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审美文化概念简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审美文化概念简说王一川(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市美文化,在当代生活中正日益显示其重要性,因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审美文化研究才刚刚起步,远远不能满足人们了解市美文化的渴求。我们从事审美文化研究,需要有步骤地进行。这里只是打算简要梳理审美文化的概...  相似文献   

2.
审美文化的概念和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照传统的划分法,文化往往被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大领域。后来,一些研究者发现,把艺术划入精神文化似有不当,因为精神文化含括不了艺术的所有特征,于是划分出来一个艺术文化。近年来,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和审美、文化理论研究的不断深人,又产生了审美文化这一新范畴。本文旨在对审美文化的概念和内容机制作一点尝试性探讨。 审美文化这一概念诞生的时间并不长,在苏联只有约30年的研究历史,而在我国至今尚少见,研究成果。苏联美学家和研究者为审美文化下了许多定义,值得注意的诸如“审美文化是社会其他领域审美方面的总和,或者人们在生…  相似文献   

3.
一 审美文化是一个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历史性概念.特里·伊格尔顿将从古希腊城邦制到后现代这一漫长历史时期的文化划分为"合-分-合"三阶段.  相似文献   

4.
再谈“审美文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再谈“审美文化”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聂振斌(北京100732)什么是“审美文化”?它的涵义不是审美加文化之和。因为就广义而言,审美本身也是文化,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审美加文化仍然是文化,那么审美一词便成了累赘。审美与文化二者不是并列...  相似文献   

5.
桦桢 《唐都学刊》2008,24(3):108-111
本文选择了一直难有定论的"意境"概念界定问题为考察对象,对"意境"的解说是在20世纪以后才真正成为一个学术问题的,在"意境"概念界定问题上的争论本身源于现代学术场域内的权力斗争,这种概念狂热不但偏离了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论述思路,而且根本不可能得出一个最终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当代审美文化理论中的“现代性”话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审美文化理论中的“现代性”话题王德胜一、“现代性”的启蒙话语“现代性”(Modernity)的问题,从始至终都是与启蒙、理性、主体性等联系在一起的。可以这么说,所谓“现代性”的问题,其实正是启蒙、理性、主体性等所遭遇的自身意义与价值问题。而所有这...  相似文献   

7.
“西施浣纱”,千古流传。王羲之游诸暨苎萝村特题“浣纱”两字。这里的“纱”至今没有确切的解释,有些书中含糊其词;有些书中讲到“母养蚕,女浣纱”,认为浣的是蚕丝。但蚕丝本身洁白无瑕,无需再浣。又据《辞海》释,“纱”为“棉麻纺成的细缕,可以拈线织布”。可见蚕茧缫出的是“丝”而不可谓“纱”。那么,西施浣的是否棉纱?史载,棉花直至元朝才从新疆逐渐发展到内地种植。显然,西施当时尚无棉纱可浣。排除了蚕丝和棉纱两种可能,就可以肯定,西施浣的“纱”,只能是麻类。从西施的出生地来看,据东汉赵晔《吴越春秋》记载:“越王……乃使相者国中,得苎萝山鬻薪之女,曰:西施、郑  相似文献   

8.
王颖 《阅江学刊》2015,(1):143-148
左思《咏史》其二首创涧底松意象,以典型的形象、浓缩的笔墨概括出西晋门阀制度下寒士的境遇及其不平与抗争,涧底松成为才秀人微者的象征。涧底松意象由贞刚到超逸,由愤世到乐观,而且被比拟为寒门俊才、蛰伏之士、迁客逐臣和烈女贞妇等,人格拟喻的变化,使象征意义更如鲜明独特,并不断丰富和深化。  相似文献   

9.
现代社会的科技化和消费化特性消解了传统宗教存在的基础,人们突出自我和怀疑一切的心理不断加强.然而,快速发展的社会也加重了人们心灵的失落和空虚,因此亟待一种符合现代社会特质的宗教形式出现以满足他们情感的渴求.从理论上看,贝尔提出的新宗教概念可以满足当前大众精神皈依的需求.但是,新宗教缺乏具体的操作手段,需要一些操作性强的文化形态来辅助其实践,在众多可选方案中审美文化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审美文化在实践层面上符合新宗教的"代言"诉求,它可以利用各种贴近大众的行为模式和操作方式,使大众在平常生活中也能感受到心灵皈依后的平静,极大地拉近宗教与大众的距离,降低人们寻求宗教帮助时的门槛.审美文化之所以能够满足宗教代言要求,主要是因为它们能够在人们进行"审美"活动时,整合大众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同质化他们的心灵,让他们产生皈依的愿望,进而实现现代环境下宗教的回归.  相似文献   

10.
“加拿大掠影:一个没有围墙的社会”,这是《新华日报》1985年4月20日在时事周刊上刊登的标题。而在中国。到处都是围墙。在加拿大,上至政府机构,下至公共场所,居民住宅,全然看不见一堵围墙。在中国,哪里有建筑,哪里便存在围墙,兴建围墙,是天经地义的事。加拿大建筑物之间是用筑有矮树柱或植以矮树丛以示界限,这与我们建房必建墙的传统形式形成了强烈对比。  相似文献   

11.
“婚外情人”问题是西方社会司空见惯的现象,在我国,情况如何呢?这个数字很难调查,因为这是有些人最大的隐私。据我们前不久对十六家工厂、商店的摸底,有这种现象的约占职工总数2.4%。当然,实际情况要远远大于这个数字,因为许多情况是在十分秘密地进行,是他人难以知悉的。中国式的“婚外情人”有以下特点:1.当事者们既有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躲躲闪闪的一面;又有受西方腐朽思想的毒害,大胆狂放的一面。他们大多处在一个工作单位或同一部门,平时来往密切,不似恋爱,胜似恋爱,明眼人一看就知。有的当事  相似文献   

12.
破“三铁”,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招数,但以下三种准备必不可少: 一曰“观念先行”。“三铁”之首当谓“铁交椅”,坐上它的人只要不是犯了政治经济或生活作风上的错误,怕是不会自动下来,历来如此。这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存人事体制上的原因。其实,社会学认为,社会流动频繁程度是衡量一个社会开放与繁荣的标志。社会流动是多向度、多层次的,有水平流动,有垂直流动;有结构性流动,有非结构性流动,等等。就是垂直流动,也应该是双向的,只上不下就使流动渠道单一甚至阻死,社会发展就  相似文献   

13.
李雍  徐放鸣 《阅江学刊》2013,(5):137-140
随着审美文化研究日益呈现出开放的趋势,近年来,学者提出了地方审美文化这一新的课题。地方审美文化具有独特的物化产品、观念体系和行为方式,加强对地方审美文化的研究,在拓宽审美文化研究范围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审美文化厚今薄古的不足。在“全球化”背景下,研究地方审美文化可以借鉴人类学“地方性知识”的研究方法,结合地方审美文化所具有的原生态性、历史传承性、地域性等特征,有助于我们建立起本民族自己的话语模式,保持文化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求是学刊》2017,(3):127-134
在批判的现代性/后现代性话语、图像学与艺术史研究以及"文化研究"三种理论语境共同影响之下,视觉文化中诸多概念界定模糊。就视觉性这一核心概念而言,它同时具有"象征价值"和"形式价值",并具有"世界图画"的文化表征功能,它发端于艺术史上视觉理论的开创时期,经过艺术史研究对象的进一步扩展以及形式研究与图像研究的方法论转换,并在批评理论作为阐释工具的介入之下,逐渐融入文化研究潮流,成为视觉文化的重要范畴。视觉文化研究中视觉性概念被实体化,其"形式价值"以及方法论功能被忽视,导致关于视觉性概念的某些偏颇之见。  相似文献   

15.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通常人们的理解是,它道出了磨刀对于砍柴的重要性,刀磨快了,加快了砍柴的速度,也就不会耽误砍柴的时间。对此,笔者自然无异议,但是,若深入考察和研究起来,“磨刀”与“砍柴”的关系远不止于此,两者之间还有更深层次的联系,必须辩证地加以分析和科学地把握,否则,“磨刀”也会“误工”、“误事”。 磨刀和砍柴一样,也有一个很强的时间概念。磨刀是手段,目的是加快砍柴速  相似文献   

16.
贺晓武 《社科纵横》2010,25(11):90-92
洞头的"灯舞文化",是少有的独特民俗。从审美人类学的角度来看,这种仪式化的表演,确实给予渔民情感慰藉,更满足了他们的审美需要。它的传说、仪式表演,其实根植于当地人们的现实需要和审美需要。在消费主义盛行的温州,要发扬洞头"灯舞文化",应该保留民间的元素减少商业气息,这样才可以增强人们的审美交流,建立真正的和谐。  相似文献   

17.
陈露  张玉勤 《阅江学刊》2012,4(4):144-148
汉文化深深影响着邻近诸国,日本文学在汉语文学的学习中继承、发展。两国在文学之道上都有"风雅"观,风雅由中国传入日本后发生了流变,日本沿用了"风雅"二字,但并没有完全接受,而是结合本民族的审美意识,形成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风雅观,与中国重在发挥社会政治功用的中国风雅观截然不同,这反映了中日两国审美意识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审美"概念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文放 《求是学刊》2008,35(1):96-102
在中西美学史上."审美"概念都以审美经验为中心.在西方美学中.审美经验经历了从自律性向他律性的转化,"审美"概念的内涵也从非功利、无甘的的变为功利的、实用的.中国美学对于"审美"概念的理解始终叠加着国外美学理论的交光互影,但也不乏对于中国本土传统美学观念的传承,在总体上更具开放性、普适性和兼容性.从中西美学史的嬗变可见,"审美"概念的内涵十分宽泛.这与它所依托的审美经验的包容性和弹性有关.  相似文献   

19.
近来从书刊上看到,美国、巴西、澳洲已有一些逻辑学家在认真研究并提出了各种所谓"不协调逻辑"系统和理论.这一类逻辑学家和哲学家中较著名的有达考斯塔(N. da Costa)、理查·罗特列和瓦雷里·罗特列(Richard and Valerie Routley)、罗伯特·K.梅耶(RobertK. Meyev)、格兰·普里斯特(Graham Priest)、尼古拉斯·雷歇尔(Nicholas Rescher)、罗  相似文献   

20.
“美学到底研究什么”,即美学科学的对象问题,不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讨论很久了。归结起来,主要是三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美学是研究艺术的科学,是“关于艺术的一般理论”,其基本问题是艺术与现实的关系。第二种意见认为,美学是研究美的,即“关于美的科学”,基本问题是美与美感,或审美对象与审美意识的关系问题。这是美学对象问题讨论中两种基本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