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翻译的创造性误读是指译者对原作进行的有意识的改变和重写.从著名翻译家林语堂的英译本<中国传奇>出发,作者分析了翻译的创造性误读的表现形式与文化前结构之间的关系,并指出,创造性误读并非是对原作和文化的亵渎,而是文学生产和文化接受过程中的一种有效手段,对翻译研究与翻译实践具有方法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化误读"是文学研究关注的热点。它表征为正面"文化误读"和负面"文化误读",与阐释学、哲学、语言学和话语权力等联系紧密。本文从"文化误读"内涵、表征维度及创造性叛逆等方面考量其内涵的丰富性,在理论上为"文化误读"提供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学翻译中,创造性误读的存在是客观的,也是文学作品的生命力之所在.为解决这种创造性误读的标准、原则问题,本文引入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的概念,以作为误读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翻译需要应对的不仅是语言的差异,更是文化的差异,加之译者的主体性意识等因素,造成了翻译中误读和误译的必然性。以严复的误读为例,借用解构主义翻译理论,诠释严译中误读的必然性及其合理性,同时解释严译创造性误读的正面积极意义——原作意义的实现与丰富、译者与读者主体价值的体现与制约。  相似文献   

5.
翻译需要应对的不仅是语言的差异,更是文化的差异,加之译者的主体性意识等因素,造成了翻译中误读和误译的必然性.以严复的误读为例,借用解构主义翻译理论,诠释严译中误读的必然性及其合理性,同时解释严译创造性误读的正面积极意义--原作意义的实现与丰富、译者与读者主体价值的体现与制约.  相似文献   

6.
译者认为本国的文化处于优势地位,因此在文本的选择和翻译中倾向于用"改写"的翻译策略,挪用自身的文化对原文本进行改造。这是一种建立在文化优越性基础上的翻译策略,不利于不同民族文化间的交流与合作,容易造成目标语读者对他者文化的误读。  相似文献   

7.
以严复焦虑心态下的翻译误读为例,分析严译文本中误读的三种情形:对原著书名的改译、对原著的思想内容或观点的改译、对事例的改译。并借用解构主义的翻译理论,剖析这种误读的必然性及其合理性,认为翻译需要应对的不仅是语言的差异,同时还有文化上的差异,加上译者的主体性意识等因素,造成了翻译中误读和误译的必然性。同时还诠释了严译创造性误读的正面积极意义:原作意义的实现与丰富;译者与读者主体价值的体现与制约。对阅读、理解翻译作品等具有较好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忠实”在东西方翻译史上曾被视为金规玉律,然而只要我们仔细观察,误读普遍存在于翻译中。无论如何,我们不能忽视误读的客观存在性,尤其对于误读中的创造性叛逆,更不能简单地加以指责。本文试图对误读中的创造性叛逆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9.
翻译是不同语言的交流,也是不同文化的交流。在异质文化相互碰撞和融合的文学翻译过程中,往往伴随着文化误读的现象。本文试图将误读和误译作为一个既成的客观文化现象加以客观描述,通过围绕无意识、有意识两种误读,旨在将文学翻译中产生的文化误读进行具体分类。  相似文献   

10.
随着西方哲学关于主体性研究的发展,翻译中的主体间性研究开始登场.在文学翻译中,译者担负着多重身份,他们对原作的翻译既是 "创造性叛逆",又是一种"误读","创造性叛逆"往往寓于误读之中,并以误译的形式出现.译者的"创造性叛逆"是译者主体性的体现,也蕴含了主体间性特征,并且译者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叛逆"是以主体间的互动与制约为基础而呈现的.因此,译者的"创造性叛逆"既是一种主体性事实,也是一种主体间性事实.  相似文献   

11.
以霍克思译《红楼梦》的一些例子为证,从中西文化精神的差异、译者的主体意识、语言及文学作品的特性等方面,阐释在翻译中误读与误译的不可避免性及其与译者的创造性的关系。译者从自身文化出发看待他者、阐释、重写他者的误读和误译不仅丰富了主体文化,而且延续了原作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文学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因此常出现文化误读现象。本文主要从文化空缺和文化内涵差异角度分析文化误读的成因和表现,并提出了文内补偿、文外补偿,归化、增益、省略等应对文化误读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3.
"期待视野"与文学翻译中的"文化误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误读”是文学翻译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本文运用接受理论的核心观点 ,探讨了文学翻译中“期待视野”造成“文化误读”的理据 ;从译者的角度 ,分析了“期待视野”中文化意象、语言的文化内涵对文学翻译造成的影响 ;从译文读者的角度 ,分析了同一时代的读者和不同时代的读者不同的“期待视野”对文学翻译的影响 ;文章最后指出文学翻译中出现的“文化误读”有着消极的作用 ,但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因此翻译不仅涉及语言因素,更涉及文化因素。文化误读就是按照自身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自己所熟悉的一切去解读另一种文化。误读在翻译的过程中起着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作用。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误读的文化因素有多种,如:生态文化、语言文化、社会文化等。本文试图以《围城》汉英对照本为例,通过典型的例句,从语言文化的视角分析译本中出现的文化误读现象,剖析其产生的原因,探讨语言文化误读给翻译带来的障碍,及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消极效应。  相似文献   

15.
异质文化间的文学翻译都会在某种程度上产生“误读”。文学翻译中“文化误读”产生的原因有多种。对“文化误读”进行研究,对加强文化交流、促进异质文化之间的对话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助于揭示不同文化各自的特征;更重要的是,它能帮助我们认识在跨文化、文学对话中,外国文学是怎样通过本土文化的“过滤”而传播和产生影响的。  相似文献   

16.
朗费罗名诗《人生颂》经历了多次"被言说"与"被阐释"。本文选取其中三个具有代表性的汉译本进行历时比较,旨在厘清对原著的误读和误译,审视诗歌翻译中文本模式的流变,讨论以旧体诗和新诗体例进行翻译的利弊得失,关注不同时空的美学价值和人文理念对译本生成方式的影响以及译者如何把原诗涵濡的文化图景加以改造并重构于宿语文化。  相似文献   

17.
翻译与时间     
本文从中西方跨文化交流的视角 ,在对翻译与时间的动态关系进行考察的基础上提出了共时翻译和延时翻译理念 ,并根据这对理念探讨了中西方跨文化交流的演进过程、翻译指导思想、文化冲突和文化误读方面的问题。文章指出由于文化误读 ,中国和西方的许多重要作品都是经由延时翻译输入对方文化的。延时翻译不仅在原著和译作之间产生较大的时间差 ,还给译入语文化带来时代错觉 ,使译作在目标语文化里的接受、影响和审美等方面都受到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文学翻译中文化误读现象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借助关联理论对文学翻译中的文化误读进行尝试性的分析,并从认知语境、作者意图及读者期待等方面对文化误读产生的原因和表现类型进行探讨,以期寻找避免出现文化误读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翻译与时间     
本文从中西方跨文化交流的视角,在对翻译与时间的动态关系进行考察的基础上提出了共时翻译和延时翻译理念,并根据这对理念探讨了中西方跨文化交流的演进过程、翻译指导思想、文化冲突和文化误读方面的问题。文章指出由于文化误读,中国和西方的许多重要作品都是经由延时翻译输入对方文化的。延时翻译不仅在原著和译作之间产生较大的时间差,还给译入语文化带来时代错觉,使译作在目标语文化里的接受、影响和审美等方面都受到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文学文本翻译中文化误读现象在中外文化的传递和交流中普遍存在,与译者有意或无意的心理密切相关,同时这一文化现象总呈现出阶段性的征象。本文从心理、阶段征象角度探讨文本翻译中的文化误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