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共分享     
《经营管理者》2013,(10):7-7
封面故事:科技头脑风暴 看着苹果步履蹒跚,就像在看—位刚过了巅峰的职业拳击手颤巍巍地移动步伐,  相似文献   

2.
<正>当我们翻开历史,晚清名臣张之洞的为官之道以及他彪炳千秋的功业,穿越历史的时空,仍然激励着后人。一、为官之首要:忠正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出身于官宦之家。他由科举步入仕途,历任学政、巡抚、总督、大学士、军机大臣,是晚清政坛上活跃了半个世纪的风云人物。  相似文献   

3.
正张之洞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颇具影响力的风云人物,作为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开创者,他经手筹建官办新式企业无数:在广东,就有枪弹厂、铁厂、枪炮厂、铸钱厂、机器织布局、矿务局等;调任湖广总督后,他以武汉为中心,先后创办了汉阳铁厂等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并开办内河船运和电信事业。别看他承办了这么多实业,可是他生活却过得很清苦。他为官清廉,从不索贿受贿,因家中人口多,日子过得很艰难。有时实在挺不过去,他就派人典当衣服过日子。张之洞在自我评价时说:  相似文献   

4.
朱韬 《决策》2010,(Z1)
张居正有句名言:世不患无才,患无用之之道。领导者只有具备识才的慧眼、用才的气魄、爱才的感情、聚才的方法,才能开创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张之洞是晚清名臣,后期洋务派的杰出代表。他早年中举,中年封疆,晚年入阁,观其一生为维护日薄西山的大清王朝鞠躬尽瘁。而他生前口碑却不很好,时人也颇多诟病,其罪状之一便是自命清高、张狂傲慢。但是,张之洞的识才与用人之能,却值得称道,是一个被毛泽东称为不该被忘记的人物。  相似文献   

5.
张鸣 《领导文萃》2014,(24):37-40
正在晚清重臣中,张之洞属于跨世纪的人物,从19世纪活到了20世纪,因此有照片传世,还不止一张。照片上的张之洞,是个一把胡子的干巴老头,没有什么招人喜欢的地方,当然也没有什么讨人嫌之处。说他是"可人",当然不是因为长相,而是此老的为官之道。曾国藩说李鸿章拼命做官,俞樾拼命做学问,言外之意是李鸿章为官有道,会做官而且能做官、做能官。但是,如果跟张之洞  相似文献   

6.
在晚清重臣中,张之洞属于跨世纪的人物。从流传下来的照片看,他是个一把胡子的干巴老头,没有什么招人喜欢的地方,当然也没有什么讨人嫌之处。说他是可人,当然不是因为长相,而是此老的为官之道。做京官,属于“清流”(同光之际,清流是朝廷一景,人称“青牛”,与之谐音喻此辈,经常激清扬浊,讥讽时政,尤其好跟那些办洋务的地方督抚为难),有敢言之名;做疆吏,属于能臣,有洋务之功,过了半个多世纪,毛泽东还说中国的重工业不能忘了张之洞,就是不跟外国人谈判,不签条约。张之洞在京城做清流的时候,向以敢谏闻名。1880年,宫里出了件惹得朝野大哗的事件,…  相似文献   

7.
《决策与信息》2007,(10):42-45
张之洞在满清光绪王朝督鄂主政期间,主张兴政、兴工、兴商、兴教等改革和开放。19年里建树甚多,从重工业、加工业到市政建设等,几乎涵盖每个领域,使深处内陆的武汉辉煌雄起。这位“洋务先驱”将毕生的精力放在湖北,他的生命早已与这块土地融为一体,历经百年仍为百姓所称颂。孙中山曾评价他是“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今年是张之洞离鄂100周年暨诞辰170周年。  相似文献   

8.
蔡建军 《领导文萃》2015,(7):116-119
阅古知今,历史上的吏治故事,总能给今天带来启示。比如晚清名臣张之洞,之所以能在险恶的局势中脱颖而出,励精图治,功垂青史,其为官之道,为时人所誉,为史家所赞,值得后世思考。为官之首要:忠正纵观张之洞的一生,始终保持着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对国家利益的维护。他勤于政事,一身正气,用权不结党,用人不谋私,始终做到心正、言正、行正、身正。  相似文献   

9.
梁纪锋 《领导文萃》2012,(14):37-40
在晚清四大名臣中,张之洞没有曾国藩那样走红,没有左宗棠那样牛气,也没有李鸿章那样位高权重。但令人称奇的是,在政局动荡、国势颓废、人心背离的晚清,他竟然一生都在升官,一生都没有被贬,甚至没有受过任何处分,并最终成为慈禧临终的托孤重臣。在生活中,张之洞是一个非常奇特的人物,说他奇特,是指他有一些奇异的怪癖。张之洞升任山西巡抚后,每天凌晨一点半  相似文献   

10.
新闻传媒行业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两大属性。目前业界对意识形态属性已有共识,但对产业属性的研究和实践才刚起步不久。产业属性决定行业发展需要专业的传媒职业经理人队伍作支撑,而建设一支专业的、具备一定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深谙经营管理之道,并掌握企业经营权的传媒职业经理人队伍又是我国传媒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保证。本文就传媒属性、传媒行业对国家影响力的重要性及如何建设传媒行业职业经理人作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1.
论企业职业管理的新视点──职业发展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职业发展观,系现代企业组织为其成员构建职业生涯开发和渡过工作生命周期的职业通路,使之与组织职业需求相匹配、相协调的管理思想和理念。它对于组织进行有效的职业管理、塑造优秀企业文化、组织发展与创新、以及员工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和作用。必须制定个人和组织的职业计划,以保证职业发展观的具体实施。  相似文献   

12.
职业生涯关乎一个社会人的一生。而在中学阶段特别是高中阶段就开始关注与职业生涯相关的问题,特别是刻意培养其意识的产生,极为重要。在普通中学或职业高中,关注职业意识的培养甚至较学习成绩更为重要,这是根据学生今后潜在的发展动向而制定的计划,对其自身切实的进步有实际意义。本文主要谈职业意识中,关于学习意识的培养之意义、途径及其潜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职业设计与职业管理是近年来颇受关注的人力资源管理重要课题。其主要目的是根据组织内成员的不同特长,结合工作要求,帮助组织成员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能力。文章针对行政秘书这一职位,就职业设计与职业管理的科学化做出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魏薇 《经理人》2010,(9):34-39
公司治理不完善、授权约束体系缺失、“空降兵”难存活、资方出尔反尔,中国职业CEO一出生就缺乏生存的土壤。 作为中国职业经理人的代表,唐骏具有“现代+中国式”的职业精神、卓越的领导能力、天才的商业智慧。可是,他良好的品牌形象却一夜之间栽了。职位究竞会受到职场环境、社会环境、企业制度、职业伦理、个人动机怎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会计职业判断,是会计领域中的一个永恒课题.只要存在会计行为,就会有职业判断行为的存在.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日益严重,企业管理当局及会计人员操纵会计政策选择、滥用会计职业判断的行为已经到了让人难以容忍的地步.本文试图从会计职业判断及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行为合理化的含义入手,论述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行为合理化的实质,确定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行为合理化的基本原则,从而找出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行为合理化的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16.
中职生的职业意识决定着中职生未来的职业活动,帮助中职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使之成为企业欢迎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是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重点。中职院校的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所以要从认识职业特点、注重职业训练、进行职业实践,提高职业素质,培育职业精神等诸方面对中职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  相似文献   

17.
张之洞是洋务派主要的代表人物,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是封建制度的卫道士,同时又是学习西方的先驱者。在传统自然经济向社会化商品经济缓慢过度的时期,他的经济思想一方面客观上促进了商品经济在中国的萌芽,一方面又成为民族资本主义的羁绊。本文对张之洞的经济思想进行浅析,论述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其经济思想中的,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和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交织与矛盾,进而对张之洞的经济思想做一个较为全面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张鸣  龚怡端 《领导文萃》2006,(1):119-122
清末官场上据传有三屠,张之洞为“士屠”,袁世凯为“民屠”,岑春煊为“官屠”。张之洞得名大概是因为他主张废科举,断了大批“士”的上升之路;袁世凯则是因为镇压义和团,杀了不少大师兄、二师兄之类的团民;而岑春煊的“官屠”之名,却是从他立志整顿吏治这儿来的。岑春煊的发迹是因为1900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西太后老佛爷仓皇出逃,一路上缺兵少将,餐风露宿,担惊受怕,在这紧要关头,第一个赶来勤王的地方官,就是岑春煊。有岑带来的千把兵马,不管顶用与否,老佛爷总算心里踏实了许多。从此以后,当时还是个按察使的岑春煊,深受老佛爷的宠信,一路官…  相似文献   

19.
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近年来受到更多的重视,本文从高校管理的角度出发,从加强职业准入、注重职业管理、完善职业提升、提高职业能力、制定职业规范、重视职业生存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旨在对辅导员的管理和发展问题进行探讨,文章中提出了一定具体的解决办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20.
新准则体系的发布和实施,要求会计人员具备较高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该文就对会计职业判断的认识及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途径,做了一些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