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深化农村集体土地股份化改革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创新不足,是"三农"问题久治不愈的症结所在。农村集体土地股份合作制作为一种典型的诱致性制度变迁,能够克服现行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的弊端。作为我国农地制度改革中出现的新生事物,学术界对农村集体土地股份化改革问题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化。本文对当前农村集体土地股份化改革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进一步深化农村集体土地股份化改革问题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实施股份合作制是农村集体产权改革的重要方向。基于制度变迁视角,通过对南海区集体产权改革实践的分析发现,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作为一种诱致性制度变迁,传统产权矛盾是其内在根源,外部利润刺激是其诱致因素。农村股份合作制的改革目标在于解决集体土地所有者、承包者、经营者之间,以及国家、集体、农民之间在土地增值收益上的分配矛盾,改革重点是在明晰集体产权和集体成员身份的基础上,通过折股量化确认村民的股权和收益权。股份合作制改革不仅促进了农村生产实体和劳动实体的转变,实现了经济合作的"再集体",更强化了村社共同体意识,提升了村民的凝聚力,因而具有经济发展和社会聚合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3.
股份合作制改革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对基层治理及农民与国家关系产生了深刻影响。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如以“股权量化”与“政经分离”为主要方向,一定程度上虽有利于缓解利益分配矛盾与代理人寻租困境,但珠三角多地经验表明:这不仅难以从根本上解决上述困境,还可能诱发更复杂的基层治理效应。其深层原因在于农村集体统筹能力的式微,包括集体土地所有权的虚化、集体收益分配权的剥离、集体土地经营权的锁定以及股份合作制与集体经济制度之间存在内在矛盾等。乡村振兴背景下,应以强化集体统筹能力的基层有效治理思路替代“重分轻统”的产权改革思路,构建一种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集体经济运行机制,实现集体经济与基层治理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4.
"四荒地"使用权流转的产权制度缺陷及其弥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荒地"使用权流转大大提升了"四荒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但其制度安排也具有明显缺陷,其效率的获取是以丧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一部分农户的"成员权"为代价的.文章认为,可以借助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来弥补"四荒地"产权制度安排的缺陷,并就科学界定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范围、确保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规范运作、实行土地使用年期财产权制度、延长"四荒地"使用期限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村级集体产权制度面临新的变革.本文运用产权分布情况及产权量化程度两个产权界定指标,对股份合作制的产权界定、双层经营体制下农村集体产权界定的局限性及其在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作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以江苏省无锡市为个案,对各地在城市化进程中所进行的村级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理论上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认为村级股份合作制改革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一种创新,它利用股份合作制产权界定的特点,有效克服了城市化中村级集体经济所面临的问题,是城市化进程中村级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集体土地流转法律制度之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从完善集体土地产权制度的角度,以产权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从完善集体土地产权制度的角度论述我国集体土地流转法律制度的建构问题。文章阐述了产权经济学关于产权的基本观点,论证了我国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虚置及所有权权能残缺等内在缺陷,提出了完善的措施,进而提出了在完善集体土地产权制度下集体土地流转的决策程序和政府监督程序。  相似文献   

7.
基于失地农民权益流失问题的农地产权制度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现行的土地产权制度与征地法律法规制度不完善,政府在征地过程中出现极大的随意性,直接导致失地农民权益的流失。本文讨论了我国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与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的相互关系,提出了健全农地产权制度的思路,即明确农民集体土地产权的主体地位;给予农民长期稳定的土地使用权;健全土地分配收益制度;建立地方政府征地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完善的土地流转制度。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有关农地产权制度的改革主要有三种观点:国有化、私有化和完善原有的集体土地所有制度.从产权理论出发,指出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由农地产权制度而引发的农村土地问题,改革我国现行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已成为整个农村经济改革中一项紧迫任务.根据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目标,提出了建立新型农地产权制度改革思想:即以农地社会所有为前提,以业主所有为基础的农地双层所有制度,建立双层所有制.  相似文献   

9.
农村·农民·农业研究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进的理论与实践的法律思考……………………………………沈守愚,陈利根(1,1)农民土地财产权演进的法学分析……………………………………刘法威,陈利根,王建喜,龙开胜(1,4)近年来中国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研究述评(2000—2006)…………………………姜爱林,陈海秋(1,11)农民工培训的逆向选择及破解对策分析……………………………………………钱德洲,张晔林(1,21)土地的自然性和村民小组的主体权利辨析……………………………………………沈守愚,陈利根(2,1)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创新———基于江苏…  相似文献   

10.
农村股份合作制是我国农民的一个创造,它是适应农村商品经济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的客观要求产生的。业已引起农村经济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的创新,并为消除城乡分离、工农分割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推动农村产权制度变革,促进农村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   一、农村股份合作制及其特征 农业股份合作制是兼有股份制与合作制两种经济的特点。股份企业是生产要素资金的联合,合作制企业是以劳动为主的联合。股份合作制,既有资金的联合,又有劳动的联合;收益分配上,既按劳分配,又按股分红。因此说农业股份合作制…  相似文献   

11.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是我国土地权属制度的基本形式之一。长期以来围绕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问题实践中纠纷迭起,理论上争论纷纭。土地所有权的主体不明,土地所有权的权能弱化是当前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面临困境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对当前各种改革思路具体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摆脱目前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困境的根本出路:立法上明确规定以村为单位的农民集体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设立村集体财产管理委员会代表村民集体行使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通过构建集体土地使用权制度来完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  相似文献   

12.
村民自治制度与土地制度的有关规定尚需进一步理顺,本文仅举村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加以说明,对立法将村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简单地规定代行主体为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的规定进行分析,认为应对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委员会、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的关系进一步厘清,进行总体的制度安排和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完善村民自治立法和土地制度立法。  相似文献   

13.
土地制度问题是城中村现象存在的本质性问题。按照现行法律规定,国家对集体土地既可以全部征收,也可以部分征收,这是城中村产生的重要制度原因,有必要通过法律制度予以控制。城中村改造是马克思关于土地集体所有制到国家所有制过渡的标准形式,关键问题是集体土地征收。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的集体土地征收情况不尽相同,土地征收过程有其内在的规定性要求。解决城中村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对集体土地实行国有化,集体土地国有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村规民约视角下的农地制度: 文本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考察和分析了村规民约中土地制度的主要内容、呈现的主要特点、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对农地制度变迁的可能启示。研究发现,村规民约中的土地制度呈现强化村庄集体对土地的权利、土地制度与村庄其他制度交织和镶嵌在一起、既遵守又规避国家的法律法规等三个特点。研究认为,我们对土地集体所有制以及这一制度形塑下的小农体系的意义和作用的认识还比较有限,现在如果盲目取消和抛弃这一制度,是否能得到好处是未知的,而坏处已经产生了;在制度环境发生变化的条件下,村民委员会的角色冲突已不是问题的关键,而集体缺乏经济基础以及村庄内部土地分配不公平已成为主要矛盾;当作为习惯法的村规民约与国家法相冲突时,不能公式化地强调以国家法同化习惯法,而应当寻求两者之间的相互妥协和合作。  相似文献   

15.
农村集体土地是维持农民生存的基本保障,而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为主的土地制度因分散经营而无法形成规模效益,对于共同富裕奔小康目标的实现,其功能是非常有限的.对农村集体的土地依照市场法则统一进行有效经营、形成规模效益是在农村实现小康目标的主要措施,这也是我国已经实现小康目标农村的普遍作法.但目前对农村集体土地依照市场规律进行统一经营尚存在法律制度上的障碍,主要是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不明以及缺乏核心权能(处分权),使集体土地所有权并非真正法律意义上的所有权.中央已经明确城乡统筹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原则,与此相适应,我国农村土地法律制度应该与城市土地法律制度统一起来,这是完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集体土地制度呈现为“共有私用”的地权形态。农民集体包含了权利主体、关系主体和制度主体,三者的弹性关系赋予农民集体以实践本位的存在模式。农民集体扎根于土地秩序之中,且从土地秩序中汲取政治动力,推动了土地政治过程。土地政治过程内在于集体土地制度的实践逻辑,体现了权利与权力、民主与集中的辩证统一。土地政治过程塑造了集体的统一性和自主性,凝聚了村庄的政治性,在促进土地秩序更新和土地价值实现的同时实现乡村秩序整合。因此,农村土地制度变迁须适当平衡集体所有权与农民土地权利的关系,维系乡村秩序再生产的活力基础。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土地政策的变迁围绕着以“所有权和经营权”为核心的产权制度展开,建党90年来的农村土地政策变迁相应经历了土地私人所有,农民自主经营;土地集体所有,集体统一经营;土地集体所有,衣户承包经营二三个阶段。当现行家庭承包制的制度效应逐渐释放完毕,新的弊端就暴露出来,全图上下对家庭承包制潜力的质疑和对土地政策彻底改进的讨论由此展歼,主要有上地国有水佃制、土地私有制、坚持和完善土地集体所有制三种观点。土地政策变迁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有限的农村土地资源只有与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土地政策相结合才能实现效益的最大化。未来的农地政策改革应围绕明晰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建立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发展现代农业展开。  相似文献   

18.
集体所有权制度是新农村建设中最基础的法律保障制度,它是促进农村生产发展的基本法律制度,是农村民主政治的基础,是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是承接国家和社会各方面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制度基础,是提高农业和农村组织化的基础。在新农村建设中坚持和完善农民集体所有权,首先要完善集体所有权的主体制度建设,将农民集体所有权的主体明确为集体成员,集体成员依民主原则行使集体所有权,集体所有权以民为主体,民主是其根本原则。完善农民集体所有权的权能,要创造条件并在条件成熟时对农民集体所有权的转让和处分的权能予以完善,要将集体成员对集体土地等财产的使用权和收益权的享有依据直接系于其集体成员资格,而不再是承包合同,同时赋予集体成员对集体财产的民主管理和监督权以及保护的诉权。  相似文献   

19.
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准确定性是改革和完善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的切入点。既有的定性都不具有法理和实践上的可行性。只有大胆借鉴英美法系的联合所有制度,重构大陆法系的共有形式,才能对集体土地所有权予以准确定性。新的共有形式———集合共有,与集体土地所有权性质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以集合共有规则来解释和处理集体土地所有权,既符合学理和逻辑的要求,更贴近中国的实际。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我国集体土地物权构建的法理基础及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并基 于对我国集体所有土地有关权利的现状分析,参照大陆法系国家具体的土地物权制度 ,提出了我国集体土地所有权完善措施,构建了我国集体土地农用地用益物权和建设用地用 益物权等用益物权形态。试图在我国集体土地上设计一个,以集体土地所有权为基石、集体 土地用益物权为重心的集体土地物权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