霆犹豫了一下,终於还是上了车。那小师傅见客人上了车,便高兴地喊了声:“走著!”於是在长安街上兜起圈来。约摸两袋烟的功夫,霍震霆就被送回到了贵宾楼饭店的门口。下了车,他看到那位师傅异样地在盯著他,“噢!”他…  相似文献   

4.
武僧团的前身是少林寺僧兵。关於少林寺僧兵起源,一般都认为起源於唐初十三棍僧救唐王有功,唐王颁诏允许少林寺常备僧兵。到了宋代,传说宋太祖曾来少林寺,还调遣各路诸将轮驻少林,一来授艺於僧兵,二来取少林武术之长。元朝少林寺方丈福裕被皇帝任为国师,他倡导武术,支持僧兵练武。明代是少林寺僧兵规模最大的时期,少林寺僧兵应诏抗倭立功的就有500多名,寺院常备僧兵达到千人以上。清代少林寺有反清复明之嫌,朝廷多次降旨,禁止习武,少林僧兵作为一种制度,就逐渐衰落了。喜欢习武的武僧,只能自己偷偷练习。新中国成立以来,特…  相似文献   

5.
雪少林     
说起我与少林的因缘,因是我与延王早年认识,缘是少林寺举行建寺1500年大庆。记得1994年底,延王来北京找到我,说是明年九月份少林寺要举行1500年大庆,希望我也去少林寺帮帮忙。我正好闲着,便一口答应了。大庆过後,永信师父希望我能再留一段时间,做做少林文化方面的工作。就这样,编编杂志,编编书,我在少林寺和北京两头,来来去去,恍恍惚惚竟过去四年了。仔细想来,这四年间,在少林寺逢雪的机会还真不少。加起来有三次吧。第一次是1994年底,我初到少林,便下了一场雪,少林寺漂亮极了,嵩山更漂亮。我生长於江南,第一回见北方山…  相似文献   

6.
影视业的繁荣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它所拥有的文化资源。河南省拥有少林文化、古史文化、名人文化、文学文化和山水文化五大文化资源优势,河南省现代影视产业的发展,应特别重视立足这些文化资源优势,突出中原特色,挖掘中原独具特色的文化底蕴和价值内涵,打造影视剧作精品,从而使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文化产业优势,以实现河南省影视产业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7.
认识恨石先生是人生一大幸事。礼记云:“与君子游,荜乎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则与之化亦。”听先生一席教诲,观先生一举一动;感受先生笔下挥洒出的浩然之气,品味先生立万象於胸怀之博大。恰如春风入怀,兰芷人心。恨石先生姓任名德超,1927年生於河南省南阳地区南召县,自号三南恨石。先生根在乡村,自幼受中原文化熏陶,慧心独具。乡间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果、一鸟一虫都能令他陶醉,於是,抹平一方沙土,拣一截树枝,潜心描摹,其乐陶陶。虽童心童趣,艺术慧根已悄然植入血脉之中。先生少年立志,且矢志不渝。考入河南艺专後,愈加…  相似文献   

8.
世人“一窝蜂”向西方倒了,东方未免过於寂寞,但寂寞也催人奋起,使人有所作为。这位出生在张姓郡望的地地道道的”张家人”,是获得“阿夫沙尔奖”的目前唯一一位中国学者他,修长的身躯,伟岸在我的面前。我有过20年的学校教育,但充其量只能做他的一个学生。他分明是一位有影响的学者,却发自内心地说:“不,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教员。”刀世纪以来,世人“一窝蜂”地向西方文化倾倒,千年东方,曾几度辉煌,但在这个时候,未免过於寂寞了。不少中国学者,谈起英、美来,头头是这;但说到东方,却连阿拉伯、波斯文化的区别也知之甚少。我…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位关注改革实践的经济学家,一位在国内第一次提出并组织研究制订中国公司治理原则的管理学者;在院长、所长、教授、主编等一系列头衔的光环下,李维安仍没有懈怠,上足了马力,在自己的研究檎域,不停地耕耘探索着…… “我成功,因为志在要成功,未尝踌躇。”这一名言恰好像是对李维安的描摹,伴随著他走过了一条充满荆棘与艰辛的求学、治学之路。出生於青岛的李维安,在接受正规教育前,插过队,当过装卸工。但即使在最困难的时侯,他也没有放松过对知识的追求。70年代末,刚刚恢复高考,只有初中毕业的他,凭著一股毅力和冲劲…  相似文献   

10.
从夏朝的建立到秦统一中国,在这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原王朝更迭过程中发生过许多重要政治事件,对西江河流域的部族及其文化都不同程度地产生过影响。这种影响表现为三个层面上:文化的传播和交融;中原王朝与西辽河地区族邦建立了方国联盟的关系;中原王朝强盛时,西辽河地区很可能成为中原王朝或其封国的势力范围。西辽河流域是我国古代区域文化交融比较先进、十分活跃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的文化人格邓小平的文化人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邓小平作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文化风范及其真知灼见。一位学者在其研究邓小平的专著中写道:邓小平最有传奇色彩的方面之一是他有能力从失败中恢复元气,再次控制局势……原因之一在于他很少犯判断上的错...  相似文献   

12.
尽管天主教已在国外的影视文学作品中屡见不鲜,但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假如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走来一位身着主教服的大主教,无异会招来不少的惊讶与好奇的目光。毕竟,与和传统的中国文化水乳交融了几千年的佛教、道教相比,天主教还是属於“洋教”,身处闹市却常常寂静无声的教堂更是使中国的天主教神职人员们平添了几分神秘。然而,当宗怀德主教朴实的衣着、和蔼的面容、平易的举止第一次映入你的眼帘时,你准会误以为他是一位普通的退休职工呢。远就是宗怀德给多少人留下的第一次会见时的印象。宗怀德大主教,现任中国天主教主教团主席…  相似文献   

13.
张庆灵,河南省驻马店地区建设银行的行长,熟悉他的人都称他是一位善於吃苦、不怕困难、勤於耕耘的人。从一位农民杳斗成为今天人民建行的行长,张庆灵每前进一步,都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留下了闪光的足述。张庆灵出身於躬耕世家,当过生产队队长、大队干部,人生的前20年,他都在农村打磨着自己的雕像张庆灵出生在豫东鄣城小杨庄村。70年代初,这个村里唯一读过高中的秀才,被推上了生产队长的岗位。张庆灵当选为生产队长後,大胆地提出科学植田法,很快便使小杨庄人尝到了甜头,解决了温饱。村民们把“乳臭未干”的张庆灵称做救星、福星。…  相似文献   

14.
上世纪30年代,东北的大好河山沦入日寇之手,富饶的华北大平原也受到了日军的觊觎而岌岌可危。面对国家危亡的局面,中华无数优秀儿女或操戈同强敌浴血奋战,献身沙场,或挥笔撰文,揭露日寇侵华罪行,唤起民众,同心抗战。辽宁抚顺籍青年王福时就是这样一位用自己勤奋的笔同敌人战斗的文化战士。 1911年生於抚顺北郊莲岛湾村的王福时,在故乡度过了少年时代。由於他父亲王卓然去奉天省教育厅当视学,重视教育,王福时自然就得到上学的机会,且在父亲到美国留学的5年间,他也没间断学习。1928年,父亲留学归来,被张学良委以重…  相似文献   

15.
光荣与辉煌,沉迷与黯淡……都曾经属于过去的七中──这座重庆市最悠久的学校之一。风风雨雨240年的建校历史,积淀下来的经验也有教训,是传统也是模式。历史在时间中流逝,改革开放中的七中能否厚积而薄发?今时今日的七中人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历史只属於过去,希望和力量的源泉在於──改革,带领七中走出有七中特色教改之路的是一位朴实淳厚、充满睿智的重庆汉子──吴波。几十年讲坛耕耘,倾注着他对教育事业的深情。吴波来到七中,继续进行他未竞的教育改革事业,他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教改措施,为七中的历史书写着崭新的篇章。上…  相似文献   

16.
在祖国西藏和平解放的进程中,记载着一位为此而献出了宝贵生命的活佛。他,就是至今鲜为人知的甘孜白利寺活佛格达·呼图克图。格达七岁成为甘孜白利寺五世活佛,与十四世达赖喇嘛的老师同窗学经,获得藏传佛教格画派最高学术──“格西”。1936年红军长徵到达甘孜,朱德、刘伯承专程拜访格达活佛,格达被称为藏族历史上第一个人民政府的副主席,他为长徵作出了重要贡献格达,原名更呷益登,於1903年出生於西康省甘孜县生康(一说白利)乡得希底寨子(今属四」;D省)一贫苦藏族家庭。7岁时作为格建四世的转世灵童而成为白利寺第五世活佛…  相似文献   

17.
李嘉诚口袋里的一枚硬币滚落到一个角落里,他弯腰去拾,却没有抬到。 一旁的门童为他拾起,恭敬地放到他的手里。李嘉诚给了他100港币的小费作为酬谢。 旁人问起。李嘉诚说:“硬币若不拾起,便没有用处了;拾起,我还有用。100元钱对於他来说也是有用的。钱的作用不在於聚敛,而在於使用。” 当我们采纺李嘉诚时,李先生用广东味很重的普通话缓缓地向我们请述了这个故事。面对世人眼中财富的象微,我们在心里一遍遍试图再现李嘉诚弯腰拾硬币的场景。 国人有热衷传奇的传统,逼使得李嘉诚在人们,特别是在内地人眼中更多的是一位呼风…  相似文献   

18.
在古代楚辞文化阐释的过程中,存在着一种“揭示/掩匿”的二元性倾向。本文从文化分类的角度,将黄河流域的中原文化和长江流域的楚文化划为不同文化范型,从而指出以中原文化的价值判断阐释楚文化,必然产生上述二元性倾向,它表现为意向与运作、行为与结果、还原与掩匿等一系列自相冲突的矛盾现象。这种二元性倾向是造成楚辞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无法破译,楚辞艺术在某种程度上无法确解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9.
邯郸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又明古城。她曾是黄河文明和赵文化的发祥地。20世纪,在风云激荡的历史变革中,邯郸从众多的城市中再度崛起。无论是作为南北交通大动膝上的重镇,还是作为军事上的战略要地;无论是作为新兴的工业城市,还是作为改革开放的试点城市,无不引起领导人的热切关汪。邯*的解放和建设的发展,曾倾注了三代领导人的心血。毛泽东主席深情系邯郸开国领袖毛泽东在青年时期就从古籍中熟知邯郸之名。他博古通令,曾多次漫步於赵国的交苑中,从中采撷智慧的花束。他将赵国的史例,融会於自己的著作和谈话中,旧意翻新,寓味悠长。…  相似文献   

20.
中国货币文化源远流长。自古以来,中原内地和云南边疆都曾经使用海贝作货币,中原地区至秦统一中国时“废贝行钱”,而云南各民族直到十七世纪还以贝为币,成为中国历史上货币流通中的一个特殊现象。本文从古代云南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诸因素等方面探讨了贝币流通得以长期存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