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后现代科学哲学》是山西大学郭贵春教授的最新力作 ,是作者多年来持续地研究西方科学哲学和科学实在论的又一成果 ,该书除序言外共有六章。第一章 :后现代趋向的本质 ;第二章 :后现代理论的演变 ;第三章 :后现代性与科学实在论 ;第四章 :后现代性与测量 ;第五章 :后现代性与哲学的选择 ;第六章 :后现代性与方法论传统。该书所论述的主要内容是 :1.揭示科学哲学的后现代趋向及其本质 ,这是全书的核心内容和主旨。该书对“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性”做了深刻理解和界定 ,进而创造性地提出“后现代科学哲学”和“后现代科学实在论”的概念。…  相似文献   

2.
论经济法上的责任——公共责任与财务责任的融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自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西方国家开始了大规模的“政府企业化”、“第三部门”和“公用事业市场化”运动。这种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的融合 ,带来了法律理念上的“公私融合”、“纵横统一”的变化 ,这与 2 0世纪以来国家参与经济活动中的“责任”日益成为法律规范核心概念是相吻合的。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的融合导致国家对经济生活的调整 ,表现在法律上 ,就是行政上的公共责任和会计上的受托责任的融合。这种结合主要表现在经济法领域中 ,是与经济法的“责权利相统一”原则 ,以及“组织关系与财产关系相融合”的特点完全一致的 ,这种新的责任模式 ,可以被界定为经济法上的责任。  相似文献   

3.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突显了第三部门的社会地位和价值。但是,正处于成熟与发展中的第三部门面临着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法规不完善、管理水平滞后等很多问题。第三部门的发展迫切需要达到善治,实现从混沌到有序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翻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十多年的历史,在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篇章中,记叙着我国三次较大规模的劳动力转移的状况。第一次是1958年——1960年,这次大约有2500万人从农村转入城市和非农产业部门,但由于超越了城市承受能力和农业的极度萎缩,不得不在1961年——1963年被迫使2000万劳动力从城市逆转农村。第二次是十年“文革”期间,一方面强制城市劳动力向农村转移,另一方面又从农村招用大批劳动力进城,结果劳动力的交叉对流既造成社会的紊乱,又使国家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受“左”的思想影响,以上两次劳动力的转移都是在极不正常的社会背景下进行的。第三次,也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以来,政治领域内的民主化改革和经济领域内的市场化改革为中国第三部门的成长提供了制度上的空间与生存的土壤,全球性的“社团革命”之火在中华大地上已呈现出燎原之势。通过考察我国第三部门的发展轨迹,可以清楚地看到第三部门的发展与政府改革之间呈现出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这种互动关系具体表现为:一方面,政府改革运动为第三部门的发展提供制度诱因与生存空间;另一方面,第三部门的发展又为政府改革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6.
社会中介组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的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中介组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是个系统工程,它关系着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进程,因而引起社会各阶层的极大关注.现阶段以及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社会中介组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的目标在于通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后,使社会中介组织成为推进政府体制改革的主要“动力源”,成为社会化服务的重要“供应商”,成为维护经济社会生活秩序的重要“稳定器”,成为参与公共服务和社会公益活动的主要“生力军”.社会中介组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的路径方式,有基于法律通行路径的概括性承接、基于契约市场路径的合同性承接、基于国情渐进路径的试点性承接、基于现实理想路径的“休克”性承接等.不同的路径方式会有不同的承接效果,并决定着后续承接工作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7.
新自由帝国主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由外交政策中心新近出版的文集《世界秩序的重组 :“9·11”事件的长期影响》中 ,英国资深外交家、布莱尔政府的外交政策顾问罗伯特·库珀 (RobertCooper)以个人身份撰写了一篇关于“后现代国家”的文章 ,阐述其“新帝国主义”观 ,分析“9·11”事件的影响。在文章中 ,库珀将世界分为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国家三种类型 ,提出允许后现代国家在外交政策中使用双重标准 ,并提倡一种新型的自由帝国主义。文章在国际政治领域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和激烈的争论。库珀在文中也谈到了中国 ,指出中国属于传统的“现代国家”。 2 0 0 1年 4月 7日的英国《观察家报》(TheObserver)第 2 7版刊登了该文的摘要 ,题为《我们为什么仍然需要帝国》。本文是根据罗伯特·库珀的原文编译的。原文来源 :http ://www .observer .co .uk/worldview/story/o ,115 81,680 0 95 ,0 0 .html,Sun dayApril 7,2 0 0 2 .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一场声势浩大的“社团革命”运动成为了席卷全球的滚滚洪流,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未能幸免。这场运动的兴起不仅标志着第三部门的兴起,也在前所未有的程度上永久地影响和改造着传统的政府、市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然而,第三部门的兴起决非偶然,其勃兴的背后有与其相应的理论支持,为此,有必要对其理论机理进行考究与梳理;同时,由于职责与功能上的不同定位,也决定了第三部门在经营管理机制方面有别于政府与企业的相应特征。  相似文献   

9.
科技社团作为独立于政府和大众之外,并在外部与之抗衡的“第三种力量“,具有民间性、非营利性、专业性等第三部门特征。正基于此,以第三部门理论为全新视角,以科技社团、政府和大众三个维度为切入点,分析在承接政府管理与服务职能转移的深刻背景下我国科技社团在参与创新活动中的缺失,探讨第三部门理论对我国科技社团参与创新活动模式的启示,以实现科技社团由原有的政治化、行政化、一体化向市场化、自主化、多元化转变。  相似文献   

10.
在新时期文学创作中 ,“后现代”思潮在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诸多领域都有所表现 ,中国当代的“后现代”思潮具有相当鲜明的“中国性” ,它滥觞于“文革” ,植根于中国民间的世俗化心态和相对主义智慧之中 ,也是思想解放运动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1.
张立群 《南都学坛》2008,28(1):86-90
"第三代诗歌",作为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文坛迅速崛起的一场诗歌运动,曾以反叛和断裂的姿态为人瞩目。从某种意义上说,"第三代诗歌"的出现是中国诗歌进入后现代的一种标志,但或许由于这场诗歌运动的结束和它来临时一样匆匆,是以,许多历史性的问题一直并未得到澄清。为此,选择历史场景的转换,并具体结合"第三代诗歌"主要理论派别的观念进行述析,就成为研讨这一现象的重要路径。对于最终将"第三代诗歌"观念定位于"后现代面孔下的现代性变革",除了源自以往研究的一种反思,同时,也以一种"开放式的状态",将对上述观念的研究引申向未来。  相似文献   

12.
“第三代”诗歌指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的一种重要诗歌创作潮流人们评述“第三代”诗歌的诗学追求时,认为“第三代”诗歌体现出鲜明的后现代特征。这是不对的。“第三代”诗歌有“纯诗化”这一独特的诗学追求,一方面,内容上他们追求“纯诗化”。他们“反文化”、“反崇高”,就是要把“文化”、“崇高”这些“非诗”的杂质去掉,而在诗歌中写出真正的个人生存体验。另一方面,他们追求语言的“哲学化”。他们“反修辞”和“拒绝隐喻”,是为了让诗歌语言更准确地表达内容。  相似文献   

13.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城市经贸委绩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新公共管理思想的发展,“顾客取向”、“成本取向”等理念开始被广泛接受,政府职能部门需要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标准而不是按政府自身意愿去行事,从而实现政府职能部门绩效评价改革,提高政府绩效。因此,城市政府职能部门绩效评价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以城市经贸委为例,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绩效评价指标模型,以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城市经贸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实证研究,深入探讨城市经贸委绩效评价。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转型和行政管理模式变革的背景下,第三部门研究正成为一个热点和前沿课题。在社会福利领域,西方的新右派和福利多元主义也重新对第三部门的地位和作用给予了重视和关注,第三部门的发展壮大和功能健全也符合中国的“社会保障社会化”改革的政策取向,因此,第三部门在社会福利领域的功能研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重要意义。鉴于此,笔者将第三部门引入社会福利领域,提出了福利性第三部门。  相似文献   

15.
针对西方国家的福利病,“第三条道路”适时应变,超越“左”和“右”的传统与局限,其指导思想是:重新界定政府和市场职能,强调责任与权利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平衡;变“福利国家”为“社会投资国家”,变消极福利为积极福利;通过促进就业、注重人力资本投入、推行终身学习政策、提倡培育公民社会发挥第三部门效用等社会保障措施,使英国的福利改革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也为我国构建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完善就业保障制度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就民族国家在国际体系中的角色定位而言,当前国际关系理论具有代表性的有三派观点:一派坚持传统的国际体系观,认为民族国家应该而且正占据着主体地位,例如(新)现实主义;第二派以全球化理论为代表,认为随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扩张,后现代的国际体系由于民族国家与市场经济的二元对立而处于动态的过程之中,民族国家及其主权特性终将消亡;第三派观点以“两枝世界政治论”和“新中世纪主义”为代表,认为民族国家与非国家行为体在当前的后国际体系中对立统一、相互竞争而又长期并存。由于民族国家与主权的同体性特征,其角色定位问题与是否遵循“主权至上”原则密切相关,因此必须明确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国家在国际关系理论中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17.
WTO体制下我国法治建设面临着许多“变”与“不变”,突出表现在法治建设应与国际规则相适应的“变”和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原则“不变”;各级政府职能部门依法行政的“变”与坚持为民、便民服务的思想观念的“不变”;各级司法机关按WTO规则和我国法律处理涉外案件的“变”和以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为重的“不变”,我们应充分认识到这些“变”与“不变”,努力搞好我们的社会主义的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8.
人类社会是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又是由各个部分组成的。整个社会部门可以被区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门为政府组织,这是纯粹的公共部门;第二部门为工商企业,这是非公共部门;第三部门是介于政府组织与工商企业的一些部门,其情形非常复杂,一般统称为第三部门,不同类型的部门具有不同的特点。从第三部门的基本特征看,它与第一部门具有更多的共同点,因此可以把第三部门看成是“准”公共部门。从广义上讲,公共部门应包括“纯粹的”公共部门和“准”公共部门两个部分,公共管理学不仅要研究政府组织及其管理问题,而且要研究第三部门的管理问题,从目前我国行政管理学研究的现状来看,行政管理学的研究范围仅仅是政府组织自身的管理及政府组织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因此,公共管理学与我国目前的行政管理学既存在着紧密联系,又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9.
利用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将经济生产中两部门结构转化为三部门结构,即本地传统部门、本地资本部门和外地资本部门。通过分析传统部门剩余劳动力转移机制,得出人口流动对输出地经济影响路径,证明对于人口输出地,人口流动会促进该地区经济发展,并将其效果划分为“生产效应”和“转移效应”。以劳务输出大省安徽省为例,估算出1992年至2011年间,人口流动解释了安徽省人均产出增长的16.45%。  相似文献   

20.
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我国社会自组织能力和自治能力的提高,这突出地表现为第三部门的发展和壮大。我国正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第三部门的发展对政府权力运作方式的变革具有积极意义,带来了全新的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模式,为我国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实践政治文明开辟了新的探索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