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我和全党、全国人民的感受一样,沉浸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振奋、沉思之中。回想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从五四运动到建国,再由建国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开始实现党的历史继遵义会议之后又一次伟大的转折;我们党领导人民走过了三个近30年的历史;血与火的斗争、曲折和辉煌、艰难和鼎盛、沧桑和梦想;心潮澎湃,无限感慨。  相似文献   

2.
我们抗大的校长、老革命家何长工同志与本世纪同龄,今年是他的百年祭。我们曾在延安和敌人后方抗大学习和工作过的千千万万同志,无时不怀念他在那民族危亡关头、风云激荡之秋、艰苦牺牲岁月,领导我们斩关夺隘、排除万难,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掌握革命理论,坚定政治方向,取得不断胜利。每个炎黄子孙都不应忘记中华民族5000年奋斗的历史,尤其不应忘记中国近现代革命的历史,难道可以忘记64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中央和红军到达陕北创办抗日军政大学、培养千千万万革命干部,以争取革命和战争胜利的历史吗?  相似文献   

3.
一九九五年九月十六日一、落实“科教兴国”伟大战略是我国继续教育的历史责任今年五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全国科学技术大会。这是继1956年和1978年召开的在科技历史上有重要意义的科技大会后又一次重要的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科教兴国伟大战略,并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投身于实施科教兴国的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4.
叶尚志 《人才开发》2005,(12):1-1,4,5
(一)党中央近于11月18日举行座谈会,纪念胡耀邦同志诞辰90周年,对他的光荣历史作出了高度的评价。我想全党、全国人民和我们这一代久历沧桑的老人都会举手赞成,衷心拥护。胡耀邦同志的一生,不愧称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者、优秀的炎黄子孙、模范的共产党员。正如评论界所说,他是中国共产党的良心,他开创的主要业绩为中国共产党赢得了亿万人心,获得了殊荣。他是对中华民族历史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的不朽伟人之一。胡耀邦同志到1989年逝世,走过了人生74年;从14岁参加红军,到停止呼吸,走过了革命征程也有整整60个年头。余生也晚,抗…  相似文献   

5.
做生意就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生存资源,不存在什么公平不公平 看“动物世界”节目的时候,不知你有没有问过自己,这些动物们你吃我、我吃它,这里有公平吗?我是没有问过。但为什么到了人类这里,就总要谈公平呢?当年做老师时,我最头痛的一件事就是给学生打分,自己做了20年的学生,将心比心,总想给每个学生一个公平的分数,因为那每一分都包含了学生的一份辛苦。 渐渐地,我便把这公平的信仰普通应用,也就开始不断碰壁,生意场上更是这样。市场是什么?市场就是一群“周瑜”加一群“黄盖”。这里没有公平,只有“周瑜”能不能找到“黄盖”。 成功与失败取决于两点:第一是你能不能找到“黄盖”。这需要勤奋和  相似文献   

6.
随着21世纪钟声的响起,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以崭新的面貌迎来了80华诞。中国共产党走过的80年辉煌里程,展示着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繁荣富强的中国。 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政治舞台上,在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中,中国人民寻找能够率领自己获得解放的领导力量。从伟大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到封建地主官僚买办的洋务运动;从康有为、梁启超的“百日维新”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各种各样政治派别和政治力量都登过场亮过相。但是,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他们都不可能提出科学的理论和纲…  相似文献   

7.
陈风楼 《人才开发》2003,(12):10-12
我党历史上曾经有过三次因为干部准备不足而出现“干部恐慌”现象。认真回顾这一历史,对于我们进一步做好培养选拔干部的工作不无益处。 第一次“干部恐慌”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1931年8月27日,《中央关于干部问题的决议》指出:在“伟大转变的过程中,因干部需要的增加与干部的缺乏,形成干部恐慌现象,成为党在执行政治上组织上的紧急任务中一个严重的困难问题”。这是我党历史上第一次发生的“干部恐慌”。  相似文献   

8.
2010新年刚过,即将迎来庚寅年春节,全国人民欢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走过了60周年,现在又迎来了一个新的甲子,一个新的历史时代,人人面对着新年新气象,热血沸腾,心潮澎湃。  相似文献   

9.
新年献词     
值此旧岁已逝、新年来临之际,向所有热爱、关心、支持《人才开发》杂志的领导、作者、读者和朋友们,致以节日的热烈祝贺和衷心的敬意。 当1997年欢度春节之时,全国人民衷心拥护的、享有高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不幸逝世。噩耗传来,我们大家都曾沉浸在深切悲恸和无限哀思之中。但是不久捷报频传,激动人心的一件件大事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日日关心着倒计时、在“7·1”党的诞辰76周年纪念日这一天迎来了香港“97”回归,洗雪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开创了香港主权回归祖国后未来更加美好的历史,为实现“一国两制,和平统一”做出了榜样。接着于国庆48周年前夕迎来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国共产党的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总结了经验,规划了  相似文献   

10.
哲颖 《人才开发》2001,(11):12-13
正当全国亿万军民满怀豪情欢度国庆、中秋“双节重逢”的大喜日子里,《人民日报》发表了《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2周年的国庆社论。社论指出,“在全球经济增长放慢的情况下,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着较快增长”。同时指出,“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发展始终保持着巨大的活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  相似文献   

11.
叶尚志 《人才开发》2001,(4):1-1,4,5
(一) 谁都感觉到,我们正处在新千年和新世纪肇始,世界风云激荡、竞争激烈、变化迅猛。我国在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背负着历史的重担情况下,20年前进入改革开放大道,旗开得胜,成就卓著,正面临伟大历史机遇和转轨时期,振兴有望,但任重道远。 我们拥有有利条件,这就是:当今世界人民要求和平与发展仍是主流,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合作与竞争,势不可挡。  相似文献   

12.
人才兴则民族兴,人才强则国家强.历史和现实表明,人才是社会文明进步、人民富裕幸福、国家繁荣昌盛的霞要推动力量,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一直十分重视人才,走人才强国之路,这是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三十年前,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全党、全国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旗帜,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团结一致进行了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在三十年之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个关键时期,党的十七大报告又明确指出:  相似文献   

14.
“中国梦”是当下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理想的集中体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发展的新阶段,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中国梦”与“以人为本”思想有着共性的内涵,互为条件,相辅相成.研究二者内在的必然联系,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课题.因此,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1937年1月20日,“抗日红军大学”更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抗大共存在了九年,举办了八期,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也胜利完成了它光荣的历史使命。在此期间,“抗大”先后培养了20万名军政干部,这些干部就是中华民族的宝贵人才,他们对于取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源头。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上首次提出伟大建党精神这一理论概念,在2022年召开的党的二十大会议上,又再次提到了“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并以此作为本次大会的主题,在多达3万余字的二十大报告中“伟大建党精神”一词就提到了3次,这足以显示出它的重要意义。因此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下,我们更要接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刻学习、理解并掌握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蕴含、典型特征并且做到接续弘扬传承,必须“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坚定理想信念、必须“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坚持党的坚强领导、必须“不畏牺牲、勇于斗争”锤炼敢于斗争的意志品格、必须“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增强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7.
(一) 五四运动于1919年爆发,距今整整80年了。这是一次轰动全国和世界,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伟大反帝反封建的救国革命运动和新思想启蒙与新文化运动。 这次革命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美、法、日列强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我国要求帝国主义放弃在华特权、取消日本亡华21条和在华的一切权利,遭到拒绝。先由北京学生在天安门集会抗议,全国学生响应,是一次空前大规模的学生运动和青年运动。遭到镇压后,激起工人在各主要城市举行历史上第一次政治罢工,商人罢市。工人阶级成为反帝反封建革命的主力…  相似文献   

18.
西部开发与人才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党中央向全国人民发出了西部大开发的伟大战斗号令,又一次赋予全国特别是西部人民新的历史机遇与新的挑战。 建国50年以来,西部地区虽然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与帮助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西部人民还没能摆脱贫穷与落后的面貌,西部人总是在用一种无奈且渴求的目光寻求造成自己贫穷的病根所在,其原因何在?制约西部地区经济发  相似文献   

19.
江鲲池 《人才开发》2001,(11):18-19
黎洪,1943年参加革命,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过新华社记者,《安徽日报》副总编辑,安徽省出版局副局长等职,现在是安徽老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会长和《华夏纵横》杂志编委会主任。 黎洪多年来写过很多理论文章,其中影响最大的当推成文于1978年底的《试论我党“八大”的伟大历史意义》。这篇文章发表于全国性刊物《历史研究》1979年第4期后,引起了国际国内新闻界和理论界的广泛注意。《人民日  相似文献   

20.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大喜之年,《国际人才交流》杂志和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深圳论坛组委会联合组织了“新中国60年最有影响的海外专家”评选活动。63名海外专家成为候选人,成为60年来各个时期海外专家的优秀代表,他们的名字和事迹将深深地留在我们的记忆之中,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画卷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