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的政府治理形态是基于行政区划的刚性约束而产生的行政区行政模式.行政区行政因其具有封闭性、内向性和僵化性的特征而无法保障生产要素在区域内自由流动,无法促进统一大市场的形成,这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要求是相悖的,也不利于法治政府建设目标的实现.区域合作行政以其合作性、开放性、跨界性等特质担当了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健康发展的重任.伴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政府行政越来越呈现出合作的特征,逐步从传统的行政区行政向区域合作行政转变,并依赖于法治保障达到区域内各地合作互动,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协调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才需求量大、人力资源的产业配置结构不合理、区域人力资源的调控机制不健全,要实现该区域人力资源协调管理,应根据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要求,实现区域产业规划与区域人力资源配置的协调;构建区域产业集群,打造人力资源集群优势;加强区域人力资源的信息化建设,实现人力资源要素在区域内自由流动;发挥政府对区域人力资源的调控作用,促进区域经济与人力资源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河北沿海经济与内陆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创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河北省经济发展战略转变的必然性进行分析,指出实现河北省的经济发展,要以沿海经济隆起带为龙头,强化11个市的通力合作,促进相关地市的"一体化",使生产要素突破行政区划的各种壁垒约束而自由流动,使资源在更大的区域内共享并优化配置,从而提升区域经济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在协调发展中建立互促互动和促进新型区域沿海经济发展的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4.
"十三五"以来,江苏同步实现居民收入、劳动者报酬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县(市)区经济快速发展,绝对贫困消除.在全面开启建设现代化新征程的新阶段,江苏需围绕现代化阶段共同富裕的目标内涵,聚焦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区域协调两大主线,创建区域共同富裕的江苏范例.当前,江苏区域共同富裕的主要制约因素有:经济发展富民效应仍待提升,区域经济发展仍存差距,区域协调瓶颈短板依然存在.未来江苏应夯实乡村振兴制度基础,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推动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城乡发展协同度;利用主体功能区建设重塑区域经济地理,推动沿江城市群组团发展,提升南北产业转移力度,构建省域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5.
新常态下区域经济发展被赋予新的内涵,创新驱动、要素流动与市场机制作用成为区域协同发展的三个支点,并正在形成经济一体化和梯度发展的新格局。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探索和实践来看,区域合作中应激活各方隐性资源,最大限度地释放“协同效应”;欠发达地区在引入外部资源时应注重激活内部要素,培育内生增长能力;顶层设计应将协调各方利益和损益补偿的机制构建纳入区域协同发展的新内涵;区域发展正形成由“极化”向“扩散”转化、由“竞争大于合作”向优势互补与合作共赢转变、由松散型合作向机制化协同转变的新取向。京津冀协同发展从战略提出到规划制定、从各地务实行动到新机制构建已迈出坚实步伐,这些探索将为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安徽“十二五”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一五"期间,安徽总体经济实力增强,区域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和特征,但仍存在中心城市规模较小、地区发展差距加大、结构性问题突出等问题.在未来5年规划中,安徽应紧紧围绕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主线,依托核心城市和重点区域,密切产业联系,合理空间分工布局,加强商务环境建设、合作环境建设、政策环境建设和区域问关系协调机制建设,开创重点突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区域经济新格局.  相似文献   

7.
王玉  张占斌 《东南学术》2021,(5):129-138
当前区域一体化发展已成为国家重大战略支撑,但区域一体化在打破要素流动障碍时,也不可避免地加剧了要素错配,作为加速传统产业数字化变革的数字经济崛起,能否改善区域内生产要素配置,进而推动区域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以2010-2018年中国7大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构造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一体化指标,分析数字经济与区域一体化水平的关系,并探讨生产要素配置的中介效应.实证研究发现: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一体化水平有所上升,相反哈长、中原、成渝一体化水平有所下降.数字经济发展将抑制城市群区域经济增长一体化水平,但能促进城市群区域产业结构、创新、环境一体化水平.生产要素配置不平衡是数字经济发展与城市群一体化关系的中介变量,但劳动力配置不平衡与资本配置不平衡的中介效应恰好相反.数字经济发展会降低劳动力要素配置不平衡,增加资本要素配置不平衡.因此,如何降低区域资本要素错配是在发展数字经济时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区域政策因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等区域问题而生,是国家为了推动区域发展,促进区域协调,依据区域比较优势而对不同地区作出的政策安排。所以,区域政策构成了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和经济调节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随着国家区域政策的不断细化、实化和差别化,我国区域发展的协调性明显增强。"十二五"时期,区域发展仍然面临着十分艰巨的任务,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国内国外环境较以往更加复杂。新的时期,国家将继续着重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推动形成区域协调发展、良性互动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9.
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竞争的日益加剧,区域创新能力已成为地区经济获取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不断增强区域创新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其经济竞争力,已成为促进区域发展的关键.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要在区域创新主体建设、区域创新运作机制建设、区域创新环境建设以及区域创新的文化建设等方面有所作为,为增强我国的创新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刘文超 《理论界》2005,(1):20-21
科学的发展观是经济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市场化范围不断扩展、经济一体化不断加强的趋势在观念、意识上的反映.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完善的内在要求;改革开放初期的不平衡发展战略与当前的"统筹区域发展"是由市场经济自身运动规律决定的;统筹区域发展的关键在于建立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促进全国大市场的形成,使落后地区能够平等参与市场循环,以市场经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长武经济走廊的概念应该从广义上加以把握,除涵盖长株潭、武汉两大城市群之外,还应该包括长武周边城市以及长武之间的中小城市。建设长武经济走廊对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是形成合理的空间格局、充分发挥整合优势、统筹城乡发展、增强持续发展动力的必然选择。就目前来说,建设长武经济走廊具备了一定的现实基础,一方面,时代、政策、发展等机遇更好的呈现在前,为构建长武经济走廊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另一方面,长武两大城市群在区位、产业、科教方面独特优势,加上两大城市区域间的趋同选择和交流合作,为构建长武经济走廊提供了现实可能。因此,结合时代背景,可以从利益机制、动力机制、链接机制和制导机制四个方面探究长武经济走廊建设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2.
呼包鄂地区区域管理现状方面制定了呼包鄂区域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初步建立了呼包鄂地区组织管理体系;呼包鄂地区区域管理还处于萌芽状态中,存在着大量需要解决的问题,如区域规划衔接程度差、区域管理组织不健全、区域管理人才缺乏、区域内部协调机制不健全和区域调控手段欠缺等;针对存在的问题,还需要在呼包鄂区域规划的控制下编制三市的规划、健全呼包鄂区域管理组织、配备和培养呼包鄂区域管理人才、促进呼包鄂区域协调发展、构建区域调控体系和加强区域管理学视角下呼包鄂地区研究等。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城市群思想及新城市群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的城市化从来都是以城市群和城市为主体推进的。”因此,对改革以来中国的城市群思想加以回顾,并对新的城市群给予描述,有助于理清思路,深化改革。但我们也要注意,并不能因为地缘相近就可以称其为城市群,相反,需要打破行政边界,逐步建立区域经济系统;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机制,建立立体交通体系;建立开放型的城市经济系统,强化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实行资源节约型的城市群发展战略,力促新城市群形成,带动中国步入现代化行列。  相似文献   

14.
粤港澳大湾区加速整合与协同发展,各城市之间如何打破机制体制障碍,形成更加紧密的空间经济联系与经济合作关系,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为此,本文从区域空间关联的角度,运用城市流模型和欧式距离法分别从产业协作和要素流动维度分析湾区的空间经济联系,以分析湾区经济发展的平衡、协同与联系。结果显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产业协作性不高,空间经济联系不够紧密,且各城市间的城市流强度差距悬殊,城市发展较不平衡。此外,湾区要素流动及匹配效率不高,整体上呈较强的竞争型区域空间关系,城市间发展协同性不强。基于此,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平衡、协同发展,使其形成资源优势互补、产业分工合理、经济良性互动的区域经济联合体。本文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可探索“飞地经济”合作模式,积极促进互补型城市间的高效合作,并发挥其示范作用,以及通过有效的政府间协调机制推动地区间构建互补合作型的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保持外资在区域结构上的合理与优化,是积极有效利用外资的重要保证。十一五期间山东在有效利用外资,促进经济协调发展方面:要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促进生产要素跨区流动和优化配置的体制和政策;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明确区域发展的总体思路;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强化职业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等。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区域公平和福利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发展观赋予了区域公平和福利补偿机制新的内涵,自由资本模式和自由人才模式下区域公平和福利补偿机制的设计需要考虑国际生产体系所发生的新变化.因此,开放条件下在我国区域公平和福利补偿机制的设计中,一方面要强化"蒂伯特选择"机制在传统的区域财政转移中的作用,要加大边缘区的硬性基础设施建设和软性制度环境建设;另一方面要让东部沿海地区从简单的制造业外包基地逐步升级为服务业外包的国际基地,使服务业外包成为加速引进新技术和投资资金进入广大内陆地区的经济平台,政府通过有意识地将东部地区某些制造业"规划"到中西部,通过加大制造业向内地迁移和价值链向中西部延伸以协调区域平衡发展,是提高全域整体福利水平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7.
企业组织与区域成长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区域是一个具有内聚力的地区,从微观角度看,区域经济是区域内和区域间的企业组织将生产过程在地域空间上实行纵向分解和联合后展开的协作活动,由劳动分工而产生的专业化经济和交易成本节约是促进区域形成的两个最根本因素.鉴于大型跨区公司(企业)和企业集团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应把一批竞争力强的跨区公司(企业)和企业集团作为区际经济的“连接点”或“生长点”,利用跨区公司(企业)和企业集团形成的系列化和成套服务在经济部门、行业中的主导作用,影响和制约中小企业的发展方向和行为关系,逐步在大、中、小型企业之间形成新型的企业分工协作体系,建立区域产品链和产业链,促进区域经济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18.
区域经济合作与协调法治化的目标是保障中央和地方政府产业促进政策的实现,一方面需要中央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布局和公共投资的拉动,另一方面则需要地方政府之间协调重大生产力布局,支持和帮助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经济,促进全国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我国区域经济合作与协调法治化应从尊重社会多元利益、完善公共政策咨询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健全区域经济治理机制,以及完善"区域经济合作与协调促进"立法及配套措施等几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9.
在探讨区域一体化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背景的基础上,分析了区域一体化与环境协调发展面临的问题,对区域一体化与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约束机制进行了详细剖析,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提升环保意识,通过区域内产业结构多项工作的结合形成区域规划整体化,通过区域商贸规模化加强区域一体化建设,通过健全区域协调与指导的全面制度来促进区域一体化与经济环境协调发展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茂名在全省区域经济发展中,要加快发展步伐,争当东西两翼发展"排头兵"。这就要充分发挥茂名人力资源、石化、农业、地理区位、环境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把握机遇,利用广东省产业结构加快升级、区域经济新格局加速形成的有利条件,在全省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中扮演更加重要、更为活跃的角色,在改善发展的基础条件、增强发展动力、突出发展主导产业等方面努力,同时,抓好协调和保障工作,这样,完全有条件把茂名建设成为三大产业协调发展的"粤西经济强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