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若平  王健  黄碧  颜欢 《社会学》2006,(4):17-22
城市流浪乞讨人口管理是流动人口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2003年“孙志刚事件”后,国务院颁布了新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同时废止了1982年颁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这标志着我国流浪乞讨人员管理实现了从强制收容遣送到自愿救助管理的根本性转变。新办法实施充分体现了我国流动人口管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相似文献   

2.
林枫  蒋荣华 《社会学》2004,(4):22-27
从《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到《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体现了政府对乞丐工作的立足点由社会控制转向了社会救助,是中国人权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发展的佐证。但救助管理办法作为一种普遍化的政府政策,  相似文献   

3.
记者:我们知道4月26日你曾经给全国人大写了建议,要求对《收容遣送办法》进行违宪审查。就在6月20日,温家宝总理签署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给你的感受是什幺? 陈舒:事情进展得如此之快,我感到很欣慰。与原来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相比,从名称来看,新办法突出了救助,是针对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的,这是真正的社会福利措施,体现了人道关怀。与救助办法相比,原来的收容遣送更多地体现了强制力,被遣送的人是被动的,现在既然改为救助,原来实行收容遣送办法带来的收费、强制劳动等问题也可以避免。记者:你认为这样的结果与你的建议有关吗?或者你也可以回答,你写审查建议的预期是什么?  相似文献   

4.
2003年8月1日,中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正式施行,旧的收容遣送办法同时废止。从“收容遣送”到“救助管理”,救助的自愿原则是此次变革的关键。这一转变体现了中国对公民人身自由权的重视与保护,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进步。  相似文献   

5.
到今年8月1日,《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就已经实施四周年了.四年前,《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将强制性收容遣送改为关爱性救助管理,昭示着救助领域法治理念的蜕变和新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6.
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却无法避免穿梭于城市中流浪乞讨人员的身影。自孙志刚被打致死事件之后,国家制定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办法》,而后又相继颁布了对于救济资金、未成年流浪人员保护等相关法规,旨在进一步保障流浪乞讨人员的生活。本文从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现状出发,发现现今存在的问题,并相应提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7.
浪漫之旅     
我也穿牛仔裤,但却没有名牌意识,常常是在服装街试上一条,觉得合适就买下来。一天,接到一位朋友的电话。那天正是我的生日,四十岁生日。以前写过一篇名为《女人四十去流浪》的文章,朋友就说要送我一件礼物,跟流浪有关。电话那头朋友已在读一首诗,那诗句出自一位名女人之口,大概意思是说她的门R总挂着一件牛仔裙,看见那裙子,就会令人顿生流浪之浪漫。朋友送我的正是一条适合流浪的牛仔裙。那是一件连衣裙,穿在我身上很合适。对着镜子里的自己,我突然有了种年轻、活力的快乐。流浪的文章写完了也就过去了,可为了这套牛仔裙,我…  相似文献   

8.
微光十年     
永恒的困惑:我是谁? 2003年,我大学毕业即进入成都市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对刚刚从“收容”转制为“救助”的这个行业,充满了怀疑,对于流浪儿童,除了同情便不知可以做什么. 在我的眼里,“流浪儿童”这一笼统的称呼下,有亲眼目睹母亲杀人的兄妹、13岁的吸毒少年,也有遭受性虐待而怀孕的少女,还有被扒窃团伙操纵却眼眸清澈、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儿童……他们鲜活的面庞,似无处不在的空气,萦绕在我十年工作中的每一天.  相似文献   

9.
近日,台湾作家席慕容新出版两本散文《追寻梦土》、《蒙文课》,这是她对蒙古故乡的追寻之歌。流浪的灵魂在洁白的诗行里休憩,平凡的爱情在葱绿的日子中闪光。  相似文献   

10.
对于她,我们最常用的形容词是--天使。她像迷人的吉普赛女郎,她像从沙漠中远远走近的神秘红颜, 她是歌声高渺而出世的歌者……这样一个外表吉普赛风格的女人,怎么会有如此情怀--如夜的宁静如水的安详? 流浪的滋味应该留下的是沧桑和世故,但她仿佛都没有。认识她是听到了那曲《橄榄树》,那歌声如风吹带着云动,歌声召唤你心底行走的欲望:"流浪吧,流浪, 为了梦中的橄榄树……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也许,这就是她眼中的青春。  相似文献   

11.
《离家出走和无家可归青少年法案》是美国在流浪儿童救助领域最为重要的法律之一。它的出台标志着美国联邦政府在制度与经费上全面介入了流浪儿童救助领域。也体现出美国社会对于流浪儿童的观念从“麻烦制造者”向“社会问题受害者”的转变。该法案包括三项主要救助计划,在美国流浪儿童的生活、教育、健康、就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导致部分流浪儿童更为边缘化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老年人》2003,(10)
编辑同志:我们宿舍区最近来了一位流浪老人,白天靠捡残菜剩饭度日,晚上就睡在单车棚的地板上。请问,我们可以把老人送到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吗?如果可以,还要不要为老人支付救助管理的费用?陈侃陈侃同志:2003年6月20日,国务院发布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原于1982年5月发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同时废止。根据《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和民政部制定的《实施细则》的规定,“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需要设立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符合“因自身无力解决食宿,无亲友投靠,又不享受城…  相似文献   

13.
张济海 《公关世界》2010,(10):37-37
对于封龙山的大名早有所闻。上个世纪70年代末,我在沈阳军区机关当参谋时,当地新华书店到军营售书,有幸购得一本《中国书法火字典》,书中挺拔多姿、雄浑朴拙的汉碑《封龙山颂》字体将我牢牢吸引。后来,从梁披云先生所著《中国书法大辞典》得知,  相似文献   

14.
流浪儿童在中国的主流论述与研究新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重点回顾了中国社会主流论述对于流浪儿童尤其是问题流浪儿童的"严重社会问题"的认识,以及相应的"社会救助、矫治改造及社会适应"的政策与服务,由此基于文献述评提出了问题流浪儿童研究的新取向及意涵。  相似文献   

15.
2005年湖南卫视的歌唱类选秀节目《超级女声》走红后,一时间国内外众多媒体对这一电视文化现象给予了重点关注。2012年《中国好声音》红透全国。2013年从《中国好声音》到《我是歌手》,再到《中国最强音》和《中国梦之声》,歌唱类选秀节目数量已达两位数。7年来歌唱类选秀节目之所以能够持续走红荧屏,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歌唱类选秀节目符合国际流行趋势、有群众基础、节目质量精良、成功营销推广。  相似文献   

16.
我很享受     
我是上个世纪60年代毕业的大学生,年近70岁。1964年夏我从南京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科学报》编辑部工作。1978年春我被调到人民日报社当记者。1991年春我又回到中科院,任《中国科学报》副总编辑,一直干到退休。  相似文献   

17.
《老龄问题研究》2008,(2):56-57
2008年1月25日,根据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编制程序规定》和《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编写规定》的要求,征得国家发改委投资司、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同意,民政部财务和机关事务司在北京召开了由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编制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建设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专家审查会。出席本次会议的有国家发改委投资司和社会发展司、建设部标准定额司、民政部财务和机关事务司、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等部门的领导,以及专家审查组和《标准》编制组全体成员,共计32人。  相似文献   

18.
流浪儿童是一个社会性问题,当前我国对流浪儿童的救助主要停留在程序化的救助层面,救助效果有待提升。文章从社会工作视角出发,分析专业社工介入流浪儿童救助体系的优势性,并探索社工介入救助工作的路径,从而打破传统程序化的救助方式,真正以儿童为中心,维护流浪儿童合法权益,促进流浪儿童的自我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我有个小小愿望带着你的梦到处去流浪我们一起把那小小的梦想变得浩浩荡荡把你的牵挂挂在我心上把你的泪水藏在我的肩膀迎着风和雨征服高山海洋……——《我有个小小梦想》  相似文献   

20.
从百年中国言论史三部曲《追寻逝去的传统》、《笔底波澜》、《文人的底气》到新近出版的《大商人——影响中国的近代实业家》,近代史学家傅国涌先生完成了他从言论史扩展到工商史的写作夙愿,正是借助他和谢泳深埋史料文献堆又不忘立足现状的言说,一种带有私人体温的历史研究颠覆了我个人对民国历史的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