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问》2015,(4)
好太王碑是高句丽第19代王广开土境平安好太王的墓碑,记载了高句丽建国的神话传说和前三王的传承,好太王的统治,以及好太王戎马倥偬、东征西讨、开拓疆土的功业,同时记述好太王陵守墓烟户的来源、数量和守墓烟户制度。其中公元4世纪末至5世纪初,倭寇侵入朝鲜半岛后,高句丽好太王亲率水陆大军往救新罗,击退百济,驱除倭寇的一段战事尤为重要,中国、朝鲜、日本的古籍鲜有记载。碑文按年记载的史实,真实准确地反映了当时东北亚国家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好太王碑在吉林省集安县城东九华里太王公社的大碑街,是我国现存的最大石碑之一。此碑是高句丽第十九代王国冈上广开土境平安好太王(简称好太王)的墓碑,建于公元414年。碑高6.39米,是由一块方柱体角砾凝灰岩巨石略加修琢而成,四面刻字,总计1775字,分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记始祖邹牟王的建国传说和儒留王、大朱留王两代的王位继承;第二部分记述好太王的文治武功;第三部分记载好太王墓的守墓烟户和好太王有关守墓烟户的教令。武功部分起于五年乙未(公元395年),终于二十年庚戌(公元410年),按编年体记述着好太王十五年间南征北讨的事迹,是全部碑文中最重要的部分,其中尤以六年丙申的战功最为显赫。此碑自光绪初年发现以来,国内学者即进行著录研究。1884年碑文墨本传至日本,日本也开始进行研究。1907年,法国人沙畹到现场进行调查,又将此碑情况和碑文传至欧洲。遗憾的是,由于各种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好太王碑是四世纪至五世纪为高句丽好太王歌功颂德而建立的。碑体有铭文1,800字,高6米。它是在好太王死后2年,即公元414年由其长子长寿王在国都内城(现中国吉林省集安)的东北方建立起来的。好太王即广开土王,在位22年,使领土有了很大的扩展。碑文不仅是研究四世纪后期至五世纪初高句丽历史的绝好材料,也是研究东亚史不可缺少的史料。对碑文的研究始于明治16年末。至今已有100年的历史。佐伯有清的《广开土王碑研究史》(吉川  相似文献   

4.
《学问》2015,(6)
集安是高句丽遗址最为集中的地区,是古代高句丽文化精华的荟萃之地,特别是2004年集安以高句丽墓壁画、好太王碑等文化遗产"申遗"成功后,高句丽墓壁画以其真实性、直观性等特色成为国内外学者争相研究的热点,也成为吉林省东部地区珍贵的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5.
《学问》2015,(5)
高句丽始祖传说的创造与再创造与高句丽侵夺夫余旧地是密切关联的,好太王碑中的高句丽始祖传说构建于北夫余灭亡前后,载之于《魏书》始祖传说则再创造于东夫余灭亡前后,二者具有一致的目的,即建立对夫余旧地和夫余旧民占有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6.
高句丽邹牟王(或称朱蒙)于西汉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在玄菟郡内建国。这种看法已被多数学者认可。1980年以来,又有学者提出太祖大王(公元1世纪中叶以后)建国,或在朱蒙之前一二百年已有高句丽国存在。这些看法缺乏历史文献证明,也无考古学方面的证据。通过从中外史书记载和好太王碑文比证分析,可以确定高句丽建国于公元前37年。  相似文献   

7.
中国高句丽世界文化遗产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贵富 《学术交流》2004,(10):132-135
世界文化遗产—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包括五女山城、国内城、丸都山城、12座王陵、26座墓葬、好太王碑和将军坟1号陪冢,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除五女山城位于辽宁省桓仁县境内外,其余全部位于吉林省集安市内。集安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内著名旅游城市,主要有中国高句丽世界文化遗产游、中朝边境风情游、长白山下生态观光游三张品牌。但自从高句丽文化遗产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后,游客剧增,明显地暴露出承载能力严重不足,旅游文化品位不高,经营管理过于粗放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采取相应对策:第一,要坚持保护第一原则,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第二,要增加九大旅游项目,丰富旅游内容,增强旅游的文化品位;第三,要加强高句丽历史文化知识的普及和宣传;第四,要提高导游员的政治素质,要防止国内外敌对势力利用高句丽问题搞分裂祖国的活动。  相似文献   

8.
《学问》2010,(6)
目前,学界关于高句丽早期历史的认识虽不尽相同,但是相关研究都基本未脱离传统的研究体系,亦即以《三国史记》为核心的研究框架。而事实上,这一体系本身便存在着两大误区:其一,将《三国史记》所载有关高句丽早期历史的历史传说视为史实。其二,是以南北朝以后的中原史料与好太王碑铭的内容来证明《三国史记》所载传说的真实性,却不知道这些史料系出同源。传说中的朱蒙、类利、无恤这前三王未必就是高氏祖先,他们很可能出自不同时代、不同部落有着不同的身世的高句丽民族的英雄。  相似文献   

9.
《学问》2015,(2)
高句丽王族的族源神话在公元414年刻写于好太王碑时,距离朱蒙建国已逾4个半世纪,远远超过人类学家所确认的以口传方式保持历史原貌的最长时限,因此出现了在失落清晰的早期历史记忆的情况下直接移植扶馀王族族源神话的现象,在本质上是文化自觉意识支配下的文化建构活动。  相似文献   

10.
万佛堂在义县西北大凌河北岸,是辽宁境内最大的佛像石窟群.传说这里曾经有九千九百九十九尊佛像,万佛堂因此得名.这座石窟开凿于北魏太和三十二年(公元499年),经过1 500多年岁月的侵袭,佛像只剩下了400多尊.关于万佛堂的佛像已经有了太多的介绍,我们今天换个角度,说说万佛堂的两块石碑. 第一块石碑为《营州刺史元景造窟题记》,简称《元景造像碑》,位于西区第五窟,碑刻全文400多字,现在仅有200字可以辨认出来.即使不考虑《元景造像碑》的历史价值,单是碑文遒劲有力的书法,便可让它在中华碑林中占有一席之地.清末康有为称这块碑为"元魏诸碑之极品";梁启超更是说它"天骨开张,光芒闪溢",并在为其拓片题跋时写到"其书由八分蜕入今楷,痕迹尽化而神理固在."《元景造像碑》中的元景就是万佛堂石窟的主持凿建人,时任营州(今辽宁省朝阳市)刺史.但是元景可不是普通的刺史,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的叔叔.他的姓氏"元"看似像汉人的姓,其实这是汉化政策推进的结果,当时规定,鲜卑族姓"拓跋"的都要改为汉姓"元".  相似文献   

11.
高句丽族属探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国内外研究高句丽历史者,多认为高句丽族是濊貊族。归纳起来,理由大致有三:一是高句丽出自夫馀,夫馀族是濊貊族,高句丽族当然也是濊貊族;二是和高句丽战争、交往中,高句丽方面多有濊貊族出现,因此认为高句丽族即濊貊族;三是个别史书也有说高句丽族即濊貊族的。有的则把上述三点互相印证,于是更加深了高句丽族是濊貊族的印象。这些,有的是由于史书某些错误注释引起的,有的则是由误会造成的。于是,陈陈相因,几成定论。如果我们详细排比史料,去伪存真,进行理性的分析,就会得出不同于上述论点的结论。下面试就管见所及,略陈一二。  相似文献   

12.
我所居住的神奈川县大和市深见台,有座高60公分左右的“阿伊努之碑”。正面碑文是“南无阿弥陀佛。两千年前阿伊努古墓附近的万灵碑”;左侧碑文:“昭和十五年四月十六日,施主中丸银治”;右侧碑文:“神奈川县史迹调查委员石野瑛认定”。这是几十年前,在路边杂草丛生的坟地中发现的。我出生在北海道北见国的诸滑村,村旁就有阿伊努族古墓,所以,从童年起就非常关心阿伊努民族,很想弄清那座“阿伊努之碑”的来历。然而,石野瑛、中丸银治两位先生现都已过世,虽然向市有关部门和文物保护单位提出了保护、研究“阿伊努之碑”  相似文献   

13.
《学问》2015,(3)
清代满洲镶黄旗沙济富察氏的祖茔地原位于沈阳汪家河,该祖茔地立有康熙帝追赠沙济富察氏先祖的诰封碑及其后裔子孙祭祖立的碑亭。在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所藏富察敦崇撰《思恩太守年谱》中,详细记录了汪家河沙济富察氏祖茔地点、规模、年代。因其祖茔遭损毁,碑文鲜有人知,故在沈阳汪家河出土的沙济富察氏祖茔墓碑及其后人富良秋手中祖传的"祭文"虽经专家考证,却与年谱记载的祖茔碑文相左。因此,有必要就年谱对沙济富察氏祖茔碑文的记载做一考释。  相似文献   

14.
星竹 《东西南北》2008,(6):59-59
只有自由的心境,才会有杰出的作品。金字塔的建造者,不会是奴隶,应该是一批欢快的自由人!第一个作出这种预言的是瑞士钟表匠塔·布克。1560年,他在埃及的金字塔游历时,作出了这个预言。2003年,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宣布,通过对吉萨附近六百处墓葬的发掘考证,金字塔是由当地具有自由身份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建造的,而非希罗多德在《历史》中所记载的,由30万奴隶所建造。  相似文献   

15.
伍昶 《唐都学刊》2012,28(3):124
西安市东关鸡市拐往北约100米往东拐,有一呈"丁"字形的巷子,叫"索罗巷"。然而"索罗"二字何意?令人费解。据查阅史料及采访巷中老人得知,原来此巷得名与唐兴庆宫有着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6.
王徴的研究是探索陕西天主教历史与现状而绕不开的一个课题。北京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的毛瑞方于2006年在《中国史研究动态》第8期上撰文发表《王徴研究学术史回顾与展望》,文章全面梳理了自清初以降至当代研究王徴的学术作品,细致入微,逻辑宏观。另外作者还展望了今后研究应当努力的方向。对王徴的研究综述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的研究成果开始,主要是总结30年来学界对王?研究的重点及以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黄军 《社会福利》2005,(8):62-62
无字碑。南京东郊阳山西南麓,3块巨型碑材,因经过较细致的雕琢,仍未及刻字,故称“阳山碑材”。据考证,是明成祖朱棣准备为其父朱无璋孝陵作“神菌圣德碑”用材,故又称“阳山教陵碑材”。碑材依山开凿,体积很大,遍体呈黝黑色,有白纹,是碑中良材。碑材分碑座、碑额、碑身3块,每块重量都在5500吨左右,若将3块接合起来,它的高度为72.7米,重1.6万余吨,堪称世界巨碑,天下奇连。堕泪碑。西晋征南大将军羊祜,立身清俭,所得俸禄均用于救济贫穷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了在重评历史人物时,需注意把握好的六个方面,即应当依据史料、尽可能地用事实说话;不应过多聚焦于对历史人物动机和心理的揣测;应以新而不偏、新而不怪和新而不俗为宗旨;应避免情感上的先入为主;应注意历史人物两种不同身份符号内容及涵义的区分;应坚持价值标准的多元统一。  相似文献   

19.
金文大保盉,大保罍铭文自发表以来,学者研读兴趣甚浓,部分学者的见解已见于《考古》杂志及中国古文学研究会第八届年会论文。两铭所载周王分封匽国史事,可以补充《史记》记载之不足,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然铭文古朴,文字看似平易,实则索解颇难。笔者于此铭研读断续数月,勉为此文,祈方家匡所不逮。铭云:“王曰:大保,隹乃明乃心,亯于乃辟”。大保,即召公奭。“隹乃明乃心”,“心”字诸家多隶定为(?),李学勤先生方释出心字,甚是。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的专家日前介绍了一种新兴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步态识别:只看走路的姿态,50米内,眨两下眼睛的时间,摄像头就准确辨识出特定对象。自动化所副研究员黄永祯介绍,虹膜识别通常需要目标在30厘米以内,人脸识别需在5米以内,而步态识别在超高清摄像头下,识别距离可达50米,识别速度在200毫秒以内。此外,步态识别无需识别对象主动配合,即便一个人在几十米外带面具背对普通监控摄像头随意走动,步态识别算法也可对其进行身份判断。步态识别还能完成超大范围人群密度测算,对100米外1000平方米1000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