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据史书记载,南宋晚期,蒙古发动了对偏安一隅的南宋王朝的进攻。从公元1243年到1279年,重庆北大门钓鱼城的军民在守将王坚、张珏的率领下,历经大小战役200馀次,抵抗了蒙元倾国之师,创造了坚持抵抗战争36年这一古今中外战争史上的奇迹,取得了击毙蒙哥汗(元宪宗)、迫使蒙古帝国从欧亚战场全面撤军的辉煌胜利。今日合川就是当年的钓鱼城。岁月悠悠,光阴荏苒,昔日英勇的钓鱼城後裔们在改革开放的洪流中继续发扬顽强拼搏精神,积极实施“农业稳市、科教兴市、城建旺市”三大战略,在经济和社会建设中创造出新的辉煌,成为重庆市经济发…  相似文献   

2.
试论南宋时期四川的战略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南宋前期的宋金战争中,女真贵族曾多次重点进攻川陕;在南宋后期的宋蒙战争中,蒙古贵族也出于同一战略意图,不断攻夺川蜀,蒙古国主蒙哥甚至为此而败死于合州钓鱼城下.四川为什么会成为金宋、蒙宋必争之地?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拟通过对南宋的定都、以及宋金战争和宋蒙战争的基本情况作一些分析,不对之处,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3.
钓鱼城之战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二五九年宋蒙战争中,钓鱼城(今四川合川县东十里)南宋军民在围敌重重、孤垒悬江的险恶情况下,凭借钓鱼城所处的有利地形,充分发挥了作战力量,最后终于取得了重创蒙哥、扭转整个战局的巨大胜利。钓鱼城军民的光辉战绩,一直受到后人的赞誉,吸引着中外学者对它的历史价值进行探讨和研究。为了了解钓鱼城的实在情形,加深对这一要点防御的典型战例的理解,我们曾前往现地踏勘。现结合文献资料,试从这次作战本身探讨其取得胜利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1243-1279年的钓鱼城之战,在合州军民的共同努力下,创造了抗敌36栽、经历大小战争200余次、迫使蒙元帝国从欧亚战场撤军的辉煌战绩。钓鱼城守将的民本主义思想和忠义观等传统价值观的支撑是其成功抗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南宋末年抗击蒙古军的重要战场——合川钓鱼城的历史及其有关问题,近年来在国内外史学界逐渐引起人们的更大关注。为了进一步深入开展研究和探讨,由西南师范学院历史系与合川史学会联合发起举办的“钓鱼城历史学术讨论会”于1981年10月15日至21日在合川县召开。出席这次会议的代表,有来自全国各地、省内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同志,和一部分中学教师,共五十多人。  相似文献   

6.
反映南宋末年四川军民抗元斗争的几件历史文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宋理宗端平二年(1235)春,崛兴于我国北方境内的蒙古(1271年改国号元)贵族,正式发动了对宋朝的大规模战争。此后四十多年的时间,蒙古(元)与南宋之间战争频繁,直到公元一二七九年元灭南宋。 在宋、蒙长期战争中,四川地区是蒙古贵族军事进攻的重点。战争伊始,蒙古军队即大  相似文献   

7.
道教因有了丘处机,才有了道教全真道龙门派,道教随之得以中兴,开创了元朝时期道教的辉煌。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是全真教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是年,全真道迅猛传布,民众纷纷归向全真。丘处机掌教时期,正值宋金对峙,蒙古帝国南侵之际,政治格局巨变,局势错综复杂,作为全真道教主的丘处机便成为南宋、金朝、以及蒙古帝国争夺的重要人物。  相似文献   

8.
南宋的灭亡,主要原因固然是南宋统治者的腐朽无能所造成,但蒙古成功地运用高超的军事方略也是不容置疑的一个因素。蒙古征服南宋的过程,与蒙古帝国三位统治者窝阔台、蒙哥、忽必烈的战略有着密切关系。三者都采取了蒙古民族传统的先实施包围,再重点进攻的战略,但由于个人才能、历史条件和环境的不同,又决定了他们在灭宋的战略过程中各有自己的特征,阶段性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蒙古军占领成都,是北方游牧民族政权深入西蜀堂奥之区,建立永久性据点,作为立足"根本",进而顺江东下、攻灭南宋的战略布局。占领成都不仅有助于充实蒙古军事实力,也为日后蒙、宋两军在川蜀对峙格局奠定基础。在平定四川、灭亡南宋的战争中,蒙古军借助成都平台的战略支撑,发挥了招降纳叛、统军伐谋、转饷馈漕的重要作用。元朝灭宋后,成都作为四川蒙古军都万户府驻地,是全国著名的军事重镇,兵戈军戎色彩极为浓厚。成都之所以能在元朝大一统的格局下,在"马上取之,马上治之"的进程中,彰显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作用,与成都本身的战略位置有关,也与亡金、亡宋后的形势有关,更与全国统一后的国内时局有关。  相似文献   

10.
南宋立国江南,江防成为事关国家存亡的要务。南宋构建了以江防为根本,川陕荆襄为屏障,淮防为藩篱,海防为辅助的对金防御体系,建立了专门的江防水军和多层次的江防要塞体系。在对金防御和弹压水贼中,南宋的江防体系发挥了有效的作用,但其轻上游,重下游的缺陷导致蒙古从鄂州突破江防,加速了南宋的灭亡。  相似文献   

11.
李宗勉早年长期在两浙西路基层任官,后于宋理宗朝嘉熙年间入朝为相,宋理宗朝前期为南宋、金、蒙古三方政权鼎力、交替之际。李宗勉意识到了蒙古的崛起对南宋的威胁,在此背景下李宗勉的主要事迹均与御蒙有关。针对山东红袄军在南宋、蒙古之间的时纳时叛,李宗勉认为山东红袄军并非忠义,实为盗贼,在南宋一方并不可靠,切并不可招抚并加以利用。针对端平年间决议收复三京之役,李宗勉并不赞同草率出兵,主张应积极防御。在对蒙作战准备充分、充分了解蒙古作战意图之后,再行收复;对于收复三京之役失败后宋蒙战争全面爆发,朝中准备与蒙古议和的主和派逐渐占据上风。李宗勉并不赞同史嵩之等主和派的议和主张,李宗勉认为蒙古的意图并不是与南宋讲和,应加强江淮、四川一线的防御,防备蒙古大举南下攻宋。李宗勉的御蒙对策部分被宋理宗所采纳,有益于稳定宋理宗朝前期政局。  相似文献   

12.
宋蒙战争是一场关乎南宋最终命运走向的战争,宋末诗家心系时局,以诗为史,反映战事进展.局部战争时期,李曾伯、魏了翁等人在诗中表达对川蜀局势的关切.蒙古分三路正式进攻南宋后,王同祖在金陵幕中以诗专记战时应对之策与襄樊、江淮战事,补充了正史之外的细节.钓鱼城大捷后,刘克庄等人除以诗相庆外,还对战局的走向充满忧思.至襄樊战败,...  相似文献   

13.
《新探》以拣记所探得的蒲鲁浑之父蒲运超与族人,在南宋末年为躲避战争从东营北迁,1211年到蒙古定居。其实不然,稽宋史,并非末年,而是南宋中期,其间80余年无战乱,只有嘉定三年,淄州地区有过大灾之年,当时原蒲家庄的蒲运超与族人同各村一样,许多人家结伙外出逃荒。求生中又迁蒙古南方定居,而并非从东营迁去。年幼的蒲鲁浑长大后,参加了蒙古军,因屡立战功,被封官晋爵,及以后诸事,《新探》作者笔下有许多误说。笔者在此质疑分析,以证史实。  相似文献   

14.
南宋古战场钓鱼城,在今合川县城东北面钓鱼山上,距县城约10华里。该山地形险绝,嘉陵江环绕北、西、南,形成环抱钓鱼山的钳形江流,使修筑在山上的钓鱼城屹立于三江环流之中,构成了陡然阻绝的天险境地。山高海拔约400公尺,远望似鱼形,山顶周围13华里许,总面积380多万平方米。筑城以前,钓鱼山是当地著名风景区,山上有唐宋时期的摩岩佛像及名人题刻碑文,还有建于绍兴年间的宏伟大庙护国寺,及传说中的钓鱼台、双王坟等古遗  相似文献   

15.
十三世纪末,中日关系史上发生过蒙元征日事件,前后两次。第一次发生于公元1274年,蒙古忽必烈至元十一年;日本文永十一年,日本史上称“文永之役”。时在南宋度宗咸淳十年。这次战役是尚未灭掉南宋政权以前蒙古统治者发动的。第二次发生于公元1281年,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八年,日本弘安四年,日本史上称“弘安之役”。时在南宋灭亡后第三年。经过两次战役,中日间出现交恶状态是必然的。但史书关于这方面的记载往往不详,接触这个历史事件时不好作出恰如其分的判断。本文试就这个问题进行初步的考议供商量。  相似文献   

16.
南宋中期,铁木真率蒙古军队,挥师南进,威胁金都。金宣宗于嘉定七年(1214年)五月十八日,率领朝中文武僚属从中都(今北京市)南迁南京(今河南开封市)。面对蒙古军队的步步紧逼,为摆脱困境,金主放弃联宋抗蒙的正确主张,听从尚书右丞相术虎高琪力主南侵宋朝,“以广疆土”之谋。金朝遂弃约背盟,每路出动数以十万、二十万计的精锐之师,自嘉定十年至十四年(1217—1221年)五年间,不断地进攻南宋的京湖地区,企图从侵略南宋的战争中得到被蒙古侵占的领土和财物损失的补偿,并进而灭亡南宋。南宋中部掌管军政经济大权的封疆大吏权工部侍郎、宝谟阁侍制、京湖制置使兼知襄阳府赵方,于嘉定五年(1212  相似文献   

17.
二、元明清时期的草原文学公元12O6年,元太祖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建立了蒙古汗国。公元1234年,蒙古与南宋军联合灭金。公元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定国号为元。公元1279年,元灭南宋,统一全中国版图。元代的疆域,史称“北逾明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乙。)实际上是东、南到海,西到新疆及以西,西南包括西藏和云南,北面包括西伯利亚大部,东北到鄂霍次克海。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游牧民族统一全国的封建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游牧民族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文化发展到力量最强的时期。蒙古最早见于《旧唐书》之蒙兀室…  相似文献   

18.
嘉定年间,蒙古的崛起改变了原先宋、金、西夏三国并立的稳定格局,令未来局势走向变幻莫测。为寻求因应之道,南宋朝野上下围绕着内外政策展开了激烈争论,作为宰相的史弥远及其所奉行的“安静”之政,不断遭受抨击。嘉定十五年,他利用蒙古归还徽宗宝玺的契机,策划了一场隆重的受宝典礼,意图借此改变人们对于南宋处境的认知,弥合朝野分歧,维护政局稳定,进而塑造其长期执政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从公元1234年蒙古联合南宋灭掉了金,到1279年元人灭亡南宋小朝廷,这四十五年的历史,对于南宋来讲,是一段极为惨痛和耻辱的经历.一方面,它记载着广大汉族人民和爱国的文臣武将不甘屈服、反抗侵略的光辉业绩;另一方面,它又记录了南宋统治集团中投降派们苟安误国、屈膝媚敌的可耻行径.一方面,爱国的臣子和有良心的知识分子为国家、民族的命运忧心如焚、奔走呼号;另一方面,从皇帝到权奸、贵族却仍过着他们文恬武嬉、醉生梦死的生活.一方面,人民正在战争和饥荒的泥潭里挣扎奋斗;另一方面,统治者却拼命地在加紧搜刮、尽情榨取:历史就是这样不协调、不公平地写着.在这种内外矛盾一齐激化的、令人感到极度苦闷的年代里,一批勇敢地揭露现实、深刻地批判黑暗政治的词篇应运而生了.这些词篇就是我们所要讨论的“政治批判词”.  相似文献   

20.
王青松 《南都学坛》2004,24(3):35-36
南宋海军在总兵力中所占比例大幅度增加,在诸军中的地位也明显上升,引起时人对海军的相当重视。南宋海军在海战中起主导作用,在历次战争中配合全局战略,越海深入敌境协助陆军作战,参加长江防线的防御,保卫临安陷落后的南宋流亡政府,进行最后的抵抗和恢复。南宋海军发挥了较突出的国防作用,但也受到时人陆战思维和南宋国防战略思想的影响和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