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被认为在展现美食的过程中很好地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笔者运用他者、地方性和仪式化三个术语对其进行文化解读,指出它具备他者的视角、对地方性知识的关注和仪式化的呈现三个方面的特点.他者是对美食文化传统的认识,更是对美食现状的反思;地方性知识突出食物产生的独特性;仪式化的呈现说明了美食的神圣性与世俗性.  相似文献   

2.
东方有中国美食,西方有法国美食。除了法国,世界上再没有第二个国家像中国那样,对美食倾注如此多的心力。中法两国虽然相隔万里,但都精于美食。中法饮食到底有什么相同或不同之处呢?一位在中国工作了四年的驻京法国食品协会雷鸣(中文名)先生有他的一番评价。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陆文夫和苏州美食的“纠结”关系为个案,探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美食怀旧”现象.笔者首先简述中国现代作家“美食怀旧”的文化背景,然后梳理陆文夫的“姑苏之恋”,最后审视他的中篇小说《美食家》中体现的文化、性别、政治等因素的交织互动,特别是其中男性中心的历史叙事模式.  相似文献   

4.
丰收 《华人时刊》2013,(5):50-52
陈戴维是美国洛杉矶的华人美食家,几年间品尝过全球6146家中餐厅的美食,被称为中餐达人。作为一名"超级吃货",他立志不但要尝遍中式美食,还要吃透藏在中餐里的秘密和文化!学中餐娶洋妻,勾的是情怀陈戴维祖籍广东台山,祖父早年移民美国。他从小在美国长大,不谙中文,只会几句简单的广东话。家里人偶尔会做些中餐来吃,他记得在很小的时候,祖母还做过具有中国特色的饺子,但到了他这一代人,中餐几乎在他们家的餐桌上绝迹了。他的美食生涯是从上世纪60年代末开始的。那时候陈戴维在洛杉矶加大法学院学习,学校开设了一门中美文化比较  相似文献   

5.
正在当代中国作家中,汪曾祺大概是跨界最广、"帽子"最多的一位了。如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诗人、书画家等等,还有一顶"帽子"——美食家。尽管美食家得名较晚,但影响力不小,知名度甚高。而在这些众多的雅称中,他可能最乐于接受的就是"美食家"这顶帽子了。他去世后,诸如美食圣手、美食大  相似文献   

6.
凡是到过意大利的人,都要去品尝一下比萨。作为西餐中的黑马,比萨在福州也越来越受宠。传说这个源自意大利的美食的前身应该是中国的葱油饼,是当时的马可·波罗回到自己的家乡,异常想念中国的葱油饼,却苦于不会烤制。后来,他终于遇到一位愿意为他做"葱油饼"的那不勒斯厨师。可能是那不勒斯厨师手法上的一些错误,不懂得如何将面团和馅料完美搭配好,于是就将错就错,创造出了口味独特的"比萨",而后风靡全世界。不管怎么说。这些历史都已经无从考证,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就是——比萨已经跨越了语言和文化的障碍,逐渐地被爱好美食的福州人所接受,并且正在流行。  相似文献   

7.
付秀宏 《社区》2012,(22):58
世界上不缺美食,也不缺文化,只是美食和文化常常平行延长。如果哪天,美食和文化打个弯儿,诗意地纠缠一下,就情形大异,风情大改了。意境菜,是"中国三种绝佳艺术"的超级荟萃,一为中国绘画的写意技法,一为中国盆景的拼装技法,还有最重要的一个,就是中国古典文学的意境之美。北京大董饭店,"意境菜"最为出色。其菜品在构图、布局、疏密、情韵上均  相似文献   

8.
脸谱     
<正>潘晓林:《中国瓯菜》荣获两项大奖日前,在澳门举行的第24届国际美食美酒图书大赛颁奖典礼上,温州瓯菜大师潘晓林主编的《中国瓯菜》荣获两项大奖——2018年度特殊贡献奖和亚洲最佳美食图书设计奖。国际美食美酒图书大赛被称为饮食出版界的"奥斯卡",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选本届大赛,参选图书有2000余部。《中国瓯菜》精选了200多道瓯菜,包括传统老菜、创新瓯菜、家烧海鲜以及温州特色小吃点心等。国际美食美酒图书大赛组委会对《中国瓯菜》给予高度评价:以独特新  相似文献   

9.
在康有为数十年的海外漫游中,饮食文化亦是其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印度的居留生活,使他深切感受到"印度无美食"背后的印度(东方)文明的衰落,而更加向往欧美世界。冠绝欧美的德国是他推崇的成功典范,味道绝佳的慕尼黑啤酒成为德国文明的符号和标志。然而,列国美食虽好,终不过源自中华,"西食中源"说折射出他对西方物质文明的向往和对中华传统道德文化的依恋。  相似文献   

10.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播出,不仅刺激了“吃货”们的味蕾,更是掀起了一波美食经济热潮。片中所介绍的美食在各购物网站热销,就连烹煮美食的餐具、烹饪图书等产品也随之走俏,更有不少旅行社适时推出了“舌尖上的旅行”等美食路线。  相似文献   

11.
年轻时,他从中国奔向荷兰,开始闯荡异域的人生跋涉;中年后,他由荷兰频繁来华,谱写中荷友好的动人篇章 我们说的是林德华先生——前荷兰东方美食酒楼集团基金会会长、全荷华人华侨社团联合会第二届主席、全欧华人华侨社团联合会首届主席、《华人》杂志社社长。 林先生是中国浙江人,曾在杭州、温州读书,学过中医学,从小立志于当医生。40年前、18岁那年,他奔赴荷兰。当时他父母都在荷兰。父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做买卖由中国去了荷兰;母亲是荷兰人,一位船主的女儿。  相似文献   

12.
正当过主持人,监制过电影,评论过美食,写过专栏,年过70后,香港作家蔡澜有了个新爱好,就是聊人生。他的《看得开,放得下,才是人生》不久前在内地出版。一气儿读下来,让人忘了暑气,郁闷全消。封面这样写道:顺其自然而想,随遇而安而活,知足常乐而过。的确,看开了,就不烦恼。金庸、黄霑、倪匡和蔡澜并称"香港四大才子"。金庸著武侠、黄霑作词曲、倪匡撰科幻、蔡澜写美食。四位先生之中,蔡澜好像是最不务正业的。写美食,不擅吃喝玩乐怎么行!金庸就说过:"论风流多艺我不如蔡澜,他是一个真正潇洒的人。"  相似文献   

13.
正由葛优、谢霆锋、唐嫣主演,并于2017年春节期间上映的《决战食神》,是国内第一部4D特效美食电影。葛优重返贺岁档的理由很简单:这是一部吃货影片,合他的胃口!生活中的"葛大爷"生活简单,不爱应酬,唯独对下厨情有独钟。凭借秘制家常菜,他不仅成功化解了婚姻危机,还用孝心美食为老母亲延年益寿,因此被圈内人  相似文献   

14.
智吃东坡鱼     
张林 《可乐》2010,(2):25-25
苏东坡喜好美食,自然也就喜欢研究美食。他为了吃到入味的鱼,想出了在鱼身两侧用刀划上几下,一来烹调方便,二来入味,三来鱼不但形状完整,还胖乎乎的十分诱人。这道精心研制的菜不但苏东坡自己爱吃,他还喜欢用来招待镇江金山寺住持佛印。佛印是个馋嘴和尚,不但爱吃苏东坡做的菜,有时还会照着苏东坡的样子做。  相似文献   

15.
汪曾祺的很多小说执着地表现了他的家乡高邮,描写了高邮的许多民俗文化,使其小说充满了浓浓的民俗文化韵味。文章力图从他对民间习俗、民间艺人、民间美食、民间作坊的描写来分析他小说中的地方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16.
欧阳悟道 《可乐》2011,(8):61-61
黄侃最讲究吃喝,喜好美酒佳肴。他只要得知有某物自己未曾品尝,必千方百计得到,以饱口福。他为了吃上这些美味佳肴,不惜出尽洋相,并自诩为美食"专业户"。  相似文献   

17.
中国食文化的内容极其丰富。本文通过对古人主食、肉食、食器及食俗的考证 ,分析古代中国人吃得广泛和追求美食的原因 ,并论述了食文化的积淀  相似文献   

18.
春节前刚刚被任命为全球最大从事品牌传播整合营销的企业集团奥姆尼康(Omnicom)亚太区总裁的杜孟,是个在中国创业成功的法国人。此人精通法语、英语和汉语,流利的意大利语、德语和日语。业余时间,喜欢读书、骑马、自行车、水上运动,以及戏剧和音乐,并且是美食和红酒专家。在商人中,他是个出现在各种公益活动中的社会活动家,而在所谓社会名流  相似文献   

19.
颜士州 《社区》2012,(15):43-43
每当回到老家淮安,不由得使我想起老家的茶馓来。历史文化名城淮安不仅名人辈出,而且盛产美食。就美食而言,名扬中外的中国八大菜系之一的淮扬菜就出自淮安,然而最具地域特色的当数淮安茶馓。  相似文献   

20.
台湾的美食像极了你调皮可爱的弟弟,你常常因为他的顽皮而与他生气,却又在离开之后突然有一种血肉同根的思念涌上心头,无以名状,欲说还休,只能在长久的思念里徘徊,触摸,静静回味他的音容笑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