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将丁玲早期小说移置到女性话语语境内进行其外本文层次的阅读,探讨丁玲早期小说本文叙事的欲望及叙事风格。认为推动丁玲进行现代女性写作/叙事的本因是丁玲对女性自我的关泣及性别受压迫、欲求解放的现代意识焦虑,而丁玲执着女性性别的叙事与现代叙事系统即男性神话的差异,则赋予她早期小说本文鲜明的个人化写作风格。  相似文献   

2.
丁玲小说《新的信念》被人关注不多,即使有所关注也往往有所误读。但该篇小说作为丁玲进入解放区后创作的重要篇章自有其地位在,而且持续了丁玲关注女性命运、表达女性的自我意识、探讨女性自我拯救的创作主题。小说主人公陈老太婆由于一个突如其来的事件改变了她做人、做事的方式,甚至改变了性格,这些源于生命的觉醒并由此引发了自救,但这种觉醒是如此被动,自救是如此无奈。虽然看似丁玲给她安排了一个光明的结局,但也隐隐透露出背后的隐忧。由此观之,我们也可以窥见丁玲对自身命运的思考和纠结。  相似文献   

3.
丁玲的早期小说一再被划归现实主义。本文从强烈的主情性、塑造苦闷的女性形象和以丰富的想象表现人物的心态方面揭示了丁玲早期小说的浪漫主义特色。  相似文献   

4.
丁玲的现代小说以一九四二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的小说以描写女性特别是知识女性的苦闷和追求为重点,表现出鲜明的创作个性、强烈的女性意识和批判意识;由于创作思想发生了变化,丁玲后期作品在题材表现范围上有所扩大,创作特色明显地有别于前期  相似文献   

5.
丁玲的小说在描写女性时运用了大量的空间形式,从小说发表顺序来看,其空间形式呈现出个人封闭向社会开放的特点,丁玲试图通过这种女性文化空间的位移来表达其女性主体意识。但是,不论是个人化的狭小空间还是社会化的宽广空间,丁玲笔下的女性始终走不出男性所建构的"围城"——权力话语空间,这也是丁玲关注女性解放的困惑所在。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丁玲早期小说的梳理与解析,认为丁玲早期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总处于两个异质文化圈的夹缝中,既受到传统乡村文明的牵扯,又不可避免地被现代都市文明所吸引,因此,丁玲早期小说中的女性在这两种文明的交流、对话中展现出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7.
分析论述了丁玲早期小说中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第一部分以女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为主,主要论述了"五四"时期丁玲小说中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思想的矛盾与困惑,以及她们身上呈现出的病态的心理特征;第二部分着重分析了丁玲在遭受生活的打击而转向左翼文学之后,其小说中浪漫蒂克式的革命知识分子形象,这些人已经摆脱了个人生活的小天地而走向社会,但又产生了外向与内向,即社会改造行为与自我需求的选择问题,以及二者不可调合的结局,使小说陷入了"革命+恋爱"的流行体式中,显示出作家此时创作意识中政治功利性的增强,个体意识的淡化.  相似文献   

8.
丁玲的早期作品大多以都市生活为背景 ,年轻的丁玲以大胆率真的心灵直面女性的都市生存 ,写出了都市女性的情欲、理性、失落和超越 ,敢于逼视女性意识中那些隐秘的 ,甚至是尚不清晰的思想 ,发现其中追求独立与自由的因子 ,唤醒、鼓舞、高扬它们。她的小说是真正意义上中国女性都市小说的发轫之作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剖析丁玲早期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形象入手,分析其早期小说的女性意识,认真探讨丁玲作品中强烈而鲜明的女性意识,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对丁玲革命根据地时期部分小说的叙事话语和它们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接受史进行考察,可以发现她的作品在生产和接受两个层面表现出的革命政治话语与女性话语的相互纠结、交汇相融又矛盾对立的复调关系。这种在文学话语中对革命政治话语与女性话语之间的复杂关系的思考,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丁玲的生命悲剧。  相似文献   

11.
论丁玲延安时期小说创作中的潜女性话语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视角出发,对丁玲延安时期小说创作的女性性别话语的构成形态及其深层寓意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丁玲这一时期作品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作者将性别分析置于社会政治思考的框架之中,进而对女性的生存境况作了一次深人的体察。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伍尔夫与丁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的比较,反映了她们对女性命运的思考.伍尔夫与丁玲创作的重点在于女性形象对自由意志的执着追求,她们始终将其强烈的女性意识渗透于人物的形象中,让这些人物形象经历了孤独苦闷、彷徨迷惘、坚定执着的新的人生发展之路.伍尔夫与丁玲的作品全力发掘女性意识,显示了她们对于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注,形成了中西小说最有价值的特色.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颇有成就的女性作家,丁玲在她一生的小说创作中,其题材选择大都涉及到中国女性的生活领域,她以自己的多彩之笔,塑造出了众多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从而确立了她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丁玲的创作表明,她始终  相似文献   

14.
可以说,人们还没有注意到丁玲的名字之前,先就熟悉了她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梦珂,莎菲。以后,人们发现在她的一系列小说创作中,妇女形象占有重要位置,不少作品都以女性为主人公。丁玲以她女性作者特有的那种委婉和细腻,以她自幼经历的特殊家庭遭遇和本身存在着的对婚姻、爱情、伦理道德的敏感性,为我们塑造了许多成功的妇女形象。《梦珂》、  相似文献   

15.
短篇小说《夜》在丁玲的文学研究中被忽视或被误解,这对研究真实的丁玲是有误区的。论文立足于《夜》,试图通过小说主人公何华明与三个女性关系的解读,揭示文本的潜在价值,即丁玲对女性命运的一贯关注。  相似文献   

16.
何处是归程--重读丁玲的"革命加恋爱"小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玲的"革命加恋爱"小说是契合左翼文坛主流话语的革命文学,但与男性写作者相比,仍然透射着女性的独特观察与体验.文章采取文本细读的方式,探察丁玲对女性身体和意识的体验以及对女性与政治关系的思考,追问中国女性主体生成过程中所遭遇的内外双重制约与阻抑.  相似文献   

17.
丁玲早期小说中的女性的"苦闷"有鲜明的女性性别特质,可以称之为女性性别焦虑。这性别焦虑表现在恋爱、婚姻、同性恋、友谊等各方面,而最终都可归结为"无味"的焦虑。"无味"是对人生意义终极拷问的结果。丁玲笔下的女性焦虑是社会弱势群体的边缘对中心的焦虑,是女性自我意识得不到承认的焦虑,是终极意义虚无的焦虑。  相似文献   

18.
丁玲与四十年代海派女性小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玲女性小说表达了现代女性在精神退场、欲望泛化的都市男性中心社会里对理想爱情神话追求的幻灭。其小说充满精神和肉体的双重觉醒,双重痛苦——希望的同时在失望,进攻的同时在退守,建构的同时在解构。对于40年代海派女性小说影响深远,施济美、张爱玲、苏青等无不从她那里汲取过艺术的营养——思想资源和艺术资源。  相似文献   

19.
丁玲是“现代中国文学运动中最优秀的女作家之一。”她的一生,始终深切关注妇女问题,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创作生涯中,她笔下的女性形象系列富于代表性地展现出中国现代女性在风云变幻的历史岁月中艰难跋涉的身影和她们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心灵历程。丁玲小说中女性形象的自我意识的表现,前后期并不完全一致。在早期小说中,作者主要从“个性解放”的角度出发,同时深感中国妇女千百年来的受压抑和这种压抑的实际不可征服性,因而这一时期小说中的女性自我意识,主要表现为一种偏执的女性优势心理,一种盲目反叛社会、反叛生活、反叛男性的情绪…  相似文献   

20.
本文系统分析了丁玲小说审美风格的一贯性及其内在变化 ,探讨了丁玲小说独具魅力的原因及其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