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当代中国法治现代化和法典化的时代背景下,将诚实信用原则升格确立为劳动法基本原则不但必要而且正当。在立法方略上,应以编纂劳动法典为契机和路径,将作为“劳动合同订立原则”和“从事职业中介活动原则”的诚实信用原则升格为劳动法基本原则,并与其他劳动法基本原则(劳动自由、劳动协调、劳动保障)进行体系化考量,合理置入劳动法。劳动法诚实信用基本原则的适用应在穷尽规则并恪守禁止向一般条款逃避原则的基础上,确立合理的边界和限度,防止法官滥用自由裁量权。  相似文献   

2.
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了调解、仲裁、诉讼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劳动法》实施20年来,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凸显出一些弊端。是彻底摒弃原有体制,实行单一仲裁或单一诉讼模式,还是采取“扬弃”,即在保留原制度上进行改革完善,这是目前法学理论界探讨修改《劳动法》争议的议题之一。本文结合《劳动法》实施以来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实践,对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改革提出建议,以期为《劳动法》的修改作参考。  相似文献   

3.
穆随心 《学术界》2012,(12):95-102,285
"倾斜保护原则"是我国劳动法基本法原则,是劳动法理论及制度建构的基石。劳动法"倾斜保护原则",是由"保护劳动者"和"倾斜立法"两个层次构成。雇佣劳动的属性决定了其形成的劳动关系的从属性,而劳动关系的从属性所决定的雇主和劳动者的"强势主体"和"弱势主体"的"新的身份",成为劳动法"倾斜保护原则"的法理依据。  相似文献   

4.
我国劳动立法若干问题探析蒋学毛关于调整范围问题劳动法作为调整劳动关系及其与劳动关系密切相联的其他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应该适应于全社会所有劳动者。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各类劳动者的情况复杂,政治、经济待遇千差万别,因而使得我国《劳动法》调整范围的...  相似文献   

5.
赵德淳 《理论界》2004,(4):92-93
1995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是我国建国以来第一部劳动法典。用法律手段调整劳动关系已经成为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管理的基本模式。《劳动法》是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制定的,它在我国特定的历史时期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现行的《劳动法》中有一些内容已经不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整劳动关系的需要。特别是今年我国出现的严重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越来越暴露出《劳动法》的滞后性。本文根据我国《劳动法》实施的情况,结合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整劳动关系的需要,就《劳动法》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做一探讨,以期更好地完善我国的《劳动法》。  相似文献   

6.
1993,我国发布了《企业最低工资规定》,199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再次明确指出,我国实行最低工资制度。目前,全国已有十三个省市实施了这一制度。本文拟就实行最低工资制度的一些基本问题作一粗略探讨。一、最低工资制度:现代市场经济的必然最低工资,是为了保证满足劳动力再生产的最低需要,国家通过法律,规定企业对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劳动者所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实行最低工资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于,最低工资规定是强制的。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最低工资制度不仅是整个经济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  相似文献   

7.
劳动法的立法目的具有双重性.倾斜保护劳动者系劳动法的直接目的,而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则是劳动法的终极追求.两者各有其不同的指向、内涵、功能与作用机理,不能相互取代与吸收.劳动法的终极目的对直接目的既具有包容性,又具有制约性,以求保持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利益平衡与和谐共处.对劳动者倾斜保护的支持与限定作为基本理念始终贯穿于劳动法的各项制度之中.  相似文献   

8.
民法与劳动法:制度的发展与变迁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在现代法的体系中,民法与劳动法都是彼此独立的法律部门。民法从传统走来,日益实现现代化。尽管经历了“私法公法化”和“民法商法化”的洗礼和挑战,但民法作为以商品经济为基础的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私法文化底蕴的法律部门,在理论体系和制度体系上都日益成熟和完善,正以昂扬的姿态步入21世纪。劳动法是诞生较晚但发展较快的法律部门①,迄今为止,共产生三种类型劳动法制度:资本主义劳动法、社会主义劳动法和国际劳动法。尽管这三种类型劳动法在历史上并不是同时产生的,但现在却同时并存,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劳动法学的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9.
阎天 《学术月刊》2022,(2):103-112
自现行宪法出台以来,我国劳动法学界形成了难以自洽的宪法观:一方面强调劳动法作为宪法实施法的地位,用宪法论证劳动法作为法律部门的独立性,支持其改革劳动法治的主张;另一方面并未将宪法当作法律规范加以准确解释,而是在基本原则和具体制度层面都反复偏出宪法原意,且这种偏出缺乏正当性。这种宪法观无法让劳动法真正融入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秩序,应当引入部门宪法的理念加以改造。为此,既要积极将劳动法问题上升到宪法层面思考,又要采取温和的原旨主义解释立场,注重运用历史和体系的解释方法,准确衡量各种解释素材的权威性。  相似文献   

10.
与传统劳动雇佣的管道化、从属性较强等特点相比,平台经济时代用工关系具有开放性、从属性淡化等特点,使得传统劳动法制难以完全覆盖和适用于平台用工关系。但究其本质,平台从业者与平台企业之间依然存在着身份从属与经济从属等特性,且平台企业对从业者在承接和完成派单工作任务过程中具有监督、管理等权利,以及利用算法对其工作与收益进行控制、分配等特点,这使得平台企业与传统劳动雇佣一样,都是作为资源与资本的占有方对从业者具有绝对强势与优势地位,从业者的弱势地位与处于被控制状态明显,因而并没有改变用工与被用工的基本逻辑,由此决定了在平台用工情况下,传统劳动法的实施与适用逻辑依然充分有效。将平台用工纳入劳动法调整与规范范围,符合劳动立法的基本宗旨与制度建构的法理逻辑。  相似文献   

11.
劳动争议处理受制于劳动法的基本理念和功能以及一国法律文化传统的影响,西方各国劳动争议处理模式之形成与发展,与各国所采用的劳动法制模式有紧密关联。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程序存在诸多问题和弊端亟待完善。借鉴西方各国模式及其特点,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改革应着重完善争议处理机制,改革劳动争议仲裁体制及程序。  相似文献   

12.
雇佣关系是特定的劳动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劳动法》的调整对象是劳动关系,雇佣关系在我国现行法律中还没有明确的规定。但实践中雇佣关系在劳动争议中的经常出现,给我们研究劳动法的调整范围拓展了空间。本文认为,虽然雇佣关系与劳动关系有所不同,但它们在实现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劳动关系,尤其是劳动关系和雇佣关系所兼有的隶属性、平等性、人身性和财产性等特性,使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雇佣关系属特定的劳动关系,应列入劳动法的统一调整范围。  相似文献   

13.
涉外劳动争议中劳动法适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勤 《江淮论坛》2005,(3):72-76
涉外劳动争议主要发生在外国人在中国境内提供劳动服务和劳动者在境外提供劳动服务的劳动关系中。涉外劳动争议通常是通过劳动仲裁和诉讼来解决。在法律适用问题上,我国目前采用单边冲突规范,规定只能适用中国劳动法,不利于解决涉外劳动争议。建议在一定条件下适用外国劳动法解决涉外劳动争议。  相似文献   

14.
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进一步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也为HR转型背景下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了优良契机。基于此,文章介绍了HR转型与专业人才培养的关系,分析了HR转型对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课程教学的影响,探究了HR转型背景下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课程的教学现状,论述了HR转型背景下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课程教学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5.
论兼职劳动所涉及的法律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在劳动法律制度中明确肯定兼职劳动也是一种符合法律规定的劳动形式,与此同时,要充分考虑与现行劳动法律制度相互协调的问题,在此前提下,针对兼职作出一些法律限制、调整和补充,并加以规范,使兼职劳动融入到劳动法的调整范围之中,并有相应配套制度作保证。  相似文献   

16.
外包用工较之劳务派遣和内包用工更便于企业规避劳动法责任,这根源于外包用工的固有特性和现行立 1法对外包用工规制的缺陷.为此,应当完善外包用工的劳动法规制,明晰总、分包关系中发包人承担劳动法责任的 1制度措施,将个人承包人作为经济从属性劳动者纳入劳动法的适用范围等,以拓展和持续<劳动合同法>实施后保 l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7.
王从烈 《兰州学刊》2009,(11):142-144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劳动法制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已为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撑起了保护伞。但与此同时,人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我国劳动法制建设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即如何以理性双赢实践劳动法、扫除劳动法的“灰色地带”、提高劳动法的预见性和针对性、实践中正确定位和处理劳动合同与集体合同的关系、约束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强化劳动执法、监督、检查。对此,立法机关和有关方面应深入研究,认真对待,正确把握。  相似文献   

18.
劳动法制定后,必须在劳动实践领域贯彻实施,才有价值和意义.我国劳动合同违约现象比较严重,归根结底是当事人缺乏劳动守法精神.而劳动守法精神的养成必须树立劳动法主体的公民意识,塑造劳动合同当事人的道德精神,确立根深蒂固的法治理念.  相似文献   

19.
就2008年以前的劳动法律制度及司法实践来看,对劳动者权利的法律保护微显薄弱和不足.完善劳动法规制度,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新劳动法的主要目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关'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签订的相关条款的颁布和实施,符合大多数劳动者的意愿,也适应了目前时代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的提出最低工资及最低工资制度一直是劳动经济学和劳动立法备受争议的问题之一。自1938年美国联邦有关最低工资的法规颁布以来,不断地有经济学家对其提出否定性的意见。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于1993年11月以政令方式对最低工资实施作出了规定,1994年出台的《劳动法》中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