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说起《三字经》,过去的中国人大抵都知道,即使没有上学,也听说过“人之初,性本善”。因为从南宋小朝廷到新中国建立前,它一直是儿童的主要读物,被作为“童蒙”教材而广为传诵。我们许多人接触《三字经》是在大批判、大动乱的年代里。那时候,《三字经》是被作为大毒草来进行批判的。曾经有过专门批判《三字经》的书,逐字逐句批判,批得体无完肤,简直是腐朽透顶,是毒计四溢的反动教材。这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随着动乱年代的结束,随着改革开放大潮的到来,那种不公正、不实事求是的评价已被人们所摈弃,但也并没有多少人再认…  相似文献   

2.
浅谈《三字经》在教育史上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旭 《理论界》2005,(1):152-153
《三字经》是旧时一部流传甚广、家喻户晓的启蒙读物,曾被列为蒙馆(古代一种简陋而原始的民办学校)教学用的课本。《三字经》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籍文献中,就其影响之大、流传之广而言,是没有一部作品可与之相比的,是中国古代传统蒙学教材中流传时间最长、最具代表性的一种。《三字经》是中国古代启蒙教材最优秀的代表,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是一个奇迹。历史学家周谷城说:“《三字经》对当时普通人所受的教育,以及他们通过教育而形成的自然观、神道观、伦理观、道德观、价值观、历史观,确实要比在专属文人学士的书中,有着更加充分而鲜明的反映。…  相似文献   

3.
《三字经》的成书过程与作者归属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一部儿童启蒙教材。《三字经》的成书与《礼记》及《急就篇》有一定的渊源关系,而陈淳撰写的《启蒙初诵》在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上都直接影响《三字经》。该书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蒙学读物长期发展的必然结果。《三字经》相传为宋末王应麟所作,但该书中存在着史实疏误、观点与自己其它作品相左等瑕疵,同时《宋史》本传及《宋元学案·深宁学案》均不载《三字经》,故笔者认为《三字经》并非宋末王应麟所作,而是宋末元初广东人区适子撰写。  相似文献   

4.
李健明 《学术研究》2007,(8):104-109
本文从历代文献对王应麟著述《三字经》的缺失、古今学者对王著《三字经》的质疑与对区适子为作者的提出、地方文献对区适子著述《三字经》的记录、民间族谱、历代《三字经》版本对区适子的记载以及邵晋涵对黎贞撰写《三字经》叙述的分析等方面论证了《三字经》的真正作者为区适子而非王应麟。  相似文献   

5.
《三字经》自宋末元初成书以来一直深深影响着一代代中国人。它以三言韵语的形式将古今兴衰、伦理道德、人文常识、历史人物娓娓  相似文献   

6.
新三字经     
由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三字经》,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新三字经在旧三字经的基础上,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并大量补充新知识新内容,用现代道德规范,以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进行思想行为的积极引导。同时,新三字经不光只是一段经文,而是图文并茂,彩  相似文献   

7.
孔学名高实粃糠 ——项橐诘孔 孔老二从维护和复辟奴隶制的政治需要从发,打肿脸充胖子,吹嘘自己是天生的“上智”,装腔做势,借以吓人;历代反动派为了维护和复辟旧制度,也把他们的祖师爷孔老二捧为“圣人”、“大学问家”,好借这块敲门砖,敲开自己的幸福之门。 《三字经》中“昔仲尼,师项橐”就是这样的例子。按照《三字经》的说法,好  相似文献   

8.
俗传宋梁颢八十二岁状元及第,这个问题最早见于宋陈正敏的《遯斋闲览》。后来南宋时的《三字经》和元朝修的《宋史·梁颢传》也都这样说。《三字经》上写的是“若梁颢,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于是梁颢八十二中状元之事,弄得妇孺皆知。实际这是一种误传。南宋初年,洪迈在《容斋四笔》(十四)里已经予以驳正,他说: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哲学家冯友兰蔡仲德中国现代哲学家、哲学史家、教育家冯友兰先生,字芝生,一八九五年十二月四日(农历十月十八日)生于河南省唐河县祁仪镇。先生6岁入私塾,依次读《三字经》《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亦读可称新学之地理普及读物《...  相似文献   

10.
伍宇星 《学术研究》2007,(8):110-115
《三字经》自18世纪初为东正教驻京布道团成员知晓后,100年间在俄国共有四个译本,流传后世的是俾丘林1829年的汉俄文对照本。本文追溯了各个译本的产生及其在俄国引起的反响。20世纪以来,更多的俄国学者则不再依赖译本,而是直接把中文版《三字经》作为原始文献,相应地,对《三字经》的认知也更深入透彻。  相似文献   

11.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浅谈《红楼梦》的艺术特色孟祥中中国著名的古典小说《红楼梦》,它的艺术成就居中国古典小说之首,已是众口皆碑。《红楼梦》的艺术之所以获得如此殊荣,蜚声文坛,这是因为它在《水浒》、《三国演义》、《儒林外史》等小说所取得成就的基础上,向前...  相似文献   

12.
和中国现代文学理论批判的历史发展过程一样,自五四新文化运动发难以来,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理论也有一个发生发展的历程,有一个不断加强理论建设、渐次走向成熟、逐步摆脱作成人文学附庸的历程。 1 在五四以前,封建的“三纲五常”长期禁锢着古老的中国,也禁锢着广大少年儿童按照年龄的特殊需求接受新鲜事物。什么《三字经》、《千字文》、《圣喻广训》之类,无非要孩子们“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以封建的“圣贤道理”来“统辖茫无所知的儿童”,其结果只能使儿童们“在不知不觉之中,逐渐地丧失了  相似文献   

13.
《三字经》贵为我国古代教育的经典诗歌,其英译本从晚清至今层出不穷,但国内针对其英译的研究寥寥可数,且局限在对译本质量的评判上,忽略了社会文化等文本外部因素对译文的制约。而切斯特曼提出的翻译规范从社会层面研究翻译,打破了从译本角度思考的局限,对《三字经》英译研究极具指导意义。在翻译规范理论框架下,综合运用描写、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三字经》四个英译本的专业规范进行研究发现,《三字经》的四个英译本受到不同社会因素的影响,体现出了与各自时代特征和社会需求相符的责任规范、交际规范和关系规范。  相似文献   

14.
浓缩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三字经》对世人影响深远。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积极心理学思想:"善"的人性观及教育的积极作用,遵循秩序的积极人伦关系,和谐共生的积极自然关系,文化与历史传承的民族认同感,学以致用的积极人生态度。从积极心理学角度来阐释《三字经》,提倡通过修身自励实现自我,达成和谐竞争、共同发展,对继承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心理学思想,使当代中国人更好的理解和践行积极心理学,以及积极心理学在我国的推广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近日出版的《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研究》,共收入论文13篇,序言一篇,共13万4千字,是“院甘宁边区政府成立五十周年”学术讨论会甘肃代表的部分阶段性成果。该书由甘棠寿、王致中、郭维仪主编,内容仅限于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政权建设、经济建设、延安精神、边区历史地位及作用等方面的研究。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在中共党史、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中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它是中华人民  相似文献   

16.
<正> 章学诚《诗教》(上)认为中国文学“至战国而后世之文体备”,这话不无道理。追源溯流,各种文体,无不与战国以前的“经”、“史”密不可分。中国古典文学之“典”,大都与战国以前的文学有关。一树千枝,一源万派,这是源与流的关系;千枝一树,万派宗源,这又是流与源的关系。《诗经》中的比兴,成为诗家的正宗,魏晋以后浮艳之什,终不能动摇它的统治地位。《左传》、《国语》一直被后世史家作为叙事、记言、写人的楷模。后世之传记、笔记、传奇,无不取法于此。文体虽异,而手法相通。试以古典小说而言,究其艺术渊源,与“经”、“史”就有亲缘关系。从史籍看,不论是史诗,还是史书,都不一定是实录,而是存在着程度不同的“虚饰”。《诗经·大雅·生民》篇,对姜嫄生后稷的记  相似文献   

17.
由荒蛮通向文明─—《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的编纂特点及人文价值弦声自从孔夫子创私学以来的两千五百多年中,我国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从巩固本阶级统治的利益出发,都十分重视启蒙教育。而在历代,甚至世界各国的启蒙课本中,没有哪一种能比得上象《百家姓》、...  相似文献   

18.
《社会科学论坛》2009,(6):120-123
由于复旦大学学者钱文忠在百家讲坛的讲述,以及同名图书的上市,《三字经》和蒙学读物再度成为了电视观众和读者关注的焦点。就《三字经》的诞生和流传、在历史上发生的作用以及其现代意义等问题,本刊特约记者近期专访了经学史专家、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朱维铮先生。  相似文献   

19.
《山海经》在中国知识体系的构架中几经迁移,由数术略形法家移植到史部地理类,转而又与“小说”这个类目建构了亲缘关系。《山海经》与“小说”完成对接的内在动力主要来自于,它叙述“遗事”的体例特征,怪、异的美学风格,以及诞、幻、虚的成书性质。《山海经》还与《穆天子传》《搜神记》等聚合成为知识统一体,这成为《山海经》与“小说”形成亲缘关系的外缘推助力。《山海经》演化成为中国“小说”的源头,这实是承续、顺应了它在中国本土知识体系建构中的归类逻辑,以及运动轨迹。  相似文献   

20.
肖父先生的论文集《吹沙集》终于由巴蜀书社公之于世了,这是广大后学者所期望的事。这本文集名为“吹沙”,乃取自唐代诗哲刘禹锡的诗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它表现了著者数十年在中国哲学文化这片丰腴而荒芜的田野里耕耘和探索的足迹,记载了淘漉与吹觅的艰苦历程。透过这些“足迹”和“历程”,读者可见识到著者的博学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