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当代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生于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与产生于20世纪的后现代主义都具有对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的共同性,但是,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后现代主义只是以游戏的方式批判资本主义,而马克思主义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基础本质的揭示,对其社会制度的弊端进行猛烈的抨击,提出要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因此,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一种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伟大抱负和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虽然后现代主义产生于马克思主义之后,却没有超越马克思主义。在当代,我们要在后现代主义的语境中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2.
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的双重维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现代性的批判是从两个维度展开的:其一是将现代性理解为一种以反思性、批判性和革命性表达一种不断的自我否定、内在超越的冲动,体现为时间维度的辩证发展过程;其二是将现代性内在所蕴含的自我否定、自我批判的内在力量与人类形而上精神相互结合,将其立体放大到人类整个的社会历史进程当中,体现为空间维度的辩证发展过程。这双重维度及其统一表征了现代性的批判精神与人类理性形而上精神的一致。  相似文献   

3.
现代性理论本质上是对"现代性问题"的理论自觉和反思批判。在20世纪中后期以来西方社会发展理论的演进中,风险社会理论以其独特的致思路向对西方现代性的根本问题和出路进行了理论探索,旨在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论争中开拓出现代性反思的新维度,建构一种新的社会批判理论。以马克思主义对待现代性问题的辩证立场对风险社会理论的致思路向进行批判性分析,深入研究现代化进程中不断凸现的风险问题,是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辩证批判是一种矛盾分析方法指导下的"内在批判"。辩证地把握现代性的内在矛盾,说到底是要把握住资本逻辑及其二重性。内在批判的根据和立足点都内在于现代性的社会历史进程,都根植于现代性自我扬弃的矛盾本性特别是资本逻辑的二重性之中。现代性的内在批判指向了现代性的"内在超越",超越的前提和路径也是内在于历史过程的,其实质是资本逻辑的自我扬弃趋势。批判与超越的内在性质,决定了社会批判中始终蕴含着社会建构的指向。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内在批判对于引导西方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外在化"局限的当代矫正、重建工具理性批判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基础具有显著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5.
作为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的代表性人物,詹明信认为后现代主义是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大众文化是后现代主义的形式,大众文化颠覆了代表现代主义的高雅文化而走向世俗文化。詹明信对大众文化的批判坚持了马克思的批判维度,对我国文化建设具有借鉴意义,但他的批判仍然是表象的。  相似文献   

6.
随着后现代政治的扩散,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观念和宏大叙事话语受到了根本性的冲击,但这并不影响马克思主义在资本主义全球叙事中的批判能力和理论重建的能力.马克思主义在后现代主义兴起中的激进影响,从深层次上展现出了它在资本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之间的思想张力.在后现代语境中,重新思考马克思主义批评理论的思想张力,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立场的一个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7.
西方马克思主义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中,不断传承与开掘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精神,并且逐渐展示出自身现代性理论的独特魅力。总结西方马克思主义自身现代性理论的特征,我们可以将其简单地概括为时间维度辩证法与空间维度辩证法。西方马克思主义把两种辩证思维紧密结合在一起,揭示了“现代性”思维把人类的形而上的理想追求和对现实问题的理性批判融为一体的理论特质,这些思想家对现代性的这种特有的理解角度开拓了我们理解现代性的思维方式,为我们更深层地认识现代性提供了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本雅明虽生活在现代主义的盛行期,但他的思想却超越了时代,呈现出鲜明的后现代主义的特色.他的人生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从这三个阶段可见本雅明后现代主义气质形成的外在动力和内在原因.他的学术研究历程是紧紧围绕着现代性、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复杂关系,逐步完成了从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转变的历程.他一方面批判和颠覆现存文化模式,另一方面又试图为建构合理的文化形态而寻找出路.这就使他成为各派后现代理论家关注的重点,同时也将其称之为后现代主义的先驱者,其理论称之为后现代主义的源头.  相似文献   

9.
"现代"的概念包涵很多语义星丛——"现代化"、"前现代化"、"后现代化"以及"现代性"等等,但是后来随着西方社会的发展,"现代性"这个词开始成为思想家描述处境的核心词。目前理论界对现代性的理解可以分为三大流派:后现代主义的解构重写、现代主义的反思修正以及马克思主义的辩证重建等。相对于前两个流派,学术界普遍接受马克思主义具有辩证思维的现代性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视野下,毛泽东所从事和领导的事业就是一项将现代性融入到实践过程中的光辉典范,尤其在毛泽东文化思想中表现更为突出,他在文化思想方面所提倡文化的人民性、科学性以及民族性等就是现代性在文化领域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0.
针对大致兴起于同一时代背景下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和复杂性理论研究 ,本文从现代性批判与反思的角度 ,在现代性反思这一理论平台上 ,对后现代主义和复杂性理论的关系进行探讨 ,认为后现代主义与复杂性理论存在着共同的问题意识———即对现代性的批判、反思和超越 ;但它们在面对问题的姿态、解决问题的策略、最后的答案、未来的走向上又殊为不同。探讨后现代主义与复杂性理论之间的关联性 ,对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日常生活美学”批判与“超越性美学”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美学发生了日常生活美学与超越性美学的对立。日常生活美学肯定大众文化,主张审美回归日常生活,建立以感性快乐为本质的新的美学原则;而超越性美学则主张审美超越日常生活,应该对大众文化进行审美批判。现代性分裂为世俗现代性和反思现代性,世俗现代性沦为感性异化,而审美属于反思现代性,是对世俗现代性的批判。因此,要吸收后现代主义的合理因素,重建超越性美学。对大众文化,应持一种辩证的态度:一方面,肯定其合理性,承认日常生活审美化丰富、美化了人们生活;另一方面,警惕感性异化,坚持审美的超越性,开展对日常生活的审美批判,建设精英文化。  相似文献   

12.
<启蒙辩证法>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该书从社会史观的逻辑理路出发,立足于神话与启蒙的双向维度,展开了对现代性视域中的工具理性、主体性原则、进步史观的批判.而"神话已经是启蒙,启蒙倒退成神话"则是该书进行现代性批判的总体性纲领.该纲领体现了对现代性的两种态度:其一,神话已经是启蒙,表征的是对现代性的规范;其二,启蒙倒退成神话,体现了对现代性的批判.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后现代主义在当代的相遇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认为 ,后现代主义并不是一种统一的思想范式或流派 ,而是一种文化潮流以及知识态度和生活态度 ,是通过对现代主义、现代性的解构展现其基本脉络的。其实质就在于“重写现代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属于现代唯物主义 ,但它又以敏锐的洞察力捕捉到“现代”中露出的“后现代主义”的端倪 ,并对其加以批判审视 ,因此后现代主义无法忽略、漠视马克思主义哲学 ,并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代“不可超越的视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后现代主义在人和自然关系、东方和西方关系等一些重大问题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相通性 ,二者在当代的相遇源于这样一个事实 ,即二者关注都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 ,但二者关注的重心又不相同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的是西方经济与政治霸权的消除 ,并力图使“现存世界革命化” ;后现代主义关注的是西方文化霸权的“解码” ,并“沉溺与话语之中  相似文献   

14.
《东岳论丛》2016,(7):33-38
浪漫主义针对普遍理性和工业文明导致的人性分裂,对现代性进行了批判与反思,唱响了现代性批判的序曲。但是,浪漫主义没有找到"现代性问题"存在的内在根源,更不可能开辟出解决问题的现实路径与革命力量。马克思继承了浪漫主义的批判精神,并且把现代性批判引向深入。共产主义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逻辑必然和历史归宿,实现了人的最终解放,从而终结了"现代性问题"。  相似文献   

15.
陈氚 《江海学刊》2023,(5):148-156
赫勒、费赫尔、马尔库什等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学者发展了批判现代性理论。赫勒从批判现代性的视角提出要超越现代性的三重悖论以及现代性的动力和逻辑。费赫尔将法国大革命、启蒙思想与现代性的内在危机相联系。马尔库什则从文化危机的角度批判了西方现代性的内在矛盾。马尔科维奇和科西克将批判西方现代性的视角延伸到对东欧社会主义社会的批判上。相比于西方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理论,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现代化理论在价值介入、实践立场和双重批判上进行了拓展和超越。中国式现代化,具备反思和超越包括西方现代性理论和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现代化理论的可能性,可以形成一种蕴含多重反思性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自詹姆逊2002年在华进行了两次关于现代性的演讲后,一直被不少国人视为后现代主义理论大师的他似乎一夜之间就变成了现代性的鼓吹者,人们对于其文化立场及批判指向的转变顿时陷入茫然与困惑。为此,本文试图在分别解析其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理论的基础上,揭示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其中的辩证法思想在其文化批判中的最终决定作用,从而在理论本源方面对其前后论断客观存在的某些矛盾性加以总体性阐释。  相似文献   

17.
韦尔默认为现代性并没有终结,因为理性实施着自我超越.一方面,具有"拼图"特性的后现代主义隐含着理性的自我超越,激发着人们的民主意识;另一方面,现代性自身及对它的批判涌动着理性的自我超越,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巨大的民主潜能.实质上,所谓的"终结论"只是一个没有结局的哲学游戏,因为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共同丰富着审美现代性的内涵,诸多偶然性因素突破了必然性的控制,解释学的反思有助于现代性更合理地建构自身.  相似文献   

18.
作为当代批判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维尔默的现代性美学理论既得益于对法兰克福学派前辈理论家的审慎反思,也是对当代文化语境的积极回应。从真理与模仿、启蒙与大众以及现代与后现代的辩证关系等三个方面来考察,维尔默的现代性美学理论不仅是理解其后形而上学现代性理论的重要维度,也代表了批判理论在美学问题上的最新成果。从积极的方面看,维尔默拓展了批判理论的新思路,为批判理论在当代语境下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理论设想;从消极的方面看,他对于现实的妥协远远超过了其前辈,乌托邦的视界永远消失了。  相似文献   

19.
要真正弄清什么是"后现代主义",首先必须弄清"现代"和"现代主义"这两个概念。"现代"首先是一种认知范式,它以"进步"为核心,体现了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作为历史分期的"现代"只不过是这种认知范式的应用,因而学术界对其开端和终点都有不同的定位。"现代主义"是指以"审美现代性"对资产阶级"市侩现代性"进行反思和批判的社会文化现象,后现代主义是在作为一种认知范式的"现代",以及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现代主义"丧失其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性后,在思想文化领域颠覆资本主义神话的一种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20.
后马克思主义的逻辑起点基于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特征的预设。借鉴后现代主义的批判手法,后马克思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具有本质主义、中心主义、二元论、普遍主义等现代性特征,并据此对马克思主义展开了批判。后马克思主义以为对现代性的批判就可以摆脱现代性,然而它在曲解马克思主义的同时,由于自身的先天论、还原论以及虚无主义特征,使得它依然归属于现代性阵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