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口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本质和核心,创新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机制,是人口城镇化过程中必须处理好的关键问题。本文根据秦皇岛市的历史基础和地域特点,从转变服务理念、优化组织结构、抓住服务管理重点和实现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目标四个方面,提出具有较强区域的针对性和现实可操作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虽着力加强农村城镇化建设,但明显可以看到我国城镇化进程远落后于工业化进程,城镇化建设目的在于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文章通过对近年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趋势以及存在的阻碍劳动力转移的问题分析,从而针对性地提出几点政策建议,以期对我国加快城镇化建设,从而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纵观世界各发达国家的发展历史,城镇化都是其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必经阶段,并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目前,我国城镇化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也遇到很大程度上的制约,面临着特殊的困难。因此,我们必须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自党的十六大确立城镇化战略以来,我国的城镇化进程速度加快,城镇化水平也不断得到提高。本文通过对国内关于农村劳动力配置相关文献的梳理,归纳总结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发展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梁振涛 《决策探索》2014,(20):50-51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近年来,河南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农村人口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但从总体上来看,在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尤其是政府在转移人口中的促进政策不到位,体制机制不健全,严重制约了转移人口的质量和水平。本文在对河南农业人口转移现状和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发挥政府在推进农业转移人口中作用的思路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创新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推进流动人口融入城市,是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文章以诸暨市店口镇推进外来建设者管理与服务的实践探索为基础,从生活融入、服务融入、文化融入、政治融入等方面深入分析了创新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生活的路径对策。  相似文献   

7.
城镇化迅速的发展使得城市边缘形成的新型社区成为流动人口的栖息地,文化的冲突和利益的重新分配导致流动人口与城市原有居民社会冲突不断,社会治理存在难题。为使得城镇化科学生态发展,流动人口权利得到保障,减少社会冲突,我国提出了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战略,要求以人为本,公平共享。阻碍外来人口市民化的原因主要是其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的缺失,社区教育在弥补其职业技能水平、其子女受教育权利、与城镇原有居民的社会关系网络构建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有助于减少社会冲突,促进社会治理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分析城乡学校教育资源现状的基础上,从教育布局、财政投入、教师素质、闲置资产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提升农村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程商政 《决策探索》2014,(20):66-67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镇化发展迅速,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17.9%提高到2012年的52.6%,预计2020年将达到60%。为保障城镇化建设的顺利推进,政府需要对居民住房、医疗、教育和公共设施等方面进行大量的投资,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所需的资金量巨大。据估计,到2020年,我国城镇化将转移农村人口约1.2亿,每转移一个农村人口所耗费的城市建设费用为5万-6万元,在城市基础设施完备的情况下,每一个农民成为城市居民的平均生活成本约为2.5万元,则至2020年城镇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为6万亿-7万亿元,城镇化转移人口的生活成本总额约为3万亿元,城镇化建设总资金需求量为9万亿~10万亿元。  相似文献   

10.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首先要解决好四方面认识问题。一、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人口的集聚和城镇化,反过来城镇化的发展又对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拉动和促进作用。所以,城镇化的推进与经济发展的程度要匹配。二、基础是农业现代化。工业及服务业的发展需要而且能够吸纳农村的富余劳动力是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的前提,而农业只有实现了现代化才能解放出一部分劳动力支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的"三农"问题,历来是仁人志士关注的焦点问题,三农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便指日可待,而农村面临的核心问题归根到底是农村发展的问题。究竟向何处发展,这是问题的关键,解决农村问题说到底是如何探索一条正确的适合农村发展的道路,也就是探索一条科学的农村发展道路,绝不能把眼光只限于农村,而是需要从整个社会系统的整体去把握,要把这个系统中农村和城镇两大部分结合起来去考虑。农村发展与城镇发展实际上是统一的,相  相似文献   

12.
长寿区城镇化工作以十五大、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深入实践“三个代表”,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围绕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山水园林城市,以打造重庆市工业高地、旅游休闲胜地、都市生活服务基地和渝东物流中心为发展目标,理清发展思路,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要求,狠抓城乡规划建设管  相似文献   

13.
挖掘城镇化的潜力,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可以有效扩大内需,促进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本文在把握新型城镇化内涵的基础上,介绍了重庆市常住人口及城镇化率的情况,分析了重庆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并提出了主要措施,以期对开展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新型城镇化重点,将是在稳住速度和节奏的同时,更加注重优化结构,更加注重转型发展,更加注重提升质量,走以人为本、合理布局、集约高效、绿色低碳、城乡统筹的发展道路。在这个过程中,如何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县域经济国民经济基础单元的作用,使其成为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和产业链衔接延长过程中的关键部分,为推进小城镇建设和城乡一体化提供强力支撑,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成败。  相似文献   

15.
本文是以新型城镇化发展为突破口,合理分析新型城镇化与社会管理方式之间的关系,包括新型城镇化与社会管理方式的思维的改变,主要谈及"物本"型城镇化发展与"人本’型城镇化发展,最后文章谈及新型城镇化的助推需要社会管理创新方式。  相似文献   

16.
苏仁彬 《决策导刊》2006,(12):27-27
从农民向市民的演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人类社会前进的历史,就是一部逐步非农化的历史。非农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其核心是加快非农产业发展,其本质不仅是人口及劳动力的转移,也是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集中概括,是生产力发展导致的一系列社会经济现象的有机组合。  相似文献   

17.
推进新型城镇化是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结构性问题的重大举措,承载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和追求。一、深刻认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义 (一)转变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 加快经济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是一场深刻变革,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汇聚点,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能够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8.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小农经济和农业聚落的地域分布模式已经不符合我国的发展情况。而且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劳动力缺乏问题十分明显,所以发挥新城镇化的人力资源优势弥补目前我国发展中的人力问题是中国发展的正确途径。本文研究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人力资源开发问题。首先对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然后明确新型城镇化中人力资源的特征,最后提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人力资源开发的途径,为我国人力资源开发提供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积分制管理以积分而不是以户口为标准,从而将教育、就业、社保、医疗等公共服务与户口脱钩。这一制度创新不仅能够缩小流动人口和户籍人口在教育、就业、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差别,创造一种新的户籍改革和流动人口市民化的思路;更深远的意义在于改变了城市对流动人口的选择方式:即从集体排斥向个体选择转变。  相似文献   

20.
新型城镇化的"新"在于以人为本,其核心是"人"而不是"物",重要内容是将农民转化为市民。对进城务工的农民,关键是根据实际情况放宽进城落户政策,允许有固定住所、稳定职业的农民工及其家属转化为市民,让他们本人融入企业、子女融入学校、家庭融入社区、群体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