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正> 沈从文短篇小说集《月下小景》,题为集名的那篇作品依据于黄罗寨的故事,其他八篇均取材于《法苑珠林》中所引各种经典.笔者认为,要揭示沈从文文学创作的奥秘,如不指明在素材处理方面——关心什么,有什么创新——只是单纯地就素材的生发敷衍详加分析,那是不可能搞清楚的.此外,他在1932、33年间写过一些取材于佛教故事的小说,其中有的只不过是把文字译成现代白话.这些作品的写作动机是什么,思想倾向是什么,共同的主题是什么,曾经依据什么传说,联系同时期写的其他作品,很好地研究一番,发表自己的看法,便是本文的写作意图.《月下小景》最初的设想,是写成象《天方夜谭》式或《十日谈》式的百篇故事.但“由于时间和精力都不允许”,现  相似文献   

2.
沈从文的生命哲学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崇尚生命的自然状态;二、珍惜生命和保护生命的尊严;三、爱是生的一种形式.在<边城>里,沈从文为他的生命哲学作了一次诗意的阐释.  相似文献   

3.
1892年,年仅25岁的卡拉姆辛在自己创办的月刊《莫斯科杂志》上发表了《可怜的丽莎》,由此一举成名。就题材来说,《可怜的丽莎》也是老而又老的,这是贵族子弟和社会底层姑娘的一曲恋爱悲剧。农家姑娘丽莎的父亲死后,家道中落。母亲终日以泪洗面,丽莎不得不独自挑起支撑家庭的担子。在莫斯科卖花时,她碰到了年轻漂亮的贵族子弟厄拉斯特。他们一见钟情。在炽烈的爱情中,丽莎向厄拉斯特献出了自己的一切。在得到丽莎最宝贵的贞操以后,厄拉斯特厌倦了。后来,他在赌博中输光了他所有的领地,只得入赘到一个上了年纪的富孀家里去。丽莎被遗弃了,在羞辱与绝望中投塘自尽。  相似文献   

4.
通过现象直观式的细读,可以发现《新与旧》的新的意义。作品对文化压迫问题的关注,对人生和人的命运的探讨以及充满温爱的叙述语调,都是作者特有心理的映现。  相似文献   

5.
在20世纪30年代众多作家中,沈从文独树一帜。他的全部小说浸透着作者的血肉与终极关怀。他用饱蘸着情感的笔抒写了文学生命中灿烂的一页,奔涌着滚滚的生命意识。具体体现在:文学的“梦”与“真”;品性的迷醉描写;经世致用。  相似文献   

6.
沈从文小说的生命原始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湘西文化滋养了沈从文,他总是从湘西文化的视觉度去感受、审视、体悟生命和世界,从"乡下人"的角度做审美取向和价值判断。沈从文努力用湘西原始、古朴、自然、优美的人性建造现代小说的"希腊小庙",对人的生命原始精神进行热情赞颂和充分展现。沈从文小说生命原始精神是从男性形象的野性和强力,女性形象的水一般美的生命特质和不受物质功利污染的情欲性爱等方面得到展现的。  相似文献   

7.
湘西封闭、偏僻的地理环境,使得先楚文化传统中的信巫鬼,重淫祀的风习得以保留,民众普遍具有泛神观念,认为天与地之间、神鬼与人之间、山川与人之间,乃至禽兽与人之间都有某种奇特的联系.人作为自然之子,没有也不需要个人的意志,一切顺从自然,把关乎人事的一切委诸神灵.缘于这种生存观念,他们在面对无常的世事时,总能泰然以处,如同接受生命、接受快乐和健康一样,接受灾难和痛苦,表现出一种深深的命运归属感.沈从文小说对这种神性氤氲的生命形态予以了关注和表现.  相似文献   

8.
古往今来,有无法计数的人喜爱讲寓言、听寓言,写寓言、读寓言。大概连我自己也能算得是其中的一个。这是为什么?总有些缘故。当然,在无其数的人们之中也决不会就没有人不那么乐意寓言,甚至确实还有人憎恶它,这也似乎不假。这又是为什么?有没有别的缘故?——对这些问题,长时期以来我倒有些极其简单的体会。大概可以这样说,从人类开始为自己创造了语言,又用语言为自己创造出文学作为表现  相似文献   

9.
10.
<正> 沈从文研究室将近年来我校师生公开发表的研究沈从文的一部分论文,收集起来,出一个集子,作为一项成果,我想是有意义的.这意义,一则表明,沈从文研究在我们这块学术空气尚嫌稀薄而又异常空阔的园地,居然也开展起来了,这不是也有一点“破天荒”的味道吗?“天荒”既破,就可以进一步耕耘了.二则表明,我们这里确有一批诚实的劳动者,他们虽不受雇于人,决无“生计”问题,但出于对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忠诚,也颇能“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长时间以来,他们在超负荷的教学重压之下,几乎无暇顾及科研工作.  相似文献   

11.
从小生活在湘西边远山区的沈从文,在艺术上追寻着个人的创作踪迹,这就是湘西民俗的"乡土性".作家以一种热情的笔调对故乡风俗人情进行推崇,字里行间闪烁着人性的返朴归真.体现了最具原生性、"纯粹"性、丰富完整性、蕴涵深刻的人本哲学.  相似文献   

12.
在“五·四”新文学或者抒个性或者为人生的基本倾向后面,一种认识与价值的内在冲突制约了那一代知识人的心路历程。人们因而追问,当中国传统文明开始解体的时候,为什么会伴随着如此巨大的灵魂分裂?当  相似文献   

13.
李倩 《南都学坛》2006,26(3):49-50
沈从文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风格独特的作家,在他诸多作品中不乏有较多的情爱描写。在沈从文的审美视野内,性爱是作为人的生命存在、生命意识的一种象征,他主张一部伟大的作品,总能表现出人性最真切的欲望。他肯定人的自然、和谐、健康的情欲,反对生命的被束缚,反对虚伪的道德观念,反对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某种倒退。沈从文以唯美而又犀利的笔调向人们揭示了“美在生命”的哲学意蕴,给人以无尽的遐想与思考。  相似文献   

14.
《看虹录》颠覆了传统女性的形象,写了一名“闺房新女性”。小说在将女性和动物相关联时,表现出了作家的潜在的创作心理。实际上,作家的文化心理和作品表达出的内蕴,造成了对小说新的认识。小说传达出了对于生命的理解,也透露出了浪漫的诗意和感伤的情绪。  相似文献   

15.
沈从文以湘西现实生活为题材的短篇小说《贵生》,是用平静的口吻自觉不自觉地结合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手法缓缓道出湘西男子贵生的心理变化。其心理描写方法有:利用细腻的心理活动或借用别人的话语暗示人物心理活动;捕捉小说人物内心细腻的复杂多变心理展现人物感情的复杂性;以行动披露心理,尤其是用反常的行动来揭露微妙的心理。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沈从文小说典型女性形象的分析 ,指出其作品塑造的具有东方传统阴柔美的如水般轻灵坚韧的生命形式 ,以及作家所推崇的水滴石穿的从容的生命理念和生命意义  相似文献   

17.
小说《月落》赏析秦明霞《月落》这篇小说,约翰·史坦贝克著,M·J·培恩改写,它虽有四十多页,但语言简明流畅,情节容易掌握、故事性强,引人入胜,所以人们一般都能一口气饱览全篇,阅后都对它赞不绝口,说它生动真实、趣味盎然、主题鲜明而又耐人寻味。那么,我们...  相似文献   

18.
"生命"作为沈从文湘西小说的艺术维度之一,是解读沈从文湘西小说的突破口."湘西生命"的精神内核是"人与自然相契",是沈从文孜孜追求的理想的生命"常性".这种精神浸透到了它的生命形态、命运观念、处世精神之中.具体而言,"自然性爱"、"未凿童心"、"血性强力"是湘西生命的自然形态;"死亡"与"爱情"相邻体现了湘西生命的自然抉择;在"守势"与"超脱"处世姿态中生命的"自足"、"澄静",展现了湘西生命的人生情怀.  相似文献   

19.
沈从文的小说《丈夫》运用了嵌套叙事的叙事技巧。《丈夫》中的嵌套叙事与主体叙事既构成了对比、类比关系,也构成了隐喻关系。在对比、类比关系中,这一叙事手法展示了两种不同的时间观,即社会现代性的时间观和审美现代性的时间观,也展现了两种不同的空间观,即都市空间和乡下空间,作者的写作意图显然都倾向于两种不同的时空观中的后者。嵌套故事对主体故事的隐喻则将这两种不同维度的时间和空间交织、叠加到一起,表达了作者对诗意人生和现实生存的痛苦思考。  相似文献   

20.
沈从文《夫妇》在叙事艺术上十分独特,这种独特性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通过称谓延宕造成"夫妇"身份的模糊,在推动情节发展的同时,解剖各色人物的心理;第二,小说场景与意境所造成的裂隙,表现出乡村与城市双双面临的人性失落的"现实",显现出作者的精神隐忧;第三,拓展"看/被看"的结构模式,在人物多维互"看"中进行城乡互参,以此达到对两种文明的双重解构。艺术经营背后深刻思想的呈现,是这篇小说独特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