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正> 茅盾在六十余年的文学活动中,写了大量的散文,计有《话匣子》《速写与随笔》《故乡杂记》《茅盾随笔》《时间的记录》《生活之一页》《苏联见闻》《杂谈苏联》《脱险杂记》《茅盾散文速写集》等十多部散文集。这些散文都由他精心创作而成,不仅思想深刻,而且艺术娴熟,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名卓越的小说大师和著名的文艺理论家,茅盾在现代文坛一度普遍轻视报告文学的背景下,热情而及时地扶持了这一文学家族中的新品种。他在《不要误解了报告文学》的短论中指出:“伟大作品也可以是报告文学的杰作,正如伟大的作品中可以有小说、诗歌、戏剧一样,也将有报告文学。”不仅如此,茅盾还以自己创作的实绩表示他对报告文学的支持和热心。检视茅盾创作,可知他发表的散文、报告文学作品有数百篇之多。出版的散文报告文学集有《速写与随笔》、《炮火的洗礼》、《见闻杂记》、《苏联见闻录》等十来部。约略计算《茅盾全集》散文卷中半数当属报告文学。茅盾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个有实绩的重要的报告文学家。诚然,茅盾并不是第一流的报告文学家,他并没有创作出夏衍《包身工》那种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名品。然而.他的创作自有特征.因而也自有价值了。  相似文献   

3.
《庄子》在日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庄子》很早就传到了日本,但是对《庄子》一书的哲学思想、文学思想,以及它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卓越的地位的深入研究,却是在现代。据不完全的资料统计,从四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日本出版了关于《庄子》的专著三十部。四十年代出版三部。即一九四六年安冈正笃著《老庄思想》(一九二页);一九四八年中国研究所编  相似文献   

4.
白族作家、诗人张长同志,在五十年代中期开始他的创作生涯的时候,是以诗歌的形式和读者见面的(一九五七年以他的原名赵培中在《红岩》发表《傣村速写》七首)。嗣后,便以张长为笔名在《人民文学》、《诗刊》、《光明日报》、《解放军文艺》、《羊城晚报》以及《红岩》、《边疆文艺》、《文艺红旗》等报刊、杂志上发表了近百首诗和数十篇散文。他的散文创作和他的诗歌创作一样,主要是以风光旖旎的云南边疆为背景,  相似文献   

5.
茅盾作为一个作家的创作活动,只从一九二八年至一九四八年止,仅二十年。茅盾作为一个文学研究家、评论家、社会活动家的活动,则自一九一六年至一九八一年三月逝世止,长达六十五年。  相似文献   

6.
老舍究竟何时赴美讲学?其说不一,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一九四六年春,去美国讲学。”(山东师院中文系:《老舍研究资料汇编》第194页,1960年版。) 2.“老舍先生于一九四六年五月接受美国国务院的邀请,赴美讲学。”(黄苗子:《老舍之歌》,  相似文献   

7.
莫及群答问     
莫乃群,广西滕县人,一九一一年生,历史学家,著名广西地方史学者,中国历史学会理事,中国地方志协会常务理事,广西历史学会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及广西分会主席、广西通志馆馆长.莫老在青年时期就读于梧州广西省立第二中学。一九三二年秋,经老师夏征农介绍到上海《申报》工作。一九三五年赴日本留学,阅读了大量日文版马列著作,翻译出版了《政治经济学方法论》一书。一九四一年至一九四二年任广西大学教授.一九四二年秋在《广西日报》任总主笔。一九四六年至一九四八在香港达德学院任教授。一九四九年出任香港《文汇报》总编辑.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黄谷柳是解放战争时期以他的《虾球传》蜚声文坛的作家。茅盾同志说过:“一九四八年,在华南最受读者欢迎的小说,恐怕第一要数《虾球传》的第一二部了。”(《关于〈虾球传〉》)确实是这样,一部小说,一年内重版五次,这在中外文坛史上是不多见的。谷柳的一生,创作不算多,写《虾球传》前,他在旧营垒从军十多年,爱好文艺,偶尔发表一点东西,但还不是专业作家,未被人们所注意;  相似文献   

9.
丁帆同志《论茅盾早期的短篇小说》(南京大学学报》1981年第一期)认为《自杀》连同《创造》“是在上海写成”;无独有偶,叶子铭同志的《茅盾的第一个短篇集——[野蔷薇]》一文(《书林》1981年第三期)也这样认为。  相似文献   

10.
近年出版的一些《中国现代文学史》著作,在论及茅盾的文学创作时,有编著者认定茅盾创作于一九二七年九月至一九二八年六月的处女作、成名作《蚀》,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个三部曲,并给予历史的评价。比如黄修己主编的中央电大教本《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中国青年出版社一九八四年六月出版)认为:“他(茅盾)不仅开了‘幻灭’主题的先河,而且还是三部曲形式的首创者。”(见该书第二百二十二页)专门研究茅盾的叶子铭在他  相似文献   

11.
对青年学生加强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这是贯彻党的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重要一环,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适应“三个面向”的新人的需要.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茅盾的著名散文《风景谈》是对青年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它是马克思主义美学观的形象教科书.《风景谈》一文是茅盾于1940年底写的.1940年5月到12月 茅盾访问过延安.亲眼看到了解放区  相似文献   

12.
<正> 臧克家的全部创作,诗与散文始终是“双管齐下”的。在现代,自是“诗压散文”;在当代,特别是“新时期”后,却是“散文压诗”了。作为“诗人”,他受到的关注、研究较为充分;而作为“散文家”,对他的关注、研究就显得太不够了!话头自然还得从“现代”说起。从1925年到1949年,即从作者20岁到45岁这25年中,臧克家共结集、出版散文著作7部,它们依次为《津浦北线血战记》(通讯集,1938年5月)、《乱莠集》(散文集,1939年5月)、《随枣行》(散文、通讯集,1939年10月)、《我的诗生活》(回忆录,1943年1月)、《挂红》(小说集,1947年6月)、《磨不掉的影像》(散文,1947年10月)、《拥抱》(小说集,1947年12月)。除去两部“小说”集不算,也还有5部之多。臧克家的这些“现代散文”创作,在我看来独创性强,自成一格,丰富和充实了白话散文创作的实绩,具有多方面不容忽视的“文学史”意义:首先,表现在狭义的“抒情散文”自出机杼上。他擅长于“人物散文”的写作,《老哥哥》、《六机匠》、《悼》、《十六岁的游击队员》、《拾花女》、《我的先生闻一多》、《海——回忆一  相似文献   

13.
无产阶级文学家茅盾给人间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文学遗产后溘然长逝已一周年了。当人们以崇敬的心情缅怀这位文学巨匠时,往往首先想到的是他的长篇名著《子夜》,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令人爱不释手的散文《白杨礼赞》等文学作品。但是,我们切不能忘记茅盾是以文学理论的指导,以及文学批评展开他终生的文学活动的。他的许多文学评论至今还闪烁着不灭的光辉。 早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茅盾就以一个新文化战士的姿态出现在文坛上,积极致力于新思想新文化的倡导工作,特别在1921年茅盾接编  相似文献   

14.
《玛拉沁夫散文创作试探》作者曹式哲原载《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汉文版)1990年第2期作者认为,当代著名蒙古族作家玛拉沁夫的散文着力表现内蒙古地区突飞猛进的建设事业和各族人民昂扬奋发的精神风貌,热情歌颂祖国的统一和各兄弟民族之间的团结互助……游记体散文精于描绘风格迥异的西  相似文献   

15.
何麟传质疑《全宋诗》卷一九四六《何麟传》云:  何麟,字子应(《舆地纪胜》卷一七九)。高宗绍兴十三年(一一九四)知嘉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四八)。检《舆地纪胜》卷一七九《夔州路·梁山军》载诗句“梁山韭黄妙天下,玉筋金钗盈大把。”注:“何少卿子应。”此即“字子应”所据。然检张扩《东窗集·何麒除宗正少卿制》,知任宗正少卿者为何麒而非何麟。又检《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绍兴十三年闰四月丙午:“新除宗正少卿何麟依旧直秘阁,知嘉州。”今按,窃疑此处将何麒误为何麟。《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绍兴十三年六月丙戌朔:“上曰:待何麒至…  相似文献   

16.
茅盾同志的长篇小说《子夜》的初版时间,现代文学史以及研究茅盾的专著,或避而不谈,或笼统地说:“初版于一九三三年初”。看来确有搞清楚的必要。 茅盾同志在《回忆录》(十三)上说:“《子夜》初版印出的时间是一九三三年二月初。”“《子夜》出版在三三年二月——这是实际出版的时间,开明版《子夜》的版权页上印的初版时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茅盾先后五次到香港:第一次(1937年12月底——1938年元月初),茅盾从上海取道香港,经广州到长沙。第二次(1938年2月底——1938年12月29日)茅盾在香港主编《文艺阵地》。第三次(1941年8月中下旬——1942年1月9日)茅盾在香港经历了太平洋战争的炮火。第四次(1946年4月13日——5月下旬),茅盾在香港为和平民主建国而大声疾呼。第五次(1948年1月——1948年12月)茅盾以极大的政治热情,在香港迎接新中国的曙光。茅盾在香港的文学活动是他整个文学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认真研究、总结。  相似文献   

18.
现代散文和古典散文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它们的载体不同。现代散文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大众传媒的发行而得以传播的。本文拟以中国最早、影响最大的报纸《申报》副刊《申报·自由谈》为例,引入报纸期刊等传播媒体的研究视角,探讨《申报·自由谈》三十年的变革对现代散文创作和生态的影响,以此来观察散文向现代性转化的过程中的各种现象与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 1962年11月14日,茅盾在与笔者谈话时说:“我在年轻时也曾想做个革命家,革命家没做成,才做了作家。但即使做了作家,也没有写出多少真正成功的作品来。”(《“源泉艺术在民间”——茅盾谈自己的创作》,见《华东师大学报》1981年6期)后来他在与法国作家苏珊娜·贝尔纳谈话时又说:“因为我没有成为一个职业革命家,所以才当了作家”(见《光明日报》1981年4月25日)。这些话除表现出茅盾的谦逊美德外,也说明茅盾在青年时代,确曾努力参加社会和革命活动,想做一个职业革命家。特别是从五四运动到1927年大革命失败这一时期,他的社会和革命活动与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对茅盾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十年之后,一代文豪茅盾的传记才同我们见面,尽管这已经是“姗姗来迟”,但我们毕竟有了一本真正称得上“传记”的展示茅公思想和性格的作品。 作者李标晶教授早在1983年就完成了这部近23万言的著作。在他接连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和专著之后,又奉献出了这本《茅盾传》(团结出版社1990年7月版)。《茅盾传》问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