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姜岩 《社科纵横》2010,25(3):137-138,142
和谐道德建构是一个崭新的课题,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的基础性问题。和谐社会的建设应将道德建设放在首位,以和谐道德为动力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高校在当前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也应将和谐道德的构建作为重点予以关注,并作为德育的长远目标、质量工程进行思考,更新道德观念,改变不合理不和谐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设计出面向现实、面向学生、面向现代化的理想的道德教育方案。本文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立足点,从道德建设这一核心和根本问题入手,结合高校德育目前面临的一些现实问题,探讨和谐社会这一新的背景下的高校和谐道德的构建途径问题,对促进高校德育的进一步改革提供一些有借鉴意义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施敏锋 《浙江学刊》2012,(5):146-149
当下,主体指向的"缺位"导致公民道德教育的实效不高。本文以湖州市德清县"民间道德奖"为个案,提出了用"身边的教材"为主体自治提供"草根"榜样,彰显"凡人善举"为主体自治建构民间舆论场,政策保障为主体自治的畅通道德服务途径,政府职能道德化为主体自治提供伦理资源等公民道德建设的主体自治路径,以促使公民道德与转型期的社会秩序要求相契合。  相似文献   

3.
2007年的“两会”,对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进行了高度的锤炼。对中国百姓来说,构建和谐社会显然比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更容易理解,也更有亲和力,因为在“大同世界”、“天人合一”、“和为贵”等中国传统经典理念中都能找到和谐二字的内容,这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构筑和谐社会成败的关键在于找准切入点。作为群体道德、主导道德、公认道德的职业道德是社会分工的产物,职业道德从各方面主导着社会生活,职业道德是当前社会公认道德在特殊领域内的具体化,同时职业活动及其产品面向公众、服务公众,因而具有示范作用。职业道德的履行又是理论实践化的过程,所以道德建设具有可检验性和可操作性,涉及面广、调节领域多样化,所以职业道德又是与经济建设紧密联系,与法制建设相配套的一个重要道德层面,所以将职业道德确定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点,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略论诚信危机的原因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诚信危机作为当代一个社会经济性的大问题 ,构成对人类文明准则和社会经济秩序的严重破坏。其原因可归结为思想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两方面 ,主要在于因市场经济负面影响等因素引起的对诚信原则的背离 ,和对诚信缺失行为的法律惩罚机制的不健全。必须从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两个方面着手来化解诚信危机 ,加强道德建设 ,建立相应的约束惩罚机制 ,使领导干部率先垂范 ,在全社会形成以讲诚信为荣的良好风气。  相似文献   

5.
徐魁峰 《社科纵横》2007,(10):45-46
道德调控弱化,有道德本身和社会方面的原因。在道德调控机制弱化的情况下,选择从他律到自律,提高社会个体的自律能力成了社会的重要选择。要提高社会个体的自律能力,必须加强道德教育,提高道德认知水平;尊重人的主体性,调动个体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建立道德回报机制,处理好道德义务和道德权利的关系;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巩固社会个体的道德信念。  相似文献   

6.
道德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许建兵 《唐都学刊》2006,22(1):45-48
和谐社会的主要条件或标准之一就是诸种社会关系的伦理协调。社会关系的伦理协调主要反映着社会的主客观关系、利益关系、人际关系具有公正、有序和充满活力的特质。因而,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合理有序地规范和协调社会诸要素的关系,尤其要合理、有效地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这需要各种社会物质条件和文化精神资源的供应,其中道德资源和伦理规范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支撑点之一。为此,应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升和完善社会道德价值目标和价值原则;以人为本,完善人的德性;正确处理公平、公正和效率的关系,充分发挥道德资源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道德在建设机制方面有着丰富的内涵,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全民共识和时代强音的背景下,学习和借鉴中国传统道德建设机制中的有益的经验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现实和历史意义,本文从中国传统道德建设管理机制、教育机制、监督机制、赏罚机制四个方面探讨和分析了中国传统道德建设机制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8.
楚丽霞 《社科纵横》2008,23(9):22-23
公民的道德责任在构建社会和谐中具有四个方面的重要作用,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是增强和谐社会能力的关键;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健康发展的保障.公民的道德责任教育实质就是一种使社会成员成为具有高度责任心的公民价值观教育.为此,在公民的道德责任教育的实践中,应注重发挥主体性、体现自主性、注意层次性,以保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郑群 《生存》2020,(5):0140-0141
随着我国新课程目标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也面临着多元化教学方法的挑战,初中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的建设也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和挑战,如何应对新时期严峻的形式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以初中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和法治素养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使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奠定良好的基础,为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通过对加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意义着手分析,采取多种手段,并提出多元化教学方法的策略,希望对促进我国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改革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0.
黄雁玲 《社科纵横》2009,24(3):55-56,72
道德回报是道德生活中的赏善罚恶现象,它是社会道德调控的重要手段,具有重要价值。然而,如果使用不当,它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实施道德回报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和选择适当的方式。道德回报的原则主要有公正原则、物质回报与精神回报相结合的原则、适度原则和及时原则。道德回报的方式主要有经济回报、行政回报、法律回报和舆论回报。  相似文献   

11.
《社科纵横》2015,(3):146-149
互联网的诞生催生了全新的网络文化型态,非中心主义、多元化、无终极目标的网络文化为道德相对主义提供了最好的土壤和借口。道德相对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网络文化中的道德权威,保障了网民确立自己道德追求的自由,利于防止各种道德强制、道德霸权及道德奴役等现象,但也带来无善恶、无他人、无德性的道德世界。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有赖于对善的坚守、自由的引导以及为他原则的提倡。  相似文献   

12.
赵安民  王中丽 《社科纵横》2012,27(12):103-105
当今社会,见死不救、见危不助、见义不为等现象已引发广泛关注,社会群体在他人陷入危困之际表现出麻木、冷漠,对施救者讥讽、持疑的“道德逆淘汰”现象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本文从主观和客观方面分析“道德逆淘汰”的成因,从培育个体道德品质、批判继承传统道德资源、优化学校道德教育、重视舆论道德教育并完善道德的保障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扭转“道德逆淘汰”现象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道德生活中,除了每一个社会都会有一个占主导地位的总体道德之外,依据人们不同的公共生活领域,可以大体划分为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的道德、职业活动领域中的道德和家庭生活领域中的道德,即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它们互为作用.社会公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础,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家庭美德是公民个体道德化的摇篮.我国在道德建设中,既要重视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也要重视个人品德建设.相对于前者公德所具有的公度性、他律性和制度性而言,作为私德的个人品德则具有私人性、自律性和自决性的特点,并且二者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相互转化,构成了辩证统一的道德整体.公德建设和私德建设是当前道德建设的双重任务,既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从宏观上改善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以促进社会主义道德不断内化为社会成员的个体道德,又要从微观上加强个人品德建设,注意提高社会成员的个体道德素质,以实现公德与私德的良性互动,促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黄成忠 《探求》2012,(4):94-97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济的发展取得辉煌的成就。但社会也出现了道德认知混乱、道德行为失范和道德文化迷失等严重的社会道德精神的危机。因此,必须从自觉继承和弘扬优良的道德传统,自觉引进与吸收外来的优秀异质道德成果,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的荣辱观等三个方面加强道德自觉的培育,努力重塑当今社会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5.
高湘泽 《浙江学刊》2005,(6):196-198
道德责任意识,即道德主体对与自身特定的角色和权能相联系的自己在道德上的"份内应做之事"或"应当为没有做到份内应做之事所担当的道德过失"的自觉体认,它应当而且必须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对自身所应担当的道德责任"是什么"的明确认知和判断,其二是对自身道德责任之"为什么"的深刻体认.加强道德责任意识建设,以道德责任意识的自觉来促成道德行为的自律,是当今中国公民权责关系状况、社会道德生活境况、道德推理方式特点和公民道德责任意识现状条件下为更加富有成效地搞好公民道德建设所必须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好的一项突出任务.  相似文献   

16.
马林刚 《社科纵横》2013,(4):152-154
研究生的学术道德水平是衡量研究生学位授予水平的重要指标。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研究生学术道德水平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趋势,研究生当中各种违反学术道德的行为逐渐增多。文章从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具体现象入手,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反思学术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应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现实社会关系视域中的道德治理,其实现需要遵循强化治理目标、综合运用治理方式、保障治理动态运行等现实路径。强化治理目标既需要围绕总体性目标,又需要注重层级性目标,从而树立道德理想与价值信念和提倡道德人格与价值规范;综合运用舆论评价、风俗维系、典范教化、赏善惩恶等治理方式。需要结合治理阶段的具体特征,构建起全方位、立体性、多维度的"德网"。保障治理动态运行需要应对治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随时明确标准、纠正偏差、衡量成效。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总要求和主要任务都强调了道德因素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培养公民德性。文章分析了公民道德教育的内涵并反思我们对其内涵的已有理解,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理念和本质特征三方面论述了对公民道德教育的诉求。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社会工作是一种将价值观内化为实践准则的道德实践。从这个专业自身发展的最初来看,它追求的是通过激发人们的道德力来解决问题,到后来专业的建设,无论是从业规范、伦理操守都有一套系统的缜密的道德准则,用以指导实践。此外,无论采用何种手法开展社会工作,工作过程中接纳、个别化、理解、保密、关怀等原则贯穿始终,到处充满了道德要求。那么应该如何规范自己,从道德出发呢?这就需要做到尊重个人,努力推进实现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20.
吴灿新 《探求》2012,(5):104-109,115
道德代价问题研究的基本思路是从研究代价一般到道德代价一般,再到中国改革开放的道德代价特殊;从道德代价思想的历史到当代中国道德代价思想的现实,从道德代价的历史到改革开放以来道德代价的现实;从探讨一般理论到道德现实实践,再从道德现实实践概括出新的理论。基本原则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理论与实践、真理与价值、历史与现实、宏观与微观、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等原则。主要探究道德代价的涵义、道德代价产生和发展的历程、道德代价思想史、道德代价的本质、特征和规律以及类型、道德代价的价值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道德代价产生发展的根源和规律、改革开放历程中的道德代价现象及其根源、道德代价调控的路径和方法与机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