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文化的整合与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维度.马克思主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整合与创新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基础上,用正确的态度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科学的评价;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文化深层机制上与中国传统文化整合;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改造;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大力加强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建设、推进文化创新、不断提高在世界文化市场中的竞争力,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结合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对创新精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观念直接影响着人们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中国传统价值观中的自然与人生的价值观念、群体与社会的价值观念、伦理与宗教的价值观念,既有有利于创新精神的成分,也有影响和制约创新精神的因素。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实践中,要通过对传统价值观念的理性审视,自觉培育和形成有利于创新的价值观念,以激活创新精神,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提供精神文化方面的支撑。  相似文献   

3.
人生价值观是人们对人生的意义、衡量人生价值和标准以及怎样实现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根本看法。价值观处在人们观念体系的较深层次,它影响着一个人的政治观、道德观、职业观等观念的形成。 价值观念既能振奋人们参与社会生活的激情、更新人们的观念,使人们对生活充满热情、对前途充满信心,互助友爱,共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推动整个人类社会的前进;同时,价值观念又可能产生负作用。如果人们在价值观念形成时期受到社会不良因  相似文献   

4.
科学、技术既是知识的生产 ,又是精神的创造 ,它是人类文化中最活跃的组成部分。科学技术发展改变着人类的价值观念。随着时代前进、科学发现、技术创新不断加快 ,人们的价值体系也在不断的更新。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类文明历史相联系的 ,它必将更深刻地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从理论上讲,价值观念是人们对社会经济活动在价值上作出的判断和评价,也是整个社会文化的核心基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一定的价值观总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产生发展起来的,我们所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必然伴随着人们价值观念的更新,在整个计划经济体制为主向社会主义市场为主的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在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传统的价值观念不断地受到冲击  相似文献   

6.
"文化综合创新论"作为张岱年的文化思想理论.他强调文化"创新的综合"、"辨证的综合",主张在继承传统和对中西文化正确认识基础上进行价值观念的创新."文化综合创新论"是他对传统文化现代姿态的一种探索,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观察文化的新角度、新视野,是颇有见地的一家之言.也是当今中国文化发展战略可资借鉴的思路之一.  相似文献   

7.
新闻发布工作是发展民主,畅通民众利益表达诉求渠道,推动政府管理改革和制度创新,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实现新闻发布工作的创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基本原则,健全新闻发布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8.
一实现农民文化价值观念现代化的重要性中国是一个有几千年封建历史的国家。封建意识、儒家文化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造就了中国农民独特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念。这些传统文化价值观念,有与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部分,但更多的则是不相适应甚至抵触的,在目前中国农民身上还严重地存在着。它成了深化农村改革、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障碍。因此,变革和更新农民陈旧  相似文献   

9.
行为文化是指在正确价值观影响下形成的精神状态、思维方式、行为操守和文化品位,学生文化行为方式具有鲜明的特征,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出发点与着力点,应从理念创新、载体创新、方法创新、机制创新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0.
网络文化背景下青少年的价值观呈现出主导价值观念模糊、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观念弱化、道德观念淡化和消费观念倾斜化的特点,这与当前价值观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方法单一和教育途径局限于学校等有密切关系,因此,要借助网络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内容、创新教育途径、整合教育资源,引导青少年科学运用网络,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文化经济化是文化与经济高度融合的产物,文化产业则是其突出而典型的表现形式。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优秀文化传统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根脉所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文化产业的立业统领;以人为本是中国文化产业的本质追求;社会效益优先是中国文化产业必须秉持的效益观。中国文化产业的正确价值取向应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融优秀文化传统、人本追求和社会效益于一体,张弛有度、继往开来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2.
社会整体利益代表机制研究--兼论公益诉讼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社会整体利益是经济法的基本范畴,是社会作为一个系统所具有的独立的利益,区别于社会成员个体的利益与部分社会成员所组成的子系统的利益。国家作为社会整体利益的当然代表,既具合法性、正当性,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应建立社会整体利益的补充代表机制加以弥补。这一补充代表机制无论在立法、执法中均已有所体现,但尚需进一步完善。在司法领域,建立社会整体利益的补充代表机制,有助于奠定公益诉讼的理论基础。正确认识社会整体利益及其代表机制,有助于克服经济法学中的国家主义倾向,正确把握经济法的定位和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3.
教师的“生存”影响着教师教育工作的状态和质量。教师的社会性生存是对自然性生存的超越,而文化性生存则是对社会性生存的超越。在教师文化性生存的层面上,教育创新才可能真正生发,因为教育创新所需要的主体性、审美、自由恰恰是文化性生存的本质。  相似文献   

14.
乡村振兴绕不开空间维度.通过福建土楼修缮的个案分析,展现了物理空间 的修复过程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参与和乡村再组织化,在解决地方问题的同时,赋予了空间 新的文化活力.土楼修缮引起的连锁反应改变了乡村面貌,呈现了在空间形塑、主体实践、 文化势能机制下物理空间、社会空间、文化空间相互建构的动态过程,凸显了地方性、社会参 与和文化活化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沿线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带来机遇与挑战,但中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法保护方面还不健全,通过对中国西北和西南9省市区的相关法律法规的梳理分析,结合国际上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保护经验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应转变立法理念,由政府本位转为社会本位,加强私权保护机制;对文化资源向文化资产的转化进行探讨,在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形成可持续、兼具文化与经济效益的利益共享化价值;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属性,在赋予传承人知识产权的同时还应赋予不同的权利范围,均衡处理社区与群体之间、公众与传承人之间的利益诉求;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许可制度,明确传承人在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利用发展文化产业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共赢;加大政府、企业、公共组织的基金投入力度,多渠道筹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资金;完善传承人权利救济机制,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公益保护基金、公益诉讼等特殊法律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旋律,也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我们必须科学地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和精髓,坚持不懈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  相似文献   

17.
造成湖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滞后的文化因素很多 ,但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有深远的历史文化原因 ;二是狭隘的农耕文化和宗法等级制度 ;三是没有建立和培植起对待财富的正确价值观和文化心态 ;四是没有建立起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分工合作关系和信用关系的社会道德基础 ;五是文化教育的落后 ,等等。  相似文献   

18.
仫佬族文化在学校、家庭、社会场域中的传承效果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场域中的文化传承行动者掌握的资本类型、数量、结构不同,获取利益分配的机会有失公正,并受各自场域中固有惯习的束缚。仫佬族文化传承困境的突破,重在仫佬族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经济资本、社会资本、象征性资本成功转型,构建具有生产性、公益性、可持续性特征的文化再生产机制,秉承符合组织制度、社会网络与资本建构协调发展的合法性逻辑。  相似文献   

19.
一场实质性的教育改革,包括社会文化价值、教育体制机制的整体性转型,即教育范式的转变.它是以理论创新、文化更新为先导的.为此,需要深入的社会动员和广泛的公众参与,凝聚改革共识,探索知识经济和网络时代知识生产和社会创新的新特征,重视自下而上、在基层发生的“静悄悄的革命”.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需要进一步落实和放大“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新机制,通过改善政府治理,简政放权,激励地方和基层创新,培育学习型个人和学习型组织,形成上下结合、多方合力的新局面,推动教育范式的整体改变.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经济行为与社会文化关系的讨论,重点论述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兴现代文化产生与创新的内在动因,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现代文化建设的必然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