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史记》有言:“世亦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自古以来。多少英雄豪杰,立再造乾坤之壮志,扬国家民族之大义,殚精瘁力,为民献身,创千秋万世之功,留天地浩然之气。当今之世,中国共产党人定强国富民之策,创和谐美好之邦,是为非常之人。亦为非常之事。本刊提出治家治国之非常道,赞家国同治之典范。暴败家败国之个案,谨献读者之左右,以期既“扫”一室又“扫”天下。  相似文献   

2.
罗海岩 《领导文萃》2014,(7):117-119
正盖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最近网上有个著名帖子"领导人是怎么炼成的",用动画形式介绍中国领导人产生的途径:他们都经过了多个地区和领域的漫长历练,经过急难险重的考验,通过层层考核选举,才从8500多万党员中遴选而出,成为国家领导人。比如,十八大产生的七位常委中,工作范围覆盖中国大半个版图,所辖人口和综合指标都相当于欧洲几个国家,深谙国情民意。习近平历经  相似文献   

3.
古往今来,但凡非常之人,必举非常之事,成非常之功。“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就是中国现代科技史上的非常之人。他胸怀满腔赤子之情,攀登世界科技之巅,为国家强盛创建了奇特之功,他的名字同辉日月,独放光彩。  相似文献   

4.
一、包庇行为概述 在刑事诉讼中,包庇一词是袒护、掩盖犯罪之人之事的意思,包庇行为是袒护、掩盖犯罪之人之事的行为。按照包庇内容的不同,可以把包庇行为分为两种.一种是包庇犯罪之人,一种是包庇犯罪之事。  相似文献   

5.
敖堃 《领导文萃》2013,(13):43-45
制度更可靠汉武帝深谙海纳百川、广招人才的道理,为了招揽人才,他甚至下求贤令,"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没有曾祖父刘邦识人、用人、控制人的特殊天赋,刘彻更注重制度建设,通过制度来选拔人才、任用人才、控制人才。制度显然比天赋更可靠。最初是贤良对策制度。汉武帝首先提出治理天下的一些难点,给全国人命题作文,上书言政,通过对治国之道的论述来发现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建元元年十月,汉武帝下诏,要全国举荐"直言敢谏之士"百  相似文献   

6.
"尺寸之功"虽是"功"却因为"微小"而难以显著,更难以抓住上级的眼光。如何引导领导干部对待"寸功",就成为当下创新管理的重要环节。"尺寸之功"之本质,是基层之事的真抓实干、辅助之事的不遗余力、常规之事不断完善、积累之事一如既往。因此,领导者对"寸功"要秉持初心,驰而不息地立足群众之需,秉持服务本心,重视职位之责,着眼夯实基础,校正成功标准。  相似文献   

7.
不过一败     
薛仁明 《领导文萃》2013,(13):66-68
项羽刘邦之事,两千多年了;世人言之不尽,也思之无穷。我是个乡野之人,读史书,一如刘姥姥逛大观园,只觉得眼花缭乱。但是,看他二人之起起落落,倒让我想起了自己的一桩小事。那是1996年的夏天,贺伯台风侵台,引发空前的自然灾难,也带来台湾社会偌大之撞击。有感于斯,我写了篇一万两千字的长文;下笔前、完稿后,一直都澎湃汹涌,久久不能自已。后来,将  相似文献   

8.
<正>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句话蕴含着深刻的激励哲学。为什么要赏?赏相对于罚而言是正面、鼓励、向上的引导,能够实现正常条件下实现不了的目标。为什么要重赏?这是因为激励效力有递减性,如果发现非常之人,使用和挖掘非常之力,就需要用非常之激励。赏什么是没规定的,要根据特殊环境和特定目标,提供奖赏之物,用组织资源提供给完成特殊使命的人,而不掉入"只让牛干活又不给牛吃草"的陷阱。赏给谁并没有指定之人,谁完成任务就赏给谁,不存在私下交易或者"封  相似文献   

9.
章代国 《领导科学》2004,(10):22-23
如何管理有功之臣?中国历史上的领导人大体有这么三种做法:一是害怕有功之臣功高震主,对他们杀之、弃之。二是对有功之臣敬之、捧之、宠之、畏之、不敢动之,直至宠坏了功臣、宠败了事业。三是以高超的领导艺术管理有功之臣,使他们不吃老本,永立新功。历史上的高明领导者都深谙第三种方法,他们管理有功之臣的方略大体上是:承认其功,奖赏其禄,恰当使用,适时教诲,在不断的批评帮助中使他们成为肱股之臣、得力干将。敲山震虎所谓敲山震虎,是指在对有功之臣实施批评时,不是直接批评其本人,而是借助于他人的经验教训,“指桑骂槐”,晓之利害,使其明…  相似文献   

10.
正做合格党员干部,首先要做大写之人、行君子之道。一要挺起精神脊梁。有信仰,对共产主义理想无比坚贞,对马克思主义无比坚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比坚定。有操守,防患于未然,不开"第一次"闸门,不开"下不为例"口子。有正气,行为端正、心地纯正、办事公正。有担当,做到日常工作能尽责、难题面前敢负责、出了问题敢担责。二要坚持以学修身。首在明理。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补"钙"壮"骨"、固本培元。要在养德。从中国优秀传  相似文献   

11.
如何驾驭有功之臣?中国历史上的领导人大体有这么三种做法:一是害怕有功之臣功高震主,对他们杀之、弃之;二是对有功之臣敬之、捧之、崇之、畏之、不敢动之,直至宠坏了功臣、宠败了事业;三是以高超的领导艺术驾驭有功之臣,使他们不吃老本,再立新功,高明领导者都深谙此道。高明领导者的方略大体是:承认其功,奖赏以禄,恰  相似文献   

12.
寇奚慈 《领导文萃》2010,(8):101-105
安阳“曹操墓”的发现,再次勾起人们对曹操这位三国英雄的追忆。历史上对曹操的评价毁誉各半.与他同时代的人对他评价很高,如《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认为曹操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唐代以前,几乎所有人都推崇他,因为当时人们认为以有德之人替代腐朽王朝是很自然的事。  相似文献   

13.
<正> 谈到商人,市人常爱概之以“无商不奸”。即经商者要赚钱,就必须奸诈,舍此别无发财之路。如将此观念视为对商人的“写照”.就委实冤枉了他们。实话讲,没人会认为商人中没有奸诈之人,也没有人承认商人中只有奸诈之人。和气生财吗!“你可以愚弄人一时,不可愚弄人永  相似文献   

14.
"少不了之人"固然是组织事务处理中的主心骨、定心丸、攻坚者与联结点,但"单枪匹马"反映出中坚力量薄弱,"无出其右"则隐喻继承发扬不足,"一枝独秀"说明组织功能弱化,"众望所归"显示被动依附思想。领导者要想既充分发挥"少不了之人"的突出价值,又避免"支点"风险,就应对这类人才用之有"度",即安排有度、任用有度、责任有度、权限有度;用之有"略",即以"队伍"代"个人",均分"宠爱",权力制衡;用之有"谋",即以"少不了之人"激励后来者模仿、赶超,保证后继力量成长和组织应对能力提升;用之有"疏",即以有意疏远而维护领导权威、培养新人。  相似文献   

15.
我们中华民族,总有那么一群人,越是艰难困苦,他们的信念越坚定;越是身处逆境,他们越能看到希望;越是人之将死,他们越是视死如归。他们从心底发出的吼声,震慑人心;他们的精神,激励人们前行,他们是中华民族挺拔的脊梁。方志敏,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相似文献   

16.
正古代官场不是没有规矩,不是没有准则。如唐太宗就要求官员做到公正,他说:"为政莫若至公。"清康熙帝要求官员做到"清、勤、慎"。从宋仁宗时起,各地官府就树立了刻有对官员诫勉之词的石碑(戒石铭)。但仍有不少官员不守规矩。他们或者本来就是混迹于官场的品行不端之人;或者进入官场后受到不良影响被"染黑"了,投机、钻营,无所不为。但是他们在唐太宗那样清醒的皇帝面前,就常常施展不了自己的伎俩。  相似文献   

17.
本文作者认为,从"绿色政党"的语言和政治 操纵里已看到,一个新的纳粹法西斯政党正在台 湾岛上加速形成。他们敢于做一切邪恶之事,因 为莫须有的仇恨观念,已在他们要替别人洗脑时 先洗了自己的脑,从而使得他们无论做任何事, 都可在仇恨之念下被自我合理化。作者说:"这也 是我对台湾充满了悲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一、天下之事,分合交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夏一统,商周继之,春秋战国乱之;秦一统,两汉继之,三国魏晋南北朝乱之;隋一统,大唐继之,五代十国宋辽金乱之;元一统,明清继之,民国乱之。二、红颜祸水,倾国倾城夏亡于妹喜;商亡于妲己;西周亡于褒姒;吴亡于西施;秦以吕易嬴,赵姬之功;晋牛继马后,光姬之力;唐衰于杨玉环;明亡于陈圆圆;清败于太后慈禧。三、历史有无数的选择,选择在某个人手里秦之李斯,助纣为虐,焚书坑儒;汉之王莽,书生治国,一塌糊涂;唐之安禄山,安史之乱,由盛转衰;宋之王安石,变法维新,由治而乱;明之吴三桂,一己之私,引狼入室;清之袁世…  相似文献   

19.
正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开篇即论述君臣关系:"上之使下犹心腹之运手足,根本之制支叶;下之事上犹手足之卫心腹,支叶之庇本根,然后能上下相保而国家治安。"可以说,这既是司马光对君臣关系理论上的严正定位,也是司马光对君臣关系感情上的美好向往。然而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虽有不少君臣相得的典  相似文献   

20.
1898年中国戊戌变法在顽固派镇压下失败了,有六位新政参与者被砍了头,他们是谭嗣同、杨深秀、林旭、刘光第、杨锐和康广仁,时人概称之为“戊戌六君子”。所谓“君子”,按传统观念,乃是指品行高尚有操节之人,按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