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公司治理是一组规范公司相关各方的责权利的制度安排,是现代企业中最重要的制度架构。它包括公司经理层、董事会、股东和其他利害相关者之间的一整套关系。通过这个架构,公司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手段得以确定。本文主要通过以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为视角,对目前我国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来阐述从公司治理结构出发,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国有独资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质是将公司的控制权在股东、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之间进行合理分配,并在四个机关间形成既协调又相互制衡、权责利一致的高效领导体制。国有股权一元化使国有独资公司的权力制衡机制面临挑战。在立法明确国家作为所有者的权利和义务的前提下,应该建立以董事会为核心的权力制衡机制。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公司治理的概念,指出以美国为代表的外部监控模式、以日本为代表的内部监控模式以及以东南亚国家为代表的家族监控模式各有的利弊;一个完整的公司治理必须包括由法律和公司章程规定的、公司内部机构分权制衡机制,以及由法律规定的、公司外部环境影响制衡机制两个组成部分。针对我国公司治理机制中现存的诸如股权结构畸形化、公司内部缺乏制衡机制、经理人员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合理等问题从法学的角度进行了探讨,指出改变“一股独大”现象、优化内部制衡机制、建立合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是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质是公司内部的利益制衡机制。公司内部集权与分权的关系不仅关系到管理效率的高低、管理费用的大小、内部利益关系的协调与否,而且还关系到在两权分离的情况下,如何保护小股东的利益。要解决公司内部制衡机制所面临的问题,必须正确处理公司内部决策、执行和监督三种权能的关系,这三种权能相互之间必须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才能达到整体平衡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完善公司治理,构建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部控制是解决当前我国一些企业内部管理松弛、制度弱化、会计信息失真以及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重要手段之一。公司治理结构为内部控制提供了外部环境,内部控制为公司治理的有效运作和实施提供了制度保障,只有通过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达到公司与所有利害相关者之间利益关系的制衡与协调,才能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化,最终维护公司各方面的利益,进而保证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及作用的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6.
公司治理与对外报告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公司治理是指正确处理所有者(委托人)与经营者(代理人)之间的相互制衡关系,在股东、董事与经理层之间建立一种组织架构及有关的法律、法规、准则、制度。公司治理的目标是谋求股东利益的最大化,同时也提升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受益水平。在公司治理中,建立和加强信息披露,提高上市公司对外报告的完整性和透明度,至为关键。要建立以财务报表为中心、其他财务与非财务信息披露为辅助的对外报告。  相似文献   

7.
股东权治理--公司治理本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同一公司中 ,中小股东已经完全两权分离 ,而控股股东则因与董事会存在一种事实上的竞合状态 ,没有完全两权分离 ,甚至重新两权合一 ,因此 ,以代理为基本内容的公司治理是不能解决治理的本质问题的。公司治理实质上是有效监督控股股东的行为 ,即公司股东之间的权利义务的相容 ,也就是股东权的治理 ,形成全部股东在股东权的治理要求上的平等交流机制与制衡机制 ,以此形成董事会、股东大会等层面的全面制度创新 ,实现公司治理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从公司治理的视角研究内部控制是现实问题的客观要求,也是内部控制研究的新领域。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是耦合关系而不是其他关系,耦合部分即为公司治理控制。公司治理控制是内部控制的最高层次,是解决公司代理问题的有效手段。鉴于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双重代理问题和治理缺陷,从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等治理层面构建双重代理问题控制机制,不失为一种保护包括中小股东在内的全体股东利益的有效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9.
透析董事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事会是由股东大会选举数名董事成员所组成的公司最高决策机关,是公司治理的核心,作为公司权力代表的董事会应该通过决策和监督职能最大限度地维护包括股东在内的公司所有利害相关者的利益。在众多国家和组织制定的公司治理原则中都涉及了董事会问题,并把其作为重点内容进行极为详细的研究和说明,甚至制定了专门性的董事会实务原则,这一方面说明了董事会在公司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另一方面也揭示了“董事会失灵”的现象在国外的大型公司中是普遍存在的,正如德鲁克所评论的“所有的董事会在一件事上是共同的──它们都不起作用。”在中…  相似文献   

10.
所有者与经营者利益驱动机制反映了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功能与要求,是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从股东权利平等的角度论述了股东的利益追求和股东之间的利益制衡,并且阐述了董事和监事的利益追求,同时对经理层与股东利益的冲突和协调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公司治理结构与财务管理目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笔者认为有效率的公司治理结构本质在于利益相关者的平等参与,在于建立一套多层委托代理、权责分明、相互制衡、相互协调的制度。作为企业运行驱动力的财务管理目标是由治理结构来确定。完善中国的公司治理结构,就必须以公司相关利益者为本位,建立适应中国国情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式即“共同治理”模式。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企业价值最大化将逐渐成为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主导目标。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国有企业公司化改制中的公司治理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由它界定了对公司控制权的配置和制衡方式。分析公司治理结构的形成及运作机制,考查我国国有企业公司化改制中形成的公司治理结构,探索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方法和途径,构成了本文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3.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从公司治理的视角研究内部控制是现实问题的客观要求,也是内部控制研究的新领域.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是耦合关系而不是其他关系,耦合部分即为公司治理控制.公司治理控制是内部控制的最高层次,是解决公司代理问题的有效手段.鉴于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双重代理问题和治理缺陷,从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等治理层面构建双重代理问题控制机制,不失为一种保护包括中小股东在内的全体股东利益的有效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4.
存在控股股东的公司,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和代理问题是公司治理的主要问题。控股股东代理问题反映的是“股东至上主义”逻辑,实行单边治理,造成企业财务治理效率低下。企业应该按照利益相关者理论,建立财务共同治理机制,实现公司治理的制衡,以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15.
存在控股股东的公司,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和代理问题是公司治理的主要问题.控股股东代理问题反映的是"股东至上主义"逻辑,实行单边治理,造成企业财务治理效率低下.企业应该按照利益相关者理论,建立财务共同治理机制,实现公司治理的制衡,以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16.
中国引进独立董事应解决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独立董事是英美法系国家公司治理模式的特色制度,其在制衡控制股东的控制权滥用,捍卫董事会独立性,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以及保障股东整体利益等方面卓有成效。在中国,由于设有监事会,要使独立董事发挥作用,应界定好两者的关系及独立董事制度自身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7.
经理层的构建在于建立对经济层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公司治理结构有三种理论可供选择 :“股东至上理论” ;“企业自评”理论 ;“利害相关参与”理论。其中利害相关参与理论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8.
从IPO抑价的视角考察股权制衡机制的有效性,结果发现:单独的股权制衡机制对降低IPO抑价的作用有限,其治理效果有赖于公司所处地区法律保护的强弱,在法律保护好的地区,股权制衡型的公司有着更低的IPO抑价。这表明控制性股东可通过引入其他监督性股权向外界发送自我约束的信号以降低代理成本,而且暗示着良好的法律环境更有助于发挥大股东的监督作用与防止股东合谋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现代公司治理是一种以利益关系为纽带,以分权、受托、代理、诚信责任、价值实现和增值等概念为内涵的机制,其实质就是建立一种有效的公司权力制衡机制,以实现股东及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很不完善,极大地影响了公司正常运行。建立行之有效的、符合我国国情的独立董事制度是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一项很好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控股股东缺位是我国现行公司治理制度的重大缺陷之一,与我国公司股权结构以"股权集中型"为主之现状不符,是我国公司治理的制度架构与实际架构脱节的重要成因。公司治理实践表明,股东会议的高效决策和监督制衡两大预设功能较难实现,彰显资本威权、促进沟通交流才是股东会议的真正功能,组织决策中的"授权"模式比"同意"模式更适应公司商业判断场景。股东会逐步淡化决议功能后,控股股东应承接其移交的决策权力,在公司治理制度中居主导地位。控股股东主导公司治理时,应对公司和其他股东承担信义义务,其享有的特殊权利之一应为股东会职权代行权,如此方能实现权利与义务相匹配,体现其主导公司治理之实质,并为其公司治理权利义务的细化提供理想载体。职权代行机制应属公司法上的任意性规范,代行时的控股股东应为团体性、特定范围之概念且对外承担连带责任。立法者应以明示列举禁止情形的方式限制可以职权代行的公司决策类型。职权代行所需表决权比例应以全体股东表决权总数为基准。职权代行过程中应采取必要措施保护其他股东的知情权、股份回购请求权等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