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奥斯丁和她作品的婚姻主题已成为我们所熟悉的题材。奥斯丁像亨利·詹姆斯一样,被人和人复杂的关系所吸引。《爱玛》中较复杂的人物就像我们生活中的人们一样,逐渐自我暴露而又令人惊异。在现实生活中,“婚姻”并不是我们从所知的婚事中抽象出来的问题。《爱玛》中婚事是按照实际的和个别的人和人的关系来考虑的。这本小说是灰姑娘主题大胆创新的一种变体。  相似文献   

2.
论《诺桑觉寺》的金钱决定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简·奥斯丁在 2 0世纪末的复活 ,她死后出版的《诺桑觉寺》开始引起关注 ,这本书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在简·奥斯丁的婚姻观中 ,金钱担任了决定婚姻成败的重要角色 ,即奥斯丁的最初金钱考虑论在《诺桑觉寺》中演变成了最终的金钱决定论。  相似文献   

3.
英国文学流派之繁杂使经久不衰的经典作家变得罕有,简·奥斯丁的文学在经历了漫长的接受过程后获得了经典化,其日常化的题材与讽味浓厚的叙述风格清扫了英国文坛曾风靡一时的哥特式小说的感伤造作,为现实主义小说的繁盛奠定了基础。本文即从简·奥斯丁小说的叙事视角、讽刺艺术与语言风格入手,结合具体的文本探析简·奥斯丁小说的叙述风格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4.
反讽是简·奥斯丁创作的一大艺术特色,是奥斯丁小说的本质和生命,奥斯丁凭着它对生活进行概括和微妙的批评,间接隐讳的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相似文献   

5.
安琦 《兰州学刊》2013,(9):222-224
小说《爱玛》是英国小说家简·奥斯丁艺术成就最高的、最成熟的完美之作.在这部小说中,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各有特点的女性人物,其中她笔下的主人公爱玛既可爱又带有明显缺点.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把爱玛自负、势利、冷酷无情的缺点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并且使爱玛在奈特利先生地指引下重新接受教育,从自省中不断反省自己的错误,最终使爱玛成为其作品中塑造得最深刻的一个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6.
19世纪英国女作家简·奥斯丁和夏洛蒂·勃朗特自觉地将她们的作品装裱在童话模式的镜框中,沿用了灰姑娘的童话模式,但这一传统经典童话模式被两位作家重新审视,并予以修正和颠覆,她们对其原型意义进行了一系列的扩充和变形,浸润了女作家对女性主体身份的思考,表现了作家对重建女性人格的积极探索,从而开辟出女性话语的新空间.  相似文献   

7.
试论卡夫卡小说的喜剧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卡夫卡通过对主人公二难境地的喜剧展示,揭示了人生的悖论;通过对作品喜剧内容的展示,揭示了其荒诞、夸张的喜剧形式;通过对其语言表达的分析,揭示出调侃的语言特征。卡夫卡的作品展示了人生体验的精髓,流露着生命奋斗的无奈,表现出对生命无望的希望,作家本人孤独绝望者的喜剧气质便在其中展示了出来。  相似文献   

8.
从伊丽莎白到爱玛,奥斯丁凭借其作品与众不同的风格获得了读者的宠爱,而英国真正意义上的女性文学正始于19世纪,始于奥斯丁.奥斯丁以她的道德观和深邃无比的观察力,成为文学评论界唯一能不断与莎士比亚并提的女作家,在她的笔下,女性的爱情与婚姻不再是没有经济自主权下的女性拿来与自由交换的等价物,奥斯丁作为一个女性写作主体,她的作品充满了对女性价值的新认识与爱情、社会、性格、道德、命运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9.
"婚恋"被视作简·奥斯丁小说的主要问题,奥斯丁也常常因此被归类为现实主义小说家。然而,通过《诺桑觉寺》所展现的三种不同的婚姻态度,显示了奥斯丁本人赞赏的是其中一种对抗"金钱逐利社会"、以情感为纽带的婚姻观,这也正是一种浪漫主义的婚姻观。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喜剧手法的成功使用,使中国小说的审美情趣呈现出与众不同的民族特色。主要表现在:用喜剧手法揭示悲剧主题、以喜剧场面刻划人物复杂性格、以乐衬悲的反衬艺术、喜剧化的“大团圆”结局等。这与中国古代人特有的生活方式、民族心理、民族审美观甚至宗教观,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讽刺喜剧从 2 0年代兴起 ,经过 3 0年代的发展、40年代的鼎盛 ,到 5 0年代中期 ,迅速走向衰落。从讽刺喜剧本体构成的角度看 ,导因于讽刺性因素对喜剧因素的耗散 ,强大的非喜剧化倾向摧毁了凝聚喜剧美的可能性。在认识论意义上 ,剧作家在讽刺喜剧创作中忽视喜剧性因素的价值 ,不尊重喜剧的艺术规律 ,从而把中国现代讽刺喜剧引领到一种生存和发展的绝境。  相似文献   

12.
论及在戏曲史上的地位,明代杂剧比不上在当时兴起的传奇,也比不上浑然天成的元代杂剧,但是,明代中后期的文人杂剧仍然成为了中国古代戏剧史上一个颇具特色的存在。这里借助叙事学的相关理论对明代中后期的文人喜剧进行时空架构方面的分析,认为这一时期的作品具有轻时间推进,重层次展开的特点,通过虚拟场景的设置、多视角的介入,使审美客体呈现出其自身的荒谬可笑之处。而且,这些叙事手法的采用,与创作者的喜剧意识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3.
概括了电视小品喜剧精神的艺术传承与审美内核,从喜剧语言、喜剧表演、喜剧结构几个方面分析了喜剧精神的艺术表现,探讨了小品艺术的生命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14.
郭征难 《理论界》2009,(11):150-151
简·奥斯丁是18世纪英国最后一位小说家,也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位重要的女作家。她的佳作《傲慢与偏见》、《罗斯菲尔德公园》、《爱玛》、《桑觉修道院》等,以及她创造的伊丽莎白、吉英、爱玛、凯瑟琳、芬丽等女性形象将与奥斯丁一样流传百世、经久不衰。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上半叶是中国喜剧摆脱传统的程式化结构和僵死的观念,走向自身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本文以莎士比亚为个案,考察中国现代喜剧作家和理论家在建构自己的喜剧文化和喜剧样式的过程中,如何向西方寻求理论资源和审美范型.  相似文献   

16.
《傲慢与偏见》中的话语交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语言学领域中的合作原则理论与言语行为理论,对简·奥斯丁的小说<傲慢与偏见>中话语交际进行分析,在展示小说中的婚姻观的基础上,更能够进一步验证语用学理论应用到文学作品分析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王尔德的喜剧置于具体的历史文化语境中进行考察,从19世纪末英国唯美主义的特点以及消费文化对王尔德喜剧创作的影响两个方面,论述王尔德喜剧创作与唯美主义的矛盾,揭示了王尔德喜剧创作的内在动因。  相似文献   

18.
在欧洲讽刺喜剧中有嘲弄父亲的传统,这个传统所开创的母题模式从阿里斯托芬开始一直延续到18世纪.这是以喜剧特有的方式体现西方文化中对父权的反叛的主题.阿里斯托芬时期的希腊为这一母题的诞生孕育了条件,之后这一母题也伴随着西方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9.
品特的作品具有明显的荒诞性.荒诞中,恐惧感不知不觉地蔓延开来,最后发展成为一种威胁性的状态.剧作借助荒诞性与威胁性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力.同时,荒诞、威胁在喜剧的具体处理中,大大突显了普遍性.  相似文献   

20.
罗书华 《齐鲁学刊》2001,4(3):71-77
中国传奇喜剧英雄形象的喜剧魅力虽然与他们童稚般的滑稽性,抗敌、治恶、惩奸、反皇的崇高性,以及这两者的奇妙结合紧密相关,然而他们动人心魄的喜剧底蕴和根本乃在于传奇喜剧英雄们是原始生命、真纯生命的化身,在于他们对整个封建文明的强力背弃,以及向纯粹生命的回归。在他们身上,偶尔也可以看到生命的孤寂和悲凉,但他们最终展示的却仍然是生命的强大、旺盛和灵动,以及这种生命的处处得胜,让人感到生命的无尽喜悦和欢欣。或许,这正是一切喜剧、喜剧形象的根本,正是喜剧性、喜剧精神的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