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世纪以来.西方文学的观念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传统的文学理论一般都认为文学性是指作品形象地反映社会生活.而二十世纪的西方文论则认定文学性是从语言开始的。文学语言与其他实用性的语言诸如日常用语和科技用语,有着很大的差别。这种差别主要体现在语言符号(即“能指”)和所指称的事物或概念(即“所指”)的关系上.在普通语言中.能指和所指呈合一的关系,能指即所指。所指称的事物和概念是语言符号的终极意义。在文学语言中.能指和所指却既合一又对立,语言符号除了指称事物和概念外.还指向和突出符号自身,对读者造成一种陌生化和新鲜感的效果.从而传达出不同于所指的审美含意。西方当代文论非常重视文  相似文献   

2.
瑞土语言学家索绪尔(1857-1913)提出了“能指”与“所指”这套符号概念,用以说明抽象概念或具体事物跟用来表示抽象概念、具体事物的语言符号之间的关系。概念、事物及其意义叫做“所指”;概念、事物及其意义的言语表现或文字表现叫做能指。在某种程度上说来,所指处于能指的背后,并且只有通过能指才能到达所指。能指是中介物,它需要有物质为依托,“意义”是能指与所指联结的产物。研究“能指”的指称能量究竟有多大?它与“所指”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这是语言符号学所研究的范畴。首先关注的是“称谓”,即给予具体事物或概念一个…  相似文献   

3.
“中介论”文艺观认为 ,文艺与社会生活之间经过一系列复杂的中介建立联系、相互作用并相互转化 ,这是一个双向、能动、具有创造性的过程。其中 ,文艺自身审美特性和艺术规律的中介作用尤为重要和直接。在文艺的生产创作—作品传播—接受与消费行为流程中 ,审美情感、艺术符号、艺术欣赏力等中介是准确把握文艺本质的关键。“中介论”超越传统“反映论”之处正在于建构了一个更系统、更科学的理论框架 ,并打破了根深蒂固的思维定势 ,增强了现代辩证思维的色彩。  相似文献   

4.
文章着眼于汉语趋向动词“下去”一词维译的复杂性,把这种复杂性置于双语层面,从能指和所指的视角进行观察,揭示了在双语层面上两种语言由于不同语义系统而形成的能指差异和所指差异,提出了能指阚和所指阈的概念,并说明了这两个概念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文学”作为学科能指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文学”为学科能指的现代所指,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已有相当稳定的界域。由此,形成了我们现代的文学史写作格局,但当所指相对稳定后,我们又会进一步发现“文学”作为能指的局限和误导。首先,从约定俗成的角度,“文学”的能指与所指之间充满着矛盾与歧解;其次,从文化传统的角度,在“文学”书写的同一性下,掩盖着技艺论、明道论与摹仿论、审美论、特殊言述的语义差异;第三,从学科发展的角度,视觉文化的冲击使文字的文学文本从中心趋向边缘。“文学”作为建构学科的概念,失去了近百年被赋予的价值,已到了重新思考的地步。  相似文献   

6.
在对文艺社会学方法论加以理解的基础之上,通过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在认识反映论值得肯定的方面以及不足之处的同时,确定中介论这一方法论的重要性,尤其对庸俗社会学所认为的文艺与社会的关系是直线式的因果关系这一观点进行批判,从而认识到文艺社会学方法论的根本中介即创作主体和社会两个方面,所有的中介论都要由这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之上论述文艺与社会学二者的相关性,具体联系到创作主体的精神生活和审美心理与社会心理、社会环境等中介来实现文艺与社会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7.
语言符号是约定俗成的,语言交际的前提是同一语言社区的语言使用者对同一符号的能指与所指的界定保持一致。能指的一致问题极为明显,人们都很清楚地意识到发音或文字的一致是交际所必须的,但所指的一致问题却由于意义本身的模糊与动态性而往往不被人们所察觉。所指的这种不一致既是语言变化的机制,也导致人们交际过程出现困难、误解甚至冲突,而语言使用中所指的趋同和人为的设定等将减少所指不一致带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三、人与文化的建构(一)前文所描述的这一语言太极图是世界上诸多语言类型的共同运作模式。在这个模式中,笔者借用了索绪尔的两个著名概念:能指与所指,但用法与原始概念不同,索绪尔把“读音———书写符号”作为语词的能指,把语词的“概念”、“意义”作为所指,能指与所指结合,共同形成一个语词符号。笔者将这两个概念大而化之,把某一种语言类型(譬如汉语)的语言规则,即存在于此语言类型中的普遍的形式规律———语音与语言符号层面的二元对立规律看作“能指”。笔者认为这是纯粹的真正的“语言”,或可称之为“元语言”———第一级二元对立…  相似文献   

9.
针对当下广告语言中,广告能指脱离商品本身,所指漂移的问题,依据索绪尔关于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理论,借助结构主义的思想,探讨了广告“能指”和“所指”之间的矛盾激化现象.研究表明:在当下广告语言中,“能指的漂移”导致“所指的漂浮”,最后会导致社会道德价值观的迷失.在广告的“能指”与“所指”之中,更应保持二者之间的和谐统一,才不至于传播误导信息,危害社会.  相似文献   

10.
正效配置的实质是实现图像对语言所传播的预期信息的强化、渲染、深化。语言与图像所指相同视角下正效配置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利用语言所指与图像能指之间的类似性关系;语言与图像所指不同视角下正效配置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利用语言所指与图像能指之间的相关性关系。充分认识图像作用,积极发挥图像优势,为语言组接恰当图像,使语言与图像协调互补、相得益彰,是正效配置实现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语言结构体系是由一系列不同特征、不同功能的语言符号构成的,语言符号在语言结构体系中千变万化,它的特征和功能已经远远超出了人们习以为常的纯语言学意义的阐释范围。虽然结构主义语言学关于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对阐释语言结构体系具有借鉴意义,然而能指和所指这一对符号学范畴包含了丰富而复杂的内容,需要作进一步的细致具体的解剖。语言结构中各种符号在组合和聚合这两个轴承上的巧妙运转,构成了能指  相似文献   

12.
新"语义三角"模式的理论核心在于能指表现为历时性隐喻化过程,而所指或共指则是共时平面上隐喻化的产物.隐喻化的过程就是意义建构、意义转化的过程.任何意义的能指终究是要向所指过渡,于是被约定俗成为其民族或语言社区所共有的东西.所指意义在隐喻化过程中产生词语的多义性,或意义的延展、或嬗变.这一切归根结底是社会心理因素和语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索绪尔基于符号学语言观,提出了能指和所指的概念。由于这两个概念是基于静态的词层提出的,所以既不能对能指和所指“过剩”现象加以合理解释,也无法扩展到句层。为此,本着继承和发展的原则,依据“语言变体”理论,对能指和所指的概念内涵进行优化处理,提出了一个既能体现索绪尔初衷,又可扩展到句层的优化方案,以期更好地理解他的这一组术语,最大限度地发展和应用他的语言符号观。  相似文献   

14.
试论缩略语及其与原词语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缩略语是基于经济原则把较长的短语(词)通过缩减、节除等方法缩减而成的词语.它与原词语,所指相同而能指不同.缩略语的能指和所指是间接的反映关系,原词语的能指和所指是直接的反映关系.缩略语中各组成部分的所指不是其本身的意义,而是其所代表词语的意义.原词语的能指是缩略语的能指和所指的中介.我们理解缩略语意义的时候,必须依靠原词语,从整体上把握原词语的意义.缩略语和原词语的能指不同,致使语法功能也会有所不同.缩略语通过词化,可构成新词语.  相似文献   

15.
象似性是指语言的能指和所指之间有一种必然的联系,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可以论证的,有理据的。从语音词素、句法结构、篇章等层次对语言的象似性作了分析。指出语言的象似性作为语言符号系统内与任意性相对的一极,也是语言的固有根本属性。  相似文献   

16.
语言符号的层次性是现代语言学的核心理论之一。虽然现代语言学的创始人索绪尔没有直接提出层次性的概念,但他关于能指与所指的二元对立、形式与实体的二元对立、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以及能指的线性原则等思想为叶姆斯列夫、兰姆和韩礼德等人的层次理论提供了共同的理论背景。在对这三位学者有关层次的分类、层次的内容以及层次间和层次内部关系的描述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探索并评介语言层次理论在他们之间的传承模式和发展概况,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语言符号的本质。  相似文献   

17.
艺术符号的特点和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符号包含能指和所指两个方面,可以区分为标志、图像、象征三种形式。艺术符号多为图像或须还原为图像,其能指与所指的关系最为复杂。就直接所指而言,艺术符号一般属于次语言,不过同时具有语言和超语言层次的内涵,因而能够完整展现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8.
费尔迪南·德·索绪尔说的语言符号任意性是指"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是不可论证的."能指"并非物理意义上的声音,而是声音给人留下的心理印迹."所指"也并非客观存在的实物,而是代表实物的概念.心理印迹与概念之间没有自然的联系,也无理据可言.在具体一门语言内,在象声词等声音符号中的象似性是极低的,但是在象形词、合成词、派生词等书写符号中却有一定的理据性.  相似文献   

19.
西方美学的根本失误在于以“理性图式”取代了“审美图式”。中国美学的根本失误在于以“伦理图式”取代了“审美图式”,后现代美学的根本问题存在于以“欲望图式”取代了“审美图式”,它本质上是一种“被理性异化的欲望本身”。这是中西美学走向其历史沉沦的根本。  相似文献   

20.
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在普遍商品化社会,唯有把审美形式作为中介物才能够拯救文艺的真理,而文艺真理是物化社会的真理之光。这种审美形式观本质上是审美形式的中介论。它既区别于现代西方美学的形式本体论,也区别于传统马克思主义关于文艺作品形式的观点。从哲学方法论看,这种审美形式观根植于早期马克思哲学和经济学中的人本思想、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现代资本主义物化和异化的批判、黑格尔哲学逻辑学的批判精神及其客观唯心主义的辩证法,以及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哲学心理学思想方法,这些不同学派的庞杂的思想方法,在法兰克福学派的人本主义与抽象辩证法的基础上获得统一;从美学的继承关系看,它也是对以康德、席勒为代表的德国形式美学批判继承的结果;从文艺学方面看,它又吸收了俄国形式派诗学的文艺形式本质观的个别观点,并批判吸收了现代派的文艺形式创作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