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建构了一个测量网络社会地位的综合指标,在此基础上利用全国规模抽样数据对网络社会分层结构和地位获得机制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网络社会呈"倒丁字形"的结构形态:虽然互联网普及率不断提高,但网络信息资源占有极少的网络底层社会仍然规模庞大。这种结构产生于网络社会分层对线下社会经济特征的再生产,而制度因素又将这种再生产机制分割为不同的模式,相同社会经济特征的个体可能因处于不同的模式中而获得不同的网络社会地位。劣势制度环境中的个体倾向于获得相对较低的网络社会地位,并且更加难以通过改善社会经济特征来实现网络社会地位的向上流动。  相似文献   

2.
人类历次科技革命都对社会形态产生了巨大影响,今天信息技术革命对社会形态的显著影响表现为虚拟社会的兴起,使得社会存在两副社会结构:现实社会结构与虚拟社会结构。论题基于社会分层视角,对虚拟社会结构展开实证研究,将虚拟社会结构分为五个阶层,并对照其现实社会分层位置,研究发现虚拟社会分层将那些现实社会底层推向虚拟社会上层,而现实社会上层则处于虚拟社会底层。这种阶层位置倒置对现实社会秩序产生强烈的冲击,这也正是今天社会治理的重要面向。  相似文献   

3.
随着教育的发展和社会分化的加剧,教育的社会分层功能与农村学生的社会流动日益受到人们关注.当前,农村学生在社会流动与社会地位获得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以城市教育为中心的发展战略及重点学校制度的行政约束、高等教育分层和高等教育大众化对文凭筛选功能的影响、高考和就业场域潜规则的干预和农村社会文化价值体系的制约,教育所铺架的向上流动的阶梯出现了明显的短路,农村学生不管在高等教育数量获得还是高等教育质量获得方面,均处于相对劣势;农村大学生也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们的阶层地位仍然较低,非正规就业居多、职业地位低、收入低、被限制在边缘行业,结果导致部分农村学生弃考和辍学.  相似文献   

4.
布迪厄的社会结构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迪厄是从资本入手来分析社会结构的,在他这里,资本是个广义的概念,包括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和象征资本四种类型。由资本总量和结构的差别性分布,形成了社会分层结构。阶级惯习或文化品位,承担着社会分层的功能。文化资本再生产的同时,也就是社会结构的再生产。布迪厄的社会结构理论,充满着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5.
家庭结构作为家庭背景的组成部分是影响人们地位获得的因素之一。随着第二次人口转变和经济不平等程度的上升,家庭结构在西方社会已成为社会不平等再生产的一个重要机制。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也经历了社会结构和家庭结构的变迁,但以往研究更关注经济和政治因素对社会分层的影响,对家庭结构的关注相对不足。进入21世纪以来,家庭结构正逐渐成为影响中国社会分层的一个重要因素。本研究以过去半个世纪全球和中国在社会分层和家庭结构上的变迁趋势为背景,回顾了西方学术研究中家庭与社会分层视角相融合的历程,指出了在中国研究中将家庭结构变迁与社会分层研究相结合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6.
农村居民社会资本现状、结构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相关网络平台,从网络规模、网络密度、关系构成、职业异质性方面测量了农村居民的社会资本现状。研究发现农民阶层、工人阶层和小雇主阶层在农户个体社会资本中占据重要位置,网络顶端和网络位差较大的网络结构更有利于农户个体社会资本的积累;当前农村居民社会资本存量在性别上没有显著差异,地区之间有较大差异;在关系构成上“差序格局”结构有所改变,朋友这一非亲属关系的作用逐渐凸显;住房类型、户口和收入是影响农户个体社会资本的三大因素。  相似文献   

7.
当今社会是一个由虚拟的网络社会与现实的社会关系网络高度整合的新型社会,其高度的动态与开放的系统凸显了人类经验的巨大变化:网络族群从此崛起、社会互动与组织模式也得以重塑,这些因素都加速了网络社会的阶级结构变迁,而数字沟与网络阶级分化则是网络时代新的网络社会分层与阶级结构研究的具体呈现.  相似文献   

8.
借助完整的档案资料,本文从职业、收入、生活水平、社会地位和教育层次等多层面入手,系统展示了民国清华从业群体的阶层结构与社会流动状况. 研究表明,民国大学不同职业群体间的生活水平差异显著,形成了阶层分化严重的职业与社会阶层体系. 作为新式职业群体,大学从业者的职业获得以教育获得程度为基础,近代西方化的教育对此种社会结构和社会分层的塑造起到了关键作用. 有无基础教育、有无高等教育和有无留学教育直接决定了从业个体的生活水平和阶层地位. 民国社会过高的教育门槛使得这种以教育获得为凭借的阶层间流动变得异常困难,甚至停滞,整个社会处在"断裂"的危机中.  相似文献   

9.
当前教育功能从原有的促进循环到了引发阶层身份复制。教育功能的变化是中国社会阶层化和社会结构趋于断裂的结果。现阶段中国阶层分化日渐清晰、总体性精英阶层已经形成,教育不公和精致编码的运用增进了阶层之间的“屏蔽”,同时由于目前社会流动标准转向文化资本的多寡,上位阶层因此将社会资本、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纷纷投入教育领域,弱势阶层处于竞争的不利地位,阻滞下层子弟向上流动。这种趋势发展下去,教育将成为阶层身份复制的场所。  相似文献   

10.
在从传统农耕社会向现代市场社会转变的转型期,农村社会结构经历变迁,各阶层组成部分以及所占比重相应发生了变化,农村边缘阶层为在社会地位结构中处于下层位置的群体,对于解析社会结构性质与现实社会问题至关重要。传统时期农村社会地位的划分主要以道德与伦理为标准,边缘阶层为在家庭与社区层面未能达到公共道德规范要求的群体,他们对主流规范有着一定的认同以及存有为共同体再接纳的空间,因此对社会秩序稳定不会产生多大影响。在经济社会快速分化的转型期,村庄社会地位的划分主要以经济收入与财富多寡为标准,“新边缘阶层”主要为缺乏市场能力与家庭劳动力数量少的低收入阶层,他们之所以在社会地位结构中处于底层在于既无法将仪式事务办得体面又在社会关系网络的建构中被动的向内收缩。“新边缘阶层”日益被主流结构强制甩出,从而积攒起负向情绪,增加对社会秩序的稳定产生冲击的风险。为防止社会结构愈益紧张,关键在于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略论社会资本视野下中国贫富差距拉大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社会资本的网络特征为视角,从社会关系网络、体制对社会资源配置的影响等方面对当前我国社会贫富阶层社会资本的现状及其成因进行分析,可见,由于弱关系网络资源严重不足、现有管理制度和法律法规不健全以及民间组织缺乏等原因,弱势群体在社会资本方面处于劣势,贫富差距不断拉大。对此可考虑采取优化社会结构,尽力扩大社会中间阶层的规模;充分利用各种社会机构的作用;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等措施,以推动贫富差距逐步缩小,实现社会的真正和谐。  相似文献   

12.
主要经济体间国际贸易的社会网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正加速发展.本文应用社会网络理论分析了世界主要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往来关系,用结构洞理论的中介性分析对各经济体在国际贸易中的角色和地位作了比较静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传统发达经济体在国际贸易网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尤其是美国成为大额国际贸易网络中的一支独秀,在掌握国际贸易网络中的结构洞方面占绝对优势;中国在大额国际贸易网络中的地位也在逐步上升,但短期内还无法撼动美国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强关系的凸显与我国社会分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各类行为主体的市场行为、再分配行为嵌入强关系的程度有所上升,社会分层趋向于强关系嵌入机制,阶层结构向橄榄型的转变有所滞延.其原因之一在于,我国的制度改革尽管成就巨大,但存在一定程度的制度结构失调.我们应深化制度结构调整,以确立政府、市场、"以弱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共生互补的有机制度结构,为形成有利于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相对平等的社会分层机制与阶层结构模式创造制度条件.  相似文献   

14.
所有制形式的多样化和社会分工的专业化导致社会阶层的不断分化,阶层分化的实质就是社会资源占有的不平衡,阶层关系的实质则是利益诉求的多样化,经济领域的阶层分化必然对民主政治发展提出新要求。网络民主应运而生,它规避了阶层、身份的差异,建构较全面的社会关系网络,扩充公民实现民主权利的渠道,进一步优化了民主政治结构。作为一种新兴事物,网络民主也有巨大的提升空间,只有培育理性网民,建立畅通无阻的网络民主疏导渠道,将网络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才能发挥网络民主应有的效力。  相似文献   

15.
高嫁妆构成闽南农村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考察发现,不同于传统习俗,改革开放之后的农村高嫁妆是当前社会结构下农民婚姻实践的产物:农民家庭良好的经济条件和明显的经济分层构成高嫁妆再生产的客观前提;农村妇女的依附性地位为高嫁妆再生产提供内在动力;农村父母主导的本地通婚是高嫁妆再生产的社会载体。晋江农村的高嫁妆实践打破了"彩礼—嫁妆"的婚姻交换框架,具有相对独立于彩礼支付的功能性意涵,它提升了妇女在夫家的地位但没法改变妇女依附夫家的地位,也将贫穷阶层的女儿排斥在本地通婚圈之外。  相似文献   

16.
网络社会的崛起对中国传统社会关系结构带来深远的影响.在分析网络社会以及中国传统熟人社会结构特征的基础上,探讨网络社会对中国传统社会关系的影响.网络社会基于数字信息形成相互间人际关系,是一种兼具技术、 个人、 社会三重属性的社会样态.中国传统社会本质上是熟人社会,关系结构呈现差序格局特征.网络社会改变了现实中个体的自我及社会人际关系构建机制,形成了主客相对分离之后的多重人际格局.对传统熟人社会关系结构形成双向作用机制,在个体层面表现为独立性与黏着性的统一,在群体层面表现为总体分散和局部凝结的共存.  相似文献   

17.
当前农村社会日益严重的阶层分化与农民经济分化有关,但高度的经济分化并不必然产生阶层分化。发生在熟人社会场域中的农民分化受到村庄社会整合机制的作用,形成了村庄社会的低度分化。村庄社会整合机制体现为:基于血缘地缘关系形成的宗族结构,为村民提供情感认同与价值规范;以集体经济为表现形式的经济基础,强化村庄治理的公共性与村民的利益关联;以公共生活为载体的媒介机制,为村民提供价值再生产空间,形塑互助合作的阶层关系;以村规民约为主要形式的制度基础,通过对个体的行为约束维护村庄公共秩序。村庄社会整合的四重机制通过维护村庄公共性弱化了不同阶层之间的分化与区别,重塑了一个稳定有序且有活力的熟人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18.
社会分层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界对社会分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分层的标准、阶层结构、阶层分化和中间阶层四个方面.要使社会学的研究走向深入,就必须加强中间阶层、社会分层与社会公平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现实社会中国家与社会关系不可避免地会映射到网络社会。当前网络社会中“社会”的力量逐步强大,与此同时,政府越来越难以控制网络舆情突发事件,与“社会”相比,“国家”处于弱势地位。产生这种失衡主要是由于现实社会中社会矛盾集聚,社会信任降低,政府缺乏网络执政力所导致的,因而网络社会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均衡治理既要改善现实中的国家与社会关系,也应实现从网络管制到网络治理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该文借助于经典社会学理论,对我国的社会分层结构、社会资源的阶层分布以及社会流动进行了重新解读,认为缺乏中间阶层优势、社会资源分布的不合理,以及社会流动调节机制的弱化,成为社会冲突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