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母爱的力量     
那年,小妹因为受伤住进了医院,我去陪护。同病房有一个女孩,她是因为车祸住进来的,自住进来的那天起,她就一直昏迷不醒。女孩在昏迷中不时地喊着:“妈妈,妈妈!”女孩的爸爸手足无措地坐在病床前,神色凄楚地看着女儿痛苦地挣扎,不知该如何帮助女儿,只是不停地哀求医生:“救救我女儿,救救我女儿!”他不知道,医生该用的药都已用了,而病人,有时候也是要自救的,能不能活下来,要看他对这个世界是否充满生的渴望,也要看他的造化。一个护士问那个男人:“孩子的妈妈呢?你为什么不叫她妈妈来?”男人埋下头,低低地说:“我们离婚很久了,我找不到她。”护…  相似文献   

2.
2000年元月,世纪钟声刚刚响过,太行山麓一家医院产房里传出的一声啼哭,宣告了一个可爱女婴的诞生。当孩子的父亲——河北省涞源县桃木疙瘩小学校长张胜利,获准进屋看望母女二人时,他激动地把脸贴在妻子脸上,又抱起襁褓中的女儿,一遍遍地柔声喊道:“希望,希望!” 张胜利,这位昔日贫困乡村的失学少年,是中国“希望工程”的第一位受助者。还在妻子怀孕之时,张胜利就跟她商量好了,不论生男还是生女,他们的爱情结晶都起名叫“希望”。是的,张胜利要让他的孩子记住”希望工程”:没有天底下那么多好心人,就没有我们的一切啊……  相似文献   

3.
一、湘西傩堂戏湘西自治州是以土家族、苗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这里孕育了丰富多彩而又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湘西傩堂戏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傩堂戏又称傩戏、傩愿戏、傩坛戏、姜女儿戏、土地戏等,其历史之悠久,号称中国戏剧的活化石,源于中原一带的汉族地区,传入湘西后,逐渐“湘西化”,形成了今天的湘西傩堂戏。傩堂戏的原始雏形为驱鬼逐疫的巫术活动,并经历了从傩祭——傩仪——傩舞——傩戏的演变过程,其间充满了浓厚的宗教色彩。傩堂戏的演出总是与“冲傩还愿”的迷信习俗结合在一起,“冲傩”时,主人家…  相似文献   

4.
北京妈妈和她的湘西女儿田野1997年11月,在湖南长沙师范的一间女宿舍,一位穿着得体气质高雅的中年妇女,操着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找石柳红,而好学的石柳红上了图书馆。石柳红的同学望着眼前优雅而又陌生的中年妇女很好奇,“阿姨,您找柳红,您是她什么人?”“...  相似文献   

5.
“莫老师就是我们的好妈妈!”听到孩子们如此形容她,莫露香心里香香甜甜的。莫露香是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码市镇刘家村三小的一名不平凡的女教师。说她不平凡,是因为她1980年从师范毕业后就回到本村任教,不离不弃;说她不平凡,是因为她的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她成了这些孩子们的贴心“妈妈”。刘家村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村,这里人口不多,经济落后,但山清水秀,在外人看来,是个世外桃源般的好地方。奠露香32年如一日扎根这里,并不是眷恋这“世外桃源”,而是为了这瑶山深处孩子们的教育前途。  相似文献   

6.
“葡萄常”五处女制做的玻璃葡萄在国内外久负盛名。现在五女中唯一健在者常玉龄已经七十四了。 1.到北京“葡萄常”工艺厂,接待我的是一位四十来岁的女同志。她说,常师傅已经退休了,前不久被自  相似文献   

7.
在湖南省麻阳县锦和镇上,人们广泛传颂着一个普通农家妇女、共产党员田银秀义务赡养苗族孤寡老人龙满妹的事迹。可也有人说她是自找苦吃的“傻子”。是的,她整整“傻”了二十多年了。这话还得从六十年代初期说起。1963年,锦和镇锦洲村的青年民兵舒长贵高中毕业后,经人介绍,与从小自凤凰苗乡卖到锦洲村的龙大妈的独生女儿张观莲相爱了。热恋中,不料一场急病夺去了张的生命。年过花甲早年丧夫、今又丧失女儿的龙大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尚不发达的“老、少、边、穷”山区、牧区,家长们最担忧什么呢?位于岷江边的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的璇口镇上,一位姓蔡的妇女回答了这个问题。在三中全会前,她家每月仅靠50元养活五口人,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近几年政策好了,她办起面条加工厂,仅二年光景,家里家外焕然一新。致富后她认购国库券在全镇最多,还时常捐款赞助镇上办托儿所和小学校。全镇都羡慕她。可她说:“我现在最难受的,也是负担最重的事就是我的小女儿。”  相似文献   

9.
“她们也是我的女儿 ,我有5个女儿。”湖南省吉首军分区张铁流司令员的话 ,让随行人员都感到纳闷 ,张司令员不是只有一个上大学的女儿吗,怎么会有5个女儿呢?原来张司令在岳阳军分区工作时救助了2名面临失学的女孩。去年初 ,他调到吉首军分区工作后 ,在“扶贫司令”彭楚政的家乡古丈县又救助了2名贫困的女学生。1999年4月 ,张司令员在古丈县检查工作时 ,听人武部的同志提到有两个苗家孩子 ,一个叫李于蓝 ,另一个叫周华 ,两人在学校里品学兼优 ,但家境却十分贫困 ,面临着辍学的困境。张司令员当即与这两名女学生见了面 ,并认她俩作…  相似文献   

10.
﹃三四五﹄贵州省民委九六新思路为“九五”计划开好头,起好步,贵州省民委提出“三、四、五”的工作思路,即:增强三个意识,搞好四项调研,办好五件实事。增强——三个意识“公仆意识”是我党历来倡导的奉献精神,做为尚有800万贫困人口的贵州省,担负着国家8...  相似文献   

11.
何琼姑     
僮族姑娘何琼姑,八岁就被爹妈许给黄家当儿媳。1950年,何琼姑的家乡解放了,那时,她才刚满十五岁,黄家逼着要娶人,妈妈只好叹一口气对女儿说:“乖崽呀,解放前收过黄家的洋钱和聘礼,要飞也飞不出去哪,怨只怨你爹妈的命苦!”何琼姑望着满眼泪水的妈妈,一句话也没有再说。这一夜,妈妈却哭了一整夜。到了黄家,阿婆第一天就呶着嘴对何琼姑说:“你没有来,我们黄家的水够吃;你来了我们的水就不够吃了!”她叫何琼姑每天去挑水。何琼姑人小力气轻,挑着一对大水桶偏偏倒倒直摇晃,但是她从小就生长在贫农家庭里,跟着爹妈下地干过庄稼活,她咬紧牙,磨炼磨炼也就挺住了。这一切苦处她都从来没有回家去对妈妈说,她怕妈妈听了更伤心。这时,革命工作一天比一天开展,工作队一位年  相似文献   

12.
妈妈的笑     
妈妈爱笑,她的笑让我难忘. 我珍藏着张照片,上面是一位曲眉丰颊的少女在“芝利华”号轮船前欢呼雀跃的倩影.她的短发和裙角在海风中飘动着,仿佛也应和着“笑”.照片背面有两行小字:“我终于踏上了这块令我梦萦魂牵的滚滚热土韦漪涟自题.公元一九五四年.”这小照是妈妈从印尼回国,刚下轮船时拍摄的. 听妈妈说,我的外婆、外公在解放前,由于生活所迫,离开了自己的家乡广西,去南洋谋生.他们携着漓江边的一抔黄土,含泪告别了这可爱的画山秀水.初到异国他乡,人地生疏,他们受到了弱国国民常受的欺凌.一次,外婆乘车去某地,不知下车的地方,又兼语言不通,向售票员比划了半天,人家也没明白.这时  相似文献   

13.
梅画     
当我因工作调动、搬家前清检多年搁置未理的箱箧时,出乎意外地翻出一幅秀逸的国画作品,不由惊喊出声:“呵,梅画!”这是一张约摸十六开大的宣纸,从右侧斜出一株干如虬龙、花如云朵、风姿绰约,凌霜斗雪的白梅,远处衬着一抹浅淡的峭峰,似有若无,上题洒脱遒劲的“玉龙山”三字,落款处盖着一方猩红的篆章——“周霖”。是的,这是著名纳西族画家周霖的作品,他生前留给我的一件珍贵纪念。十年内乱初始,他被无辜打成“反动权威”,画作都成了禁品,但我实在舍不得烧它,仓惶当中,胡乱一塞,年久竟忘了藏之何处,屡觅不得。如今  相似文献   

14.
谢兴无 《民族论坛》2005,(11):52-54
刚刚16岁的周聪,已经演过3部电视剧,其中《无声的歌》与《女同班》分别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与飞天奖、第7届全国少数民族题材电视艺术“骏马杯”儿童片一等奖。此前她还获得过长沙市“友谊杯”童星大赛“童星奖”,她的中国舞蹈过了六级,是湖南省最高级别!可是,谁又知道,在一连串光环的背后,这个有着优秀艺术天赋的女孩却是个苦水里泡大的孩子,她与她未婚妈妈的故事感动了整个星城……  相似文献   

15.
熊幽 《民族论坛》2003,(6):24-25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歌舞团曾经培养了宋祖英、杨曙光等一批演艺人才,如今,又一颗舞蹈新星在这里冉冉升起。她就是近年来多次在全国舞蹈大赛中获奖、两次受到江泽民同志接见的苗族女舞蹈演员麻晓玲。今年“五·四”青年节,她又获得了湖南省“五·四”青年奖章。  相似文献   

16.
<正>金秋九月,大地金黄。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金太阳公益协会多名义工来到革勒车镇大地龙村,整修“义务妈妈”周碧玉的故居,清洁屋场内外环境。义工姚晶艳干得额头冒汗,她说:“这是我干奶奶的老屋,要尽心尽力把房屋修缮好、保护好,并要把奶奶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精神一直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17.
千年金风送爽的一天中午,门铃突然急速地鸣响起来,来者竟是多年不见的佤族女作家布饶依露。我惊喜地开门迎她,进门后,布饶依露径直走进客厅,把紧跟在她身后的一位小姑娘推到我面前,问,张老师,您猜她是什么人 ?  这是一位白白净净、文静可爱的小姑娘。   “什么人 ?我看是中国人呗 !”   “再往下具体猜猜。”   “苦聪人,没想到吧,这可是金平县南科村联防自然村的小苦聪,八托米潞。”“快叫张爷爷。”   “张爷爷好 !”   八、托、米、潞 !我一字一顿地喃喃说。刹那间, 45年前的往事,如梦似雾般地在脑际升起…… …  相似文献   

18.
一河北丰宁满族自治县的那些闭塞的小山沟,犹如古老北京城的小胡同,谁也数不过来,谁也说不清楚.那年,在一条闭塞的小山沟里,一对典型的中国式农民夫妇,注视着自己已来到人世7年的小女儿.不知是出于对小女的偏爱,还是觉得她瘦弱,不是"土里刨食"的好材料,沉默许久,老俩口作出了在他们的家史上从未有过的决定:念书——让凤枝去念书."念书吧!斗大的字认不了半升的父亲,随着一口浓烈的旱烟,吐出了三个硬梆梆的字儿.念书吧,这可是四个姐姐从未享过的殊荣,  相似文献   

19.
    
听伯母说,我出生时堂屋神笼上曾突然闪过一道耀眼的白光。爷爷认为这是光宗耀祖的预兆,故我一出生全家人都寄予厚望。做了一辈子堡长的爷爷希望我长大成人后能有个一官半职,以了却他今生未了的夙愿。奶奶希望我继承她的衣钵,所以我未开蒙读书便先学画。爹希望我像他一样救苦救难去从医,娘的意思却是想让我当一个“文人”。我一直很纳闷,一字不识的娘怎么会这般看重“文人”。后来大舅告诉我才知,原来娘的家族出了一位了不起的“新闻勇士”,就连蒋介石都惧他三分。这个人就是三四十年代被海内外称为一代“惊世霸才”的龚大炮——龚德伯。娘非…  相似文献   

20.
玉仙的故事     
<正>今年的阳春3月,对于家住偏僻 苗寨——花垣县民乐镇谷哨村的15岁少女石玉仙来说,是个格外明媚的季节。一批又一批素不相识的城里人带着人间最珍贵的爱心、带着沉甸甸的关怀和祝福来到她的小山寨,来到她身边…… “妈妈,我才15岁。我不出嫁,我要读书……” 石玉仙原是贵州省松桃县芭茅镇人,8年前,父亲去世后留下了母亲和姐弟四人。母亲带着他们改嫁到花垣县民乐镇谷哨村现在的家。继父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