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十年来,我国经济取得公认的成就;但同时,物价上涨成为改革开放中无法回避的最棘手的问题,是国内经济生活中不稳定因素。有人把物价问题比作经济上的“百慕大”;也有人不以为意,认为“通货膨胀可以改善财产不公平的状况。”①至于造成物价上涨的原因,较有倾向的说法是“社会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膨胀,社会总需求超过社会总供给。”②如何解决物价上涨问题,更是说法不一,莫衷一是。这些提法和现实的经济生活,引起人们深思。要渡过当前的物价上涨高峰,就要认真总结改革十年来,物价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弄清什么是物价上  相似文献   

2.
张琛 《今日南国》2009,(11):44-44
面对越演越烈的经济衰退。“保八”是今年最重要的话题之一。此前虽出台了4万亿元投资计划.但是仅靠固定投资是难以扭转当前经济增速下滑趋势的。因此,温家宝总理指出.须充分发挥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作用。设想一下,中国13亿人每人多消费100元,就相当于对中国经济投入了1300亿元的刺激.如果消费的是1000元、2000元……  相似文献   

3.
2013年1季度,我国经济没有延续2012年4季度的弱回暖势头,走势低于人们的预期水平,经济增长速度小幅回落;消费物价涨幅略有反弹,但仍保持在低位。外需明显改善,成为稳增长的有利因素;但内需状况偏弱,消费需求增速走低。下一阶段,我国经济增长将面临一些新挑战,加强防范金融风险、限制三公消费、强化房地产市场调控以及禽流感疫情均会对经济走势产生一定影响;物价涨幅不存在明显反弹动力,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转降、谨慎的货币政策和经济增长速度较低都支持物价涨幅保持在低位。  相似文献   

4.
从未来重庆将成为“水库城市”的实际出发 ,重庆要从可持续消费和可持续发展战略高度扩大内需 :发展绿色经济 ,扩大绿色产品消费需求 ;扩大发展型、精神型产品消费需求 ;扩大增益型、服务型产品消费需求 ;扩大技术型、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的产品消费需求 ;发展资本市场 ,创新金融产品 ,扩大金融型产品的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5.
理财功能把发票都好好地积累收藏起来,对于消费者掌握自己的消费、积累动态,从而有计划、有目的地把好消费尺寸有积极的意义。特别是大宗消费,翻阅发票,一可知过去消费的底细,掌握“家庭财政”,为规划消费、投资提供基本依据;二可分析物价的走势,预测相关业界动态,提高消费的理  相似文献   

6.
物价能否涨起来?1999年,是国家鼓励国民扩大消费的年份,光是高校扩招,培育教育产业,使许多学生家长大把掏钱;接著是大幅降息,使钱存银行几乎没多少收益;尔後又开徵利息税,促使百姓转移理财目标;又出台了加薪政策,以增强居民的购买力。这一系列政策,使1999年的物价逐步回升。一些人士由此猜测2000年的物价有回升的可能。一些专业人士分析认为:实际上导致居民消费价格回升的因素,主要是鲜菜、居住和服务项目,基本属於季节性因素和一次性调价因素。而作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主力军的工业消费品,其价格依然保持若冰冷的温度。这…  相似文献   

7.
物价会不会上涨? 2000年中国经济的表现令人满意。根据中国企业家系统对5000多位企业经营者的问卷调查,企业的形势比前一年有了明显好转。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高达8%,整个经济层面都出现活跃景象,需求在逐步增长。 2000年国内出现的生产资料价格上涨,除了受国际油价影响,更有需求增加的因素,与国内经济活跃有关,估计这一涨幅将持续到今年前两个季度。高价格往往伴随着经济高增长,高增长往往带来高价格,这是规律性的现象。因此,根据这种规律,判断2001年中国经济,可能会出现“双高”的可能,即物价有所升高,经济增长速度提高。经济高增长带来的高就业和高收入,将抵消物价上涨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2001年中国将出现轻微的通货膨胀,整个世界通胀率都会有所增长,这种表现是正常的,您大可不必担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物价大幅度上涨,已经成为经济生活中的突出问题,——1985年到1987年,物价波动在我国开始“跑步”,3年的物价上涨率达23.72%。物价问题的焦点是食品涨价。继1985、1986年食品价格较大幅度上涨之后,1987年的价格又上涨了13.4%.物价的大幅度上涨,已经使一部分人的实际生活水平下降,并且妨碍了生产建设事业的正常进行。 物价上涨的根本原因是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票子发多了,社会总需求超过了社会总供给。具体地说:  相似文献   

9.
2012年,中国CPI走势从4%以上降到2%左右,最后进入了“l”时代,然而进入11月,CPI又重新回到2%,初步判断本轮物价回落的趋势已经基本结束,物价将进入新一轮上升阶段。受新一轮全球性宽松货币政策影响,大宗商品价格走高和短期资本回流,都有可能推高2013年的CPI;食品供求总体处于紧平衡格局,国际、国内供给冲击或货币宽松都容易使物价上涨预期转化为上涨现实;随着PPI逐步回升,将部分传导到CPI。2013年物价综合压力将略有上升;再考虑要素价格改革等,2013年CPI肯定会有一定幅度的上涨。物价上涨是跟老百姓生活相关度最高的一项经济现象。2013年又是中国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因此,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促进重要商品市场供需平衡,进一步降低流通成本,规范市场价格和收费秩序;扎实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扩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地区和行业范围,健全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将是新一届政府价格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通过1991年以来湖北城乡居民文化消费需求与共享状况分析,同时展示其间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相关方面的变动态势,并对2011年度湖北城乡文化消费需求景气状态进行测评.其中,1991-2000年为“基本建成小康社会”冲刺的十年,2001-2010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基的十年.截至2011年湖北城乡居民文化消费需求实际增长显得极为关键,从这20年问有可能透视至2020年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十年的发展态势.当前扩大文化消费需求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以及各种问题及其对策具有的共通性,是各地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面临的共同课题.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行事,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促进和满足人民群众文化消费需求与共享,以此检验文化发展的实际成效,应当成为今后十年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动中国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新的理念.  相似文献   

11.
物价是市场机制的神经,它象一根缗线把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诸环节贯穿一起。它的任何波动都能引起社会经济领域各个环节的链锁反应。因而一个时期的物价水平,特别是生活消费品的价格水平,更能敏感地反映社会消费经济水平的状况,并牵动着亿万消费者物质利益的实现,无怪乎市场物价状况常为人们所关注。  相似文献   

12.
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有了发展,给人民带来了经济实惠。1988年,中央决策部门作出了“闯价格关”的决定和行动,以“承受力”最强的广东为“闯关”的先行兵,但却出现了抢购现象。为什么会出现抢购现象呢?有人说是物价双轨制的必然产物,有人说是基本建设投资过热,消费膨胀的结果,亦有人认为是群众的“不健康心理”,不理解改革,把改革与涨价看成一码事;也有人认为是钞票印多了,发多了,等等。据不同看法,提出不同治理处方。我认为,必须对机体作全面检查,找出病因,才能对症下药,从根本上治理。  相似文献   

13.
扩大消费、推动消费升级是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关键,对打通国内经济大循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索如何通过创业活动促进消费增长,揭示不同类型的创业活动促进消费增长的作用机制:(1)生存型创业保障低收入群体的收入,通过减贫效应促进消费增长;(2)社会型创业以商业化方式解决社会问题,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从而缓解消费不平等;(3)高成长型创业通过扩大就业效应,提高居民收入,促进消费增长;(4)创新型创业对技术、商业模式、产品和服务进行创新,通过优化供给效应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推动消费升级。本研究首次系统地提出创业活动促进消费增长的分析框架和影响逻辑,对国家制定有针对性的创业扶持政策和促进消费政策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启发。  相似文献   

14.
靳竹 《南都学坛》2003,23(2):119-119
<正> 一、IT经济的前景分析 2000年IT经济泡沫破灭,2001年“9.11”事件给其雪上加霜,美国企业丑闻又来个火上加油,世界经济衰退已成现实,还有进一步下滑的可能,已经有人在惊呼“世界经济大危机”来临。但笔者对IT经济的前景持乐观态度,理由如下: 一是IT经济是划时代的创新。世界经济的发展证明,市场经济体制有极强的自我调适能力,不断创新是其常态。重大发明对经济进步的影响是深远的,如蒸汽机发明后一个世纪才在英国成为主要能源;第一座电站建成后40年,电力在美国工业动力中的份额才达到50%;而电脑发明至今刚过50年,美国人使用个人电脑的就超过50%;因特网仅仅推广7年,居世界第一的美国用户就达到1.47亿人,居第二的中国达到5660万人。IT经济作为科技方面的重大突破,虽然这种创新不是一往无前、一泻千里,有高潮,有低潮,有迂缓,也有曲折,但其能量不可低估。 二是IT业的骨干企业岿然不动。思科2000年销售额189.3亿美元,2001年收入达222.9亿美元,增长18%;英特尔2000年收入337亿美元;美国在线等大企业盈利都在增  相似文献   

15.
该文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和ELES模型,对2000-2010年的中国城乡居民的收入与消费支出情况进行模型估计,得出收入和消费的依赖关系: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纯收入)的多少直接影响人均消费性支出的规模;城镇居民中消费和收入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而在农村这一滞后性表现得相对微弱。在此基础上估计出各类消费品的支出及其构成,并求得边际消费倾向、需求的收入弹性以及价格弹性等。最后提出,应该进一步有的放矢地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扩大内需的经济政策以提升城乡居民的消费意愿,扩大居民的消费需求,促进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6.
《今日南国》2009,(23):5-7
“数”说经济 固定资产投资:预计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700亿元左右,超过“十五”时期5年总和,是“九五”时期的2倍、“八五”时期的4倍多,是1950~2000年50年总和的1.2倍。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在贯彻改革、开放政策的过程中,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在此期间,投资和消费的膨胀带来了物价的上扬。为此,中国政府从1988年秋实行了强有力的经济紧缩政策,经济增长明显放慢,零售商品物价上涨率得到有效抑制。但从1922年以后物价上涨的倾向看,经济又再度处于过热的高速增长状态。  相似文献   

18.
随着市场格局的转变,消费需求逐步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制约因素。扩大国内需求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长期政策取向。国内需求是由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构成的,消费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从我国消费需求的构成看,居民消费需求的比重占有主导地位。因此,扩大消费需求主要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居民消费需求一旦启动起来,我国经济就能持续、快速增长。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深入地研究了影响居民消费需求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19.
2012年6月14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第36期“经济每月谈”,主题为“如何实现稳增长”.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贺铿指出,近期我国经济出现下行是在预料之中的,为应对当前的经济挑战,必须转变观念,由需求管理转到供给管理.具体措施包括:着力扩大消费需求,促进经济自主增长;坚决实行结构性减税;引导银行服务实体经济;认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20.
要实现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必须改变“需求约束”的增长格局,消费结构升级是扩大消费的重要源泉。而消费结构升级要依靠中产阶层的扩大与影响来推动。中产阶层作为社会中最积极、最主要的购买力量,其消费特征以及生活方式将对整个经济、生活,尤其是消费趋势与消费文化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企业要积极开展社会阶层方面的调查研究,以消费结构升级为契机,使服务的内涵与特点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更大限度地创造顾客满意,实现更高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