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谢秀钿 《社会工作》2008,(11):55-55
记得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常常约几个朋友去福利院看望那些比我们还小,却被父母遗弃的孩子。那时,我们已明白“遗弃”是怎样一种涵义。看到了一大堆小孩,却看不到一个自称是“爸爸”或者“妈妈”的大人。我们知道,这些孩子缺少了很多我们所拥有而他们也应该拥有的东西,所以,每次回来,心情都是无比的沉重。  相似文献   

2.
耿开文 《社会福利》2007,(12):46-47
弃婴,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大多数是患有各种各样疾病的残疾孩子,由于这些孩子的出生,有可能使其家庭或父母陷入生活的困境,即使有些疾病可以治愈,也往往因医疗费、抚养能力等,使家庭或父母将他们遗弃.近年来,弃婴现象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3.
开栏的话: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我们的GDP增长了,离婚率也增加了;我们有房有车了,烦恼却多了,欲望总是高于现实;我们吃得越来越丰盛了,身体却亚健康了;我们的医疗技术提高了,疾病却越来越多,越来越怪了;我们在孩子身上花的钱越来越多,孩子却并非如我  相似文献   

4.
在我记忆深处有这样一件事久久不能忘怀。2003年的9月11日,天津市儿童福利院收进一个患膀胱横纹肌肉瘤的孩子,给他取名叫江宇涛。小涛涛是在2003年9月10日被发现遗弃在天津市红桥区铁道宾馆的一个房间里的,当地公安部门多方查找,都没有找到他父母和亲属的下落,抱送到我们儿童福利院收养。  相似文献   

5.
弃婴,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大多数是患有各种各样疾病的残疾孩子,由于这些孩子的出生,有可能使其家庭或父母陷入生活的困境,即使有些疾病可以治愈,也往往因医疗费、抚养能力等,使家庭或父母将他们遗弃.近年来,弃婴现象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6.
福利院的脑瘫儿童大部分是被父母遗弃的孩子,面对这样的孩子,实施康复治疗,不仅仅局限于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还要注重脑瘫儿童的心理康复。除了要求专业人员具有严谨认真的职业态度,更要基于人性的考虑,首先是从一个母亲的角度,从亲人的角度出发,  相似文献   

7.
有这样一群孩子,本该在父母身边撒欢、在学校学习,年幼的他们却在街头流浪。被操纵乞讨儿童、被父母遗弃儿童、服刑人员子女、打拐被解救儿童、离家出走青少年……一个个沉重的代码烙在他们成长的轨迹上。他们被送到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这里成了临时的家。一次次看着他们的眼神,或天真或冷漠,或无助或不羁,都禁不住心酸,他们的家在哪里,如何让他们回家?  相似文献   

8.
弃婴,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大多数是患有各种各样疾病的残疾孩子,由于这些孩子的出生,有可能使其家庭或父母陷入生活的困境,即使有些疾病可以治愈,也往往因医疗费、抚养能力等,使家庭或父母将他们遗弃。近年来,弃婴现象呈上升趋势。以太原市儿童福利院为例, 1999年只有70多个孤儿,到2004年初增长到90多个,5年增加了28.6%。截止2007年10月,太原市社会(儿  相似文献   

9.
苏印 《东西南北》2011,(22):50-51
如果按照最初的计划。只有Zapp先生和太太,他们的故事大概不会这么惊人。11年里。他们不但走了23万公里。访问过24个国家,被超过12000人盛情款待,更特别的是在路上生下了四个孩子:Pampa、Tehue、Paloma和Wallaby,每个孩子拥有不同国籍。人们都认为带着家庭上路太疯狂,Zapp却反问,如果不去实现梦想,如果不去亲身教育孩子,岂不是更疯狂?  相似文献   

10.
王宾 《社会福利》2014,(12):56-56
正河南省郑州市儿童福利院目前养育930余名遗弃儿童,其中98%为重度残疾,伴有脑瘫、智障、先心、癫痫、肢体残疾等各种疾病,急需手术救治、康复训练、特殊教育、家庭寄养等各类服务。但因院内职工不足,为众多孩子制定实施配套服务较为困难,而这一问题也是全国福利机构的普遍难题。近日该院率先研发的孤残儿童网络管理系统正式使用,每个孩子  相似文献   

11.
之一:弃婴、孤儿收养安置中心在收养过程中,郑州市儿童福利院积极转变救助理念,简化救助程序,变被动接收为主动救助。比如,建立舆情监测制度,一旦遇到媒体报道、电话求助等婴儿遗弃现象时,福利院都会及时赶赴现场对孩子进行救助。孩子病情若危,福利院还会开通绿色通道,第一时间将孩子送往福利院在市中心医院建立的"天使驿家"病房进行救治,先保障孩子的生命健康,再完善相关手  相似文献   

12.
握紧我的手     
孩子的世界单纯却又拥有自己的智慧。一个小女孩和父亲正在过一座桥。父亲有点害怕,因此他对自己的女儿说:"宝宝,你握紧我的手,这样你就不会掉进湖里了。"小女孩说:"不,爸爸,请你握紧我的手。"  相似文献   

13.
有的孩子在家妙语连珠,到了外边却沉默寡言;有的孩子在家生龙活虎,在幼儿园却畏畏缩缩、不敢大声讲话……孩子是两面派吗?还是受到了别人的欺负?怎样改变这种"在家是条龙,出外变成虫"的状态?  相似文献   

14.
田里的小苗需要甘甜的河水浇灌,我们的孩子需要爱的乳汁哺育,知识的河流浇灌.作为一名偏远山区的农村小学教师,我们所能给予孩子的知识是有限的,但是我们拥有一颗炽热的爱心,在学生需要我们理解的时候给予支持,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关爱. 育需要爱,更需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就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史失败的教育.教师好比是商场的售货员,酒店的服务员,顾客是上帝,我们的学生就是我们教师的上帝,我们要把最好的最优质的服务提供给我们的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我们的春蚕精神,蜡烛精神.我们教师要对学生有一种爱心,多一份耐心,多给孩子一份信心.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或朋友.要努力做一名为学生服务的班主任,让学生满意的班主任.  相似文献   

15.
在近代历史上,国际社会为禁止制造和使用化学武器签订了一系列国际公约,但化学战的发生使国际公约屡遭践踏。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违背国际法在中国战场进行化学战,战后又大量遗弃化学武器,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1997年国际《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生效,规定:缔约国有义务销毁遗弃在其他缔约国领土上的化学武器。2012年是日本全部销毁遗弃在华化学武器的最后期限,理应遵照国际法承担起应负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6.
教育实践家冯恩洪认为:“我们的教育要教会孩子什么,学会做人比学会做学问更重要。要引导孩子先学会做人,而后是做学问,学会做文明人,学会做中国人,学会做现代人,学会做社会主义的人。”我认为冯先生的话说出了素质教育的实质,它是情感的教育,是人格的教育。其中的情感教育是做人的前提,而情感之首是最深切最恒久的亲情,极具人文性的语文教学,是亲情教育的重要载体。教学中,我们不妨采用由浅入深的方式使学生拥有健康的审美感受,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上一期     
偶然的机会成为一名忠实读者,像调皮的孩子得到了一件心爱礼物,迷路的旅人看到了路标,历经风雨的老人回首一个个美好的生活片段。《兄弟》让我很是感动,因为我也拥有这样一位兄弟,在苦难面前我们并肩前行。  相似文献   

18.
母爱的回声     
六年前,一位被父母遗弃的肢残女婴被一位陌生人捡到,抱到村里后无人有勇气抱养,后被送往乡里……当乡领导正为这事儿犯愁时,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毅然抱养了她,于是,有了-- 春天,正是万物生长的季节。种子发芽,树木吐绿,百花盛开……到处生机蓬勃,给人一种豪气,一种鼓舞,一种希望,一种振奋人心的力量!1990年的春天,一位女婴却被父母遗弃在山东蒙阴县北贾庄乡五里沟村的路边,给这个季节  相似文献   

19.
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我们的GDP增长了,离婚率也增加了;我们有房有车了,烦恼却多了,欲望总是高于现实;我们吃得越来越丰盛了,身体却亚健康了;我们的医疗技术提高了,疾病却越来越多,越来越怪了;我们在孩子身上花的钱越来越多,孩子却并非如我们期望得那么优秀;加上越来越频繁的地震、洪水、干旱、雪灾等重大灾难,而我们每个人的焦虑情绪、家庭矛盾、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的紧张又不同程度地困扰着我们……问题出在哪里?是什么让我们的心灵找不到幸福、找不到精神的家园?是道德的缺失!是我们许多人许多年与道相违。我们优秀的中华文化已经断代三代之久!去中国古圣先贤那里找寻生活的智慧已成为当今世界的共识,以孔子仁爱思想为核心,以孝亲尊亲为根本的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中宣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提出了"弘扬传统文化,做有道德的人"的口号,这也是"道行天下"栏目开办的宗旨。近年,在中国青岛举办的三届全国企业家论坛会及在全国各地演讲几十场的中华传统文化汇报团,都是场场爆满,一票难求,开启了人心的恩善、净化了社会风气。几十位通过学习传统文化而获得幸福人生的老师们用现身说法,传达了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和伟大力量,本栏目将刊登论坛中部分老师和分享嘉宾演讲的精彩部分,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我们的GDP增长了,离婚率也增加了;我们有房有车了,烦恼却多了,欲望总是高于现实;我们吃得越来越丰盛了,身体却亚健康了;我们的医疗技术提高了,疾病却越来越多,越来越怪了;我们在孩子身上花的钱越来越多,孩子却并非如我们期望得那么优秀;加上越来越频繁的地震、洪水、干旱、雪灾等重大灾难,而我们每个人的焦虑情绪、家庭矛盾、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的紧张又不同程度地困扰着我们……问题出在哪里?是什么让我们的心灵找不到幸福、找不到精神的家园?是道德的缺失!是我们许多人许多年与道相违。我们优秀的中华文化已经断代三代之久!去中国古圣先贤那里找寻生活的智慧已成为当今世界的共识,以孔子仁爱思想为核心,以孝亲尊亲为根本的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中宣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提出了"弘扬传统文化,做有道德的人"的口号,这也是"道行天下"栏目开办的宗旨。近年,在中国青岛举办的三届全国企业家论坛会及在全国各地演讲几十场的中华传统文化汇报团,都是场场爆满,一票难求,开启了人心的恩善、净化了社会风气。几十位通过学习传统文化而获得幸福人生的老师们用现身说法,传达了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和伟大力量,本栏目将刊登论坛中部分老师和分享嘉宾演讲的精彩部分,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