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领导决策信息》2011,(16):13-13
背景资料 2010年6月12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指出各生态功能区未来进行生态维护建设和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财政资金.将主要依靠财政转移支付。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据悉,国家发改委正在制定《“十二五”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规划》.相比以往各职能部门分头制定相应规划,这是首次把教育、就业、医疗等各项基本公共服务作为一个体系来统筹考虑,出台国家层面的规划。  相似文献   

3.
王建中 《决策》2006,(12):57-58
近十年来,我国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分配重心主要向中两部地区倾斜,2004年全部转移支付中,中两部占用86%,东部占14%,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中西部占91%,专项转移支付中西部占82%。2004年中西部地区GDP占全国的47.5%,含税收返还等在内的财政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41.3%,实施财力性转移支付后,中西部地区财力比重由41.3%提高到48.5%,上升了7.2个百分点。由于中央财政在中西部地区安排的专项转移支付较多,中西部地区财政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到了53.7%。实践证明,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在调节和缩小地区间财力差异、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缪小林  张蓉 《管理世界》2022,38(2):129-149
基于公式化分配的均衡性转移支付,不断推进各地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均等化,但还不能保障居民感知层面的均等,均衡性转移支付需要迈向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的制度化治理.本文从充分性和平衡性两个视角刻画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感知,构建均衡性转移支付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治理逻辑,主要围绕"转移支付→支出行为→均等化感知"主线,重点考察公众参与、社会监督和绩效激励产生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1)均衡性转移支付增强了居民充分性感知,但对平衡性感知的影响不显著;(2)民生服务支出有利于提升居民充分性感知,交通运输支出有利于提升居民平衡性感知,但均衡性转移支付对这两类支出占比提升存在显著抑制;(3)适度的公众参与能够改善均衡性转移支付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感知的积极影响,但社会监督和绩效激励两类调节效应并不显著.结果 表明:均衡性转移支付提升居民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感知水平,引导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支出行为是关键,激发公众参与、强化社会监督和完善绩效激励是重点.  相似文献   

5.
<正> 加入WTO后,提供了我们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先进管理经验的良好契机。其中,加拿大联邦政府对省级财政的转移支付经过近20年的探索和实践,已经建立起一套比较完善和成熟的转  相似文献   

6.
国家行政学院许正中和天津大学管理学院杨玉珍近日撰文指出.“十二五”作为我国多元复合转型加速期,客观上存在矛盾激化的可能。而要避免和化解这些矛盾和问题,转变政府职能,构建社会普遍服务体系,打造阳光透明政府,完成公共财政和公共行政改革与创新就成为关键所在,这也是“十二五”期间需要给予高度重视的重大战略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由于税收体制不合理,国家预算透明度较低等原因,纳税人感觉所要承受的税收负担比实际的负担要轻,只看到政府的财政支出所带来的好处,却忽略了自己为此付出的代价,这都是"财政幻觉"。本文介绍了财政幻觉假说的相关内容,从财政幻觉产生的原因出发,结合我国财政体制中的实例,提出了若干建议,政府应减轻纳税人税收负担,将财政支出更多地用于民生,让人民受益。  相似文献   

8.
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中体现"公民本位"的理念是新时期政府努力前进的方向所在。怎样选择路径才能使我国的公共服务均等化充分体现"公民本位"是值得思考和探析的问题。本文将从公民参与和制度规范的维度来分析此问题,以探寻出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中"公民本位"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9.
“九五”时期,奉节县委县府率领广大财税干部奋力拼搏,创下了各项工作历史最好水平。但由于历史原因,受地理、经济环境的限制,奉节人民仍然在“吃饭财政”圈子里打转,在连年赤字中裹足不前,在沉重的债务中艰难度日。为了改变全县财政捉襟见肘的局面,在新世纪的第一个春天,一个凝结全县上下心血,以改革为主题的《奉节“十五”财政规划》应运而生。自此,奉节人冲破重重险阻,冒着巨大风险,开始了财政改革的破冰之旅。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河南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河南省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残疾人生活总体达到小康,参与和发展状况显著改善;建立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基本框架,其中郑州等7个省辖市和尉氏等26个县(市、区)于2012年率先建立,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完善残疾人事业法  相似文献   

11.
<正>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财政作为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宏观经济运行的调控杠杆,经历了由“形成杠杆”到“实质杠杆”的转变。下一阶段应向“核心杠杆”演绎;传统的“大财政、小  相似文献   

12.
《领导决策信息》2008,(35):13-13
案例背景2004年起,广东省对县级财政实施激励机制,在财政一般转移支付领域引进竞争机制,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启动的实施双转移战略,客观上要求资金分配打破按行政区域配置资源的方式,转变为按经济区域配置资源。广东省专门出台了《关于省级财政专项资金试行竞争性分配改革的意见》,对装备制造业专项资金等  相似文献   

13.
《决策》2012,(6):18
交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脉.打造幸福池州,交通理应先行从无一寸高述与铁路到现今发达的交通络,乃至正在形成的“皖南交通怄纽”,池州市初步实现了由交通末梢向综合性交通枢纽的历史性跨越,基本构建了四面通达、便捷高效的立体交通大格局。  相似文献   

14.
夏仕应  汪名旵 《决策》2004,(7):6-10
安徽“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对于省级来说,承担的是更多的事务和责任;对于市级来说,在失去部分财权的同时,也有些许轻松,可以投人更多的精力致力于城市自身改革和发展;对于县级来说,无疑是解决诸多现实难题的一剂良药。  相似文献   

15.
《江西省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江西省粮食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江西省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培养、培训盲人按摩人员2200名,其中440名达到医疗按摩水平;对6万残疾人托养服务予以补助;使50万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支持对0-6岁贫困残疾儿童免费实施抢救性康复;扶助2.5万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进行危房改造;实现全省城乡新安排残疾人就业10万人。  相似文献   

16.
一、财政均衡制度产生之前,在分权型国家已存在政府间税收划分或转移支付 撇开人类历史上长期的封建皇权专制时代,最早的分权型政府可以追索到1707年的英国,即在英国工业革命后产生了世界上第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之后的第6年,苏格兰加入了大不列颠联合王国,此后,1800年爱尔兰加入联合王国。虽然苏格兰和爱尔兰的加入均基于与英格兰政府签定的不平等条约,但从政治的角度,苏格兰和爱尔兰仍保持较高度的地方自治。因此,考察地方自治的历史,英国是最早的例子之一,其地方自治理念通过其殖民扩张,也植入到其英属殖民地,并先后产生了以分权为特征的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等英属殖民地类型的联邦制国家。此外,英国虽然具有地方自治的政治传统,但却是传统上收入高度集中的国家,自治的地区政府无专门的税收,而是从中央政府获得财政补助。因此,英国的政府间财政补助或转移支付可以追索到1707年苏格兰加入联合王国时英国中央政府与苏格兰政府的财政安排。如果以是否存在现代意义的分权体制作为开始,英国应是世界上最早产生财政转移支付的国家。当时英国的财政转移支付经济更多地出于政治和统一的考虑。  相似文献   

17.
专项规划一览《"十二五"黑龙江省畜牧业发展规划》《黑龙江省城乡规划"十二五"规划纲要》《黑龙江省兴边富民行动规划(2011-2015年)》《"十二五"黑龙江省畜牧业发展规划》到2015年,奶牛存栏将达到350万头;生猪出栏4800万头;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600万吨、160万吨和1000万吨;畜牧业产值实现1870亿元,年均递增16.5%。畜牧业增加值年  相似文献   

18.
分税制改革以来,金额巨大的财政转移支付是否是地方政府支出规模持续扩张的重要推手,国内研究对此缺乏深入的理论分析。国外经典文献提出了"财政幻觉"等4种假说,来解释转移支付对政府规模的影响,但这些理论解释是否适用于中国,有待检验。通过引入"价格效应"——转移支付导致公共服务的价格下降,本文从微观视角揭示了一般性转移支付产生"粘蝇纸效应"的独特机制,即"价格效应"是转移支付促使地方政府支出较快增长的关键因素,这印证了税收成本假说。基于2000~2007年中国县级层面数据的实证分析以及多个维度的稳健性检验,证实了上述发现。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我国建设地方税系和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9.
近日,国务院印发《十二五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规划》。《规划》主要涉及创新基础设施、创新主体、创新人才队伍等方面。其中,财政科技投入和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超过20%;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野外观测台站(网)分别  相似文献   

20.
社会经济发展的极终目的是追求幸福,提升国民的幸福指数。关于什么是幸福,如何构建幸福,可从经济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不同的学科视角进行解读。经济是幸福的物质基础,从经济学视阈研讨幸福,有助于理清经济与幸福的关系,明确构建幸福的经济要素与条件,探索中国式幸福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