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终极控制、资本投向与配置绩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终极股东自利动机与资本投向选择差异的理论阐释,实证考察了终极控制下的资本投向结构分布及其对总体投资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1)终极股东的现金流权越低,越有增加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股权并购的资本投入,以及削减R&D投资的动机;2)随着现金流权的降低,地方企业集团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增速增大,地方资产公司的股权投资增长趋势更为强劲,这与两类地方国有终极股东的运营模式和谋利能力密切相关;3)由于获取特许和垄断性使用权的难度较大,民营终极股东自利动机对无形资产投资的影响不显著;4)终极股东自利动机下的投资选择,不仅降低了整体的资本配置绩效,而且导致投资结构的异化.上述研究结论,对于从产权角度来理解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背后的微观投资的非效率成因具有重要意义,也为进一步改善技术创新投资的产权激励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政府干预、政治关联与权益资本成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999~2001年沪深两市334个配股上市公司样本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了政府干预、政治关联与权益资本成本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政府干预对国有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政治关联整体上并没有影响国有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但考虑不同的政府干预程度后,政治关联在政府干预比较严重的公司能提高权益资本成本.另外,非国有企业的政治关联同样增加了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结果说明政治关联对多数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具有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市场化进程与资本结构动态调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沪深证券市场1999~2008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资本结构的调整速度和实际资本结构偏离目标资本结构的程度两个方面,考察市场化程度及其变化对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市场化程度越高,资本结构的调整速度越快,且从市场化进程的动态角度来看,市场化程度提高的越快,资本结构的调整速度也越快。同时,市场化程度越高,资本结构偏离目标资本结构的程度会越低,而且从动态角度看,市场化程度提高的越快,资本结构偏离目标的程度也越低。区分企业性质和负债水平的进一步研究表明,市场化与资本结构动态调整之间的上述关系不受企业性质的影响;但在不同的负债水平下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在过度负债的情况下,该关系更稳健地显著存在。 相似文献
4.
政府干预、经济集聚与能源效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政府干预背景下经验分析企业、产业和区域3个层面经济集聚对能源效率的影响与作用机制。实证结果显示,市场机制主导的企业集聚能够显著提高能源效率,由于政府干预和环境治理的"搭便车"倾向导致产业集聚无法对能源效率产生预期效果,能源效率与表征区域聚集的城市密度呈U型变动特征。此外,相机抉择使得政府节能减排战略对改善能源效率未能发挥应有效果。控制政府干预的核心因素金融发展变量后发现,金融发展规模扩张、地方政府干预增强导致的资源配置扭曲以及中央政府信贷干预的道德风险,均会抑制产业集聚对能源效率的改进,金融发展效率提高则有助于产业集聚提升能源效率。然而由于存在环境质量治理的市场失灵,借助市场力量和政府适度干预更有利于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文章首先在新古典经济学关于要素配置理论的基础上,选取我国28个二位数制造业为样本,通过计算行业间资本边际收益的差异程度,测度了资本配置的静态效率,并检验了资本边际收益的收敛趋势。随后探讨了资本跨行业流动、行业结构升级和资本配置优化之间的内在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度、政府干预与资本结构选择——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证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结合中国制度背景,以包含2004-2008年间可获得连续相关信息的1076家在深、沪上市的非金融公司组成的平衡面板数据为样本(总共5380个观察值),在控制相关变量的条件下,应用一系列GLS实证检验终极控制股东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度、政府干预如何影响资本结构选择,以及终极控制股东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度与资本结构选择之间关系如何受政府干预的影响.研究发现,(1)终极控制股东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度与债务水平显著负相关;(2)政府干预与债务水平显著正相关;(3)终极控制股东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度与债务水平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受政府干预的影响而变弱,政府的干预使得债务资本供给方(尤其是银行等金融机构)会给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度高的公司提供货款,尤其是长期信贷资金.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股权激励对公司资本投向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证明了股权激励与公司投资呈非线性关系,得出了股权激励能促进固定资产投资、无形资产投资、研发投资,抑制长期股权投资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以2005年~2014年中国内地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研究了政府补贴政策下企业资本投资取向对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1)企业新增固定资产投资与地区经济增长质量显著负相关,股权投资不具备提升经济增长质量的效应,而技术投资却能够显著提升经济增长质量;2)相较于中央和民营企业,地方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与股权投资对经济增长质量的不利影响最大,尤其是获取了高额度补贴的地方国有企业;3)适度的政府补贴才能最好地释放企业技术投资对经济增长质量的促进效果,补贴额度过高时,地方国有企业的技术投资未能带来经济增长质量的显著提升;4)地区市场化水平不仅能够强化政府补贴政策下企业技术投资对经济增长质量的促进作用,而且还削弱了地方国有企业固定资产与股权投资对经济增长质量的负面影响.以上研究结论有助于从政府治理角度来理解导致地区经济增长质量失衡的企业资本投资活动成因. 相似文献
9.
以2004年~2013年国有系族企业集团控制的上市公司为样本,首次对国有集团内部结构的形成动因及其动态演变过程进行大样本的实证研究,发现,1)我国国有集团的治理结构安排是政府选择的结果:当新进入国有集团的企业历史业绩较好、政府放权意愿更强时,其更可能被安置于集团金字塔结构且受到的掏空行为显著减少;2)被安置于金字塔结构的企业,在进入集团后的长期业绩表现显著差于进入之前;3)集团内部的成员上市公司绩效越差,更可能被剥离出国有集团,这种可能性在层级越高的企业更加明显.这些结果表明了我国国企改革的逻辑不一致性,即国企改革的初衷在于放权,而政府在培育和发展国有集团的过程中却存在着过多的行政干预行为,从而弱化了国企改革的效率.文章为当前国企分类改革背景下集团的战略重组和结构优化调整提供了一定的启示,也丰富了集团治理的研究文献. 相似文献
10.
11.
与供应链管理中研究收入共享契约如何实现供应链协调不同,主要研究其实现供应链协调时对上游供应商的定价行为、配置效率和社会福利的影响。研究发现: 在收入共享契约协调的供应链内,上游供应商对效率不同的下游厂商实施歧视定价,其与下游厂商生产效率、产品替代性一起影响着配置效率和社会福利,虽然收入共享契约通过实现供应链协调能够增加各厂商的总利润,但对消费者剩余的影响取决于多种因素,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对于社会总福利的影响也具有不确定性。还进一步讨论了供应链厂商之间的讨价还价能力对收入共享契约分配系数的影响,识别出影响收入共享分配系数的一些重要因素。根据分析结果认为: 收入共享契约作为纵向约束协议,对其进行反垄断审查应该适用“合理推定原则”而不是“本身违法原则”。 相似文献
12.
假设公司收益流服从算术布朗运动,考虑包含或有可转换债券(CCB) 的公司资本结构问题,计算公司证券均衡价格,分析公司破产概率、公司收益风险与公司资本结构之间的数量关系. 结果表明: CCB 不但显著降低破产概率,减小管理者“资产替代”动机,而且吸收公司大部分风险,大幅提升公司总价值; CCB 的收益率差价明显高于普通债券; 公司收益流与市场正(负) 相关程度越高,公司总价值越小(大) . 相似文献
13.
14.
以2005年-2013年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产品市场竞争优势的含义及度量方法,产品市场竞争优势对企业资本结构与商业信用支持的影响,以及宏观、行业和微观因素如何发挥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第一,产品市场竞争优势有助于降低企业的负债水平,并刺激企业对上下游企业提供更多的商业信用支持;第二,在经济越发达的地区、竞争强度越弱的行业,以及民营控股上市公司中,产品市场竞争优势会进一步降低企业的负债水平,同时加强其对上下游企业的商业信用支持.研究结论为从理论上更加全面和准确地理解产品市场竞争优势与企业资本结构和商业信用支持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16.
政府竞争、资本配置与上市公司“壳资源”转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政府间的晋升锦标赛迫使政府官员寻求一切可能的方式完成政绩、争夺和保护地区的优势资源,人为地干预资本资源配置.以2000年至2006年地方上市国有企业被民营企业并购、控制权发生转移的公司作为样本,以是否为辖区内并购作为因变量,以行业调整的绩效指标和企业规模作为自变量,建立Logit回归模型,探讨稀缺的"壳资源"在辖区内外转让是否因其质量的不同而具有差异性.在控制公司特征、治理因素和年份固定效应等因素后,发现在卖方主导的国有上市公司"壳资源"转让过程中,地方政府倾向于将绩效好、影响力大的国有企业转让给本地民营企业,而将绩效差、影响力小的国有企业转让给外地民营企业.根据地区竞争力水平对样本进行分组,发现竞争力排名靠后的地区比排名靠前的地区"壳资源"的质量在辖区内外转让的差异更为明显,表明在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的辖区,地方政府更倾向于采取地方保护主义的方式维持地方经济. 相似文献
17.
With the population touching 1.2 billion, half of which is around 25 years of age, India is set to be among one of the top countries for human capital in the next two decades. While the country has been making rapid progress economically, human capital additions may remain marginal and may not keep up with the pace of economic growth unless accompanied by planned development of manpower. The Indian corporate sector was the first to start a dedicated HR function 30 years ago and the nation was the first to have a Ministry of HRD 20 years ago. Despite the early start, the last two to three decades have provided a mixed bag of experiences and expectations. Conservative HRD policies have not helped India's skill base to develop at the same rate as economic progress. An inadequate research base and the low quality of people entering the HR profession have prevented corporate HRD from becoming more productive than it is now. A lot of attention is directed towards recruitment, retention and compensation strategies rather than to talent multiplication. At the same time, innovative leaders and chief executive officers (CEOs) who have taken up the mantle of HR have made a mark. The future of human capital formation will be bright at the national level if the government makes more intense efforts to build human capital and becomes more innovative and expansive. At the corporate level, the credibility of HR is still suspect as it has not been able to match its steps with those of India's more innovative leaders. Preparation of a new breed of HR professionals combined with education of CEOs in what good HR can do may go a long way in helping Indian HR develop a strong footing.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三种模型(GLS模型、ES模型和OJ模型)度量上市公司权益资本成本,以2004-2007年连续4年均能获得相关资料的中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构成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在控制相关变量下,基于代理成本和信息不对称视角实证检验终极所有权结构与权益资本成本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终极所有权结构是影响权益资本成本的重要因素之一.具体而言:(1)现金流量权与权益资本成本显著负相关;(2)控制权和现金流量权的分离度与权益资本成本显著正相关;(3)与终极控股股东是非国有控股的公司相比,终极控股股东是国有控股的公司具有相对高的权益资本成本.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