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道德、道德建设与社会、社会生活、社会历史是内在相关的,“公民”道德建设也是不能离开以民主政治、市场经济和公共文化为基本制度特征的现代社会生活的。个人与社会、内在与外在、主观与客观仍将是公民道德教育和实践的理论悖论和实践难题。而中国公民道德建设的社会背景是制度伦理环境及制度德性的主体内在精神因素(信仰)的“双重缺失”;这一时代难题的解决,就必须进行“双重建设”——理性制度的和精神信仰的。而该文主要谈信仰主义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在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中,英美学者就马克思思想中的道德问题提出所谓的马克思的“非道德论”甚至“反道德论”。这一肇始于马克思的文本现象并不能说明马克思思想与道德无涉。马克思是从精神和肉体之间的辩证关系的角度重新思考理性,并把辩证理性作为道德形而上学的基础。从马克思对功利主义和义务论两种思想的批判中可知,我们既不能认为肉体和精神完全一致,也不能将其完全对立,而必须在精神和肉体的对立统一中理解道德。马克思的道德形而上学就是在这个基础上确立起来的,而这个道德形而上学又被融合到历史唯物主义之中。马克思从道德形而上学的基础上批判了资本家和资本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3.
当今中国社会道德文化精神必须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铸造。这主要是因为当今社会经济的市场化改革使得我们的道德精神必须适应市场经济对人们的道德要求。保障并实现人们的基本平等权利是道德建设的前提,基于职业责任的伦理制度建设是道德建设的具体载体,培养理性的道德思维方式则是塑造我们的道德美德的基本维度,而培育公共伦理精神则是当今社会促使人们道德升华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对市场经济秩序失范原因作伦理学的理性分析有利于在更广泛的领域形成共识 ,培植合乎社会发展价值目标的理性精神和道德责任。从伦理学的角度看 ,主要是制度伦理有失公正、经济行为主体的道德意识堕落、市场经济应有的道德理性基础不牢、经济运行的现实环境为缺德商人的无德行为提供了外在的可乘之机  相似文献   

5.
信仰是一种对终极价值的关切。康德从理性出发,把信仰建立在理性本身对超验的渴望与追求之上,并认为只有在实践理性领域才能达到。康德认为借助于纯粹的实践理性,道德是自给自足的。但人是有限的理性存在,人的道德现实又是非纯粹的,道德的最终目的在自身的纯粹性中不能实现,故必须超越道德的纯粹性而进入到道德的非纯粹状态,并尽力寻求人的现实与人的理想之间的某种统一。康德把纯粹道德导向道德信仰,是保证道德意志的最终目的——至善的实现。康德的道德信仰理论对解决现代社会人们的精神迷惘和道德危机、对我们的伦理道德建设都具有直接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道德建设的制度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道德建设所面临的诸多环境之一的道德制度环境,包含外部显性的和内部隐性的道德制度环境.作者试就道德制度环境的必要性、现代转型、当前道德制度环境建设的困境和出路以及道德制度建设原则作一粗略论述.  相似文献   

7.
N县社区建设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迅速兴起到近乎停滞的短暂过程,这是典型的运动式治理。这种治理方式可以在短期内取得实效,但缺乏可持续性,根源在于运动式的治理所导致的制度变迁只能形成制度的外壳,即组织机构等,不能形成制度的内核,即不能使制度成为受众的共同意识。政府的治理应该着眼于培育制度的精神内核,运动式治理应该转向常态的更具制度理性的治理。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有关“五四”新道德的争论存在片面化极端化倾向,指责新道德缺少形而上建设是错误的,但是仅仅肯定“五四”形而下建设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五四”新道德在理性精神和人本主义思想的共同影响下,既注重以人为本的人类主义和个人主义,又突出新道德的现代理性和超越精神,它是在形而下和形而上两个向度展开的双重建设。  相似文献   

9.
现代官僚体系是当今世界各国及各种社会组织所通用的组织管理形式,它体现了科学理性精神,对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英国学者齐格蒙特.鲍曼看来,现代官僚体系的科学理性精神却具有内在的道德破坏力,它使管理者的行为过程与行为意义分离开来,以技术责任代替了道德责任,导致了技术的道德化,从而使管理者道德责任意识模糊,消解了管理者的道德责任能力。鲍曼认为,走出现代官僚体系的道德困境,防止非道德事件的发生,关键在于关怀他者,重塑管理者的道德责任。鲍曼对现代官僚体系的道德检视有助于我们深化对官僚制组织制度的认识,对于我们改进和完善现代官僚体系及加强行政道德建设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现代官僚体系是当今世界各国及各种社会组织所通用的组织管理形式,它体现了科学理性精神,对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英国学者齐格蒙特.鲍曼看来,现代官僚体系的科学理性精神却具有内在的道德破坏力,它使管理者的行为过程与行为意义分离开来,以技术责任代替了道德责任,导致了技术的道德化,从而使管理者道德责任意识模糊,消解了管理者的道德责任能力。鲍曼认为,走出现代官僚体系的道德困境,防止非道德事件的发生,关键在于关怀他者,重塑管理者的道德责任。鲍曼对现代官僚体系的道德检视有助于我们深化对官僚制组织制度的认识,对于我们改进和完善现代官僚体系及加强行政道德建设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社会工作被历史性地推向了中国社会的前台,并在社会结构转型和社会稳定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强民族地区的社会工作不但是和谐社会建设的迫切需要,而且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和内容。根据民族地区的实际,重视并加强民族地区的社会工作,解决处理好相关问题,必将对民族地区发展和社会稳定、更好地实现民族团结发挥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2.
和谐图书馆的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构建和谐图书馆就要以良好的人际关系营造和谐,以优美的环境营造和谐,以优质的服务营造和谐,以完善的制度保障促进和谐。以社会发展需求与自身发展需求相和谐为宗旨,协调图书馆的人文环境和物理环境等诸多因素,提升图书馆员的真诚服务精神,增强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互动性,激发广大读者的读书求知热情,建成环境优美,资源丰富,团结友爱,充满文化感染力的知识殿堂。  相似文献   

13.
法治:构建和谐社会的制度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法治具有同质性,它们都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必然选择。和谐社会必定是法治社会。历史经验证明,和谐并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在调节中实现的,而实现手段之一就是法治。因此,法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法治本身就是一个制度性、根本性的问题,它可以为解决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公平、塑造诚信友爱的社会精神创造一种基本的制度环境。和谐社会蕴含法治价值,二者在本质上契合,因此,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制度选择。  相似文献   

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到全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推动党的各项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举措。在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人类进步产生深远影响的当前阶段,电子政务在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贯彻以民众为中心的建设理念、推进政府改革、完善官民沟通渠道、缩小数字鸿沟是电子政务在此特定时期应该遵循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现实社会形态不仅是一种社会结构和制度安排,而且也是一种价值文化体系,其中包含着深刻的价值理念规定和价值目标追求。和谐社会的主导性价值理念主要应是人本价值理念、科学价值理念、道德价值理念和审美价值理念,而其价值目标则主要由富裕、文明、公平、协调、民主、自由和幸福构成。价值理念和价值目标是和谐社会的精神实质与内在灵魂,对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定性定向、理性规范和精神激励作用,要健康持续地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其价值理念主导与价值目标追求。  相似文献   

16.
胡锦涛同志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1]我们怎样面对和思考和谐社会建设中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试图从中国传统哲学、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三个角度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公民道德建设是重要的精神基石。目前,我国公民的道德素质状况不能适应和谐社会构建的要求,因此,必须从各个方面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不断提高公民的道德水平和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的构建不仅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而且也为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和思路。高校德育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和谐社会这一主题塑造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格。完善德育教育体系,建立和谐的德育机制;确立以学生为本的德育理念,提高高校德育的和谐度;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心性和谐;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和谐的育人环境,均是高校德育工作适应和谐社会建设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一个稳定、有序、和谐的社会环境,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至为关键,所以,中共中央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提到了突出位置.从法社会学的视角看,要构建和谐社会,及时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对执政党而言,应结合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致力于以下五个着力点抓好诚信道德教育,建立社会信用体系,防纠纷于未然;适应新形势需要,进一步完善人民调解制度,解决纠纷于萌芽状态;加强仲裁机构建设,发挥专业优势,分流社会纠纷;规范行政听证制度,确保公权力依法运行;继续推进司法改革,筑牢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相似文献   

20.
论和谐社会视角下的分配正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配正义是当今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借鉴西方罗尔斯的分配正义理论,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视角讨论了中国当代的分配正义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是要在社会政治经济活动中实现和谐制度安排,建立和完善利益协调机制,但分配正义是实现和谐制度安排的本质所在,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伦理基础。最后对和谐社会视角下的分配正义实现路径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